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漂亮政协女代表为见毛泽东摔一大跤
送交者: 章无计 2014年03月03日22:46:0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毛泽东与龙冬花

  摘自《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陈冠任著

  在毛泽东考虑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1956年来到了。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元旦社论。社论说:“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才过去了半年,今天,1956年的元旦,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将被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由此,我国在1953年所规定的过渡时期总任务也将被提早完成。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而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三者是互相配合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支出总额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七万万两以上。在这个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4.7%,农业及其副业的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3%,这是社会主义的速度,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达到的速度。”

  这样的消息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它也表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搞经济建设并不是西方人士原来预言“不出三年,中国就会因为饥饿变为荒芜”的差水平,飞跃的速度、可喜的成绩甚至超过了那些老牌“治国能手”。

  1月30日,在轰轰烈烈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浪潮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手工业和工商界代表,带着各地建设的喜讯,来到北京,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他们是工厂的操作工、农村的生产能手、商店的劳动模范,大多是“草根”出身,是基层的先进工作者。而在农民代表中,李墨林、龙冬花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他们不仅是来自最基层的合作社,而且是翻身后新一代农民的代表。

  (李墨林是来自北京四季青合作社的劳动模范。……略)

  然而,觉得比李墨林还幸运的,则是来自安徽省贵池县的农业劳动模范龙冬花。

  和李墨林不一样的是,她是第二次来北京开会,且是多次见到毛泽东。

  她和李墨林一样,也是“苦藤上的瓜”,当童养媳出身,在旧社会吃够了苦头。解放后,她翻了身,因为肯吃苦,劳动卖力,很快成为当地的妇女典型,结果,22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了党,她更加积极了,带领大伙儿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2年初春时节,老天日日下大雨,长江岸边的贵池县乌沙大圩积涝成灾,险情不断。年仅23岁的互助组长龙冬花十天十夜不下火线,带领群众抢险。在最危急的关头,她带头跳进滔滔洪水,领着乡亲们用身体堵住决口,保住了江堤,也保住了12万人的生命财产和数十万亩耕地。随后,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3 年,她被评为全国妇女积极分子。

  1954年春,长江沿岸圩区再次遭受到百年不遇的大水灾,圩堤被冲塌,不少村民登上屋顶,等待救援。她不顾家人,也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咆哮的洪水中撑着小船,冒着滔天大浪,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乡亲。结果,她一个弱女子先后救出22人,并且还抢运出一批粮食,被乡亲们敬佩地称作“不要命”的“龙恩人”。而她却回答说:“我是党员,应该这样去做。”

  龙冬花一心为公,英勇无畏,无疑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杰出典型,自然也获得了党和人民的认可。4月,她被组织上安排以全国妇女积极分子和幸福合作社社长身份参加全国妇女联合会会议,并在怀仁堂幸福地见到了毛泽东。

  然而,见是见到了,龙冬花是坐在座位上,不是“近距离”,因此有不少遗憾。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体与会妇女代表,并合影留念。龙冬花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心情非常激动。合影的时候,她在第三排,因为规定不准随便走动,无法接近毛泽东。合影结束时,毛泽东等人离场要走了。在后排的她心里一急,就发狠地向外挤,可由于过于激动和慌乱,“哗啦”,不小心摔倒地上。其他代表都笑她:“干嘛这么急?”

  龙冬花爬起来,红着脸回答说:“我要亲自向毛主席汇报合作化的喜讯呢!”

  可因为她一摔跤,不知情的毛泽东等人已经走远了。摔了一跤,还没和毛主席说上话,龙冬花十分遗憾。合影后,她虽然好几次见到毛泽东,不是因为观礼检阅相距太远,就是因参加接见人数太多,她根本无法靠近毛泽东,当面汇报之事一直未能如愿。

  这一次她来到北京参加大会,开幕式、讨论、听报告……虽然多次见到了毛泽东,但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当面汇报的打算还是一直没能如愿。而龙冬花就是龙冬花,有着洪水中撑船救乡亲那样的韧劲,悄悄地等候着,时刻准备抓住面见毛泽东的机会。

  结果,这个机会还真的来临了。

  会议有一个议程:毛泽东接见大会代表并照相合影。一次,大会主席团发通知了,叫大家做好准备,照相时不要发慌。谁知在接见时,龙冬花险些又出问题。当她跟着代表们挤到毛泽东身边时,与刘少奇握过手后,就已经激动得不行了,觉得脚踏着云彩在飘,身不由己地顺着队伍往下跑。这时周恩来发现了一路跑着的她,立即喊道:“哎!姑娘,你是哪里人?”

  龙冬花急忙回答说:“我是安徽省贵池县幸福农业社社长,叫龙冬花。”

  周恩来这么一问,顿时提醒了她:还没和毛主席握手啊!于是立即返身,又挤进人群,使劲地朝毛泽东那里挤过去,然后一把抓住他老人家的手,使劲地握着。

  然而,当她握住毛泽东的手时,激动得已说不出话了,只是两眼目不转睛地仰望着他那微笑慈祥的面容。随即,她就被其他人挤开,随人流涌了出来。这下她醒过来了,也后悔了:见到毛主席那会儿,自己怎么那么笨,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啊!

  可她还是很幸运的。

  晚上全国政协在怀仁堂举行宴会,招待代表们。龙冬花幸运地被主席团批准向毛泽东敬酒。参加宴会的代表1000多人,各行各业都派代表去敬酒,而农民代表只有龙冬花和与李墨林一起向毛泽东报过喜的王玉坤两个人,一男一女,代表全国几亿农民。

  当代表们走进怀仁堂就座时,宴厅内圆型大餐桌已摆好了酒菜。整个宴会厅内热闹非凡。不久,在热烈掌声中,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走过来了,在靠北边的巨幅绿花屏风前就座。龙冬花与毛泽东只隔几张桌子。可是,宴会还没开始,她就急不可耐地来到毛泽东桌边,向他敬酒。因为心情过于急切,本应从右边敬酒,她却跑到了左边。周恩来看到了她,仅见过一面却立即认出来了,向毛泽东介绍说:“这就是安徽的女社长龙冬花同志。”

  毛泽东正聚精会神地查看代表名单,听着周恩来介绍,立即放下代表名单,紧紧握着龙冬花的手,微笑着连连点头,说:“好,好,姑娘你多喝,我少喝点。”

  就在这时,在场的一名摄影记者“咔嗒”按下了快门,拍下了毛泽东接受龙冬花敬酒的那一瞬间。龙冬花满满的一杯酒喝下去,又已是激动得泪水往外涌流:自己这个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目不识丁的童养媳,今天竟然和毛主席一起喝酒了,多么光荣啊!在她激动不已时,毛泽东问道:“姑娘,你那儿合作社有多大啦?”

  龙冬花一阵慌乱,急忙回答说:“有1000户了。”

  毛泽东笑着摇了摇头,疑惑地追问了一句:“不会那么快吧?”

  龙冬花第一次与毛泽东喝酒后,宴会很快就开始了。可是,一会儿,她忍不住又跑过去,敬了毛主席一次酒。

  这次宴会,龙冬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她不仅与毛泽东见了面,说了话,而且还敬了酒,握了手。当晚,她和毛泽东光敬酒两次,握手却达四次之多,比上面规定的最多次数还多了一次,握了又去,去了又握,回来了又去。

  直到宴会结束后,她才从狂喜的神话世界跌回到现实,狂跳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可猛然一惊:“糟糕!刚才向毛主席汇报说错了话呀,入社户数只有500户,自己却说1000户了。这还得了!”回到宾馆后,她后悔得暗暗哭泣,但又不敢声张。

  返回贵池县后,她还是把此事向县长实事求是地作了汇报,并要求组织上批评自己。谁知县长笑哈哈地安慰她说:“你说得没错!现在你那里入社户数已猛增到2000多户了!”县长高兴地告诉她,“你说的不是多了一倍,而是少一倍了。”

  龙冬花一块压在心头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可是,令她想不到的是故事还没有结束。

  会后不久,《毛泽东和农业劳动模范龙冬花在招待会上》的照片突然刊载在全国各地报刊上,二十几岁的女农民龙冬花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后来,这张照片又被制作成年画,在全国各地流传,从此和照片、年画一起,龙冬花那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也流传。但是,作为毛泽东时代的新农民,龙冬花没有骄傲,也没有退步,相反,更加“拼搏”了。在合作社的集体劳动中,身为女子的她常常挑起200多斤重担子,累得哇哇吐血。在合作社积肥时,一次,她只身一人被困芦苇荡一天一夜,回来时,她却带回了一船肥料。这样的女英雄,也多次到北京参加各种会议。每次,她都能见到毛泽东,与毛泽东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这是西方哲人黑格尔对“中华帝国”近乎残酷的评价,然而,词语在某种程度上却表达了旧中国没有进步的一种客观真实。有“民族魂”之称的鲁迅先生也曾慨叹中国社会的停滞不前说:“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然而,自从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改变中国“一再重复”“君主覆灭”,就开始推进中国的进步,区区几年时间内,工业农业和其他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并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时间的流逝,每刻钟都与这个建设突飞猛进、社会飞跃式嬗变的中国有关了。哲人黑格尔的话语完全被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抛弃、否定了。

  然而,这一切变化的发动机在哪里?英籍华裔作家韩素英由衷地说:“新中国并不是靠少数优秀人物、靠发指令、靠无情地强迫中国群众作出巨大牺牲来建设的。而是恰恰相反。这是因为一切主张、倡议都是以中国人民的意志、热情、创造性才能为依据的。由于有了毛,中国革命成为一个广泛的提高觉悟的运动,并且它在继续深入,它可以改变中国的土地,而且人在新结构中也改变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成败: 说说金正恩之笨
2013: 精神为镜?逻辑不通么。。精神?镜子?
2012: 遥想当年学雷锋的有趣往事
2011: 从香港特首曾荫权被撞看香港的伪民主
2011: 吴祚来网易微博 中国人是可以武器私有
2010: 大宗师: 花开三叶--后毛泽东时代
2010: 1946年早春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顿挫
2009: 质疑张贤亮--一个无耻文人的丑恶嘴脸之
2009: 柞里子:奥巴马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