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的才能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6月30日17:50:06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
在上小學的時候,哥哥常常帶我去聽交響樂。那是在1949年之前,上海還沒有被“解放”。記得那時的上海的交響樂隊的名字很特別,叫做“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起初,我簡直一點也不愛聽。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有一次音樂會的曲目是由一位姓牛的女鋼琴家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是我現在最喜愛的。但是慚愧和可笑的是那時的我竟然如坐針毯,離開了座位。但是後來,我慢慢喜歡上了交響樂。也開始拉小提琴,還參加了上海市學生藝術團的弦樂隊。從那時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對音樂,特別是對古典音樂的喜愛一直保持到現在。應該說,我對音樂的了解是不少的。但是,記得在我高中畢業的時候,一位同學要我為他寫的歌詞譜曲。當時,我不知天高地厚接下了這個任務。但是,在絞盡腦汁之後,我覺得實在拿不出手而不了了之。這個經歷使我對作曲家的才能有了一點點認識。 從表面看,音樂不過是多、來、米、法、梭的排列組合而已。因此,作曲好像是不難的。但是那些優美的旋律為什麼我就一點點也想不出來?有一些標榜“現代交響樂”的作品實在是亂七八糟,毫無旋律可言,完全是拼湊起來的。這樣的“音樂”簡直是慘不忍聽。我相信這樣的“交響樂”我也能夠創作出幾百上千首。但是,要像貝多芬那樣風格的旋律我可是一個音節也作不出來的。 相信大家會同意“沒有旋律就沒有音樂”這個判斷。作曲家的才能就是體現為創造獨特旋律的本領。有一個事實能夠說明作曲家的頭腦與普通人完全不同。我們音樂愛好者知道很多著名的演奏家和指揮家的名字。例如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茨、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和卡拉揚等人。這些人對音樂的素養都是我們一般人望洋興嘆的。按說,他們這些人要作曲應該是近水樓台,輕而易舉的。但是,我們還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有自己作曲的音樂作品傳世。這個事實說明作曲對他們這樣的名家說來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表明音樂演奏家的才能與作曲家的才能是兩回事!我們知道幾個故事。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貝多芬寫了獻給當時的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的。可是這位先生竟然不識貨,認為這首曲子是不能演奏的。最優秀的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樂”是拉羅作曲,獻給小提琴演奏家薩拉沙提的。遺憾的是他也不識貨。以上兩首曲子被埋沒了一段時間之後才被發現其價值。這些事實說明演奏家的認識要比作曲家淺薄得多。可以說,作曲家與演奏家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過去,演奏家的收入遠比作曲家優厚。這種不合理的對待一直延續下來,在中國也出現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元”的腦體顛倒的情況。德國的舒曼原來是鋼琴演奏家。 後來因為手指受傷而改為作曲。他的老師竟為此反對舒曼與他的女兒克拉拉結婚。這說明那時作曲家的地位低於演奏家。這太不合理了。當然,也有同時身兼作曲和演奏兩職的名家如帕格尼尼。但是,他們如同鳳毛麟角,是人群中的稀缺元素。 為什麼作曲是那麼難?這可能與音樂本身的特點有關係。音樂無影無蹤,簡直難以捉摸。音樂不像美術中的繪畫裡的色彩那樣能夠看得見,和雕塑那樣能夠摸得着。音樂可以說是虛幻的,完全是心靈的表現。有一次,我聽到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其中的一段鋼琴獨奏。當時我沉默了很久。心裡讚嘆的是舒伯特的偉大和崇高。那旋律的美妙和華麗真是讓我欽佩得五體投地。我敢說,就這一段一分鐘的旋律就足以使他永垂不朽!舒伯特出身貧困,沒有機會受系統的音樂教育。但是這並不影響他作曲的才能。可惜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過世了。如果他能夠多活一些年,說不定他會像貝多芬那樣偉大。舒伯特的例子有可能說明作曲家的才能是天生的。有一種說法,說作曲家作品中的旋律是來自民歌。這種說法當然是有根據的。相當一部份作曲家創作的靈感來自民歌。但是,以上說法對那些最偉大的作曲家如貝多芬、莫扎特和柴科夫斯基是否適用?很難想象貝多芬風格的旋律與民歌有共同之處。莫扎特如此多產,他有時間去搜集民歌嗎?他搜集的民歌夠用嗎?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胡桃夾子”中的那麼多的美麗旋律會都出自民歌?我更願意相信那些美妙的旋律是他們本人心靈的流露。 作曲是人腦什麼樣的思維?科學家使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進行思考。作曲家使用的什麼思維方式?現在的電腦本領非常大。以前聽說可以把貝多芬的作品全都輸入電腦,就可以讓電腦創作出具有貝多芬風格的新作品來。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沒有聽說有電腦能夠作出好的作品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