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心的第一性徵-----東海客廳論天性 |
送交者: 余東海 2021年07月17日05:31:24 於 [靈機一動] 發送悄悄話 |
天地之心的第一性徵-----東海客廳論天性
《樂記》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
很喜歡這段話,唯感覺“人生而靜,天之性也”這個靜字有失準確。天性乾健,超乎動靜,不適宜用靜字說之。道及高處,必須一字不苟,一字嚴於斧鉞!
陸九淵先生說:“天理人慾之言,亦自不是至論。若天是理,人是欲,則是天人不同矣。此其原蓋出於老氏。《樂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而後好惡形焉。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天理人慾之言蓋出於此。《樂記》之言亦根於老氏。且如專言靜是天性,則動獨不是天性耶?”
陸先生認為《樂記》中這個觀點根於老子,然亦猜測之辭。我認為,如果沒有文獻實據,倒不一定要歸咎於老子。歷代儒家學者,凡非聖人,表述失當也是常事。與其是根於老氏,不如說偏向老子。
論及本性,佛教空寂,道家虛靜,都以靜為主,唯儒家強調健動。凡是以靜字說天性的儒者,無論是否認同佛道兩家,其思想都會出偏,偏離儒家中道,偏向佛道方向。如周敦頤先生,就有此偏。二程兄弟出其門下而不師承,特別強調天理之說是自己體貼出來,原因在此。
然陸先生問得有力:“專言靜是天性,則動獨不是天性耶?”東海曰,動靜都是天性,天性超越動靜。
或說,論及天性,說動說靜皆非,天性是動靜互為其根,是非動非靜,動靜合一。此言不錯,然亦不確。天性即太極,乾動坤靜,乾坤合一即動靜合一。然復須知,太極乾坤二元,貌似二元,實非二元,而是坤輔乾主,乾元主導。故天性乾健,以動為主,健動是天性第一特徵。動靜合一說不能體現出這一特徵。
《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句,就是孔子關於“天性乾健”的明確說法。天行健,正是因為天性健。還有學者認為“天行”天性。
《易經彖傳》孔子說:“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意謂天地之間,惟此一陽初復,萬物未生之時,最容易見天地之心。
張載說:“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則以生物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地雷見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雷復於地中卻是生物。彖曰:‘終則有始,天行也。’天何嘗有息?”(《張載集》)
程頣先生說:“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熟能識之。”其《易傳》答弟子問:“人說《復》,其見天地之心,皆以謂至靜能見天地之心,非也。《復》之卦,下面一畫,便是動也,安得謂之靜?自古儒者皆言靜見天地之心,唯某言動而見天地之心。”(《二程集》)
天地之心即天地之性,即天性。天性兼天地之性、天命之性而言,於宇宙為天地之性,於人類為天命之性。
天性具有超越一切現象的超越性,包括超邏輯性、超語言性,邏輯和語言到了這裡,局限性特別大,無論這麼說,都難以完全傳達天性之妙,妙不可言,此之謂也。故程顥先生謂“生之謂性、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
但超語言性並非完全不可說,道德境界不同,所證圓缺不同,所說的準確度就不一樣。道及天性,說靜固然不對,說動靜合一,也不准,唯說動才對。
又復須知,這裡的動是形而上的動,不與靜相對,是超乎動靜對立的動。這就是超邏輯性的表現。另外,還有個與動字近義的字可以用來說天性第一特徵:生,即生生不息的生。故我說過,天性具有生動性,又曾用健字來形容這種形而上的生動性。天性健。不生則不健,靜則不健,生動才能健,生動必然健。
天性即仁性,故可以說,仁即天地之心。仁本主義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抓住了宇宙生命的最根本。2021-7-12余東海於邕城青秀山下獨樂齋 首發於儒家網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0: | 趣味的數學-395 | |
2020: | 趣味的數學-396 | |
2017: | 舉報 | |
2017: | 呵呵呵。唉。還有什麼《數字邏輯》的題 | |
2016: | 胡騎來:物理附加題:膠為什麼會自己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