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者和她的詩歌選 |
送交者: 幸福劇團 2020年10月09日07:21:37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
這是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宣布現場拍攝的文學獎得主路易絲·格呂克的主要作品。新華社發(魏學超攝)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當天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揭曉獲獎者時說,格呂克用她“帶有樸素美的、清晰的詩意聲音,令個人的存在普世化”。文學院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說,“她從神話和古典圖案中汲取靈感,呈現在她大部分的作品中”。 馬爾姆表示,他已與格呂克取得電話聯繫,她得知獲獎感到非常驚喜。因新冠疫情,今年諾貝爾獎改為遠程頒獎,希望明年能邀請格呂克來斯德哥爾摩。 格呂克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著有多本詩集和詩歌隨筆集,獲得過美國普利策獎、國家圖書獎等多個獎項,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沒上過大學,卻成為了耶魯大學的老師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1943年4月22日出生,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在長島長大。她的父親輔助發明了X-Acto刀。格麗克於1961年畢業於紐約休利特的喬治W·休利特高中,但因為她嘗試“全面控制自己”,通過節食探索自身意志是否能與身體欲望對抗,最終患了神經性厭食症而未能進入大學的殿堂。不過好在,她進入到了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詩歌。 格麗克目前在耶魯大學任教,是耶魯大學駐校作者,教授詩歌課和詩歌講習班,深受學生的愛戴和同事的好評。耶魯文理學院院長塔瑪·根德勒(Tamar Gendler)認為其是“一位不凡的奉獻精神的老師,一位不尋常的抒情詩人”。格麗克的學生露西·西爾伯認為自己的老師“評論總是敏銳而準確的,就像詩一樣“。 同時, 格麗克對待教學十分嚴肅,“從不做無腦的誇獎”。 如果一首詩很糟糕,她會直說。 但如果她見到一句好詩,也會由衷地高興。 “她好像真的是為學生們的作品而感到興奮和驚訝。” 她也在波士頓大學負責創意寫作課程,也在愛荷華大學任教,同時她還是美國藝術文學院的成員,並於1999年當選為美國詩學院院長。 2001年,她被授予博林根詩歌獎。 2003年,她被任命為《耶魯青年詩叢》評委,擔任該職位至2010年。 格麗克(Glück)在2003年至2004年期間當選為美國詩人桂冠。 曾獲華萊士·史蒂文斯詩歌獎(2008)和美國國家人文獎章(2015)。 她的詩能引導讀者探索自身最深、最隱秘的感受 露易絲·格麗克於1968年發表了第一本詩集《頭生子》(Firstborn),詩集以第一人稱塑造了大量角色,所有角色都帶有不滿或生氣的情緒。該詩集因此招來了許多批評,但格麗克精巧的語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押韻和格律又讓很多讀者推崇至極。 《沼澤地上的房子》(The House on Marshland,1975)儘管前景同樣讓人堪憂,但其顯示出作者對韻律的精通。從《沼澤地上的房子》開始,格麗克詩中的角色開始出現歷史和神話人物,例如格蕾特(Gretel)和聖女貞德(Joan of Arc)。她採用不同視角,使作品越來越有想象力。在《下降的形象》(Descending Figure,1980)中的《生病的孩子》中,她的視角是博物館一幅畫作中一位母親看着明亮畫廊的視角。而後發表的《阿基利斯的勝利》(1985年)獲得全國書評界獎,該詩集中對古典神話,童話和聖經的原型主題進行了分析討論。《阿勒山》(Ararat,1990)中也有明顯的體現,該詩集審視了家庭和自我,因“赤誠”而廣受好評。 1993年,格麗克因《野鳶尾》(The Wild Iris)獲得普利策獎(1992)。 她後來的作品有《草場》(Meadowlands)(1996年),《最早的四本詩集》(1997年)和《七個時期》(2001)。 《阿弗爾諾》(Averno)(2006)中其對珀爾塞福涅神話的處理廣受好評。 《鄉村生活》(2009年)(大約在一個地中海小城鎮中)中的詩歌運用了華麗的寫作風格,與其早期詩句的簡約風格大相徑庭。 《1962-2012年的詩歌》(2012)匯編了她出版的所有詩集。 《忠貞之夜》(2014)主要探討了死亡,該書中她偶爾以男性的視角寫作。該書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 格麗克被許多人視為美國當代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其詩歌具有高超的技術,充滿敏感,並不斷對孤獨,家庭關係,離婚和死亡進行探討,同時還頻繁重寫希臘和羅馬神話(例如珀爾塞福涅和得墨忒耳),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 格麗克早期作品中的角色常常是要應對失敗的戀愛,家庭的災難和存在的絕望,而她後來的作品則主要深入探索自我的痛苦。 評論家威廉·洛根(William Logan)在《紐約時報》上評價其作品:“她的詩黑暗,破損,卻讓人挪不開雙眼。” 格麗克的詩集能引導讀者進入自己的內心,探索自身最深、最隱秘的感受。她的能力是創作出易懂且能讓人徹底經歷、強烈感受的詩歌,這得益於她那看似直截了當的語言和詩意的聲音。 溫蒂·萊瑟(Wendy Lesser)在對格麗克的《阿基利斯的勝利》的評論中說道:“格麗克的語言直截了當,極其接近日常語言。然而,她對韻律與重複的精心選擇,以及其慣用的模糊不清的短語的特殊性,都使她的詩歌變得不再口語化。” 由于格麗克創作了大量有關失望、拋棄、失落和孤立的作品,評論者經常將她的詩歌貼上“淒涼”或“黑暗”的標籤。唐·博根(Don Bogen)認為格麗克的“基本關切”是“背叛,死亡,愛和伴隨而來的失落感……她本質上是墮落世界的詩人”。 露易絲 · 格麗克 詩選10首 01 別離 夜不黑;黑的是這世界。 你的雙手在椅背上——這一幕我將記住。 另一個房間裡,女僕悄悄地 那個房間和它的石灰牆壁—— 海邊,希臘農夫們的聲音, 而那之前,你正抱着我,因為你就要離開—— 我怎麼能知道你愛我 02 寧靜夜你牽了我的手;那時我們單獨在陰森森的樹林裡。幾乎一轉眼 我們就在一座房子裡;諾亞已經長大,搬走;鐵線蓮在十年後突然開了花,潔白。 超過了世間萬物我愛我們在一起的這些夜晚,這寧靜的夏天的夜晚,此刻天空仍然明亮。 就這樣珀涅羅珀牽了奧德修斯的手,不是要把他挽留,而是要把這種寧靜印在他的記憶里: 從這時起,你所穿越的那種寂靜是我的聲音在追隨你。 我曾經遇到我愛的人,在橙子樹下 我曾經讀着這些,也曾經夢見這些: 我曾經夢見這些, 我曾經夢見一切,這個故事 那時他躺在我身邊, 中午,然後是傍晚: 但這些並非就是這個世界: 卡斯提爾:修女們兩兩走過黑暗的花園。 如果我醒來,還在哭泣, 我曾經遇到我愛的人,在橙子樹下: 我曾夢見一切,我曾恣意沉迷 而那列火車把我們帶回 他並不是 王后 這個人的眼淚永遠無法解釋。 但國王仍然樂意承擔 你可知道 爸爸喜歡 參考: 鳳凰網讀書·聽哲學·露易絲·格麗克詩選【留美學子】匯編,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