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范儿487——硬汉普京:恒心与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恒的原动力
送交者: 藤儿 2014年03月23日21:43:5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藤儿点评:美国《华盛顿邮报》文章曾经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永远知道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 2007年普京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真正独立的人应当不怕失去自己的地位,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仅记者圈里这种人很少,这种人到处都很少。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不同意见,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是无私的和诚实的,无论他们在哪里工作,无论他们是记者还是政治家,都令人尊敬。」 

在吞并乌克兰领土问题上,普京说到做到,举世哗然。硬汉普京再次成功吸引公众的眼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大公报 2014-03-23

普京自曝:曾遭美英欺骗 永不原谅


据参考消息援引俄罗斯《导报》报道,普京有关克里米亚问题的讲话更像是自白或是高水平的心理分析独白,世界政治史上未曾有过。总统准确地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对欺压者指名道姓,坦率地谈到自己对历史和未来的看法。从字里行间可以读懂更多东西:谁是普京的朋友和学习的榜样,俄罗斯总统15年中都有哪些转变。

「俄罗斯真诚地希望与西方同行对话。我们经常建议在一切关键问题上合作,提高信任水平,希望我们的关系是平等、坦率和真诚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回应。相反,我们一次次地受骗,背著我们通过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这些话语都十分准确地表达了普京的内心屈辱。


  试图获得美英好感

  14年前普京有完全不同的表述。2000年3月,普京作为总统候选人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很难说,他是否真的相信这样的前景,但他明显想获得西方同行的好感。普京的第一位朋友是布莱尔。2000年3月布莱尔飞往圣彼得堡到代总统普京那里做客。普京带布莱尔去玛丽娅剧院,并说,他们是同龄人又是同行(都学法律专业),当然可以找到共同语言。布莱尔返回伦敦后兴奋地说,「普京是高级知识分子,对自己想在俄罗斯干什么有清醒的认识。他的俄罗斯应当是个强国,注重法律和秩序,还应当是一个民主的和自由的国家」。布莱尔的新闻处立即宣布,首相给自己七国集团的同僚打电话,告诉他们,未来的俄罗斯总统是个多么优秀的小伙子。那一年布莱尔和普京会见了五次。

 

  接著,普京与小布什交好。据美国总统回忆,他看著普京的眼睛,从这双眼睛中看到了他的心灵。在非正式会谈刚刚开始时,普京向小布什讲了一段经历,他的一栋别墅被烧成灰烬,但是神奇的是在废墟中一枚曾挂在墙上的柏木十字架竟然完好无损,虔诚的信徒小布什对此感到吃惊,普京相信与小布什成了朋友。

  屡遭背叛受尽屈辱

  但情况却不是这样。当小布什和布莱尔2002年背著普京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收入北约时,他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布莱尔在回忆录中说,「普京得出结论,美国人不想给他应有的地位」。

  普京在克里米亚问题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说,「一次次地欺骗我们,背著我们做出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例如北约东扩,在我们家门口部署军事设施。还不停地对我们说,"这和你们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更大的打击是英国法院拒绝遣返扎卡耶夫和别列佐夫斯基。普京根本不相信布莱尔无法对法庭施加影响。

  普京认为前朋友们的举动是虚伪的,并至今为此指责他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伙伴更愿意奉行的不是国际法,而是强权。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坚信自己可以例外,相信自己可以决定世界的命运,他们一贯正确」。

  美国人和欧洲人不承认俄罗斯是平等伙伴让普京愤怒至极,他一直十分坦率地承认这一点。在慕尼黑讲话中他就谈到过。2007年普京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美国不需要朋友。我们感到,美国需要的是能够受摆布的附庸……美国是这样说我们和其他人的,"得教训教训他们,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文明人,差不多就是野人,不久前才从树上爬下来。因此我们应当收拾一下他们,得给他们剃剃毛,洗洗澡。我们才是文明的传播者"。大概,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领袖会如此公开地说出自己所受的屈辱。

  永远不会原谅西方

  普京对西方朋友失望了,而那些不试图教训他、不辜负他的希望的政治家就成了他的新朋友。普京的一个真正的朋友是查韦斯,他也是性格外向的人。普京说的那些话他也说过,「企图把我们逼入墙角,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立场,捍卫自己的立场,因为我们讲真话不虚伪」。

  普京对苏联的看法10年来没有改变,2005年他在国情咨文中称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是俄罗斯人民的最大悲剧。10年后他重复了这种提法,他说,「俄罗斯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被分裂的民族」,而克里米亚的俄语居民就像「一袋土豆」被出卖。

  如果回想一下普京的所有讲话和访谈录,可以看到,他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不自相矛盾。只对一个问题,普京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2007年普京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真正独立的人应当不怕失去自己的地位,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仅记者圈里这种人很少,这种人到处都很少。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不同意见,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是无私的和诚实的,无论他们在哪里工作,无论他们是记者还是政治家,都令人尊敬。」

  在这次的讲话中,持不同政见者一词不见了,有的只是「民族叛徒」、「第五纵队」,这都是查韦斯喜欢用的比喻,他就是这样称呼反对派和自由派记者的,不认为他们是真诚的和无私的。

  有一天,普京失望了,他的失望情绪与日俱增。有一天,他认定,西方伙伴背叛了他,他永远不会原谅他们,这种想法也只会越来越强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深圳人民掀起挺薄降温又一波
2013: 反共怪事:中共尊稱孫中山為”國父“?
2012: 作为读书人,孔的这次表现是有骨气的。
2012: 天朝奸相温家宝列传(转载)
2011: 鹤龄:一篇借彭总之口毁毛的“注水回忆
2011: 揭秘:抗日战争时蒋介石险遭日本特务暗
2010: 落基山人:谁是丢掉中国外蒙古的历史罪
2010: 从江青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看解放前
2009: 阳光在多城:百年性情·北洋·袁世凯
2009: 老兵回忆:值得学习的日军“高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