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李安緣何痴迷張愛玲?(zt)
送交者: 絳昕 2008年09月04日16:01:21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張愛玲,出身名門,其祖父是清末同光“清流派”的中堅人物張佩綸,而外曾祖父是中國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李鴻章。張佩綸為了與李家千金的婚事,在南京購買了一處大宅院,如今位於南京遠洋航運學校校園內的一棟名為“小姐樓”的古式樓房,正是當年張府的遺存。   張愛玲在上海出生時,祖輩們的繁華已逝,但是南京的大宅子一直活在她溫暖的記憶里。甚至可以說,張愛玲的命運、她的作品始終與南京的祖宅隱隱相連。   張愛玲她的創作有兩個基本特點:第一就是她的家族史,第二就是上海經驗。說到家族史,張愛玲和南京是有血緣關係的,她很小的時候就在小說《孽海花》裡面尋找自己祖輩的故事,她在她的最後的一部作品《對照記》裡面寫道,“我爺爺和我奶奶的血液在我的血當中一直在流淌,然後等我死的時候他們再死一次”,後面還有一句話“我愛他們”。張愛玲有一部小說叫《創世紀》,就是根據她爺爺奶奶的那個婚姻而寫的一部故事,而這一段家族史對張愛玲來有着性格上的、命運上的重大影響。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是一個典型的遺少式的人物,她的母親黃逸梵則是一位要呼吸自由空氣的女性。在這樣的家庭里,張愛玲她從小就在古典文學、文字功底上表現出了良好的素養。她父親的書房裡面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老版書,而她母親喜歡讀老舍、張恨水等等鴛鴦蝴蝶派通俗作品,同時她就讀美國的教會學校,又接觸到了大量的西方的小說。因此一是古典文學,二是通俗文學,三是英國作家毛姆,這三方面的積澱加上她的家族歷史,就一直成為張愛玲創作的一個基本的元素。      張愛玲在香港讀書肄業後回到上海,為了能自食其力的生活,她選擇做一位靠賣文為生的公寓女作家。當她拿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去扣上海文壇的大門時,立刻引起了當時上海著名的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周瘦鵑的關注,他將作品發表在刊物《紫羅蘭》上。之後,《萬象》總編柯靈看到了張愛玲在《紫羅蘭》上發表的文章,讀後亦感到驚艷。可以說,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張愛玲迅速占領了上海灘幾乎所有最出名、最有影響的文學雜誌,她最傑出的作品也相繼問世。張愛玲出名了,她的名聲直線上升,其速度用“一夜紅遍上海”來形容也不為過。   作為淪陷時期上海文壇上的新人,張愛玲的作品能夠脫穎而出,贏得了一步登天的聲譽,這與她作品的特色密不可分,她的作品是不趨時的,她一動筆就是進入人性的層面。   有人就問李安,為什麼心心念念一定要拍張愛玲的作品。李安就說了這樣一句話,“因為我在張愛玲的作品裡面,讀到了人性幽微的那種東西”,就是讀到了人性的複雜,而這種人性的複雜無論哪個年代,人性的本質,人性的情感,都是相同的,都是相通的。而又由於張愛玲她描寫得深刻、揭示得深刻,由於她的藝術的才能,所以我們發現張愛玲熱總也熱不完。   比如《傾城之戀》,故事的結局是兩個動心機的人,最後終成眷屬了,但是張愛玲是不肯這樣放過這樣的一個小小的圓滿和小小的幸福的,她在最後一定要加上這樣一句,“是千百人的死,才換來了兩個人的苟合”,剎那之間那個幸福就被解構了,剎那之間就蒼涼起來了。      張愛玲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她有着貴族的出身、非凡的才華、怪癖的性情,而她與胡蘭成之間一段很快夭折的戀情,無疑是傳奇中最富戲劇色彩的部分。胡蘭成是一位風流自賞的舊式文人,正在家失意賦閒。一日,他躺在藤椅上翻看《天地》雜誌,想不到一篇叫《封鎖》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才看了一二節,不覺身體就坐直起來,而且細細讀完一遍之後,   又從頭再讀了一遍,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張愛玲。於是胡蘭成決定去見張愛玲,而僅僅是一個下午的交談,張愛玲就“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在塵埃里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來”。   1944年,在相戀大半年後,張愛玲與胡蘭成結婚了。他們沒有舉行儀式,只寫婚書為定:胡蘭成、張愛玲簽定終生,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然而這種“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的日子並不長久,時局動盪,胡蘭成熱衷的到底還是政治,他決定獨自前往武漢創辦《大楚報》。面對這亂世中的離別,張愛玲對婚姻存有的天長地久的心念很快就破滅了。在湖北,胡蘭成遇到了護士周訓德,他與小周的感情深深傷害了張愛玲,此刻的張愛玲默默承受了胡蘭成的背叛。直到1945年8月,日本天皇頒布降詔書,胡蘭成作為漢奸被全國通緝,開始了東躲西藏一路逃亡的日子,他告別小周由武漢到南京,由南京到上海,最終逃至溫州一帶隱匿不出。   1946年2月,張愛玲打聽到胡蘭成的下落,千里迢迢前往溫州尋夫,然而她患難中一路想着念着的久別重逢,卻是發現胡蘭成身邊又多了一個女人范秀美,並與范秀美以夫妻相稱了。此次溫州之行使得張愛玲徹底寒了心,她哭着回到上海,不久之後寫信給胡蘭成提出離婚。   抗戰勝利之後張愛玲在上海的處境是十分艱難的,因為文化漢奸罪名的牽累,在一段時間之內她沒有發表過一個字。一個新世界來到了,對於從一個貴族家庭裡面出來的,一個舊文化背景底子下面的女人,張愛玲是滿心欣喜的,但也是不適應的。因此張愛玲離開了祖國大陸來到了香港,她心中懷着天才的夢想,三年之後,張愛玲前往了無親無故、人地生疏的美國。   張愛玲在美國無依無靠,她像落水之人要奮力抓住浮物一般渴望着安全感。終於,感情上曾經滄海的她遇到了美國作家賴雅,她以一種哀樂中年的心境走入了第二次婚姻。與賴雅的結合果真給張愛玲帶來了幾年安穩的生活,然而賴雅是一位過氣的作家,他們的生活沒有穩定的來源,經濟拮据,張愛玲所有的努力都在為了維持生存的開銷而辛勤地勞動。而張愛玲英文版的那些作品不斷地遭到退稿,找不到出版商,她只能接翻譯和改編的工作,之後賴雅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張愛玲一面照顧賴雅,一面工作掙錢,這樣掙扎的生活里,她離實現天才夢其實是越來越遠了。   1967年10月賴雅走到了生命的終點,這一年張愛玲47歲,她生命中的兩段婚姻,耗費她畢生的情感和心力,之後她始終獨身,老年時的作品中也再也沒有生命的光彩了。1968年台灣皇冠出版社重印了張愛玲的作品,這在台灣讀者中掀起了不斷升溫的熱潮。張愛玲再次走向了大眾,人們喜歡讀她的書,連對她的人也感興趣,可是大洋彼岸的張愛玲一如既往地甘於寂寞,過着隱士的生活。她的晚年與外界完全疏離,而她的死也正是她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個謎團。   當公寓的管理人員發現這個中國老太太已經好幾天沒有出來,並且報警的時候,警察把門打開發現取暖燈開着,張愛玲睡在地上已經沒有了體溫,一個塑膠袋放在門口的桌上,所有的可以證明張愛玲身份的證件都在這個塑膠袋裡面。這就是張愛玲,她將張愛玲之謎留給了後世去拆解、去玩味、去體會,她獨自一個人悄然離去,但是她得到了生命的歡愉。   可以說,與其作品相比,張愛玲的人生更是一段書寫不盡的傳奇,她用兩三年的燦爛奪目,換來了此生其餘歲月的艱辛與掙扎。 文/郭德榮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牽情最是淮海路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