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1日15:40:09
咖哩這東西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美味,從前南貨店裡有得賣。一般放在不起眼的角落裡,因為少有人問津,半透明的塑料袋裡黃的不太舒服的一種顏色,袋子上一層薄灰,店員出貨前都會拿抹布擦擦再遞給客人。
最早吃咖哩當然是在國內,記得母親做的是咖哩雞塊,雞湯,或者咖哩土豆牛肉湯之類。味道還好吧,就是有點咖哩特別的味道-咖哩味。其實雞鴨,牛肉類的清燉就是很美味的佳餚,加咖哩未必就增加什麼多餘的美味,小時後沒膽說,可心裡總覺得菜里加咖哩粉,純屬多此一舉。
咖哩還有一點不討人喜歡的是,吃過之後一條舌頭就如患了黃疸病,都不好意思張口跟人說話。
煮過咖哩牛肉湯的鍋子,洗涮起來更是災難性的,那大糞黃不用點一指禪的真功夫很難清潔,基本洗不乾淨。好在父母都給包了,我算沒吃多少咖哩鍋的禍害。也有我洗鍋的時候,不得要領,最後鍋上那層黃色要在煮過幾次其他東西之後才被稀釋消去,那些東西里也就由濃漸淡都帶有點咖哩味道,煩透了。
對咖哩稍微產生點興趣的是吃日本咖哩,日本的餐廳里有賣咖哩飯和咖哩烏冬之類的。雖然咖哩的顏色還是大便色,但日本人對咖哩進行了改良,使用了很多西餐烹飪材料,據說裡面放很多果泥,辣度也有很多選擇。多年前坐在窗明几淨的涉谷一家餐廳里,第一次吃日本咖哩是在日本友人的推薦下點的。一個光潔的大白瓷盤裡,很有分寸地放了一團粒粒晶瑩飽滿的白米飯,旁邊一個船形碗具里放着咖哩牛肉的具,稠稠厚厚的咖哩裹着切成四方的和牛肉塊,右上角是一簇櫻紅的生薑絲,這一點紅色頓時就將文明帶進了咖哩飯的世界,大糞色有所改觀,成了最早期的土豪金。後來在大陸沒幾年功夫咖哩飯聽說吸引很多年輕人,特別許多小孩吃上了癮。
正宗印度的咖哩我吃過,味道很濃,比中國咖哩偏辣,味道也不太一樣,多了些不太合我口味的異味,或者稱作阿三香料我也不反對。也許沒有跑印度王公貴族的店是我錯,但他們的咖哩菜的確沒有引起我多少食慾。首先我點過幾次咖哩,有肉食,有蔬菜。他們都是拿大腕裝一大碗上來,有時乾脆就是一口鍋,隱隱可見前面客人吃剩沒洗乾淨的咖哩遺蹟。即使不帶偏見的評價菜水的質量,印度的咖哩還是不行(也許不合華人口味吧)。挺稀薄的,味道有點沖,有種我描寫不出的鹹味道,刺激,但令人不舒服。另外他們的咖哩雞腿那是真正的糟蹋肌肉,如有機會絕對不可以嘗試。
泰國的咖哩也是可圈可點的,最初吃泰國菜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就是用一些在我覺得是異味的香料,直到吃到了咖哩大蟹,才知道泰國的咖哩是如此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