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汪精卫与张学良
——驳高伐林《汪精卫与张学良》
作者:信济 [http://blog.creaders.net/xinjilong/]
高兄为汪精卫树碑立传,可以理解,因为现在正是一个价值昏乱、是非混淆的时代。其《汪精卫与张学良》一文的历史梳理做的不错,相关分析则绝难令人苟同。
我不会说汪精卫是汉奸。实际上我不说任何人是汉奸,因为汉奸这个概念很难定义而且极易误解。但汪是个没有骨头的政治小白脸是肯定的。他一度有那么高的地位,总归是曾经有一些浮华作为(比如对清摄政王匹夫之勇的失败刺杀)、有一些虚夸人品(比如附日前动辄去职,附日后当然不敢了)令人赞赏,但他至死也并不真的理解政治,其所好者唯名而已。从他那么天真的去督促张学良热河抗战就知道,他对于当时的国内形势有多么的无知。
张学良的公子哥脾气是让人讨厌,但他宁肯与宋子文泛舟北海也不愿见汪精卫,可并不是像他自称和高兄解读的那样出于交情和贪玩,而是宋比汪有用——宋管南京的钱,汪只管自己的清誉。汪的口才但凡正经发挥一点怎么就不能说些让张觉得靠谱的话呢?比如越不积极抗战越会被中央军找借口倾轧、东北军将士的先赔后赚、张将军在东北军内的地位危机、与日寇作战的统一事权作用,等等。正因为他对国内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既无知也无能,只会唱高调,所以张学良才懒得搭理他。
热河失陷后的下野赴欧和塘沽谈判分别是张学良和汪精卫两个人的思想转折点。
张学良过于看重家业,眛于国运,所以为保实力从东北到热河一败涂地、一塌糊涂,他自己心理压抑还染上了毒瘾,于是下野赴欧、痛定思痛,戒毒瘾、亲中共,才有后来的西安事变与自我牺牲,此后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历程方才正式展开,国共合作、不顾牺牲,终于把日寇拖成疲兵,进退有如鸡肋,不得已珍珠港弄险而自取死路。张将军少年得志,本来轻狂,经重创幡然悔悟,终于做了民族复兴的杠杆,是非常可敬的,得百岁乃去,是理所当然的。
汪精卫之塘沽谈判,好像是牺牲清誉、顾全大局,实际上他对张学良等军阀的简单激愤态度已昭示了他对中国国运的绝望与对日本侵略的破胆,如此为之不过是为自己从主战派向投降派突变涂脂抹粉罢了。后来日本都快投降了他还死心塌地卖命,同时诗文不断,抒发小情小感,顾影自怜,正说明了他骨子里的懦弱与自恋。其万夫所指、客死东京,永受后世唾骂,为清谈误国者戒,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