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傑:藏在北京 |
送交者: 秦傑 2005年03月07日15:31:34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
文/秦傑 北京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也是北京的古籍舊書市場無論在規模上,還是經營管理的規範與完善程度等等,都處在全國領先的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同樣重要的是那些流傳在收藏市場間的生動故事……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愈來愈多的人開始將金錢投向古董珍玩和古籍舊刊的收藏,也有人懷着僥倖和轉手發財的美夢到舊書攤群市場尋寶淘金。北京投資家深信:貿易、金融、股票、房地產之後,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業將是收藏;北京消費者明白:家電、住房、汽車等基本建設完成之後,古代藝術品將是最大的首選支出。 北京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的遺存,古物眾多;北京的故宮、長城、頤和園,祖先留下的瑰寶,每年參觀的門票收入就超過10億元。北京厚重的歷史感,以及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積澱,造就了30萬收藏大軍。如果說,北京城盡顯皇家氣派的話,那北京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就是這座城市的魂。 從“鬼市”說起 清代中晚期後,北京自發形成“鬼市”。“鬼市”即夜間集市,至曉而散,又稱“鬼市子”。北京城清朝未年“鬼市”極盛,一些皇室貴族的紈絝子弟,將家藏古玩珍寶偷出換錢,亦有一些雞鳴狗盜之徒,把竊來之物趁天黑賣出,古玩行家經常揀漏買些便宜。 北京的“鬼市”百年前在天橋、西小市、高粱橋、朝陽門外等,此種“鬼市”,1949年北京解放之後絕跡了。1992年自發恢復,每到星期六下午就有京郊、天津、河北、內蒙、東北等地的小商小販驅車來到潘家園收藏市場對面的華威橋旁工地,星期日凌晨挑燈叫賣,購銷兩旺,俗稱“華威橋鬼市”。天津作為離北京最近的大都會,歷史上自清朝末期天津開埠之後,很多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移居天津,古籍舊刊存世較多,販運到北京必經華威橋。這就是“華威橋鬼市”的起因。這些地攤對收藏者來說是一塊“風水寶地”,賣家往往是在地上鋪一張報紙或一塊塑料布,擺上幾件古玩玉器、或真或假的古舊工藝品、舊書老報,然後便蹲在一邊,只用眼睛餘光掃視着行人,絕無高聲叫賣的。買家則悄悄穿行於地攤之間,尤其是稍微內行一些的買家,即使看到自己中意的東西也絕少直接問價,而是“顧左右而環視”,假裝外行人。在心理上,鬼市賣舊書古籍的人,希望將帶的舊貨在天亮之前順利賣出,天亮光線好了,城管工商也來了;而去買古籍舊書的人,又生怕去晚了,好東西被別人買走。買家、賣家心理上的雙重作用,造就了北京古舊書市場的鬼市。 北京於1992年才出現有規模的“華威橋鬼市”,但“鬼市”始終沒有離開清末時發展起來的大方向———和以前一樣包羅萬象,字畫、陶瓷、家具、文房四寶、銅器、玉器、竹雕、奇石、古籍善本、舊書舊報、錢幣、鼻煙壺、香爐、紫砂、象牙雕、連環畫、煙標、火花等,可謂五花八門。不少東西在外面商店難覓蹤跡,而在“鬼市”里卻能親眼目睹。一般來說,幾乎帶點文化味的小玩意兒、有點年頭的古籍舊書,“鬼市”應有盡有。“華威橋鬼市”其所賣舊書上至明清,下至“文革”時期,金石、字畫、玉器、古玩,家什雜物,奇奇怪怪,無所不包。最大的特點是離不開“舊”和“奇”。每逢周日,這裡必是人頭攢動,作為人文一景,舊書市場對遊客的吸引力不言而喻,“鬼市”的磁性真大。 一道靚麗人文景觀 “鬼市”熱鬧的原因無外乎是貨源的第一手性強、真貨的比例較高、價格較便宜,但還有一點不好的,就是同城市的管理格格不入。從“鬼市”熱鬧起來,綜合部門沒少清理,一會被驅散,一會又聚到對面;工地日夜看守了,商販就在華威橋下擺攤。但最後還是被規劃到內側的潘家園東路兩旁。1992年底,潘家園街道辦事處在廢棄工地開辦“潘家園星期天舊貨市場”。1995年施行的“雙休日”制度,讓愛好者有了充裕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收藏品,遠道而來的經營者卻增加了成倍的營業時間。這一進一出,收藏品市場本身就值得規模化、企業化投資了。1995年至1997年,潘家園街道辦事處分兩次共投資350萬元,占地50多畝,使露天市場退場進棚,改善了經營場所。2001年底潘家園市場全部進棚後,這裡的場地變得更大,貨物也變得更多了。2002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對大棚重新改造建設,新建四個大棚,設四個大的區域,外圍另有野攤區,西部辟有石材藝術品區與停車場。並在四個大棚周邊新建了仿古建築的店面,形成現在非常壯觀的景象。 北京報國寺文化收藏品市場,成立於1997年7月。它是經中國商業出版社的數百萬元投資,加之中國收藏家協會曾在此辦公,一系列的收藏講座與活動頻頻舉辦,成立雖晚卻後來居上。聞名遐邇的琉璃廠文化街也開辦榮興市場和海王村市場,與古玩城、兆佳朝外古典家具市場、亮馬收藏品市場、紅橋市場、北方舊貨市場、荷花市場等組成各具特色的淘寶好去處。 引領北方大市場 北京舊書市場常客大體上為四種人:一是舊書商,他們買得勤,賣得也快,見“張兒”就走;二是舊書收藏者,他們眼光刁,該出手時就出手;三是藏書愛好者,他們把逛市場當成一種樂趣,當做一種生活嗜好、休閒方式和心情調劑,追求的就是心裡的那份感受;四是觀看者,到舊書市場的人不一定都是買家,慕名而來的看客也不少,還有老外,他們看準的是這些古籍舊書中隱藏的中國民族特色。金石字畫、竹木牙雕、雜什零件、舊書老刊,說不定哪個物件就撥動了哪位顧客塵封已久的滄桑心弦。也許因為現代文明發展得太快了,所以懷舊的人越來越多,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北京的古舊書市場是個寶庫,總能讓你在尋尋覓覓中獲得意外的驚喜,舊書市場已成為藏書家的樂園。這得感謝北京人的文物意識。 《華夏文化》http://gb1.chinabroadcast.cn/3601/more/3643/more3643.htm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