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认识毛泽东
送交者: 乐圣 2008年06月10日08:51:0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认识毛泽东
[ 寒微学人 ] 于2008-06-09 20:41:10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认识毛泽东
杨新英

(作者的信:这是在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20周年时写的,现在已是30周年了,翻了翻感觉还有价值,于是传给贵网。)

前些年曾经炒过一阵“毛泽东热”,虽然是市场应社会心理的景,但的确也有不少关于毛泽东的文献资料呈现在世人面前,走下神坛也好,走上神坛也罢,毛泽东在中国人心目中更多的是神的形象。毛泽东对于中华民族如同拿破仑对于法兰西民族,他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性是任何人不能替代也不能否认的。

在浏览了诸多毛泽东的传记、回忆、纪念文章和研读了老人家的部分著述和书信之后,我也形成了自己对毛泽东的看法,这种看法既不同于有诸多证据的考证,也不同于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既不是寻根溯源的传记,也不是感同身受的回忆;完全是一种建立在驳杂印象和粗泛了解基础之上的、主观的揣测和臆断。人常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拿破仑”,我相信一千个中国人眼里也有一千个毛泽东。

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理想主义民族英雄逝世二十周年。

一、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回应时代挑战产物和传统文化最杰出代表的毛泽东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是风云际会天翻地覆的伟大时代,同时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动乱年代。当此之时,在西方列强的肆意掠夺和西方文明的剧烈冲击下,中央帝国固有的传统政权体制已经全面崩溃,传世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向何处去”已经成为重压在几乎所有中国人心头的极为严峻而又迫切的问题。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重任,历史的落在这一代中国人的肩上。从孙中山到袁世凯,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各逞其才,各用其能,都以为自己的那一套才是唯一正确的救国之道。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都是华夏文明回应时代挑战的优秀产物,也都不同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然而,他们却并不能全面体现传统文化回应时代挑战的精髓,尽管他们可能自以为全面领会和代表了这种精神,但时代并不认可,历史也不认可。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沧桑巨变,竟能够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在世界历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明,却从十九世纪中叶遇到了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到本世纪初,腐败透顶的满清帝国已经气息奄奄回天无术了。面对这空前的历史困境,前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革命、继有康梁的戊戌变法、后有孙中山的辛亥革命、蔡锷的护国运动,可谓前仆后继不屈不挠。

但是,接踵而来的袁世凯复辟、北洋军阀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都自以为是新时代“承天命”的真命天子,割据混战互不相让,使得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历史使命遭受严重挫折,中华民族始终未能摆脱岌岌可危任人宰割的命运。无奈的历史只能无奈地选择了一位过渡性的乱世枭雄--蒋介石,依靠北伐战争和纵横捭阖的政治手腕,整合派系纷杂的各种势力,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建立了国民政府。然而,继承传统有余,借鉴创新不足的蒋氏,不仅从孙中山那里承袭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传统理想,而且也依然信奉忠孝仁义那套祖传古董,家天下的作风和派头依旧如故。

毛泽东是唯一的,而历史的选择却是多样的。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博古通今、熟知历史的毛泽东,恰如其分地既把握了传统又把握了时代精神,他不仅巧妙地在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思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乌托邦之间,找到了理论和文化心理上的契合点,而且在深厚博大的历史背景中,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基本要求,有着最广泛的了解和最精当的诠释。更重要的是,他极为了解他想要达到目的所必需的、最具制度破坏力的人群--备受中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现代工业组织制度和传统的封建人身依附等级制双重盘剥、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大量失去土地每天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农民,以及为数不少“天不怕地不怕”敢于毁灭一切的流氓无产者。他不仅了解他们的要求,而且熟谙如何组织、利用、刺激和控制他们的必要手段和技巧。

阿基米德曾声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橇动地球”,毛泽东则不仅掌握了“杠杆”,而且找到了“支点”。但在他之前,诸多英雄豪杰文武圣贤,却往往左冲右突千折百回而不得要领。或者仅仅是得到了权位而缺乏创造历史的能力,或者只是空有报国救民的理想而缺乏应有的权威,或者也就只是一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混世魔王。但在现实社会政治中,仅有杠杆或仅有支点,都只是建立伟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两样同时具备,才是建功立业创造历史的充分必要条件。毛泽东所独具的这种超凡绝伦的能力,使他在遵义会议以后的历次对内对外斗争中,总是能够化险为夷立于不败之地。虽然为了获得这种能力,他也曾做过艰苦地探索,也曾付出过极大的代价,甚至险些付出了生命。

曲曲折折的历史经过反反覆覆的选择,最终选择了他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

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念,前溯到唐尧虞舜时代的天下大同,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而圣人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积极入世、公而忘私的圣人,他的生命和荣誉不能离开他的社会实践,并在他参与社会实践、寻求天下大同的过程中完成他作为“圣人”的标志--“立德、立功、立言”。

中国自有文字的记载以来,大圣人孔子不过仅仅完成了“立言”,立德之事只因为和一个绝色美人--南子多聊了几句而成为千古话柄,立功更连机会也没有;亚圣孟子也只是立言,立德因其“民贵君轻”思想而为历代权贵所诟病(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所谓政治思想觉悟不高),立功也无从提起。此后历经汉唐宋多家,董仲舒、韩愈、程朱等,立言也大抵偏执一隅往往立歪,立德立功更无从谈起。直到满清已走下坡路时,才从湖南乡下出了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末路英雄和圣人--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一应俱全,不仅被清廷赦封谥号“文正”,而且被诸多文人学士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非常有趣的是,毛泽东年轻时即极为推崇这位同籍先辈,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更为有趣的是,毛后来的多年对头蒋中正,竟也极端崇拜曾国藩,行走必带两样宝器:夫人宋美龄和<<曾文正公全集>>。 蒋曾言 夫人宋美龄无论如何都可以抵五个加强师,但不知在他看来,“曾文正公”又价值几何?

据说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认为他们与丘吉尔和英美同盟国的战争乃是Civilization(文明)和Culture(文化)之争,因为Civilization是僵死的Culture,而Culture才是鲜活的Civilization,大日耳曼民族肩负着拯救人类精神,用Culture统一世界的历史使命,因此,他们是为Culture而战。那么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毛蒋之争似乎可以看作是两个曾文正或两个中华文明之子的争斗。他们都是为华夏文明而战,只是毛代表了新生的华夏文明,而蒋则代表着传统的华夏文明,在毛早已走出曾文正时,蒋却依然亦步亦趋沉迷于曾文正,不仅在剿共时奉行“宁可错杀一千,勿使一人漏网”的“曾剃头”政策,而且在大渡河边也要刻意效仿曾文正。

历史的表象常常是那样惊人的相似,而历史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的不同。带着<<曾文正公全集>>,在大渡河边拦截毛泽东的蒋中正,当仁不让地以“曾文正公”自居。而在他看来,毛泽东自然是那个应该全军覆没的石达开,可惜历史这一次并没有成全他。此后的所有历史都能够证明而且已经证明:毛泽东才是本世纪中国唯一的“曾文正”,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符合儒家正统“圣人”“立德立功立言”的标准。

历史自有历史的逻辑,它毅然把蒋氏放逐到台湾岛,而代之以历经磨难饱经忧患的民族英雄--毛泽东。但不知蒋公退居台湾岛以后是否还在研读曾文正。

毛泽东作为华夏文明回应时代挑战的产物,也体现在他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终生不渝的浓厚兴趣和深厚感情上。当有人问如果他不能成为中国的领袖,他能做什么时,他非常自信的回答:可以做一位一流的 历史 教授。他不仅对自己的历史功底充满了自信,而且终生未能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因暗扣了传统文化的最高社会理想--世界大同,才因此得到了他真诚的信奉和景仰,他太容易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和儒家的世界大同之间找到一种共同的血缘关系了。
有人说毛泽东一直认为中国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马列主义。他不相信从马列主义大本营苏联回来的理论家,也不相信共产国际的钦差理论家,关键在于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远远达不到他所期望的程度。他们所信奉的共产主义,毛泽东可以轻而易举的从儒家的社会理想中采撷出来;他们所应用的辩证法,毛泽东又可以从道家的始祖老庄那里承继过来;他们所崇奉的唯物主义,则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俗生活的应有之意。因此,毛泽东说“山沟里可以出马列主义”。他的国产“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如鱼得水无往而不胜,成为后来所谓“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盖缘于他的思想是生长在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之中。
毛泽东的“马列主义”,形式上是从苏俄引进的树苗,开的是马列之花,但汲取的却是中国传统的水土养料,结出的也是中国风味的智慧之果,“国产化率”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因而才能够在中国的实践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毛泽东决不会通读几十遍<<资本论>>,更不会在马恩列斯全集的字里行间去寻找中国革命的真理,而那些满肚子满脑“布尔什维克主义”、动辄通读十几遍马恩列斯全集、甚至连页码也倒背如流、亦步亦趋紧跟苏联的正宗理论家,却恰恰是毛最不经意甚至最觉可笑的酸腐文人和书呆子,“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他们往往在中国的实践中,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因此,毛泽东不相信那些具有国际背景的正牌理论家,认为他们不懂“马列主义”,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贯穿始终,影响之深、作用之大,远远超过了作为外来文化的正宗马列主义。对于这一点,恐怕只有最贴近毛的江青、康生、陈伯达,以及深谙毛思想根底的林彪等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并且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林彪的“克己复礼”、“活学活用”、“天才论”、“四个伟大”等等,其实是恰到好处地投其所好,而且也的确达到了目的,得到了毛的信任。这就难怪当年中苏论战时,苏联的正宗理论家认为毛的“马列主义”不过是野狐参禅,而毛则认为苏联的“马列主义”不过是仅得皮毛而且塞进了自家私货的修正主义。

二、作为传统文化创新者或叛逆者的毛泽东

毛泽东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继承者,另一方面又是传统文化最大的创新者和叛逆者,或者说是传统文化最大的创造性背叛者。在继承和创新上,他更多的表现出了创新的一面。没有背叛和创新,就不是毛泽东,在毛的天性中,既潜藏着“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王霸之气,也隐含着不甘人下的叛逆精神和创造冲动。为毛终生所看重的辩证法,在对毛本人的分析和认识上也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毛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异的矛盾组合体,在他的思想中,既有唯物主义,又有唯心主义;既有马列主义,又有民族主义;既有绝对主义,又有相对主义;既有权力意志论,也有近代民主思想;既有理想主义,又有现实主义;既有绝对性,又有辩证法;既有传统性成份,也有现代性成份;既有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又有扶弱济贫的英雄理想;既有英雄史观,也有奴隶史观;既有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也有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在他的气质中,既有王霸之气,也有农民气质;既有雄健豪放,也有缜密细致;既有浪漫情怀,又有实事求是;既有稳重庄严,也有幽默诙谐;既有儒雅潇洒的书卷气,又有豪爽放浪的绿林气;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激进的一面。许许多多看是尖锐对立完全不相容的东西,在他身上表现出来却是那样的和谐自然甚至天衣无缝,如同毕加索那幅名为<<和谐>>的画,鱼在鸟笼而鸟在鱼缸,毕加索对此解说道“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时有正统的高明论者放言“毛泽东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毛泽东是一位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等等,把毛彻底的绝对化,一本正经的缘木求鱼之态,不禁令人哑然失笑。每听此类言语,总让人觉得好象是在诬蔑和作践毛泽东,果真要是那样绝对、那样单纯,那就决不是毛泽东。出此言者,或是别有用心,或是做蠢邀宠,或是还有其它动机,他似乎不明白人的思想和感情,从来就不是单一和纯粹的,毛更是把所有看似矛盾和对立的东西巧妙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典范。菲茨杰拉德有言“检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就看他的头脑中,是否能够同时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诚如是!

毛同时也是解决矛盾和把对立面巧妙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圣手,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的<<论持久战>>、他的<<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他的<<论统一战线>>、<<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他那充满哲理色彩的<<矛盾论>>、<<实践论>>等,无不表现出他巧妙独到地把握时势和处理矛盾问题的高超智慧。而在毛的辩证法中,对立面的转化则更是变化万千精彩纷呈,毛对事物盘根错节纷繁复杂的转化时机和变化分寸的把握,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然而,正是这些最精妙的华彩乐章,在有些人看来,反而成了毛泽东翻云覆雨变幻无常的证据。除了不求甚解的讹误之外,曾经深受“文革”和与国民党斗争或者党内斗争之害,因而从感情上对毛极端憎恨,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然而,事实上毛泽东并不是一个没有原则,反复无常的人,而是一位具有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善于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的旷世英雄。他不拘礼法、不拘形式,既不缘木求鱼,也不墨守成规;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崇洋师古,而是遵循“大礼不辞小让,大节不拘细谨”的原则,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而,时有创新之举,神来之笔。
他象一位善于调和鼎鼐的烹调高手,什么马列主义、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三皇五帝,在他都不过是烹调的主料配料和高汤佐料,文火慢炖也好,猛火爆炒也罢,万变不离其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引向繁荣幸福的世界大同--共产主义。也许在达成目标的具体操作中,手段是粗糙的甚至是残酷的,代价是沉重的也是巨大的,然而毛最大的心理安慰却是:目标是神圣的!当然他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这样一个困惑和悖论:想要达到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不得不采取某些手段,但这些手段有时却恰恰完全走到了目标的反面!而放弃手段也就意味着放弃了目标。但要放弃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对于毛泽东这样一位英雄,则无异于自甘平庸、自甘寂寞、自甘堕落,甚至是丧失生命意义的自我否定,这是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所绝对不能容许的,这也是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一般安享江山,坐享其 成的昏 君庸主的最大特征。
因此,要全面的理解毛泽东,仅仅意识到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是不够的,更要深刻地体察到他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最大的创新者和革新家,以及他在继承与扬弃,毁坏与创新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双重变奏关系。他企图结合他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理解,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出于浪漫主义理想的现代改造,并领导传统中国快速进入现代文明,进而达到富国强民的目标。然而,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条件和阅历所限,毛对现代文明和现代性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方面,他远远不及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曾经出国留洋、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直接感性认识和具体经验的领导人。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毛所一手策划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超英赶美”,以及在天安门城楼上说“以后从这儿看过去,将是一片大烟筒”等,就是可以理解的合情合理的错误,毛之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及后来的“批林批孔”和评水浒批宋江,也就成为合理的逻辑必然。
自称有“七分虎气三分猴气”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写下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和“要把宇宙等稷米”的诗句,壮年时代更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和“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的冲天豪情,暮年时期也有“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的叹惋和彻悟。其盖世英雄的博大胸怀和“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远大抱负溢于言表,其洞悉历史观悟世事的胸中丘壑,昭然若炬。
然而这位敢于睥睨一切的英雄,却终生敬佩那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
他给予鲁迅的评价和荣誉,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没有得到过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的人格品质更符合他的人格理想,鲁迅特立独行的意志品质更与他相知相通,他也更容易与鲁迅在思想和精神上取得应和。毛泽东也曾经说过“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以毛率真无畏的性格,这决不是应景的敷衍之辞,而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直到晚年,毛泽东读的最多的,还是鲁迅的著作和历史典籍。
他和鲁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叛逆者和创新者;他们都深知传统文化,都对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一往情深;他们也都深深了解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熟知他们人性的质朴和阴暗,爱至深而又恨至切。他和鲁迅所不同的是:鲁迅对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理解得更为透彻更为深刻也更为明晰,而毛由于早年的经历所限,在这方面则远远不及鲁迅,他对现代文明和现代性的理解,更多的是出于感性理想,因而难免流于浮泛和模糊;鲁迅更多地是批判和解剖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人性的阴暗面,力图通过针砭而疗救和改造中国人的精神,而毛则是更多地利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人性的弱点来夺取政权,然后再利用政权的力量反过来改造文化和人性。
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改造方向和改造目标上,毛泽东和鲁迅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取向。没有人比他和鲁迅更透彻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但鲁迅只是借助于笔杆子的力量来改造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而毛泽东则要借助于枪杆子的力量来达到同一目的。因此,在完成武力革命夺取政权以后,他要完成鲁迅未能完成的文化革命事业,“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而且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他和鲁迅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革命,但不同的是,鲁迅采取的是现代文明所必要的启蒙方式,毛泽东则采用的是“马列主义”的革命方式,而他的“山沟里的马列主义”,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中国传统色彩,最终难免落入了以传统改造传统的怪圈。这就注定了毛泽东和鲁迅,出于同一目的而采用的两种不同方式的革命,具有着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命运。
毛泽东青年时期写给萧子升和蔡和森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又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希望用教育来挽回人心,是不切实际的。朱子说'教学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人心只向扩张的方向走,不向缩减的方面走,要拦住他,必得有一种强力把它打回去……我以为只能借助于政治的力量”(大意如此,原文见<<毛泽东青年时代书信选>>未查到)。
依此看来,毛泽东借助政权的力量来完成他改造文化和改造人性的构想,早在他的青年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这是亘古以来,除了上帝和宗教先知之外,没有人敢于尝试和能够完成的天字一号难题,但以毛泽东顽强坚韧的意志、坚毅倔强的性格和冠绝天下的权威,他不信这个邪,他不但敢于思想而且敢于行动,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中国的文化和人性,他和鲁迅出发点相同而方向却大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大革命通常的前置定语“史无前例”,也就不再是虚妄的夸大之辞。
拿破仑曾言“从伟大到荒谬只有一步之差”,这或许是任何一位伟大的英雄早已注定的历史命运。以神圣正当的目的和初衷而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由于种种目前还难以判明的原因,最终却不得不以荒唐和悲凉来收场。以此观之,毛泽东晚年的困惑和悲剧,就不但在情理之中,而且也在历史命运的预定之内。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伟大的英雄不是以悲剧收场。也许悲剧的根子早已深藏在英雄那躁动不安永不满足的性格和思想之中,这就是命运。永不满足既是他建功立业、创造奇迹的内在动因,也是他酿致悲剧的个性根源,这一悖论也同样符合历史英雄的辩证逻辑。
据说毛晚年曾自我评价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把那个蒋委员长赶到了台湾,一个是搞了文化大革命。对于前一件事,大概没有人反对,但对于后一件,说法就不一样了。到底怎么样,还要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他对“文革”既看重又怀疑、既不想轻易否定又不能完全肯定的复杂心情。也许他已经意识到了“文革”的悲剧性,但却对其初衷的正当性坚信不疑;也许他早已体察到了改造人性的艰难与复杂,以及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影响极其深厚的国家,进行理想的现代化改造的无奈与艰难,他同样也会感到困惑和迷惘,也会体味到深厚凝重的孤寂、悲凉和挫折感,但依他那特立独行坚毅果敢而又永不服输的个性,他又决不愿轻易寻求帮助和承认失败,他宁肯选择孤独和忍耐。因此,晚年的他也曾不由得感叹“再过一千年,也许我们都是错误的!”
英雄暮年犹自壮心不已,然而已是神不及思力不从心了。每看京剧<<白帝城>>和<<五丈原>>,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到毛泽东的晚年,心下不禁凄然。伟人已逝再难回头,千年迷雾万般情怀,永无破解之日,言之泰然而又思之伥然,谁又能确切地体味到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心境呢!尽管文化革命不成功,文化革命是悲剧,但他却是英雄失败的创举,英雄无奈的悲剧,也是时代的创举,时代的悲剧。我们曾经接受了英雄带给我们的荣耀,也应该坦然接受英雄带给我们的悲剧和灾难!我们应该无怨无悔!

三、作为历史英雄和“时代精神”的毛泽东

历史之所以选择毛泽东,不仅因为他是华夏文明的优秀继承者,而且因为他也是华夏文明的卓越创造者,他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按照康德、黑格尔和卡莱尔的说法,毛泽东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绝对理念”。他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进行了长期多次选择的英雄。而在他之前,共产党之外有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廖仲凯、蒋介石、汪精卫、甚至还有戴季陶、胡汉民以及李宗仁等,共产党之内则有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向忠发、李立山、王明、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张闻天、张国涛,甚至还有共产国际的洋专家李德以及工人领袖顾顺章等。但是,所有这些能力不同、个性迥异,也都是非同等闲的人物,却没有哪一个能够担负和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常言说“时势造英雄”,而在毛泽东之前,时势似乎并未造就任何一位能够担负和完成历史重托的英雄,反倒好象是所有的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在为那位真正的“时代精神”或“绝对理念”准备出场的条件和烘托登台的气氛。
毛泽东有一个经常被当作圣经引用的著名论断:“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新纪元”,而邓小平对毛泽东也有一句中肯而恰当的评价:“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就可能失去他赖以施展雄才大略的组织基础,而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则很可能早在“五次围剿”,迟至大渡河边,就覆亡在蒋介石的屠刀下了。站在遵义会议旧址那幅已经泛黄的红蓝两军形势地图前,你不由得不叹服毛泽东那近乎神话的伟大创举。
帕斯卡曾说过:“如果克里奥巴特拉的鼻子矮上一分的话,整个欧洲历史就将重写!”,悉尼.胡克也认为,如果没有列宁,“十月革命”就不会发生。那么,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就将是完全不同的结局,整个中国现代史也就将是完全不同的局面。我们也许不能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革命,也许同样不能说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文化大革命”,但我们却有足够的理由可以推断: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可能就是中华民国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的国旗就可能是青天白日而不是五星红旗;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的首都可能是南京而不是北京;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由邓小平来倡导;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也将迥然不同;如果没有毛泽东,世界的格局也将不会是目前的状况……神由思弛可以无穷无尽,但铁定的历史却容不得半点含糊和假设,它只承认事实和史实。中国正因为有了毛泽东,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才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才有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才有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毛泽东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社会不言而喻的历史前提。
悉尼.胡克认为英雄可以分为事变性英雄和事变创造性英雄。而毛泽东却很难这样简单地称为是事变性英雄还是事变创造性英雄。他生逢其时,却又独具创造性;他尊奉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他信奉马列,却不迷信教条;他提倡民主,却常常独断专行;他蔑视根深蒂固的奴性,却又不得不经常利用这种奴性;他崇尚和赞赏有个性的英雄,却又不能容许他超越自己;他既有宽宏仁厚的一面,也有独断疑忌的一面;他既有人道主义的一面,也有不尽人情的一面;……但“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却是毛泽东一贯的工作作风,“公事论理,私交论情”则是他一贯的处事原则。他是多种矛盾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的矛盾聚合体。他不仅在智慧、思想、能力、胆识方面超群绝伦,而且在意志品质、气质修养、个性特征方面也卓尔不群独具特色。他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完全具有个体自觉性和主体独立性的英雄。
卡莱尔说过“一个英雄可以使千百年的历史生色”,毛泽东正是这样,他不仅使我们所处的时代生色,也将使我们子孙所处的时代生色,尽管他对于“文革”这样的灾难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但“文革”及其灾难性后果,很大程度上是历史、传统和时代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毛泽东一个人的错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包括不少曾经受到过那场灾难煎熬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够摆脱历史的诘难呢?“文革”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还是一段不明晰的历史,只要是真实的历史,总有重见天日的一天,我们终会看到“文革”历史真相大白的时候。但无论如何,我都坚信:将来公开的所有历史档案和历史记录,将不仅无损于毛泽东作为历史英雄的地位和声望,而且可能使那些曾经在“文革”中肆虐无行,事后却以受害者面目现世的人物,重还其真实嘴脸,从而反证毛泽东在文革中,对某些人的斗争和打击,不仅是合理的和不得已的,而且是正当的和必要的。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要论完全地继承传统,毛泽东也许不如蒋介石;要论继承和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挥到极致,毛泽东也许不及周恩来;但是,若论胆略、气概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则谁也不如毛泽东。毛泽东历来不惧危难和混乱,他是一位驾驭乱世的能手,局面越困难,情况越复杂,别人越是惊惶失措束手无策,他越是从容自若举重若轻。他有一种在危难和困境中扭转乾坤大展雄才的天然潇洒气度。周恩来的谦和儒雅和仁爱宽容、刘少奇的机敏果断和严谨慎重,都独具个性特色,你甚至可以说周恩来完全达到了中国传统中儒相的最高境界。但是,迄今为止,中国的任何一位领袖人物,在政治战略和军事艺术的独创性上,都是无法和毛泽东相提并论的。
“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真本色”,尽管“文革”的造神运动把毛泽东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毛本人对此却嗤之以鼻并不在意。是那个时代和具有五千年奴性传统、缺乏主体独立性和主体尊严的人们,习惯性活学活用了祖传的方式,以空前高涨而且难以拒绝的政治热情,积极主动、死心塌地的、非要把毛捧到了“神”和“超人”的地位不可。做奴才达到如此坚决彻底的程度,就不仅仅是一种讨好邀宠的手段了,而简直是一种忘我无私的完美境界。“万岁!万岁!万万岁!”岂只是林彪元帅一人造作?
当然,毛泽东也的确具备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所需具备的几乎全部素质--思想、能力、个性、意志品质以及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地领袖魅力。然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剧在于:构成这个民族的人们,没有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所必须的主体独立性和人格尊严、没有属于自己的主体思想和个人情感,而仅仅只是一群没有独立人格、没有头脑,也没有是非观念和人道良心的乌合之众。这样的民族,没有灾难他们会制造出灾难,有了秩序他们也会毁灭秩序。
中国似乎再也不可能出现毛泽东那样真正的伟人和英雄,但是,中国却有五千年见了皇帝和官员就不由自主地膝盖发软的阿Q传统,加之目下的宣传和吹捧手段,花样翻新空前发达,美其名曰“包装”或“炒作”。因此,中国即使不再出现毛泽东那样真正的英雄,但如果要刻意“包装”或“炒作”出一系列“精装英雄”和“假冒伟人”,供全世界人民瞻仰,却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其一时的轰动效应,也许会超过毛泽东,只是“各领风骚没几年”而已。不过,市场即便是炒作出几大盘子几大篓哄动一时的“时鲜英雄”,其实倒并不可怕,最多不过从人们兜里掏些钞票,增添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而最可怕的,则是政场上爆炒出来的“伟人”,他的能量则要大的多,不仅可能掏空人们的腰包,而且可能掏空人们的思想、良知、道德和人格尊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中国突然爆炒出那么一位“伟人”,为中国人民争脸,给世界人民尝鲜,则中华民族的另一场灾难和浩劫就将为期不远了。“文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民族共同促成的灾难,而不仅仅是毛泽东个人的责任。
专断独行也好,残酷无情也好,这就是中国的政治传统。制度的规定性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你死我活”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真实写照。没有人比毛泽东更清楚:不同阵营的蒋介石掌权没有他毛泽东的生存余地,同一阵营的其它人掌权更没有他毛泽东的生存余地!中国的政治传统历来如此,“狐兔死,走狗烹”岂但仅仅是历史的偶然?惟我独尊的帝王既不允许势均力敌的均势,也不容忍“功高震主”功臣;既不允许“十日并出”的无序,也有“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惯性心理。迄今为止的中国政治现实,难道不是如此?毛泽东不过是在中国社会及其文化背景下,按照中国传统的政治规则,玩中国的政治游戏。

The game is over!The game is inprogress!毛泽东既不需要辩解也不需要证明。
铁一般的历史早已作出了自己的证明。本世纪的中国历史,虽然是豪杰并起英雄遍地的动乱年代,而在我看来,最能体现本世纪中国政治和社会历史变迁轨迹、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最大的,则主要是如下的三个半英雄:毛泽东、孙中山、邓小平和半个英雄--蒋介石。
这几位个性不同风格迥异的英雄,毛泽东是最具浪漫色彩、特立独行精神最强的理想主义英雄;孙中山是最具道德神圣性、温和仁厚而又韧性十足的改良主义英雄;邓小平是最具坚毅实用的政治智慧、刚柔兼具而又豁达大度的现实主义英雄;而蒋介石则是最富有智谋机诈和纵横捭扩的政治手腕、深受传统影响、终生笼罩在孙中山影子里的乱世枭雄,所以只能算半个英雄。
关于毛泽东,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来进行研究和评述,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更是非常宽广。理解了毛泽东,也就理解了中国;理解了毛泽东,也就理解了中国的政治现实。毛泽东是中国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间,中国发生了她五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连世界“大哥大”美国人、世界“二富”日本人也竟然未雨绸缪地叫嚷“中国威胁论”了。虽然中国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威胁任何人,但中华民族这二十年间的发展变化则是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的。中华民族在庆幸得到了她五千年文明所孕育的优秀儿子--邓小平的时候,也将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另一位伟大儿子和英雄--毛泽东。
2006年9月6日 




回复关系: (跟贴总数:2)
认识毛泽东 [ 寒微学人 2008-06-09 20:41:10 ] 12904字 [ 1/413/2 ]
在我心里只有毛主席是最伟大的!! [ 220.114.38 2008-06-09 22:04:28 ] 16字 [ 0/0/0 ]
一个不惜自己粉身碎骨也要救老百姓于水火的人,他是大写的人 [ 黄家大岭 2008-06-09 22:00:05 ] 0字 [ 0/0/0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六四」坦克上街的技术合理性分析
2006: 对比一下宋代和中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