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言:纪念蔡元培先生 |
送交者: 吴言 2013年01月10日20:23:0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纪念蔡元培先生
今天是蔡元培先生(1868.1.11-1940.3.5)145岁的冥寿纪念日,早上看到万维园子里没有这方面的文章,我就滥竽充数,撰几个字,聊表我这个晚辈的敬仰之情吧! 对于蔡元培先生的了解,绝大多数人第一印象是提倡“兼容并包”的北大校长、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等文雅之士。其实,蔡元培的一生和他的那个时代一样,起伏跌宕,风云际会,却也壮志难酬。
蔡元培曾经是体制内的第三梯队成员:蔡元培,浙江绍兴人。幼年丧父,其父清廉慷慨,身后萧条;其母周氏辞谢亲友捐助,自行典当衣物,节衣缩食,鼓励孩子从小“自立”、“不倚赖”,抚养蔡元培等三个孩子长大。蔡元培则聪颖勤学,十七岁考取秀才,1892年(光绪十八年)二十四岁的蔡元培中进士,当时的帝师翁同和日记里称赞他“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材也。”两年后(1894年)蔡元培被授予翰林院编修,这也就意味着蔡元培踏上了官场晋升的快车道。 蔡元培曾经是反清政府的恐怖分子:就是这样一个体制内的先进分子却深感当时的满清政府对内极力盘剥民众,对外无力抵抗列强,在多次试图通过创办报纸、杂志等启蒙方式改良社会的行动失败后,蔡元培于1904年联合浙江一带的会党成立光复会,被推举为会长,从此走上反抗满清政府的不归路!光复会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政府。暗杀政府官员是其中一个主要活动。比如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徐锡麟就是光复会的骨干。为制造更大的破坏效果,年近不惑的蔡元培请教日本教授学习造炸药的方法。 当年康有为公车上书,呼吁改良为朝廷的清流人士所不齿,认为他是,屡试不举,仕途黯淡才嚷嚷改革,这个说法当时很多人也容易接受,而蔡元培等体制内的优等生深受浩荡皇恩,竟然反对政府,而且使用暴力手段,这种情形在民众心目中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武昌首义,民国肇建,蔡元培先生从旧时代的破坏者迅速转型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大纲: 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阐明了他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和美育。前三点和晚清的教育大纲“尚武、尚实、尚公”相同,而废除了旧政府的“忠君”和“尊孔”而代之以世界观和美育。蔡总长的解释是:忠君与共和体制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而增加的世界观是“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二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至于增加“美育”,是因为蔡元培认为中国人历史上没有类似欧洲的宗教信仰而学周公制定礼乐的方式培养国人美育观念,“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学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 北大校长蔡元培: 北大时期的蔡元培不需我这里赘言,他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指导思想,给各种思潮在北大得以相互冲刷、相互磨砺,也导致了现在有些学者对他的诟病,认为他极力延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到北大,使共产主义的土壤在中国播种、开花和结果。但我想说的是:蔡先生不仅招揽了激进分子,也聘请了像辜鸿铭、罗振玉和黄侃这样公认的“保守”分子。无论如何,蔡先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缔造者,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抗战时期,蔡元培于1938年底迁居香港养病,并出任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会长,抱病为国人抗战呼喊。1940年3月3日在寓所寓所失足跌倒,送院不治,于3月5日去世,享年72岁。那时,大片国土正在相继沦陷,抗战未胜,落叶难归,蔡元培先生被安葬在“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永远… 我曾瞻仰过蔡先生的绍兴故居,看到他在莱比锡大学的学习用具和给国内友人的信函,想想当时四十“高龄”的翰林院编修,托关系到驻德使馆挂职、半工半读,真正实践了孔夫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睹物思贤,感慨万千,这些鼓吹新文化的人,同时也是旧时代残存精华的保持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简朴安静的“蔡孑民先生之墓”
参考文献:《蔡元培年谱》 高平叔编著 中华书局1980年版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2: | 乌有之乡强文:毛主席1969年最独一无二 | |
2012: | 以伪证伪无助于还原历史 | |
2011: | 毛泽东诗词格律谬误观止 | |
2011: | 文革中亲密战友们为何抢着批斗朱德元帅 | |
2010: | 星辰的翅膀: 毛主席纪念堂与埃及金字塔 | |
2010: | 毛泽东扔石头打倒张爱萍 华国锋解围 | |
2009: | Zt今日中国的腐败正是昨日毛泽东种下的 | |
2009: | 重读彭德怀的万言书感受元帅如何蒙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