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主教图图的一段话我曾复述过许多遍,他说白人到来之前,我们手里有土地,白人手里有圣经。后来当我们手里有了圣经,白人手里却有了土地。人类文明,其实就是由生活资源和意识形态这两者整合而成的,殖民主义也分为经济殖民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
主教图图的话实在是太经典了,而茅于拭的个案,则恰恰是the other way around。据说台湾人对日本人有好感,满洲国的人亦复如是。这就相当于给予土地(生活资源、生活水平),没收文化。
五四以来中国人的思想水平,比不上南非的主教,不把历史传统当回事,不把文化的identity视为自己文明存在的根本标志,也可以说是疆土上的爱国主义,文化上的卖国主义,最后就变成历史传统的虚无主义。只有在这样一种思想语境之下,茅于拭命题才可能产生。
茅于拭抽去了一个实质性的利害关系,即没收文化以交换生活,又以另一重利害关系来掩人耳目转移视线 --- 以国为本还是以民为本?
问题并不在于茅于拭的观点,乱世丑人多作怪,不足为奇,问题在于中国人无力反驳,凭直觉感到不对,但无处下口,无法拆招。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在这里孔夫子也是语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构成国家政治完整性的内涵,从国家文化基因的立场出发,孔子认为上层建筑比经济基础重要,夫子甚至说自古皆有死,看着仿佛很固执不通情理,但夫子的忧患是有道理的,人生代代无穷矣,只要人不死绝,子子孙孙总是能复原繁荣的,中国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可是文化基因就不一样了,它积累形成经过千年的历史沉积,要说没了就没了,比如台湾的乡土化,不出半个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香火就可能断了。
关于民无信不立,我欠大家一堂课,先按下不表,只把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关乎国家民族生命线的重要性从历史中勾引出来以契我们的讨论。
现在我们明白了文化价值是关乎民族生存、生态的生命线,无论以国为本还是以民为本,文化价值都是根本利益,那么就能把问题的逻辑转向那个被忽视的盲点 --- 中国的领土被某个外国占领意味着什么?接下来就不需要我分析了,黄鼠狼给鸡拜年,这个故事中国人都懂。
Again,出卖文化以换取生存,不单中国人的祖宗不耻,有尊严感的西夷也是不干的,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追求的就是自己民族的完整的独立和自由。《最后一课》很多同学也都是读过的,不单是中国人,才把历史传统看得像眼睛一样宝贵。
茅于拭这段话对吗
一块属于中国的领土被某个外国占领了,但是那里的百姓生活更自由、更富裕了,对这样的事怎么看?是赞成还是反对?从“以国为本”出发,显然应该反对;如果从“以民为本”出发,应该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