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等貴賤,均貧富”(外三篇)
“等貴賤,均貧富”是典型的民粹主義口號,意味着經濟上平均主義,政治上平等主義。其結果只能是等賤均貧:上上下下一樣下賤,絕大多數一樣貧窮。民粹主義與極權主義的結合,必然導致上流社會特別下流,極少數人暴富巨富。
“等貴賤,均貧富”這個口號出自於南宋初年的鼎州武陵縣人鐘相:“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三朝北盟會編》)然思想源頭更早。墨家就是平等主義的老祖宗,唐末造反派王仙芝黃巢和北宋造反派王小波李順,都是平均主義思想家和實踐家。
孔子說:“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這句話常被平均主義借為依據。其實這裡的均指公平分配,各得其分,與平均主義是兩回事。儒家強調政治的公正和分配的公平,但反對平等主義平均主義。2019-8-12
清朝和儒家
歷代儒家王朝往往有這樣一個基本規律:尊儒而興,用儒而強,悖儒而衰,棄儒而亡。清朝也不例外。清朝衰敗的根本原因是違背儒家政治原則。晚期大肆殺害儒臣,更是讓清廷徹底喪失了代表中華的資格。
清廷晚期殺害儒臣主要有兩次。第一次,以吏部左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兵部尚書徐用儀為代表的儒臣,或反對利用義和團,或反對清廷向八國宣戰,因而被殺。第二次,以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人為代表的儒家改良派遭到大肆捕殺。“浙江三忠”和“戊戌六君子”之死,意味着清廷與儒家分道揚鑣,構成清廷滅亡的重要原因。
由於清朝是儒家王朝,很多國人恨清及儒,不分青紅皂白地將清朝的衰敗和滅亡歸咎於儒家,並將清廷的問題和慈禧的罪惡歸結於儒家,遂普遍喪失了基本的文化自信,導致反孔反儒思潮的興起和民粹主義宿疾的爆發。五四就這樣運動起來了。2019-8-12
自由
有自由未必是王道,是王道必定有自由,無自由必然非善制。剝奪自由的政權就是野蠻政權,沒有自由的社會就是惡性社會。這裡的自由指社會自由,主要指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這四大自由是基本人權,是現代文明的基礎和政治道德的底線。
其中言論自由又是最根本、最基礎的自由。沒有言論自由就沒有人格尊嚴和人權保障,就沒有真正的文明和諧幸福可言。防民之口、防民之眼和以言入罪,都是對言論自由的無恥侵犯。無論如何巧言狡辯,無論怎樣粉飾美化,僅此一點,馬幫就罪無可綰,就不可能獲得真儒家、真君子的認同。
非常讚賞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這句話:“如果被禁的言論是正確的,人們就只剩下接受錯誤言論的機會。如果被禁的言論是錯誤的,正確思想就失去了與錯誤思想交鋒過程中驗證正確的機會。”禁止言論自由,使錯誤思想得不到批判和糾正,使正確思想得不到驗證和傳播,惡果莫大焉,罪行莫大焉。2019-8-13
王道對權力的雙重約束
王道政治對權力的約束共有雙重。首先是道德自律,通過儒學教育進行人格培養。道德自律是軟性的,但於君子個人而言,非常剛性有效。君子為國為民,犧牲性命在所不惜,更不會怕觸犯惡法,但要他貪腐犯罪,那是千難萬難。
其次是禮法制裁,官員非禮,輕則警告降職,重則削職為民;官員非法,屬於知法犯法,可以依法嚴懲。當然,家天下時代,實踐於理論有所偏離甚至脫鈎,在所難免。那是是一種歷史的局限和無奈。
另外,從西周開始有“八議之辟”,到《唐律疏義》確立為“八議”制度,也並非都是糟粕。八議中,議親、議故為家天下特產,宜廢置,其它議賢、議能、議功、議勤、議賓等,完全可以為未來新禮制所吸收。有大道德、大才能、大功勳、大勤勞者和國家貴賓,萬一不慎犯法,經過特別審議,可以從輕處罰。201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