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没有什么商业目的,只是纯粹的个人爱好,能有一些社会价值,觉得就足够了。这大概可以代表一部分个人科普网站版主们的想法。
从小住在颐和园附近的陈宇,对颐和园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颐和园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活标本,它经历了186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所有历史的变迁,没有第二个地方具有颐和园这样的象征意义了。正是由于自己对颐和园的“情有独种”,陈宇先生于1999年创办了“颐和园旅游文化网”,他把这里作为自己“写作业的窗口”。他告诉记者,“颐和园”网站应该是一个“跨学科网”,它除了景点介绍以外,更注重的是历史、人物、园林、建筑、楹联、文学等有关颐和园文化的介绍。陈宇认为把有关颐和园历史文化各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搬到网上,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颐和园,了解这份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
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很多的网友在这里找到话题,深圳南头小学唐晓勇老师利用这个网站给学生们讲授《颐和园》这篇课文,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全国小学课件评比及教学法评比中均获得一等奖;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也把“颐和园旅游文化网”选入其中。这无疑对陈宇是一种激励。陈宇还收到过来自法国和日本的邮件,询问是否有法文和日文版的主页。俄罗斯中文学校的教师也写信向陈宇请教有关颐和园历史、文化等问题。
陈宇还曾经创办过一个“中华蝶网”,他坦言,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兴趣的转移,从今年年初“中华蝶网”消失了。
在“中华蝶网”消失的同时,记者在网上发现了“老顽童”(httpwww.oldurchin.com)科普网,通过网页上“联系我们”的链接,记者了解到该网站是2002年初创建的,在2003年上海科技节举办的全国中老年科普网页征选活动中,老顽童网站还荣获“十佳”称号,版主萧立攻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他兴办网站的初衷是为“把自己积累的知识与人生体味交还给社会与后代”,他认为,老顽童网站展示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网友的评价是对我科普写作的最大鼓励和奖赏”。
生存和发展是个大问题
这类不受时空限制的个人科普网站,大多是以某一方向或某一领域的科普知识为主,主办者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或爱好者,内容倾注了个人的极大爱好和热情,编写的内容反映的是个人的见解和观点,但由于经费、精力等原因不能保证内容的及时更新,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肖云告诉记者,这些网站权威性不够,因为做科普有许多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他举例说,对于蝴蝶这种大家都知道的动物,同样也有许多植物链上的其它内容的信息需要了解,个人科普网有时就无法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
碧声认为,目前,优秀的中文个人科普网站并不多。质量是一方面,但最大的问题是许多网站未能长期存续,由于各种原因荒废了,网站空间、工作与学习的变动、个人心情,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对成长中的小网站造成致命打击,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限于外界条件,个人网站起点低,制作人起初很可能缺乏网站制作及科学传播方面的经验,很少有个人网站能够一开始就做得非常好,需要有时间让他们成长。
碧声说,既然是“个人”,就注定了能力有限,个人网站发挥较大作用的唯一可能,就是出现许多各擅其长的网站,大家结合起来——不需要形式上的结合,只需要有这许多网站共同存在于网上,就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都不要轻易放弃。积累了一定的内容,哪怕长期不能更新了,也不要完全废止。
三思科学网站的人都知道,它的第一版,也是形式简陋、内容单薄的,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与碧声和她的几个朋友的努力坚持是分不开的。
从事地质研究的单青生是新浪网站第一个注册个人网址的人,他创办的“地球家园网”已于两年前关闭了。谈到当初创办网站的意义,他认为,在当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单位或是社会,缺少面向公众交流相关信息的渠道,那时,他的“地球家园”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各个网站上看到的有关地质、地学、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知识及时地利用网站这个窗口,传给他的同行及公众,同时也将同行的研究成果发给大家共同研究,起到了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其它一些个人科普网站的创建。但现在,网络迅速发展,实现了单青生原来的目标,因此,他认为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单独做下去了。
单青生说,光靠个人的原创力、个人的精力、个人的爱好会桎梏个人科普网站的发展,毕竟个人的能力、视野、观点、精力及权威性都是有限的。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单青生更赞同通过公共管理的方式发布相关信息、宣传有关知识,这样具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单青生告诉记者,目前,有的政府部门的科普网站,做的工作更多的是组织一帮人马,从所订的报纸上把有关科普的内容剪下来,再组织人员录入,然后发到网站上去,有的甚至直接从报纸的电子版上扒下来,粘贴到网上去。这样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是相关媒体知识产权受到了侵害,同时,由于剪报是非专业人员所为,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个别错误性的内容会引起误导。
虽然单青生先生自己不办网站了,但单青生盼望政府、企业、财团能够资助个人科普网站,把国内目前已经公布在网上的、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有关科普内容,组织起来,创建一个类似于yahoo或sina这样的一个门户,在这个大的科普门户网站中,严格按照国家科普分类体系标准进行分类,在每一分类体系往下检索时,就会从各个网站上链接出按统一标准分类的相关内容。他认为,毕竟大家在各自的领域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了,已经有了大量的信息,只不过这些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创作,同时还散落在各个角落。科普面对的是公众,许多人游走在网络中,不一定都能到达这些地方,也不一定能够检索到这些内容,需要有各领域的专家来做这项工作。这样,既保护了知识产权又保证了信息的法律性、知识的权威性。同时,报纸进行热点问题报道时,也可以将公众引导到网站上来,从这个科普门户里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内容。
由此可见,利用网络来进行科普,已成了一种必然。而中国个人科普网络事业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如何让它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使其成为我国科普网络事业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们更多地思考。中国科协科普部城市处处长刘亚东说,此次“新春科普网联展”只是一个探索和尝试,时机成熟他们还将举办“中国科普网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