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經商智慧:禪與經商 |
送交者: wu6 2005年12月28日10:53:57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
有一位朋友找我聊天,說他經商多年來通過努力拼搏賺到了不少錢,在同行中也算是個大老闆,但商場如戰場,他越來越覺得筋疲力盡,心力憔悴,心情煩躁。感慨了一番之後他問我怎麼辦? “莫把商場當戰場。”我這樣回答他。 多數人總認為商場如戰場,既是戰場當然也是殘忍的,必定是你死我活。於是乎整天想辦法與人勾心鬥角,學狡猾,斗心計,使毒計。人長期處在你死我活的惡劣環境中,當然人際關係惡劣,心情緊張、疲勞、煩躁,那裡還能享受到自己內在本有的輕鬆、自在、喜悅和安祥呢? 如此再引申開來,若商場如戰場,男女情場如戰場、考學如戰場、晉升如戰場……人世間豈不是處處戰火紛飛,永無寧日? 以商場如戰場的心態來經商的人,不論是賺錢還是虧本,都絕對不是贏家,因為他已把自己本應享有輕鬆、自在、喜悅、安祥的內在幸福快樂輸了進去。如果經商賺錢不能增加人生生活的幸福快樂,那我們賺到錢又有什麼用呢?又何必苦苦經商呢? 所以,把商場當作戰場的經商方法絕對不是高明之法。 佛門有一個著名的禪宗公案。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禪師處與佛印禪師聊天,兩人均盤腿而坐,聊到高興時,蘇東坡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像什麼?”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尊佛。”蘇東坡笑着對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禪師笑笑,沒有說什麼。蘇東坡以為他勝利了,回家後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蘇小妹談起了這件事。他妹妹說:“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是佛一樣的境界,所以看你象一尊佛。而你的心態象一堆牛屎一樣,看禪師當然也就象一堆牛屎了”。蘇東坡聽後面紅耳赤。從這個禪宗公案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如果我們以商場如戰場的心態去經商,那麼我們就會四處樹敵,到處碰壁,陷入互相殘殺的戰場。如果我們能運用佛法禪理來開發我們的智慧,以慈悲、友愛的心態去經商,那麼我們的經商生活就會充滿歡聲笑語。 還有一個也是蘇東坡和佛印禪師的著名禪宗公案。佛印禪師駐錫江蘇鎮江金山禪寺時,蘇東坡居士也住在揚州。當時的蘇東坡尚未信佛,但他非常仰慕佛印禪師,經常乘船過江到金山禪寺拜訪佛印禪師。一天,蘇東坡到金山禪寺,走進天王殿,看見正中端坐的彌勒菩薩總是看着他微笑,蘇東坡心生無限的歡喜,頓時詩性大發,隨口吟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蘇東坡認為他這首詩很好,於是他回家寫好後派書童送給佛印禪師看。佛印禪師看後提筆在上面寫了“放屁”兩個字,讓書童帶回交給蘇東坡。蘇東坡看到佛印禪師批的“放屁”兩個字,很不高興,馬上乘船過江找佛印禪師辯論。佛印禪師看到蘇東坡氣沖沖的樣子,微笑着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被打過江來呢?”從這個禪宗公案我們知道,即使有如蘇東坡一樣淵博學問的大文豪,如果不通過禪的修行來克服人性定力不夠、智慧不足、貪、瞋、痴、慢、疑等一系列的弱點,就無法以沉着冷靜的心態來面對我們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稱、譏、誹、譽、順、逆、興、衰。特別是在商場上,如果定力不夠,往往會遇上小小的困難便亂方寸,造成一敗塗地的後果。所以通過禪的修行來開發智慧,增強定力,克服人性的弱點,對從事經商的人非常的重要。 禪者經商,知己知彼,自尊、自愛、自強不息,不因自己是做小本生意而在大老闆面前抬不起頭來,也不因自己擁有億萬家產而不可一世,更不會因事業有成而驕傲自滿,得意忘形,奢侈腐化而樂極生悲。 在對待同行業的競爭對手上,禪者也絕不會把對手看成是自己事業發展的障礙,樹為敵人互相攻擊,而是深刻領悟“逆緣善緣都是我的增上緣”這一禪理,把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看作是激勵自己上進的善知識。看到別人生意興隆,也絕不生瞋恨、嫉妒之念,自己的生意一時不景氣也絕不慌亂、自卑,而是以修禪人具有的定力和智慧,沉着冷靜的分析問題的根源,不斷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不斷完善自己的經營策略,讓更多的人喜歡接受自己的服務,變被動為主動,取得事業上的真正成功。 禪者經商,是從智慧上取勝。他真正懂得“得道多助”的道理,運用禪的智慧化敵對為友愛,化干戈為玉帛,同時用修禪人所特有的真誠守信這一高尚人格在客戶和同行中樹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譽形象,不斷贏得越來越多朋友的信任。在商場中偶爾遇到困難,也因朋友多路子廣而可以把大困難化小,小困難化了。因此,事業可以穩步發展,人也過得輕鬆、自在、喜悅、安詳。 誠實的勞動是禪,正確的進取是禪,正當的追求是禪。為保證自我內在的不失,為我們都能享受到自性本有的輕鬆、自在、喜悅和安祥,願更多從事經商或準備從事經商的朋友都來叩開佛法的大門,在佛陀的啟示下運用禪的無上智慧從事經商,過上福慧雙收的幸福生活。 捨棄的智慧 兩千多年前,一個世界上最完美最幸運的人離開了他的宮殿,花園,親人,美色,權勢,國家。他悲傷的面容像靜靜的河水,在夜色中閃光。他智慧的頭顱像高貴而孤獨的鷹,在懸崖上了望。喔,這世間的悲苦就像曠野上升起的迷霧,永遠也無法消散。生、老、病、死,這些糾纏不清的藤蔓縛住了蒼翠的大樹,遮住了純真的陽光,使這一片原野顯得如此黯淡、淒涼。智慧啊,勇氣啊,力量啊,你們這些躲在雲層之後的光芒啊,請在我的思想中擊撞,撞出那耀眼的燧石的燦爛,請讓我找到那永不枯竭的清泉,將這人世滋潤出一片永久的綠洲和清涼…… 那時,他不僅是一個遼闊國度的威儀萬方的年輕君王,還是一個丈夫,他的妻子有着最美麗的容貌和品德;也是一個父親,他的孩子聰明可愛、尚在幼年。他的生活,在世人看來,圓滿得像中秋的明月,像童話中的珍珠。可是,他的心卻無法在這些勝景、甜蜜中滿足。因為他看到了痛苦,別人的痛苦,所有生靈的痛苦。他的心為他們而震顫,而悲憫。他立志要將他們從痛苦中全部解脫出來。 於是這個人踏上了一條尋求真理之路。他願意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來衝破這黑漆、陰冷的茫茫長夜。他想點一盞智慧的長明燈,照亮那些在塵世中盲目掙扎的人群,溫暖他們虛妄而悲悽的靈魂。再沒有比這更堅定、更赤誠、更無私的信念了。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完全拋棄自我,捨棄一切。 在一個寧靜的月夜,這個人離開了他仍在睡夢中的妻子和幼兒,離開了他天堂般輝煌的王宮,一個車夫和一輛馬車在門外無奈地奉命等候着他。從此,他就踏上了一條超越生死、普渡眾生的精進之路。他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看他的皇宮。那一年,他二十九歲。 隨後的六年,這個人受盡一切磨難,差點死去。但他的信念從未動搖過。有一天,他來到一棵鬱鬱蒼蒼的菩提樹下,結跏趺坐,他發誓:不悟得道,絕不離此座!他在樹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苦思冥想,進入禪定。終於在一個曙光初透的黎明,他的仁德,智慧,勇氣,經受了無數的考驗,誘惑,像太陽一樣進射出萬丈光芒,源源不斷,生生不息——他參悟真相,練就金剛,獲得正覺,得道成佛。 從這以後,不知有多少人成為他的信徒。他們都說,他給了自己靈魂終生的避難所。還有人說,他給他們的生命點亮了一盞長明燈。從此,他們不再感到黑暗和孤獨。 這麼多年過去了,有那麼多的種子在春天中發芽,有那麼多的綠色在秋天中枯黃。塵世中又誕生了那麼多的人,又埋葬了那麼多的希望。生滅不息,因緣流轉。而他,依然在那裡,在那棵婆娑成茵的菩提樹下,看穿了過去,未來,生死,悲歡。他那一雙慈悲如水的眼睛,給了後來者永久的平靜和慰安。 他們都說他是神。而我依然覺得他是一個人,非凡的人。他的偉大正是在於他曾經也有過痛苦,迷茫,遲疑,內疚,失敗,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可是他硬是憑着血肉之軀戰勝了這些與生俱來的軟弱,局限,動搖,成就了一顆金剛之心,以一己智慧之光、慈悲之光,為後來者照亮了漫漫長途——讓無力者有力,讓悲傷者平靜,讓仇恨者同情,讓糾纏者捨棄,讓無家者有了心靈的永遠的家園。 偉大的人格與一般凡俗的人情世故相違背的。世人無不追求榮華富貴,可是他放棄了;世人無不貪戀欲望溫情,他揮別了;世人無不執着自我利慾,他衝破了。他從此無掛礙,無牽絆,無界限,無畏懼,無往不勝。其實,所有的奧秘就是捨棄自我。捨棄就是全部的智慧。 沒有什麼可以抓住的,你抓住的只是欲望。空虛的卻像火一樣時時燃燒的欲望。那欲望的結局就是一堆冰冷的灰燼。而捨棄是撲滅虛火、實現自由的唯一的途徑。 怎樣才是真正‘為己’ 有不信佛的朋友說:這個社會就是要爾虞我詐,就是要競爭,就是要自私自立才能站住腳。並且最後概括為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說這句話,我同意。這句話說的很對。的確是這樣。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句古語。不過你們根本沒有搞清楚其中的意思。你們認為,人該為了名聞利養、女色、地位等等而不擇手段去獲取,這就是為己。問題就出在這裡。這恰恰不是為自己。 比如人為了獲取金錢而去搶銀行,最後被逮捕、槍決。這是為自己麼?不是啊。正相反,這是在害自己。種下惡因,必享惡果。這樣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的。 金錢不是自己,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身外之物,僅是我們維護生活的工具。為金錢而奮鬥決不是為自己。那麼妻子兒女呢?也不是自己。名氣呢?更不是了。這些都不是我們自己啊。為這些東西而不擇手段、勞心費力並不是為己。那麼這正好就應了這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如果你這麼作,那麼肯定會“天誅地滅”的。 相反,佛法才是真正的為自己。佛教導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這樣我們便不再為自己製造新的惡果,新的災禍。這才是為自己。這才是真正的照顧自己。只有這樣才不會天誅地滅。 ‘為己’也好,自私也好。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自己的,什麼不是自己的。怎樣才是真正‘為己’。可以說佛法才是最有利於自己的,是最能照顧我們的方法。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