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咏史:管仲 【序】 管仲是咱们战国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未出道时,跟他的发小儿鲍叔牙一起做买卖,总是赔钱,而鲍叔牙则经常用自己赚的钱救济他。有趣的是,两个人入仕途后却各为其主: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则辅佐公子纠的死敌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称霸的齐桓公。这两位公子正在争夺齐国最高领导权。故事情节很有趣,这两拨人一打照面,管仲一箭射去,射中了小白佩带的金属衣饰“钩”上,小白知道生死相关,马上大叫一声倒进车内佯死,管仲大喜,兴冲冲地保着公子纠入都城继位去了。后来管仲成了阶下囚,鲍叔牙以生命担保,小白才没杀他,同时鲍叔牙还把自己的官位让给管仲,看这交情!这就是咱们俗称的“管鲍之交”,才是真正的知己。 小白试探管仲说:“我好色又好打猎游玩,会不会影响霸业?”管仲答道:“不会,你只要用人专一就行了。”又问:“我好大喜功,讲排场,会不会影响霸业?” 管仲还是答:“不会,只要你用人专一就行。” 于是小白毕生只信任管仲一人。 后来管仲辅佐小白成就了霸业,九次借周天子的名义召集诸侯,统筹天下大事,成了历史上七雄五霸之首。这就是史书里著名的“九合一匡”的典故。 管仲跟鲍叔牙虽是知己朋友,其性格才能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管仲大智大勇,不计小节,善于通变;而鲍叔牙则讲究品格端重,刚正不阿,过于倔强。例如:功成名就之后,每当齐桓公小白大兴土木之时,管仲也跟着起哄,给自己盖个把新宅子住;小白喜欢女乐,管仲家里竟也弄起卡拉OK啥的来。鲍叔牙不高兴,质问管仲:为啥不但不劝谏领导,自己反而还跟着搞起来。管仲说:这是为领导分谤。管仲“聪明”吧?对比咱们现今,官员中未必没有好的,但你得跟着贪,你要是不贪,就成了另类,再无法在官场上混了。咱们中国贪腐的官场文化,真得由来已久啊。管仲死后,鲍叔牙问政,为当时齐国官场所不容,齐国渐渐地乱了起来,到齐桓公小白死后,齐国就衰落下去了。 管仲善于通变还有另一个故事,也很传神。齐国伐楚,逼近边境后,两军对话,管仲向楚人提出了讨伐的理由,第一个理由是: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管仲这里等于代齐桓公小白传话,所以用寡人二字)是徵。” 啥意思啊?就是说:“你们楚国应该给周天子进贡的包茅,已经好几年没进贡了,大祭时周天子连过滤酒渣子的东西都没有了,所以要讨你们。” 其实这“包茅”就是湖南湖北那一带长的一种草类植物,遍地都是,不值几个铜钱。管仲提出这个理由,一是理由正当,因当时的诸侯国都还不敢公开挑战周王朝,另外也因其不值钱,楚国接受起来很容易。 第二个理由就可笑了: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这又是啥意思啊?就是说:“前周朝天子昭王到你们南方旅游,死了,所以寡人要追究!” 听,楚人是怎么回答的: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楚人说:“忘了进贡,是俺们国王的过错,马上补交。但周昭王丧命的原因,您还是去问问水滨吧。” 原来周昭王是在南方旅游中自己不慎落入汉水淹死的。 现在看出管仲的聪明了吧?他的根本目的是让楚国在礼节和法律文件上臣服,所以他先提出“包茅”这个楚国很容易接受的条件,不就是每年送几车草吗。但又怕楚人因面子上不好看赌气不接受,于是他又故意提出周昭王南游自己落水的完全无理也没必要提的理由,等着楚人驳回,算给了他们个面子。于是楚人高兴地在协议书上签字,保证继续给周王朝进贡包茅。哈哈。齐国似乎没捞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他们捞到的却是重大的国际政治影响,让诸侯国们都认账:齐国才是世界警察。 俺这篇序写得长了点儿,赶紧录拙作如下: 【鹧鸪天】咏史:管仲(依半江兄韵) 大智原非买卖人,鲍叔让利救沉沦。 专权铁腕才出袖,兴霸轻雷已裂云。 分诮谤,退湖滨。千钧一羽自全身。 中钩佯死当年事,龙虎君臣有鬼神。 半江兄原玉:鹧鸪天 管仲 半江红 2012.12.6 世态炎凉谁信真,让财识惠贵知心。 幸亏一射铜衣带,始有九合不死仁。 匡霸业、试经纶,顺美救恶两相亲。 变法有度营娼妓,器小殷贤惯古今。 附鹧鸪天词谱(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