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灵机一动 > 帖子
哲学微谈:关于韩寒事件的历史性总结
送交者: zhf 2012年04月22日22:02:25 于 [灵机一动] 发送悄悄话
哲学微谈:关于韩寒事件的历史性总结

关于“韩寒事件”的历史性总结

新浪微博 @不回撤

题记:中国最缺的不是“善”,而是“真”。没有“真”作为客观性支撑,“善”就必定是伪善,“美”注定就是画皮。你们能理解吗?质疑者们这么累,又不讨好,要的就是这个“真”,要的就是中国从传统文化和落后人格的泥坑里面走出来,去追求真实,捍卫真实,用真实来支撑和监督善。都别做圣人,装圣人,招摇撞骗,先做真实的小人。我的这个愿望,可以实现吗?

1.      事件、判断与立场

事件:一群人怀疑畅销书署名者韩寒缺乏基本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不是《三重门》等作品的真实作者,认为除了代笔,他当年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就存在徇私舞弊,现在作为作家和公众意见领袖的韩寒形象是经过包括其父亲在内的众多写手及出版公司多年共同包装运作的产物,是一个面向赢利的文化商品“黑盒子”。

质疑者提供的证据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韩寒署名作品中与其年龄、阅历、知识面相差很大的内容;

第二类:韩寒署名作品包括韩家父子为应对质疑所写的文章中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地方;

第三类: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参赛及获奖过程中不符合规定与常理的诸多疑点。

这三类证据在方舟子,倍魄等人的微博上都有详细罗列。

另外,质疑者们认为下面两类现象也是重要的佐证:

第四类:韩寒在几家电视台和网站的访谈视频显示,他对自己署名的作品相当不熟悉。在谈到文学和作品的时候,疲于应对,言语呆板和空洞,观点耸人听闻,贻笑四方。完全缺乏一个作家应有的文化素养或才华,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怎么看都像一个胸无点墨、对汉语言文字缺乏基本掌握的初中生,而绝不是一个作家。这个用不擅言辞也很难解释,因为在谈到赛车和女人的时候,他就比较从容和自信。作家的那种气质,你当面对谈和看视频的时候,是肯定能够感受到的。

第五类:韩寒在遭到质疑后的言行。遭到质疑后,他开始是大肆辱骂和威胁最早提出质疑的麦田,高调提出悬赏,意在震慑众人。方舟子参与质疑后,他多次修改悬赏条款,最后干脆取消,说是开玩笑的。看到方舟子没有浅尝辄止的意思,他先提出要诉讼,最后又撤诉。继而反指方舟子老婆有问题,他的基金有问题,包括最近声称遭到质疑者的生命威胁,骂方舟子是USB等等。总而言之,他只采取各种策略性的侧面应对,而不是直接面对质疑。质疑者质疑的是韩寒的才华,直接对抗和消弭这种质疑的最佳办法就是当场显露才华,“以才服人”。有很多可行的方式,但他不采用,只顾奚落、谩骂质疑者,对粉丝大打悲情和感情牌。比如,你看哪个大男人用自己儿时的小萌照做微博头像的。这也是心理战,装幼儿,你们别欺负我呦,继续骗取女粉丝的同情。他只能被动地、策略性地反击,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诉诸感情,尽量挽留粉丝,显示其非常虚弱和无奈。让很多局外人大失所望。

韩寒代笔了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赖于每个人自己的判断。

有人说,没有直接证据,就不能判定他代笔,就是诬陷。可什么是直接证据呢?

如果是:有人看到他代笔了,有证人说他代笔了。你如何相信这个人说的是真的?

如果是:你亲眼看到他代笔了。这个机会恐怕很小。而且,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还记得你刚看的《碟中谍4》吧,亲眼看到的东西也可能是假象。

如果是:韩寒亲口承认他代笔了。但是,他也可能是受胁迫不得已而撒谎呀。

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直接的证据。直接证据本质上也是间接证据。我们所作的任何判断,都只能依据一些相对的、间接的证据。如果你不打算相信任何间接证据,那你就不能做任何判断。那么世界上所有的罪犯都应该立即无罪释放。

还有一个与韩寒类似的现象,那就是雷锋。雷锋在当年也是偶像啊,其意义是宣传助人为乐的美德和忠于毛主席的革命精神,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偶像的意义变成了商业利益。但两者没有本质区别。现在很多人都质疑雷锋,说他哪来那么多津贴寄给老爷爷老奶奶,说他怎么照了那么多角度极佳的照片,说他捡粪的事迹也很可疑;他们分析了雷锋捡粪的细节,认为按宣传所描述的,他不是在外面捡粪,而是站在粪坑里捡。还有人指出雷锋身高不够标准,不知怎么入伍的,等等。这些当然都只能算间接证据。至于雷锋到底是真人真事,还是宣传工作的产物,你要找到直接证据来证明,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妨碍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判断。还有,现在很多人质疑政府和官员,说人家腐败啊,任人唯亲啊,渎职什么的。人们凭借的也是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没有的。他又不承认,又没被党纪国法追究,但这根本不影响你的判断。你心中有数。

所以,有了这些质疑韩寒的间接证据,现在就要看每个人自己的判断了。影响和决定人的判断的有他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与判断对象的关系等因素。比如,开始就很喜欢韩寒的人和开始就不喜欢的韩寒的人,判断可能就不一样。

我本人在质疑之前,算是比较喜欢韩寒的。准确的说,是喜欢署名韩寒的时政杂文。然后我想象着一个青年,这么具有批判精神,又能写小说,车也开得不错,是喜欢的。他在杂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意识,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对公平正义的呐喊,这都是深得人心的。认同嘛,就会引起好感。我把他当作80后年轻人的优秀代表,觉得很可能是个难得的天才。天才是存在的。天才就是那种干什么都能轻松干得好的人。但是质疑的声音出来以后,我立即就警觉起来,因为我知道,中国真货少假货多。看了《三重门》部分章节,觉得这真不是一个少年写的东西。虽然这个小说很差,但也不是出自一个少年的心灵。慢慢跟踪了质疑者提供的那些证据之后,一种被骗的感觉就压抑不住了。我得出结论,他肯定是个假作家。我认为他根本没有能力写出一篇通顺的超过500字的作文,他发表在博客和微博上文章大部分是别人代笔的。

而且我认为任何心智成熟的人,只要没有感情倾向,都应该得出这个结论。别人说你不会武术,你当场跟他打一架嘛。你怎么能坐在一堆稿纸上拍个照来证明你是作家?那我要是手拿一本剑谱拍个照,就证明了我是个武功高手?甚至不需要看前三类证据,只看第四和第五,看他的视频,那“才华”的显露;看他的应对,那畏缩的“胆识”和谩骂的“风度”,很糟糕。很明显嘛,只要不是傻子,是怎么回事心里都有数了。

但是为什么韩寒还是有很多支持者呢?我相信网络上的那些支持者并不都是韩家花钱请的“水军”,肯定有真诚地相信他、呵护他的人。那么他的支持者到底有哪几种?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支持他呢?

2.      支持者与质疑者

我认为韩寒现有的支持者可分为四类:

A类:以前是韩寒署名作品的读者,喜欢他的作品进而喜欢这个人,做不出或没做出他是假作家的判断。以青少年和女性为主;

B类:内心已经做出了韩寒是假作家的判断,但是认为如果韩寒“倒下”不利于某种事业的人。比如不利于改革,不利于自由民主思想的普及等等;

C类:知道韩寒是假作家,但是由于已经和韩寒形成了名誉或利益共同体,他们也参与了造假,现在只能力挺以保全自身。比如某些报社,某些网站,某些出版社;

D类:内心已经做出了韩寒是假作家的判断,但看见韩寒的粉丝还不少,想通过参与这个事情,通过积极挺韩谋求名声和利益。真的有这种人,比如先前画漫画反对韩寒,后来又跟韩寒见面,做挺韩急先锋的“变态辣椒”,现在就很出名了。

C类和D类呢,比较的可耻。我就不屑于说他们了。本文主要谈A和B。

为什么对待同一批证据,有很多人能得出韩是假作家的结论,有的人却得不出来呢?简单用感情影响判断来解释还不够深刻。A类支持者是真诚地挺韩的,是韩寒的粉丝。那为什么粉丝就一定会偏袒偶像呢?难道粉丝就一定不客观吗?道理何在?

人有自我意识。人自从可以区分他人和自我的时候开始,就有自我意识了。自我意识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抽身出来,把自己当对象看的意识。比如你躺在床上想今天我做某件事是不是做错了,对谁是不是太没礼貌了。反观自己,把自己当对象。如果你能这样反观自己,说明你有自我意识。第二个角度,是把对象当成自我的角度,把自己消解在对象之中的角度。这有点不好理解。我这么说就明白了,请自问:我是什么?你发现很难回答。你要找到你自己,找不到的,没有一个自己。你的自己在哪里?就在你的经验之中,你的所有对象之中。你就是你的生活经历、教育经历、感情经历等等的总和。你面对和曾经面对的事物构成了你的自身。所以呢,你看的书,你欣赏的作者,说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其实更严格的说就是你的一部分,就是你。要你否定你喜欢的作者,哪怕有很切实的证据,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那就是否定你自己。

我的老师原来总是讲自我意识的自欺结构。人天生是自欺的存在者。韩寒就是韩寒,他跟粉丝没什么关系的,也许“活好”的女粉丝他会感兴趣,但基本上他只是利用粉丝赚钱,赚了他们的钱还要笑他们傻。他不是说过粉丝就是脑残么。但是粉丝无意识之中就把韩寒当作了自己,当成自己的生命。他们把对韩寒的一切否定都当作对自己的否定。所以面对不利于韩寒证据,粉丝会无意识地排斥,根本不看,看了也要曲解。根本不去考虑真相。见到批韩就像骂自己一样,一定要上去斥责和辱骂一番。他们经受不了偶像的破碎,因为那就是自己的破碎。所以说他们是很脆弱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太弱了,把自己投在偶像身上就不能出来了,否定不出来。我就觉得,如果一个男人到了30岁以上,还真诚地粉韩的话,那就是弱智。不是智力不足就是自我意识太脆弱。粉丝袒护偶像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意识的自欺现象,不仅仅是感情用事那么简单,它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在里面。

那么再来看看质疑者。质疑者其实比较简单。很多人把这件事叫“方韩大战”,似乎方舟子是质疑主力。韩方也这么认为,把火力集中在他身上,说他基金有问题,说他老婆有问题等等。明眼人都知道这都是比较下做的策略,要转移话题。就算方舟子是个罪犯,也丝毫无损他打假的正当性。但这个现象呢,主要说明韩方的人对质疑者的认识比较肤浅。其实方舟子只是一个代表,真正的主力遍布四海,当然大都是一些普通的网民。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积极的倒韩?是什么在促使他们?

先说方舟子。不少人很讨厌他,大概因为他不帅。形象不好在公共生活中就是会吃亏。还因为他爱打假,而且你看不出他打假的路子,他似乎什么人都打。你看他打的那些人,没有什么共性的,各行业各层次都有。正因为被打对象没有共性,说明他的原则比较普遍:就是不喜欢假的东西。有的人说他是选择性打假,怎么不打大官什么的,不足为论。这个人在中国显得很特别。虽然我也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赞成他,但我十分确定,这个人未来的评价会很高。现在的中国人还不能理解他,因为中国还缺少理解他的文化。这一点后面还要讲到。

再说广大的普通质疑者,这些人有些是开始对韩寒没印象的,有的是开始还比较欣赏韩寒的。但喜欢署名韩寒的作品和喜欢韩寒还是可以分开的,那就是意识到韩寒并不是这些作品的真正作者之后。这些人就是那些得出了韩寒造假的判断之后感到义愤的人。明显一个骗子,逍遥法外就算了,还嚣张不已,简直是对我的侮辱。本来没计划积极参与,但看他们那么嚣张,被激起了斗志。嫉恶如仇嘛,看不下去,仅此而已。要说质疑者和韩粉们的区别,那就只有一点:质疑者们多了一份否定意识,在这里就是质疑意识。

3.      什么是质疑

质疑就是怀疑。怀疑与肯定相对。怀疑就是否定某物的真实性,肯定就是确认和相信其真实性。怀疑和肯定,哪个更重要?当然是都不可或缺。为了获得真实和确定的东西,人们必须先怀疑。如果不怀疑,你就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任何东西,只有经过质疑—怀疑的检验后,才有资格存在。

现代哲学的创始人笛卡尔,就是通过一种全面怀疑来找到一个可以站得住脚的起点,来建立起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大厦的。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假东西的。连很多可感觉到的东西都是假的—比如《碟中谍4》。笛卡尔为了找到哲学和科学的可靠起点,不惜怀疑一切有可能不真实的东西。他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宣称,必须先假定一切都是假的,包括自己的身体。笛卡尔连他自己的存在都要加以怀疑:我怎么知道现在我不是在做梦?我怎么确定我真的存在?所以这是很彻底的怀疑,连自己都否定了,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需要一种孤绝的执着。但你不彻底地怀疑,你就找不到那个绝对可靠的东西,那别的东西就都没有了依据。

最后笛卡尔发现,一切都可能是假的,都不能作为依据。但“我在怀疑”这个事情是可靠的,因为我一怀疑我在怀疑,就证实了我在怀疑。他通过思维的当下性和自明性确定了思维的可靠性,通过“我思故我在”(其实也是“我怀疑故我在”)先把自己证明出来,再开始后面的论证,建立起唯理论哲学体系。所以你看,任何东西都要用“我怀疑你”来检验一下,没有任何东西是不能被怀疑的。经受住了怀疑,你才有资格存在。怎么才算经受住了怀疑?就是抓住并利用这个怀疑,直接地、当下地、生动地、自明地证实其实在性。而不能虚与委蛇,转移话题,避重就轻。

有一些署名韩寒的作品进入了我们生活,韩寒这个形象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难道它们是不可质疑的吗?难道他们不应该用一种当下的、直接的方式来面对这种质疑,以证明自己的真实性吗?你是照妖镜,质疑你了,就是妖吗?简直是无耻透顶,狂妄之极。

如何判定一个人的成熟与否?就是看他是否具有否定意识。在面对社会现象的时候,否定意识就体现为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我们常说的理性和自由,其本质也就是这种否定意识。它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灵性的体现。你看猪和狗,它们不否定不怀疑的,它们只接受。如果有人说,我不想那么成熟,我想保持一种纯真,对万物保持一种自然的信任。好吧,你当然有权利保持一种无知的小清新,但你也就别再抱怨和批评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了。我们都别前进了,安之若素吧。

韩寒的粉丝可能会说,韩寒就代表了一种怀疑精神。这个话的错误在于把署名韩寒的作品和韩寒混淆了。我同意,署名韩寒的作品,尤其是其近几年的杂文里,的确有不少抨击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内容,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否定精神。但如果不是韩寒写的,那就跟他无关了。

韩寒本身的形象,似乎带有否定的意味。比如反感学校教育,反感老师家长的填鸭式说教,敢于叛逆,敢于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走寻常路”,“终获成功”。这样的形象很容易获得大中学生的心理认同。先不论韩寒的这些经历是否真实,我肯定这个形象的否定意义。但是人们,尤其是大中学生,不能就停留在他这个否定上。还需有对否定的否定。否定只有否定自身,才能贯穿到底,而成为一条原则。也就是说在否定现状和现有的知识的之后,还需要建立新的东西,寻找新的知识和立足点。你不能停在哪里,以为万事大吉了。现在韩寒的很多粉丝就认为韩寒的讥诮戏谑是最高智识,牛逼的不得了。“我是反智,我反弱智”,他有大量这样讥诮的文字(肯定不是韩寒写的,否则他在访谈视频里怎么就没有一点这种讥诮和机智。机智是不可能写字的时候有,说话的时候就没有的),初看很犀利,但最后还是空洞的。立不起任何东西来。韩寒的形象带动青年人反叛,这个不坏,但是反叛之后呢?还需要否定的否定,要建立新东西。不然,那么空洞,还是脑残。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学习四方经典,批判地学习,要建立自己新的知识。当然,这是一个题外话。

4.      求真和求善,中国文化和人格

其实闹这么大,这么久,就因为一件事:韩寒造假,有人给他代笔。在很多人看来,这真不是一件什么大事。就算这是真的,也不至于那么严重吧。何况署名韩寒的作品,那些杂文博客,体现了你所推崇的否定精神,宣扬了自由和民主,公平和正义这样一些进步的思想观念呢,对中国有极大正面意义啊。你们怎么这么不顾大局地一味质疑他,你们是不是五毛党?你们知不知道,否定了韩寒,中国的改革要倒退多少年!这是B类支持者的想法。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而且他们有话语权,都是学者教授记者什么的。说公知害人,其实这就是他们害人的地方,就是他们阻碍中国走向民主和自由的地方。

我一向支持中国的改革,向往自由民主和公平正义。但是无奈的是,韩寒事件恰恰表明,中国仍然是一个远未走出小农意识影响和传统文化泥沼的国家,是一个极难改变和革新的国家,离他们所宣扬的自由和民主相隔何止千里。

上节提到了笛卡尔式的怀疑。笛卡尔是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奠基人,他那么痛彻底怀疑,为的是求真,即为了找到一个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可靠起点。如果要最精炼地概括西方文化的特征,我要说,它是一种求真的文化。如果你立即就用西方人也撒谎来反驳我,那你可以不用继续往下看了。不光是现代的笛卡尔,早在古希腊,亚里斯多德,都知道的吧,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和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他在《形而上学》中就说道:

“为知识本身而探求的知识总比为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为求知而求知的人,自然选取最真实的也是最可知的知识。”

“最高级的学术研究的开始,只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各种事物几乎都得到了之后。”

这两句话的内容很丰富,很深刻。西方人一开始就认为,只有纯粹为了知识而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你探求知识,你做判断,不能有任何世俗的目的,只能是为了知识本身。而且,为了获得真正的知识,你最好是什么都不缺了,不缺钱,不缺物质财富,你才能做出真正的知识。否则,你可能会用知识谋利,你会扭曲和玷污知识。亚里斯多德是西方文化的鼻祖,他就定了原则:要“学以致知”,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将知识本身作为终极目标。这里面就是一种求真精神,就是超越一切伦理的和实践的价值而尊重事实本身和世界的客观原理的精神。

正因为有这个,所以西方人他就能够发展出现代的自然科学。为什么西方能发展出那么复杂的自然科学,一是他尊重客观的东西,也就是(二)他为知识而知识,他尊重知识本身。我们羡慕西方的科技很发达,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多先进,也影响了我们,天天用iPhone,用电脑。我们怎么就没有发展出复杂的现代科学呢。科学的出现和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但是中国人理解的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以为科学精神就是大力发展科学。其实不是的,真正的科学精神本质上是求真的精神,就是尊重知识和尊重客观性的求真精神。所有的东西到中国来都会被曲解,被庸俗化。这一点后面还会讲到。

在这个意义上,我说西方文化是一种求真的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科学的文化。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中国文化是不讲究求真的。中国的传统注重现实的功业和修为,强调“学以致用”。中国文化含有浓重的实用理性,“崇尚现实而反对超越,重视实效而轻视玄想,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不尊重事物和知识本身,一切知识都需满足政治和道德实践的现实需要,形而上学必须落实到道德教化和日常事功之中”。正因为中国文化的这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中国人具有一种独特的功利人格,只要能达到目的,能维护大局,中国人什么话都可以随便说,但说了都可以不算数,中国人什么原则都可以规避,什么规定都可以变通,什么法律条文都可以逾越。不是这样吗?

学以致用,知识服务于目的,事实服务于利益,已经深入每个中国人的无意识之中,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中国人遇事先看目的,先站队,如果是有利的,友好的,那么真的也可以当假的,坏的也要说成好的;如果是有害的,敌对的,假的也可以当作真的,好的也要说成坏的。就算还没到完全颠倒黑白的地步,也至少会刻意夸大或者贬低客观的实在”。利益、目的甚至感情总是在先,事实和知识本身屈居第二。这就是缺乏科学精神。真正的科学在哪里?不在研究所和实验室,而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我们把伦理和实践的目标置于事实和知识之上,看似聪明,实则愚蠢。我们没有捍卫真实的欲望,没有发掘客观现实的动力,没有对假象和虚伪嫉恶如仇的勇气,那么谎言肆虐,假货横行,伪专家、学者泛滥的现实就是对我们的惩罚。我们中国,这么多假东西,几乎什么都是假的。有个假作家,很意外吗?追究一个假作家,怎么就这么难?这都不完全是缺乏监管的问题,不是道德滑坡问题,这都只是表象。本质上是文化基因在作祟。如果我们不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我们的文化和人格,那假货只会越来越多。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人们求利之心更迫切了,社会分工协作更细致了,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了。你出去买什么东西都给你来个假的,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都无能为力。这不就是个地狱吗?

有人说,注重道德教化,注重目标,不拘泥于细节而重视大局,不好吗?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我把它称之为“求善”的文化好了,多动听。求善就是崇尚道德,的确很动听。中国儒家的孔孟之学,我们的国学,就是讲求道德伦理嘛。孔子说,“人者仁也”。人就是要有仁心和仁德的,这是人的道德本体论啊。就是说没有仁心和仁德,你就不算是个人。道德被拔到最高,到本体论的高度。你规定了求善是最高原则,道德是最重要的,多好。只要人人都学习掌握了我们的道德教化,学会了仁的本义,社会就实现“心治”,比人治和法治高明美好多了呀。

好是好,可惜只是听上去好,看上去很美。由于你的道德原则高于求真,高于事实,高于细节,它也就缺乏了客观性的有效支撑。这就导致了什么呢,导致了中国人听起来,表明上看去,都很高尚,都很有德,他的宣传都是很美好,很宏大,很有意义。你看中国人一讲话,就讲重要意义。但是他下面实际做的事情呢,根本见不得人。因为他的道德原则实际缺乏客观性的规定和支撑,实际都是虚假的。中国人最讲面子,要面上好看。体面而高尚。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形象工程啊?人们热衷于形象工程,就是要表面上好,但里面都是垃圾。他就是这个文化。

所以呢,虚伪,就是中国人人格的重要特点。明代有个思想家叫李贽,他就说中国人“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就是说大家台面上都讲道德,都比高尚,但是底下呢,都是在极力谋求富贵,披着儒雅的外衣,不择手段,做着豺狗一样的事情。这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比较严厉的批判了。明代就有这样的批判了啊,到今天还批判不下来。这就是中国。我相信读者能够感觉到,现实还就是这么回事。不是说谋求富贵不可以,求私利没错。但是不能戴着道德的高帽子做坏事。不能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但中国就是这样。

西方文化他就不这样,亚里斯多德还有一句名言最能对比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他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老师我敬爱,但真理是最高的,真实性才是最重要的。真理和真实在西文是同一个词:truth。但中国人就把伦理道德放在最高的位置。尊崇“天地君亲师”是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所以中国人到现在还是要维护老师的面子,不太敢这么说。至于领导、领袖,那就更不能忤逆了。所以你不求真,你沉浸在伦理道德和既定社会秩序之中,你也就没有独立性,不但科学没有了,民主和自由你也是不会有的。就有这么严重。

所以韩寒事件呢,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人格的基本特征。很多人就认为,署名韩寒的作品,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嘛,它的意义是正面的嘛,它宣扬了正确的东西嘛,不应该打击它。这不就是把道德和实践目标放在事实之上了吗?如果这也行,那我看假奶粉和假胶囊你也不能批判了。你说中国这么多消费者,都要喝奶,奶牛都不够,里面掺了点东西,但他提高了牛奶的供应量,压低了通货膨胀嘛。如果都要喝那么纯正的奶,那牛奶的价格该翻几倍了,没人喝得起了。他维护了经济稳定的大局。而且他掺的那些人工的东西,那些仿蛋白、激素、抗生素,也没有致命嘛。就不要计较了。

假胶囊、假油(地沟油),都是一个道理。所以中国人如果不讲事实,只讲道德,只讲表面之德,不重底下之实。最后就是这个局面:人人造假,造假还有充分的理由。正因为中国文化的这个普遍造假和造假有理的特点,中国人造假被抓,一般不会道歉和忏悔。他首先肯定是掩盖,消除影响,坚决不承认。就算承认了,处理了,心理还不服气。他压根没觉得自己不对。他觉得他只是倒霉被抓而已,不公平。韩家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多假的,大家都这么干,别人也是团队运作,凭什么就倒我,难道我好欺负?

所以韩寒的问题,就是一个求不求真的问题。他宣扬了善就不求真?作假骗人还能叫善吗?那么多人,面上打着极高尚的道义幌子,下面做骗人害人的勾当,能叫善吗?没有真,善不是很容易走到自己的对立面,变成恶了吗?所以我说了,中国人理解不了方舟子,不知道他的价值。他没什么,也许他有很多缺点和问题,但他就是厌恶虚假,就是对谁都要较个真。这种人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绝对吃不开,是会人人喊打的。他就是个牛虻,刺得你们浑身疼。人们厌恶他,很自然吧。但请记住:良药是苦口的。

韩寒团队也知道这是个要害,所以最近他们的一篇长微博的结尾就有一句:“真善美之间,虽然真排在第一,但一定要抱着善去求真,结果才会美”。呵呵,团队是有水平的,深得中华忽悠学之精髓。这不是韩寒那文盲的大脑能写出来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们为求真质疑我,但我是宣扬善的啊,你们这样就不美了。结果这句话呢,就打动了很多缺乏分辨能力、不知道真善美为何物的群众,一片感叹唏嘘落泪。

哈哈,小混混们。中国的伪善已经太多了,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开网站,满眼都是高尚且正义的人们。但现实呢,我们这比别的民族多得多的苦难,都是哪里来的?谁宣扬高尚、正义的能力越强,声调越高,他制造的伤害和苦难就越多。你们就不要再负隅顽抗,妖言惑众了吧!不就是那点钱吗?为中国想一想,为你们的女儿想一想,行不行?

中国最缺的就是真。没有“真”作为客观性支撑,“善”就必定是伪善,“美”注定就是画皮。你们能理解吗?质疑者们这么累,又不讨好,要的就是这个真,要得就是中国从传统文化和落后人格的泥坑里面走出来,去追求真实,捍卫真实,用真实来支撑和监督善。都别做圣人,装圣人,招摇撞骗,先做真实的小人。我的这个愿望,可以实现吗?

5.      结局,与中国的命运

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可以看出中国命运和走向的大事。比那些什么政治、经济事件的意义大多了。我觉得这个民族需要从否定这个最坚固的假偶像开始学会走出自己的第一步:否定的第一步,理性的第一步,自我意识的第一步,捍卫真实的第一步,批判传统文化而学习先进文化的第一步。

但我从一开始就不乐观,现实很残酷的。邪恶的力量很强大,他们的策略很多。人民的智力和辨别能力还很低。而且,中国有太多的伪学者,伪知识分子,打着各种旗号兜售各自的精神鸦片,混淆视听,谋取那点可怜的利益。最近就看到一个叫“秋风论道”的公知介绍他的书:“揭示启蒙之荒谬,展开文化建设事业。启蒙主义者所贩卖的中国人素质低下、农民愚昧等迷信,先前为极权主义开路,后来为极权主义背书。中国人要持守中道、重建文化、做儒者,过有尊严的生活”。这种人真的是贻害无穷。我敢保证,此人既不知道什么是启蒙和极权主义,也不懂他推销的儒。但他就是有很多粉丝,他的书也会卖的不错。这就是现实。很落后,很混乱。也许有人说这是多元化,挺好的呢。呵呵。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觉得悲凉,感到绝望。但是,我要负起我的责任,我写这么多字就是把最基本的道理讲给人们听。我努力了,我为真理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问心无愧。至于中国会如何,我仍然不乐观。希望在哪里呢,大概在那些不愿被欺骗、不愿被蒙蔽的心灵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较量
2011: 大猩猩也能演奏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