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病毒之下,人類都靠命運的抽籤而活
送交者: 幸福劇團 2023年02月02日16:47:38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瘟疫盛行這些年以來,人們為這個世界的擔憂從未停止過。

從武漢的封城前後,劇團記得諸多故事裡面最深刻悲痛的故事:

其一:武漢有一家人,兒子八歲,患有血癌,這一家人提前或是比其他武漢居民都早就具有警惕性,父母早早給兒子在家中都戴上了口罩,家長也不讓兒子出門,結果不久,悲劇依然避免不了,這家人的兒子最終還是莫名其妙地被感染上了病毒,並很快死去。

第二個故事就是一個少女,在冷風吹拂的夜晚站在街頭哭泣,她為因為武漢肺炎而死去的父親而傷悲,而讓她難以接受的現實是:又怕生病在家的母親,因為這個噩耗而承受不起,少女怕再次失去自己的母親,她不敢回家,她是真的怕了!後來她父親的兄弟趕來安慰她,倆個人站在街頭的黑暗處,不知如何是好?回去吧,如何掩飾這種深刻又突如其來的深刻悲痛?


第三個故事就是一個年老的母親,九十歲以上了,她的兒子在病毒擴散之前,每天早上都去公園鍛煉,六十歲的身體也健康。然而,不幸的是母親和兒子都被感染上了病毒。

這個母親太想讓她的兒子活下去,她自己選擇在發低燒的情況下去醫院排床位,她苦苦在醫院排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早上終於有了床位,並堅持讓她兒子在醫院治療,母親抱着自己去死的決心,讓感染的兒子住院治療,兒子住進醫院以後,很快就進入了ICU,年邁的母親還樂觀地用她娟秀的中文字體寫上紙條,請護士從窗口的玻璃窗展現給她的兒子看,鼓勵兒子戰勝病魔,其實這個時候,她的兒子正在跨過人世間的最後一道門檻,與她訣別。醫務人員很不忍心,還是把這齣戲配合演下去。

這位90多歲的老太太,武漢封城,她回不了家,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徘徊在醫院外面的大街上,她說她此刻害怕了,上千萬人口的城市,突然靜下來就孤單剩下她一個,當時網絡盛傳一張圖片:一隻野豬,奔跑在武漢的高速公路上。這是武漢封城最好的見證。

老婆婆餓得沒有辦法,只得返回醫院去醫院的食堂要飯,要水。

她經歷着這些艱難,還是希望她的兒子能夠成功活下去,甚至不惜用她的老命來換回兒子,可惜命運的抽籤,沒有讓她如願,人定不能勝天。她活了下來。

武漢出了一個李文亮醫生,事後的這些年月里,中國人每天都有去他博客下面看望他,給他留言,假裝他依然活着,人們每天給李醫生的留言,有時候可達兩千多條,很多深夜裡,人們把自己內心深處的脆弱,創傷都跟李醫生訴說,後來,李文亮的博客留言區,成了中國人網上的哭牆。

第四個故事,就是武漢封城以後的第三個年頭,2022年底,突然中國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猖狂之極的白衛兵突然消失了,巨資興建的方艙也在爛尾,緊接着幾億人都感染上了武漢肺炎的變種。四川地區人口密集,感染人數很快一躍成為全國之最的地區之一。

劇團有一個同事,去年剛退休,他在自己的家鄉廣元,在一個父母留下的土地和房屋後面的一片空氣良好的森林旁度假,結果兩口子還是莫名其妙地感染上了病毒,老婆發燒7天,他本人的毒株症狀還跟他老婆的不同,喉嚨痛得如刀片在割,朋友從成都寄過來的藥,也不敢多吃。他跟劇團說:實在是沒有料到我們離死亡那麼近,我們在跟命運搏鬥,好恐怖喲。

他們去鎮上取藥的時候,鎮上的人和附近村民都基本上羊完了,這樣說一點都不誇張。

劇團也不客氣:以往一再提醒你們備糧備藥,聽不進去,總以為悲劇都是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喪鐘都是為別人而敲響的,是不是呀?

人有一種本能,就是在困難的時候,一定會更固執地堅信只要堅持,就能度過難關,一切都會好起來。

劇團一個好朋友,父親在昨天因為新冠而死去。其父在醫院跟病毒進行了異常煩躁地拼命以後,肺,腸道被病毒攻擊出血而停止了呼吸。

當成都躺平以後,朋友們都講自己羊了,全家羊了,周邊的人都羊了。

劇團這個朋友也羊了,令人高興的是父親沒有羊!

後來,父親還是羊了。

當時不嚴重,做兒女的還是希望在早期就能把父親的病情控制下來,進醫院的時候,當時醫院人滿為患,醫院只能選擇年紀在70歲以上的感染者,年青一些的感染者,白天在醫院輸液,輸完回家。那個時候,醫院每天因為新冠而死的老人有二,三,四個,朋友記得有一個六十歲的"年青患者",輸液以後感覺好轉,結果回家幾天以後,突然又復發,回到醫院第一天就過世了。

劇團的這個朋友與姊妹輪流在醫院照看父親,父親因為病毒感染,性情暴烈,時常抓掉輸氧管子,也不要抓掉輸液的管子,所以他們都得輪流值班,父親夜晚睡不着覺,害得他們也跟着不敢睡。

這些苦,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對於以孝為先的族群來講,並不算難事,難的是當時瘟疫盛行,他們姊妹們都有被毒株再次感染的風險,在醫院這樣的環境中,風險尤其大。

當初去醫院的時候,他們的父親是抱着去檢查一下就會回家的心態,不料,父親邁出這個家門,就是永別!

父親的離去是一種天塌下來的痛苦震撼,而抱着戰勝病毒那種決心以後,最後面臨的是戰敗的創傷,這個令他們奔潰,身心疲憊,朋友因為又急又焦慮,牙齦發炎,嘴腫得連喝水,吃飯,說話都很痛苦。

上火呀!


今年春節過節,劇團打電話問候朋友老李,老李的妻子退休前是黨校老師,她說老李媽媽的干休所,已經走了15個老人了,都是新冠病毒之禍。而他們一家,全部都感染過了。她學校的一個領導,其父感染上病毒,兒子打醫院急救電話,需要急救車,打電話打了大半天,眼睜睜看見父親躺在沙發角落沒有了氣息,又不敢上前去翻動他。

最後,救護車總算來了,領導沒好氣地抱怨,急救人員告訴他:你家父親是我們今天上門服務的第179個病號! 檢查以後,斷定其父已經失去生命體徵,這個時候,他們又打電話去殯儀館。等到殯儀館的車到家門口以後,殯儀館的車已經是早有五個屍體躺在運輸車裡面了,他爹是第六個,剛好裝滿一車。這樣的死亡情況,在以前基本是沒有的事情。

接下來,自然是排隊等火化的問題。

排隊會排到什麼時候呢?  如果想要提前火化,得找關係,找好關係以後,還需要多付費兩萬。而且,在火化之前,如果需要舉行一個告別儀式的話,在當時那種死亡人數太多的情況下,舉行表別儀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規定不得超過15分鐘,光是抬上抬下的工作就夠耽誤一些時間的,而告別儀式的費用金額當時已經高達七千元人民幣了。

劇團問黨校老師:你說眼下央視的春節晚會有沒有必要舉辦呢?死了那麼多的人。

晚會還是要舉辦的,這個牽涉到一個國際影響問題。

說這話的時候,老李的妻子又即刻回到了她政治正確的立場上來。


今天,劇團把朋友父親去世的消息告訴給另外一個朋友,那個朋友講就他所在的一個大學而言,70,80歲感染病毒去世的人多,60歲,50歲,甚至40多歲的都有,不算奇怪。


最後,回到這個毒性強,而且超時的病毒上來,大家仿佛有一個錯覺,就是好像病毒即將自動會消失,報復性消費,和經濟復甦的時期馬上就會到來。由於劇團微信被封,跟國內朋友也就只能電子郵件保持聯繫。有一個80後搞經濟的朋友寫信展望2023年,他說他對未來並不悲觀,只是保持謹慎的態度。

劇團想起小時候看過的電影《渡江偵察記》,電影結尾留了一條不錯的尾巴:那個殺人兇殘,陰險狡詐的賬房先生,依然穩坐"釣魚臺",他躲在陰暗角落並有節奏地敲打着他的如意算盤,畫外音起:階級鬥爭,並沒有結束!

捷克有一名著名的作家叫尤利烏斯 伏齊克,他在他著名的紀實文學書籍《絞刑架下的報告》有一句金句:人們啊,我愛你們,你們要警惕啊!

病毒何嘗不是如此?它依然會潛伏在人類的體內,等待時機,攻其不備。

因為人類目前還遠遠無法了解病毒的變異會走向何方,並且根本無法控制它。


註:

伏契克在納粹的監獄中受到了種種非人的折磨。他以超人的意志克服了肉體上的痛苦,保持了一種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並組織和領導了獄中的政治鬥爭。他的精神感動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的看守。在這位好心的看守的幫助下,他得到了一些鉛筆頭和碎紙片,他就用這些簡陋的工具,寫下了那部舉世聞名的不朽之作——《絞刑架下的報告》。

1945年5月,納粹德國戰敗,伏契克的妻子出獄,她找到了那位捷克斯洛伐克看守,從他那裡要來了伏契克的手稿。她把這些手稿整理出版。這部凝聚着伏契克和他戰友們鮮血和生命的著作——《絞刑架下的報告》才得以與世人見面。伏契克本人卻沒能等到這一天,他在納粹的監獄中被囚了411天,在受盡了種種肉體和精神折磨後,於1943年9月8日被納粹分子秘密殺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春節送兩首好聽的老歌曲
2021: 海盜花園大舞 美國 肯特&埃雷拉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