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十年浩劫都干了什么?
送交者: jeffery7 2010年04月06日15:11:5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1966年
01月28 日 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02月19日  毛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02月21日  中共中央制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03月0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05月03日  中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05月09日  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考古发现并保存北京人头盖骨 
 10月08日  中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15日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0月27日  第一枚核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2月23日  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 1967年 
01月0 5日 中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01月16日  中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0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 
 0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07月0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07月0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07月26日  中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考古发现新洞人,正式发掘在 1973年 
    09月0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亿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05日  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  中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11月29日  中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 1968年 
01月 8日  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01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02月23日  中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0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09月03日  中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月20日  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月25日  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28日  中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2月29日  南京长江大桥竣工。 

---- 1969年 
02月2 1日 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周总理宣布中国成为世界上即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04月0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05月05日  中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0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07月0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09月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09月23日     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 
 0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09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09月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09月30日  中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中国电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03日  中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10月04日  中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0月28日     加速第二汽车厂建设。 
 11月14日     加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1月16日     中国农业丰收  

---- 1970年 
04月2 4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 21时35分(北京时间),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0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0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08月              中国大飞机项目正式启动。
 10月16日     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17日     中国全民援助朝鲜13.14亿。 
 12月25日     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2月26日     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1970年 对外贸易总额达45.8亿美元。

---- 1971年 
    01月02日 中国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02月05日  毛泽东批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4亿美元引进我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
 03月03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05月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 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0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07月08日  转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
 08月21日    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从国外进口 一米 七大型钢板轧机。
 08月22日    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进行航行试验。从此中国海军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海军跨入了世界核海军的行列。
 0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月02日  追加基本建设投资51亿。 
 10月25日    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
 11月07日    周恩来批准国家计委再次提出的《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并将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进口方案合并考虑,采取一个更大规模的引进计划。 
 11月18日    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月18日    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2月07日  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 1972年 
01月1 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0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02月21日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02月28日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
 05月13日  中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的4倍。 
 0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 一米 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另有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09月 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历时4个多月。 
 0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 
 10月13日  连接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月26日  助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月26日  中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 1973年 
    01月0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01月05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三个大电站、武钢 一米 七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项目。
 02月13日  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03月07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03月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地。 
 04月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0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中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05月04日  中国日本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06月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06月28日  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06月29日  毛主席接见美国银行家洛克菲勒时说:通过两国银行来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这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07月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08月0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08月0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0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0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08月27日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09月03日  中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0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09月26日  国务院重申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 
 0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中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  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  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01日  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全国。 
 11月0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 3800米 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1月13日  国务院转批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12月20日  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与100多个外国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月22日  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2月26日  同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议。1973年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09.76亿美元(当时的币值)。

---- 1974年 
    01月12日 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01月21日  国务院要求很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01月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 
 01月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0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 150105米 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纪录。 
 0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02月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03月23日  中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03月29日  首次发现兵马俑
 03月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04月02日  中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04月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04月31日 中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0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07月17日  中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08月0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09月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09月12日  中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09月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09月30日  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月03日  中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  中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月19日  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月27日  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  中央要求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1973年至1974年 利用国际货币动荡时机,适时购进600吨黄金,增加了我国的黄金储备。
    1974年 对外贸易总额达145.7亿美元(当时的币值)。

---- 1975年 
    01月13日 提出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01月14日  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新成就。
 01月15日  中国红麻、黄麻实现自给自足。
 01月25日  降低半导体收音机零售价格。 
 02月0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02月04日  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0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05月30日  中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05月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07月05日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07月0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07月19日  中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07月28日  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同 期最高水平。 
 08月0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08月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08月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0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09月01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09月0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中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0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07日  由科学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经过推广后一般提高产量20%,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10月27日  中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月17日  中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地球卫星。 
 12月24日  焦枝铁路通车。 
 12月30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5年下半年,连续发射成功了3颗人造卫星,被人们称之为“三星高照”。

---- 1976年 
    0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0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03月22日  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04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04月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04月24日   6011米 超深井打成。 
 05月0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东海和南海。 
 05月12日  邮电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06月0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0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07月0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07月0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07月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07月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08月0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0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10月0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0日  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  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另外,从1965年到1978年,我国在13个省、自治区开展的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几千个建设项目。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动员之广,行动之快,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三线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初步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到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固定资产由292亿元增加到1543亿元,增长4.28倍,约占当时全国的1/3。职工人数由325.65万增加到1129.5万,增长2.46倍。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增长3.92倍。

文革时期 —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建成 

在新中国前三十年建设史上,跨越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占了十多年。有人说:当时中国完全陷入政治运动、阶级斗争之中,而经济发展“停滞”,“濒临崩溃的边缘”。但事实证明了这种说法的荒涎不经。

“文革”十年正处于中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在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时毛主席的“工业学大庆运动”、“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指示下,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革委会对工业生产抓得是很紧的,都是将其作为反对霸权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一项硬任务坚决完成的。虽然在个别年份由于派性和无政府主义的干扰,出现过生产和产量下降的情况,但从十多年总体上看工业发展仍是迅速的,决不是“停滞”和“缓慢”。设想十多年间工厂都是停止生产搞运动、整日开批判斗争会那是十分离奇的!

这只要回顾一下那时国家在工业建设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暑,想想那时全国实施和建成的一系列大项目、大工程、骨干企业,办的许许多多大事和取得的成就,事实就很清楚了。

首先,以石油、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动力工业为例。仅在1967年至1976年期间国家的投资就超过了500亿元。在石油工业中,不仅扩建了大庆油田,而且新建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江汉长庆油田等。原油产量以每年平均递增18.6%的速度增长,1978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量比1965年增加5倍多。其发展之快是首当其冲的。在煤炭工业中,新建了山西高阳煤矿、山东兖州煤矿、河南平顶山煤矿、四川宝顶山煤矿、新疆哈密露天煤矿等一系列新的大型企业。由于石油、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一大批新的化工,化肥企业也在当时建立起来。如兖州煤矿新建了鲁南大化肥厂等。在电力工业中,仅全国新建的大型发电站就有:刘家峡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龚咀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碧口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以及唐山陡河发电厂、山东莱芜火力发电厂等。中国首座核电站 — 秦山核电站开始建造。各地兴建的的中小型发电站就更多,每年都有大批投建,到1975年仅小型水电站全国就有5万多,1978年达9万多座。十年间中国能源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9.2%。这大大高于改革之后的八、九十年代。人们知道,到2007年,全国石油产量才1.87亿吨,29年时间才比1978年增长了79%倍,远远低于从1949—1978年增幅的866.08倍!可以说,如果没有文革时期石油、媒炭、电力等许多大型工业基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我国八、九十年代的整个能源供应将是大问题,与此相关的化工、化肥、化纤等许多工业门类也不会发展起来。同时,文革时期建材工业也有迅速发展,如各县都建立了水泥厂,1978年全国小水泥厂达到3400个,还有许多在建中,每年以几百家的速度投产。

适应当时国防建设和备战的需要,六、七十年代党中央采取了以内地“三线建设”为重点的方针。从1965年到七十年代中期,国家在“三线建设”中投资达2050亿元,建立起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十堰第二汽车基地、六盘水工业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飞机、汽车、航天、电子工业等新的工业基地,使国家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状况大大改变。全国有许多著名的大企业,如湖北二汽、贵州铝厂、邯郸大型水泥厂、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江油特殊钢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山东莱芜钢铁厂、山东拖拉机厂、推土机厂等也都是那时创建的。至于各地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就更多了。到七十年代末期仅“三线”地区的工业固定资产就由原来的292亿元增加到1543亿元,增长4.28倍,约占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一。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增长了3.92倍。这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对于改善工业布局,克服过于集中于东部沿海大城市的状况,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人们看到,改革开放以后一改原来的指导方针,实行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向沿海地区倾斜的方针,使中西部大批人才和资金“孔雀东南飞”,造成地区差别和社会矛盾迅速扩大。可想而知,如无过去“三线”建设时期的基础,目前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还会更加落后。

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到1979年全国已建立了2000多个电子企业,职工队伍达到100多万人。全国建设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自1956年以来,23年间电子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3%。并拥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和研究装备。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部门。人们知道,目前中国己作为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出现在世界,电视、电脑、电话等产品和自动控制技术己广泛运用于生产、办公、普通家庭。但是应该知道,这些现代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和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却都是在改革前的六、七十年代实现的。例如到七十年代末,我国研制的机算机型号就达到了200多种,专业生产厂有十多家,生产计算机2300余台。电视机年产达249.2万台。早在1974年四川长虹电子企业就上了彩电生产线,开始生产彩电。到七十年代末,电视、电话等产品就开始在部分家庭里使用。而到了改革之后的八、九十年代,电子工业曾一度出现了不景气。因此说,如果不搞改革,这些现代科技产品和装备定会更快地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当主流媒体大肆宣传目前电视、电恼、电话的发展成就时,殊不知它并不能记在改革开放的功绩薄上。

为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强我国工业的薄弱环节,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1972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以“四三方案”为中心的引进国外成套设备的报告。先后投资50多亿美元,引进了26个大项目,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还有武钢 一米 七轧机,3个大电站、43套综合采煤机、1套彩色显象管成套生产技术以及透明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通过这些引进,建成了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厂、北京石油化纤厂、黑龙江石化纤维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四川维尼纶厂以及大庆化肥厂、南京栖霞山化肥厂、辽河化肥厂、洞庭氮肥厂、四川泸州和贵州赤水天燃气化肥厂等国内一大批现代企业。并且它们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我国化工、化肥、化纤等工业的生产能力。其中13套大化肥项目就占全国化肥总生产能力的1/5。1976年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三十吨乙烯工程(1973年动工)在北京石化总厂建成、投产。在这些大化肥项目的带动下,七十年代各地也大办化肥工业,1978年全国小氮肥厂就达1534个。这直接为八十年代的农业增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汽车工业,自从五十年代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之后,又对当时基础较好的全国四个汽车制配厂进行技术改造,在六十年代初形成了南京、上海、北京、济南四个汽车制造厂。文革时期,在建立湖北二汽、四川汽车制造厂(后为重庆)、陕西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汽车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七十年代末遍布全国各地的汽车制造厂近200家。1980年全国的汽车产量达22.2万辆,由建国初汽车工业的空白点,挤身于世界汽车制造行列的第14位。与其同时,机床年产量达13.4万台,拖拉机产量达9.8万台,手扶拖拉机21.8万台等,这些都主要是在文革期间发展起来的。

最令人睹目的是国防工业和航天工业。自1964年我国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成功后,到七十年代后期,共成功进行了16次核爆炸试验,还有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第一次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第一次回收发射的地球卫星成功等,可以说成果一颗接一颗,捷报一个接一个,勇往直前,直上云天。十几年的时间就突破了历史上的“八个第一”,成功发射了8颗人造卫星等。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核武和航天大国。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继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在核工业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壮举。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便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两个发展阶段质的跨越。.

又如中国的造船工业,自1958年建造万吨级“大跃进”号和六十年代建造“东风”号、“安源”号等远洋货船之后,到七十年代初迅速发展到建造二万五千吨的货船(1971年上海江南造船厂“长风”号下水),还有七千五百吨的客货两用船。1974年之后,自造的万吨级船舶一艘又一艘下水,速度越来越快。1974年生产的船舶吨位数和艘数就比1965年增长了近10倍。其中有能够冲破 三米 厚冰层的破冰船、三千吨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船、七千六百吨的双体石油钻井船、深海上的油台船、万吨级的挖泥船以及巨型深坞船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步提高到造五万吨和十万吨级巨轮的水平。由此中国迅速迈进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 

文革期间,在铁路、公路、航空、大桥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十分惊人的。十多年间,先后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川黔铁路、襄渝铁路、焦枝铁路、枝柳铁路、京通铁路、阳安铁路等十多条铁路干线,还建成了包括滇藏公路、韶山至井冈山公路在内的许多贯穿各省城乡的公路干线。到1979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五万多公里,有复线的八千多公里,并且开始了电气化铁路建设。内燃机车也投入使用。铁路货运量达十亿万吨。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80万多公里,全国两千多个县基本上都通了公路,大大改变了全国交通干线落后的状况。尤其显著的是,当时的铁路、公路干线建设大多是在西南地区高山峻岭的复杂地形条件中施工的,施工过程极其困难、艰苦。像成昆铁路,全程仅打凿隧道就有427个,架桥梁991座,其工程艰难程度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少有。工人阶级、技术人员硬是靠发扬“敢啃硬骨头”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谱写了人类建设史上最豪迈的篇章。

在交通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大桥梁建设步入新阶段。1968年世界闻名的大工程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此后,十年间又先后建成了长沙湘江大桥、山东省北镇黄河大桥、前扶松花江大桥、浙江省兰江大桥、蚌埠新淮河大桥、上海黄浦江大桥、闽青大桥、洛阳黄河大桥、田庄台辽河大桥、江苏省淮南大桥、五河淮河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使我国大桥梁建设无论在设计施工水平,还是在建设速度上都跨入到世界先进的行列。 

其他在大港口建设、长距离输油管道建设、高压远距离输电变电工程、载波通信干线工程,卫星通信地面站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平上了新台阶,成为建国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从历史上看,中国在基础工业方面投入规模最大、建立企业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一是“大跃进”时期,二是“文革”时期。“大跃进”时期所建立的企业有少数在“调整”时期下了马,(但其中大部分在后来形势好转时又陆续恢复发展起来)与其不同,“文革”时期的工业建设却谨慎得多,稳健得多,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几乎找不到有任何效益不好的企业。在包括文革在内的整个“三五”、“四五”计划期间,国家基本建设总投入达3116.42亿元,(统计到1977年)新增固定资产2157.4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1691个。到1979年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5.5万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8.4万个,集体企业27.1万个),是1965年的2.25倍,而且企业规模普遍扩大,其中大中型企业有4500个。例如全国钢铁企业就有984个,有色金属企业945个。1978年全国职工总数近一亿人(9967万人,其中全民制7693万人、集体制2274万人),比1965年增长70%以上。 www.

主要产品的产量:1978年钢产量达3178万吨,超过了英、法、意、德,成为继美、苏、日之后的第四位国家;石油产量达10405万吨,由过去有名的“贫油大国”而一跃成为基本上自给的世界“第八产油大国”;原煤6.1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5712.21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566.5亿千瓦时,分别是1965年的3.43倍、3.78倍,居世界第七位;棉纱达238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化肥达869万吨,居世界第五位,等等。水泥达6524万吨。

中国工业的门类,如果说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和工业学大庆运动,到六十年代中期己初步建全,那么到了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的工业体系不仅进一步建全,而且在基础、实力上大大增强。对比六十年代中期,完全是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时各主要工业部门的设备、生产领力和产量都进入世界比较靠前的行列。在技术上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中国工业己经发展成一个包括冶金、钢铁、原材料、燃料动力、汽车、机械制造、化工、轻纺、有机工业、电子、航天、核工业、国防工业等大型工业基地、之间相互关联而又配套的完整体系。中国从建国初连手扶拖拉机、缝纫机等都不能制造的落后农业国,发展到这时己经成为能够生产制造各种机床、拖拉机、汽车、火车、巨轮、坦克、飞机、战舰、各种精密议器、核发电站、电子计算机、电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以及发射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等的工业大国。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外国援助、合作的情况下完全由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这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关键性的步骤都是在“文革”时期完成的。

按照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标准:工业化的要求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即工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占显著优势;能自行设计和制造各种主要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各种消费品;有相应的化学、动力、运输和轻工业等。那么可以说这一目标到了七十年代末就基本实现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这也同1975年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在1980年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判断完全相符。

邓小平在1980年12月也讲:“经过三十一年的努力,我们的全部工交企业单位己经发展到近四十万个,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比解放初期增长近二十倍。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和上千万专业人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同一些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比它们大,建设的速度也比它们快。”(《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6、357页。)这说明,至少在1980年前,中国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就建立起来了。中国工业从不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如果没有当时工业发展上的巨大成就,中国靠什么战胜美、苏两个霸权主义?怎么能够打破他们的封锁、制裁、禁运以及军事侵犯?世界头号霸权主义国家的总统尼克松能前来北京与毛主席会见吗!

人们知道,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工业化的主要指标,就是看其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7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197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4231.0亿元,占当时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是74%,农业的比重是26% 。这与1952年工、农业产值是30%与64%的比重相比,完全是根本的改变。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工业化时代。

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工业不仅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高达75%以上,而且门类齐全,尤其是一个掌握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工业类型的国家。即使与现代的各工业国家相比,中国许多产品的产量和技术水平也列前几位。按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说法:"中国以世界上六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在国防力量和航天工业上,则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物质生产部门采用了大机器生产,电力、媒炭、燃油成为主要的动力源;农业上达到了半机械化程度等。从主要的经济指标上看,当时的中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中国以东方巨人的恣态开始崎立于世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齐婕: 胡温做蒋介石的幕僚很合适
2009: 基本常识:八年抗战,解放军打死了多少
2007: 中苏保密50年:200苏联飞行员死在朝鲜
2007: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我留给亚洲的八个预
2006: 北狩见闻录
2006: 从岳飞"诏獄案"考辨《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