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1958.09.30) 《人民日报》
新华社南京29日电 9月19日到2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同志,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长惠浴宇同志,书记陈光同志,农村工作部部长孙加诺同志以及各地、市委负责同志的分别陪同下,在江苏省视察工作。视察期间,刘少奇同志对工业、农业、水利、教育和劳动制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在南京视察期间,听取了中共江苏省委长一书记江渭清同志,书记刘顺元、惠浴宇、陈光同志等的工作汇报,接见了驻南京部队、军事学院的首长和省级机关的负责干部。
在十天的视察期间,刘少奇同志走遍了江苏长江南北的许多城市和乡村,途经徐州、淮阴、扬州、南通、苏州等专区,视察了徐州、新海连、新沂、沭阳、淮阴、高邮、扬州、南通、常熟、苏州、无锡、南京等市县,续行程达数千里。在这次视察中,少奇同志广泛地接触了各级干部和工农群众,除听取了全省七个专区和两个市的地、市委书记汇报外,并接见了各专区的大部分县委书记,沿途还看了好几个人民公社和钢铁厂、机厂、丝绸厂,在南京访问了南京工学院,在丰产试验田和高炉旁边和工人、农民作了亲切的谈话。在淮阴的丁集人民公社,少奇同志还亲自和社员们一起参加了深翻土地的劳动。我们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在江苏省的这一切活动,给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给江苏省四千万人民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少奇同志关于如何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关于如何建设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以及培养人民共产主义精神的提示,给大家打开了广阔的眼界,增添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种少 种得好 收得多是农业经济一个根本问题
在视察中,刘少奇同志了解江苏省农业生产的情况,他非常仔细地观看了各地中稻、晚稻和山芋的丰产试验田。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少奇同志参观了丰产圩的四亩试验田,他亲自弯下身子去数了一下稻棵,并且问乡党委书记:“可以打一万斤?”,少奇同志笑着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财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他在和淮阴地委的同志们座谈时说:“我在河北、河南视察的时候,有些县委书记认为少种多收比广播种薄收要节省的多,应该把丰产田的经验推广,集中使用人力和物力来种好田地。这样再过几年,就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地种粮食,三分之一植树,三分之一休闲。”他又说:“种得少,种得好,但是收得多,这是农业经济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希望各地好好算一算账,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对于江苏省的水利工程,刘少奇同志也非常关心。在淮阴专区,他一连看了三个水闸工程——二河闸、三河闸和苏北灌溉总渠的高良涧进水闸,并且仔细研究了淮阴专区的水利规划总体图。他一再问淮阴地委长一书记孙振华同志,三河闸能不能利用来发电?能不能搞航运?他说:“水能为患,也能成利,我们要变水患为水利,把水都充分地利用起来。搞一个水利工程,要考虑怎样把灌溉、防洪、运输、发电等结合起来,这就是最大的节约。”在离开淮阴到杭州去的路上,汽车沿运河堤岸再行,对于即将开始动工疏浚开拓的大运河工程,少奇同志又问:“是否可以把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结合起来。如果把运河拖宽挖深,使五千吨的大船能够由直接进入运河,这样,江苏的东西就可以直接装船出口,东北来的东西也可以直接入口,不需要再到上海去装卸,这将节省很大一笔运输费用。”
劳力紧张证明我国在大发展作好五件事使社会风气大变
在各地的汇报中,许多同志都提到劳动力紧张的情况。少奇同志说:劳动力紧张虽然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是应该认为这是一种好事情,在我们六亿多人口的大国中感到了劳动力紧张,证明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天在大发展,国民经济正在一日千里地繁荣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做好五件事:第一、要使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第二、彻底地把妇女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三、大规模地进行技术改革,改革各种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第四、改善社会的劳动组织。例如,规模较小的农业合作社转成规模很大的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农村劳动组织大进一步的改进,这种改进大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调配,大大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又例如,衽郑州提出的“男女换班、老少换班”,即使女人能做的事不再由男人去做,使老年人能做的事不再由青年和壮年去做,以便男女老少能够各自担任自己力能胜任的工作;第五、发展多面手,一人多艺,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做好这五件事,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紧张的困难,而且将会使整个社会的风气、社会的劳动制度、劳动组织发生根本的变化。
实行粮食供给制以后将提高人民共产主义觉悟
少奇同志非常关心人民公社实行粮食供给制的问题,江苏省不少人民公社在今年秋收后,即将实行粮食供给制。少奇同志访问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时,问乡党委书记:“秋后实行粮食供给制,群众拥护不拥护?”乡党委书记连忙接上来说:“大家一听说吃饭不要钱,都高兴得跳起来了,有个老头说,过去担心受苦一辈子,怕吃不饱肚子,这下子可好了。”苏州地委第一书记储江同志在汇报时说:“群众都非常赞成实行粮食供给制,他们说:‘一个心思丢下了,一个心思又来了。’丢下的是几千年愁吃愁穿的苦心思,又来的心思是怎样把生产搞得更好,不然就对不起共产党。”少奇同志对群众的这两句话,感到很有意思,他说:“这两句话,两个心思,很值得我们深思。给我们作了最有力的回答。这说明他们不是变懒了,而是情绪更加高了,生产更积极了。这就是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提高的表现,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加提高的标志。列宁曾说过:共产主义的劳动是自愿的劳动,是无定额的劳动,是不指望报酬、没有报酬条件的劳动。人们不管报酬多少,不管有没有定额,他们总是做得更多更好。全体人民都养成了这样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个别的懒人就会完全孤立,会被大家看成很没有道德的人,大家都瞧不起他,他也就势必会改造过来,参加集体的劳动。只有彻底地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的消灭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