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新港和新港一日游》
送交者: qmh 2008年06月16日11:32:45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新 港 和 新 港 一 日 游
1638年,幾十名不滿波士頓地區清教教會清規戒律的教徒,出走建立了普茨茅斯(今羅德島州境內)。次年,其中的一部分教徒又遷至鄰近的海灣處並建立了一個新的定居點,這個定居點就是後來殖民地時代北美五大港口城市之一、現在無甚大的名氣但優雅怡然的旅遊城市 - 新港(Newport)。 讀過中學歷史的人大都聽說過清教徒和“五月花號”的故事。最早定居在波士頓、馬薩諸塞一帶的移民主要就是這些一批批來自英國的清教徒。清教徒的教規比較嚴格,但日子一長,隨着當地經濟、社會生活變化,難以避免地出現了對教義和教規解釋上的分歧。在多數情況下,由於不滿社區生活和教義的世俗化,為了追求更加純正的宗教生活,一部分教徒便離開原來的社區,到內地和其它地方建立新的村落。17、18世紀的新英格蘭(現麻州、康州、羅德島、弗蒙特、新罕布什爾、緬因等數州),這類新建的社區比比皆是。許多社區和村落後來都成為當地的中、小城鎮,少數發展成為較大的城市。還有一部分清教徒遷居到中西部俄亥俄、伊利諾斯、密執安等地。中西部地區相對穩健、持重的民風是否受到早期清教徒移民的影響,不好過度猜測,還是由居住在當地的後來者各自體味吧。在另一種情況下,一些清教徒難以忍受原始教義和教規的限制,希望有更多的宗教自由,也脫離原來居住的社區和城鎮,到其它地區另起爐灶,新港(以及羅德島州)便是這樣產生的。在整個殖民地時代,新港的宗教環境因此一向較為寬鬆。 新港的經濟最初依賴波士頓,其附近地區的農副產品通過波士頓銷往海外,波士頓的一部分進口商品又通過新港轉運至殖民地其它地區。18世紀時,新港轉向從事奴隸貿易,成為北美殖民地最主要的奴隸販運商。新港商人從西印度群島進口糖和糖漿,製成朗姆酒後販運到非洲海岸,用朗姆酒換取黑人奴隸並將他們運往西印度群島、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等地,拍賣給當地種植園主。一般歷史教科書上所說的大西洋海域奴隸三角貿易,指的就是新港和非洲海岸,西印度群島、南卡羅來納、喬治亞等殖民地之間的奴隸貿易。 新港北望波士頓,南面有紐約、費拉德爾菲亞,其發展軌跡卻大不一樣。波士頓、紐約、費拉德爾菲亞等城市,都是以進出口殖民地的農業產品、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工業品、以及西印度群島的熱帶、亞熱帶產品為主。城市與其附近地區,以及較為內地的農業地區之間的密切商業聯繫,促進了城市自身的繁榮,也有助於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新港的經濟,自18世紀初便以奴隸貿易為主,與周圍農業地區的經濟活動失去聯繫,缺乏對周邊地區的積極商業影響,新港本身的發展也受到局限。1808年以後,美國國會正式禁止與非洲的奴隸貿易,新港的經濟從此陷入停頓狀態。新港所在的羅德島、相鄰的麻薩諸塞和康涅狄格等州的農業區,以及後來在19世紀興起的工商業區,漸漸地都落入北邊的波士頓,和南面的紐約工商業勢力範圍之內。新港在奴隸貿易中積累的財富,大量用在修建豪華別墅上,該城市逐漸成為有錢人,特別是南方種植園主夏日裡休閒渡假的地方。美國內戰以後,在所謂“鍍金時代”(The Gilded Age),很多工商業大亨紛紛來到新港修建別墅。那時,空調尚未發明,在工業革命中致富的新貴們,看中了新港整潔安靜的環境和夏天裡宜人的氣候,當地巨大的別墅就是為他們的家屬在夏季消暑度假修建的,現在則成為吸引遊客的一大景觀。 一位同事從小生長在羅德島,據他說,很多別墅現在已無人居住。原因是別墅太大,需要雇用專門的管家和眾多僕從打理房間、家務和花園。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也打擊到工商業富豪的經濟實力,經管這樣的別墅成為一種負擔。另外在災難時期鋪張招搖不合時宜,興建豪華別墅的風氣有所收斂。更加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二戰以後的五十、六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很快,這也是美國中產階級、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上升的時期。加上自三十年代以來羅斯福總統“新政”和後來的社會福利政策,教育機會增加等種種因素,從事家傭服務行業的人員(Domestic Servants)大大減少。現在美國家庭請一、兩個家傭的情況還是有,但雇用一大幫子人經管、服務大型別墅的現象已經少之又少。我對美國二戰以後的收入變化沒有研究,不知道上面這個說法是否準確。不過,就我讀過的書和觀察而言,大致也是這麼個印象。記得管理學大師 Peter Drucker 在一本書中也提到過,一百多年以前,家傭服務在美國曾經是一個人數眾多,頗為普遍的行業。說到這裡,自然會聯想到今天中國蓬勃興旺的家政服務業。工業化過程中,許多國家似乎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着頗為類似的演化過程。 一葉知秋。一個不甚起眼的中等城市,也可以道出許多社會、經濟、宗教的聯繫和變遷。 啟明 2008.06.10. (後記:朋友遠道來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恰逢“Memorial’s Day”長周末。這些年來越來越懶散,不願出遠門,以前剛到美國時可以一天連續開車18個小時的勁頭早就沒了。現在油價也貴,一周Commute下來哪兒也不想去。新港不遠不近,雙程四個多小時。我以前寫過的美國城市化的書中曾經簡單介紹過新港,知道一點它的故事。幾個同事又多次極力推薦,很讓人嚮往。這樣的城市,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又處處可見歷史和文化,的確是邀請遠道而來的朋友一游,漫步品味的好去處。何況有我做導遊,呵呵。 一天半日的遊玩,走馬觀花式的文字就不必寫了。靜下心來回顧一下歷史,古城如畫的風光,在如煙往事中似乎顯得更有味道。- qmh.)
新港海灘很多礁石,搭配一截城牆似的建築,頗有些古風。 新英格蘭海岸曾經海盜、走私商船橫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礁石林立的地方,正好供海盜出沒。夜黑風高,海濤呼嘯,一艘海盜船悄悄駛近 ... 哈哈,這是我坐在電腦前胡掰。真在海邊時,只是覺得景色很美。 水中的礁石很有意思。 礁石邊的海水清澈見底。 礁石和水,剛柔相濟。礁石因為周邊的水而顯得有生氣。一步步走進海里,好像有着生命似的。 同一組礁石,從另一個側面欣賞。礁石實在是大自然特意在海邊留下的雕塑。 右邊彎曲處是 Cliff Walk,一條三英里長的海邊通道。 礁石給人堅毅、有力地感覺,樹和花草,給港灣帶來秀美和嫵媚。 Cliff Walk上一個橋洞邊相互依偎的一對情侶。 上文介紹了半天的新港別墅,“千呼萬喚”始出來。這是一幢面向大海,豪華堅實的舊式別墅,其正面巨大的草坪中還立有一個宗教人物的白色塑像,很有特色。 海邊另一幢別墅的一部分。也許是海灘的景色太迷人了,對見到的別墅沒怎麼留意,只匆匆拍了幾張照片。 新港海岸邊的峭壁。 海浪拍打礁石和海岸。 這幾塊礁石有些年月了。真是任憑風吹浪打... 讓人起敬。 很欣賞海鳥的能動能靜。動則翱翔馳騁於天際,靜則閒雲野鶴,隨遇而安。 被偷拍. 再次被偷拍. 我拍照時一般人物為輔,多半就是個點綴,朋友糾正我要“以人為本”。 呵呵,Okay ... 礁石中新添的一塊石頭。大海之濱,人不過就是一粒沙,一顆石塊而已。 新港大橋 - 連接新港和鄰近的Jamestown。此Jamestown非彼Jamestown (Virginia,北美洲第一個英屬殖民據點)。不過這個Jamestown也有300多年歷史了,在進入城市的公路旁,路牌上標明:Jamestown 1670。 新港與Jamestown之間的海灣。兩個城市一灣之隔,我們在午後轉游至Jamestown,這是從Jamestown眺望新港方向。 Jamestown 海灣邊的房屋。沒見着幾個人,很安靜的小鎮。 黃昏里的新港大橋。 這是在前往Jamestown海灘路邊拍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意境。 我們匆匆前往Jamestown,主要就是為了看落日。Jamestown的海灘地勢開闊,正對西方落日處;礁石叢生,更添了許多氣勢,是觀日落和晚霞的理想地點。 抓到兩隻在落霞中飛翔的海鷗。 礁石上的一對情侶。 拍了一大堆石頭,這是我最欣賞的一片礁石。歷經歲月、風浪的沖刷,刻滿滄桑的痕跡,像一張飽經風霜的老人的臉。疲憊的面孔,仍然飽含堅毅。這些礁石面對大西洋,或許曾經見證過幾百年前的奴隸貿易。站在礁石邊,想到這裡連着大西洋的另一端,甚至遙遠的非洲海岸,不禁感嘆人類過去的苦難,喚起人生的責任,在暮色蒼茫中尋覓希望。 燈塔是新英格蘭海岸的一大特色。這座燈塔的形狀還不是在畫冊和明信片上常見的那種典型的紅頂、白牆的燈塔,但作用都是一樣的:驅散恐懼,帶來溫暖,燃起希望。 離開之前,對着天際和大海再看最後一眼。 晚霞似火! 攝影:啟明 2008 Memorial's Day。 文:2008.06.14.
0%(0)
0%(0)
    一部分成為National HIstorical Landmark, - qmh 06/17/08 (327)
      啟明好。 - 陽光在多城 06/18/08 (311)
          看來,高手也有高手的難處:D  /無內容 - 陽光在多城 06/19/08 (34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紅妝仙子:巨星照耀的日子
2004: Achilles VS. Hector
2004: 怎麼愛你也不夠 (孩子是天使 7)
2003: 還有一點感覺(十)
2003: 春風沉醉的晚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