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你過度犧牲自己,不會帶給任何人幸福
送交者: duziteng 2016年11月09日05:52:20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過度的犧牲不是愛,

是不能承受的負擔


相信很多子女一定聽過自己媽媽這樣的抱怨: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什麼都給你們好的,起早貪黑地幹活都是為了你們,為了這個家,你們卻這樣不懂事,真讓我傷心。


也許是社會觀念的支配,認為母親就應該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犧牲自己,奉獻自己,也許是母性使然,母親會愛護孩子,熱愛家庭,為了家人任勞任怨,不斷付出,委曲求全。


總之母親這一角色總是與奉獻和犧牲聯繫在一起,但是一個人過度犧牲自己,長期讓自己受委屈,既不會讓自己感覺幸福,也會讓身邊的人產生壓力。


多年前有一則新聞引起廣泛的熱議,哈爾濱有一個單親母親,從兒子中考一直陪讀到兒子考研。孩子兩次考研兩次失敗,為了母親,他還想再考。但嚴重的抑鬱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殘,母親奪刀相救,結果誤刺母親,險些要了她的性命。


據說這位母親本來是一個性格開朗、工作幹練的基層婦女幹部。當她下決心進城陪讀的時候,剛剛40歲出頭。她拒絕再婚,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兒子身上,結果換來的不僅是考研的失敗,也毀了孩子的人生。


這位母親陪讀九年,犧牲巨大,結果卻是如此殘酷,讓人惋惜也替其不值,但是這件事也讓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女性為了孩子,犧牲自己,並不是智慧的做法。一個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使自己的生命之光黯淡的媽媽,不單自己活得累,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負擔。


紀伯倫在《先知的靈光——孩子》中說得好: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從屬你們。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孩子也會有自己的選擇和人生之路要走,他們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那些企圖控制孩子,那些希望以犧牲自我為條件換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會犧牲掉自己的孩子。


而那些給孩子自由成長空間,同時不放棄自己的追求,努力為自己奮鬥的父母,則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使得孩子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很多女性面對孩子時會過度犧牲自己,面對伴侶時也常常過度犧牲自己。


有個男性友人近日非常苦惱,因為他的老婆總是動不動就對他發脾氣和指責一通,有的時候甚至對他進行人身攻擊。


常常是以“我為了你”為開頭,“可是我卻什麼都沒得到,你還這樣對待我,你個沒良心的”為結尾。


原來當年他們在另一個小城市生活,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老婆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兩人一起來到大城市打拼和奮鬥。


來到大城市發展後,兩個人都有了新工作,但是男方工作異常忙碌,老婆為了老公的健康,辭了工作,照顧起他的起居飲食,兩個過起了幸福的同居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當老公獲得事業上的晉升,小有所成的時候,他們的幸福卻不見了,開始頻繁爭吵。


女方因為一心撲在男方身上,在新城市裡並沒有交到多少朋友,男方工作忙碌不能陪伴她的時候,她倍感孤單。


隨着老公事業的發展,她越來越沒自信而且變得多疑,常常查看對方的手機,盤問男友的行蹤,懷疑他和別的女性有染,覺得自己為他遠離家鄉,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實在不值又委屈。這使得她長期陷於痛苦,又讓另一半不勝其擾。


對這位男性友人的建議是:找個保姆照顧兩個人的生活起居,讓老婆停止過度犧牲,鼓勵老婆出去找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出去社交,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這樣她不僅沒時間去吵架,也更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過度犧牲是婚戀關係中的一大殺手。很多女性錯誤得認為:當自己為這個家庭,為這個男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奉獻更多的自我,就能得到對方更多的愛。


但我們發現,實際上,正好恰恰相反,越是更愛自己的女性,當然這裡的愛自己並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指為自己而活的女性,越容易擁有一個更愛自己的伴侶與更美滿的婚姻生活。


而為了父母,為了家庭,為了伴侶,為了公婆,為了子女而付出一切,犧牲一切的女性,反而會面對更多的貶抑與指責,生活不幸福。


如果男女雙方獲得的幸福,是通過女性過度犧牲,無論犧牲的是她的事業、學業、還是人際關係而獲得的,那麼他們的關係不僅不會很穩定,幸福很持久,往往還會出現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犧牲意味着傷痛,意味着不公,只要有傷痛和不公,就會希望獲得代價和補償,一旦想獲得代價和補償就會破壞兩個人關係。


犧牲的女性內心,其實並不是心甘情願地付出,而是為了有所得而犧牲的,但是得到多少才算公平和滿足呢?


這一點很難衡量。她往往需要伴侶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如果伴侶做不到,她就會替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也會懷疑伴侶是否愛自己。


而承受犧牲的男性會產生很多的負罪感,剛開始他會感謝或疼惜女性的付出,更愛她,但是時間一久,對對方的疼惜與愛也會減弱,同時也會因為不堪負罪感的壓力,開始逃避,為了躲避內心的負罪感,反而會認為女性的付出和犧牲是理所應當的,是她自己沒有能力的表現,會更加貶低與指責女性。


這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導致關係破裂。我們看到很多為了伴侶犧牲的女性,最後不僅得不到伴侶的愛,還導致伴侶離開她就是這個原因。


在現代社會中仍有一部分女性,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和伴侶身上,認為自己是從屬於孩子,從屬於伴侶的。以為孩子有出息,就是自己有出息;伴侶事業上獲得成功了,就是自己成功了。


其實這是一種天真的錯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伴侶、子女並不能代表你自己去創造價值,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尋找與建立,對生命探索必須由自己完成。


還有的女性企圖通過犧牲自己的某項權利,犧牲自己的某種需求來獲取伴侶的愛,其實這種人並不能夠很好的愛自己,也註定無法很好的愛他人,只是以各種各樣變相的方式去控制對方。


她們的口頭禪常常是:“你看,我為了你這樣,我為了你那樣,你卻什麼都沒有為我做。”“我對你這麼好,你卻老讓我傷心……”其實她們表達的深層含義是:我為了你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可是你卻沒有讓我感覺幸福。


還有一種女性會有自我犧牲的錯覺,明明也沒有付出很多,卻會覺得自己非常委屈,遭受不公待遇一樣。你發一條短消息給男朋友:“李雷,我愛你。”然後一分鐘看300多次手機,希望收到:“韓梅梅,我也愛你”的回信。沒有收到,你就傷心難過,沮喪萬分,覺得對方不愛你。


其實說到底,這些統統不是愛,也不是心甘情願的付出,而是打着愛的旗號索取,這是一種隱形的要求,要求物質和情感的等價交換,這是把自己索取愛當成愛對方。


因此,她們會對在伴侶身上的每一點付出記得清清楚楚,同樣也會斤斤計較,明明是自私地索取愛卻老感覺是自我犧牲,所以沒有等價回報的時候就成為怨婦,成為受害者。



不過度犧牲,

才會有幸福


女性不要過度犧牲自己,要建立起自己的價值。一個女人,首先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然後才有其他屬性,作為妻子,或者作為母親的角色。


如果你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男人和孩子,你自己既不幸福,也會使得男人、孩子因為要對你負責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這條路也是不同於他人的,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面對伴侶,女性要學會愛自己,避免過度犧牲掉自己的自由、獨立和幸福。


事實上應該認識到:幸福是一種能力,真正的幸福感並不是來自外部的給予,而是來自自我內心深處的滋養。


德國情感醫師愛娃寫了一本書叫《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表達這樣一個觀點: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請將尋找愛的觸角伸向自己的世界。


她說:“我們所需要的理想化的存在與完滿合一的感覺,更多的是從我們自身內部獲得。每一個人生來就是如此,但是人們往往容易忘記這一點。這就如同一顆葵花籽,所有使它最終成為一棵向日葵的信息已經都蘊藏在種子裡了。”我們是由能力讓自己獲得幸福的,而不必通過自我犧牲的方式獲得。


"不要再等待別人來斟滿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無私奉獻。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快樂了,自然就能將滿溢的福杯分享給周圍的人,也能快樂地接受別人的給與。”


從現在開始停止一味奉獻,拒絕過度犧牲,學會愛自己,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愛他人,得到他人的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flu shot是沒用的,姐妹們。俺被流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