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結尾:你看,網友helloli,正打着一支小雨傘,要回家吧,咱就跟蹤一下,看看島上的居民生活吧。)Helloli一支小雨傘,擋住了小風小雨, 也帶來了一種意境,那就是鼓浪嶼島上恬靜的日常生活. 提起林巧稚,殷承宗等人,人們多看到的是他們的成就,這固然與他們的個人天賦,努力及家庭條件有關,但島上出了眾多的傑出人士,決離不開島上的人文環境.
說起來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外地人難以相信的是,就是這1000來米寬鷺江,卻劃出了鼓浪嶼人和廈門人的氣質分界線.鼓浪嶼的居民,無論是大小伙子,花季姑娘, 還是叔叔阿姨,就在廈門市區道路上往哪裡一站,與你打個招呼,敏感性一般的人, 就能感覺出此人是鼓浪嶼人了. 鼓浪嶼人的特點是清雅不清高,樸素不落伍,潮流不張揚,位高還謙慎,貧賤而自重,隨和而不草率,義氣而不魯莽.至於原因,恐怕難以弄清.這裡試着舉出可能的幾種: 一是過去島上居民往往是社會中的比較有地位的人及其親屬.因為島太小,沒有多少工商機會,普通民眾居住於此,那一日三餐怎麼解決.由於相對高社會地位的,決定了島上的文化基礎比較高.二是島上的居民,居住相對穩定,親緣關係錯綜複雜,一個家庭的理念,往往對很多家庭產生影響,加上一江之隔,割斷了廈門本島的商業市儈氣,這就形成了鼓浪嶼獨特的居民性格.
無論是社會名流,還是市井百姓,生活在這個島上,房子可以不同,衣飾可以有異,居家設備可以差別,但生活方式卻是相同的。
(一)起早貪黑趕時間
由於輪渡是唯一連接廈門和鼓浪嶼的唯一交通工具,加上島上的步行時間,一分鐘都不耽誤的話,到達廈門平均需要20分鐘。況且,到達廈門碼頭還不是上班的地點。這樣不僅時間比別人花得多,還不能自己控制,所以,趕時間上班還是很辛苦的。由於輪渡的定時特點,經常可以看見有人在路上行色匆匆,如果打聲招呼,他/她會說:"來不及了,我趕九個字的船。" 這九個字的船,不是船的編號,而是時間,一個字5分鐘,九個字就是45分,至於幾點鐘,就省略了。
(二)一年四季要進補
鼓浪嶼人很講究進補,這跟廈門島上的人沒有多大區別。進補不是有錢了就買吃的,而是季節來了,就要進補。一般來說,一年24節氣,每個節氣都是進補的日子,其中尤其以冬至最為重要。
進補的方法,是將雞,鴨之類加中藥做成湯,其中以枸杞子,四物為主要中藥。不是對病人的。
除了24節氣外,閩南人還有幾個重要的節日,除春節當然外,就數半年節了。這個時候,就是普渡季節。香燭紙錢,祭拜先人和鬼神,當然免不了要大吃大喝。
閩南人的春節,也有其特點。其中之一就是拜年的風氣十分濃厚。如果過年沒見到你,嘿嘿,人家心裡不知道怎麼想呢。初三是不拜年的,除非你初一初二到過,否則,人家嘴上不說,心裡的不悅,可能要記得一整年,只有祈求該年不出啥事,否則,你可成了禍根。有到閩南做生意或交朋友的人,不得不查啊。
(三)再忙先喝功夫茶
全國多數地方人喝茶,一般喝綠茶,菊花茶等。閩南人主要喝紅茶,其中價格低廉的鐵觀音又是所有人的最愛,那可不是價格的因素起作用。無論是上班,還是客串,只要有一刻功夫坐下來,就先來杯茶。沏茶的功夫,當然也有講究,這話太長,乾脆不說。只說這茶杯就是一到風景。越講究的人家,茶杯越小。多小?1/4個雞蛋大小的茶杯應該不是最小的。如果您口渴,又是個急性子,我還真想看看您喝茶的樣子,一定是一篇趣文的好材料。
茶沏好了,有人就會讓茶,這時有個禮節可別忘了,就是要跪謝。跪謝?豈不是要膝蓋着地?據說原來真是這樣,哪個年代開始省了不知道,現在簡單,就用中指和食指,在桌面上敲敲代替了,倒也省事。麻煩嗎?習慣成自然,做多了,你都不知道那是幹啥。
(四)拖鞋一雙滿街跑
島上的人,如果不上班,很多人就一雙拖鞋,光着腳丫,尤其是花季姑娘和年輕小伙,顯得十分悠閒。閩南文化講究打拼,也就是搏。用普通話說,就是人生難有幾回搏。但閩南人講究自然,不慌不忙。如果你要辦事,人家要先讓你喝茶,儘管你不愛喝茶,心中心急火燎的,但表面上,你還是最好顯得有悠閒一點。即使你是送禮的,也不能顯得不自然,哪怕干的是不能讓人知道的勾當。否則,你的外號就是"北共"。這"北共"一詞,就是廈門人嘴邊用來形容北方直率人,不懂人情世故的專有詞彙。
(五)窈窕淑女家家有
儘管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但鼓浪嶼居民卻是十分保守的。島上的居民,姑娘小伙,由於受家庭的教育及環境的影響,在保持出傳統道德水準方面,可能是中國絕大多數地方做不到的。那些尋找傳統美德的小伙子們,別忘了我的指點啊。
(六)日常所需島上全
這島面積不大,但醫院,藥店,市場,百貨,書店,圖書館,音樂廳,參觀,浴場等應有盡有。生活在島上,苦的是上下班的人們,對於老人和孩子而言,沒有交通事故的憂慮,十分安靜和安全。菜市場的供應,最多只是比廈門市區貴一丁點兒,一般可以忽略不計了。由於島上人才不少,有些大醫院的醫生也住島上,業餘時間在家裡接待熟悉的病人,比美國的家庭醫生還了解病人情況。
(七)琴聲依然處處聞
鼓浪嶼琴島的名聲應該歸功於過去相對高的居民社會地位。現在,隨着社會和經濟的迅速變化,鼓浪嶼靠自己本身,難以創造比外界更高的經濟地位,所以,居民的經濟狀況現在已經沒有優勢可言。但作為一個傳統,鼓浪嶼居民對音樂的投入還是要高出其他地方的。至少這鋼琴的擁有率,可能還是高一些。現在,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擁有鋼琴已經不是難事,難的是對音樂的興趣與天賦及教師的多少與水平。去年在美國的一個某年齡段美國小姐比賽中(恕我不說出具體地說比賽名稱),來自鼓浪嶼某先生的千金,就以明顯高出他人鋼琴的技能,讓自己躋身前三甲。
(八)名人也是普通人
島上曾經住過不少名人,現在,還有不少名人住在島上。這些名人,儘管在人們心中的分量還是比較大,但在島上的生活,卻絕對沒有如何顯赫,更不能用高牆深院,聲色犬馬來形容。有些還不如普通人過的日子。舉個例子,殷承宗的哥哥殷承典,就是原廈門二中的音樂老師。說起他的,還有一個令人嘆息的故事。咱就不細說了。
(九)越罵越親真兄弟
前面這麼一說,好像島上都是名家大腕,要說是,那也是百年前的事了。現在,有相當多的人,還是普通人。工人,店員,小生意人,甚至失業人員。但不管哪種人,都是中國人嘛。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國罵。不過,這國罵在島上就有點島味道。兄弟見面,很多時候不管年齡和身份,一句話"xxx"之後才開始講話。高級幹部,知識分子也不列外,當然,區別在於場合和出口的頻率。
這"xxx"別以為是好話,真幹仗了,還是這句。箇中不同,誰都知道啊。恐怕就您不知道。嘿嘿,"北共", "八啊"。
說到這裡,您也累了,我也累了,那咱們先休息休息,然後去迎接一個大人物,到她的家鄉轉轉,看看百來戶人家,組成一個城堡,到底是什麼樣子,為什麼?哈哈,您知道了,那咱們等着,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