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亂彈北京的小吃
送交者: 漂流玫瑰 2002年10月31日13:10:45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兒時在北京四合院渡過的那段時光,除了玩就是吃,所以印象中的四合院和小吃對我來說就是北京,不管她變得如何modern。

1. 炸糕
金黃色的炸糕是我的最愛,即使萬種風情的粵式點心也沒有奪取我對她的寵愛。外酥內嫩,甜而不膩,常作早點。

炸糕分奶油炸糕、黃米麵炸糕、江米麵炸糕和燙麵炸糕。其中奶油炸糕是據說是由元朝蒙族人的飲食習慣沿襲下來。蒙古人建元朝後,將一些奶制食品帶入中原,溶進北京人的飲食之中。平常老百姓家中的炸糕,多是黃米麵和燙麵做的,做法也不複雜。

黃米麵炸糕:用水磨米麵為原料。面要加水和好後發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適當揉進一點鹼。製作時抓一小塊面,用手指在中間按一個坑兒,包進豆沙餡,將口封嚴,隨包隨入溫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可。這種炸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

燙麵炸糕:先把水燒開後,倒入麵粉攪拌均勻,面燙好後出鍋分成大塊,攤開晾涼,對上發麵和適量鹼面,揉勻揪成小劑,摁扁,包上紅糖、桂花、面干拌勻製成的餡兒,用溫油炸。這種炸糕外焦酥、內軟嫩,易消化。


2. 豌豆黃

那年頭,這個小吃可不像現在這麽容易吃到,因為它是宮廷小吃,只有北海公園內的仿膳飯莊有賣。托我一在北海公園上班的表姐的福,時不時地能嘗到那末一小塊,餘味無窮。

做法其實不難。將豌豆煮爛倒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冷卻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淨,入口即化。


3. 小窩頭

與豌豆黃、雲豆糕同為宮廷小吃。是用玉米粉加黃豆粉、白糖,製成形狀極小、一口能吃一個的小窩頭。

傳說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慈禧在倉惶出逃的路上餓了,走到一個叫貫世里的地方,有人給了她一個窩頭吃。她在飢不擇食時吃了這個窩頭,覺得十分好吃。回到北京後,仍念念不忘,便讓御膳房給她蒸窩頭。廚師們深知她吃慣山珍海味,怎能吃得了貧窮人家的玉米麵粗糧製成的窩頭?於是絞盡腦汁,就有了這個小窩頭。北海公園內的仿膳飯莊所做的小窩頭最有名。


4. 愛窩窩


又名“艾窩窩”。在元代即已有之,名"不落夾"。因明代帝、後喜食,就成了明宮小吃,稱"御愛窩窩"。後來傳入民間,衍化為"愛窩窩",亦作"艾窩窩"。

製法:將糯米洗淨,加清水浸泡一夜,上籠屜蒸一個時辰,再加入開水,待米吸收水分後再蒸半個時辰。出鍋後將米搗爛,待冷卻後揪成小團,按成圓形小餅,包上用芝麻仁、核桃仁、青絲、山楂糕、冰糖、糖桂花等拌成的餡摶成元宵形狀,滾上干蒸的熟大米粉即成。


5. 豆汁

這可是北京第一小吃,就像臭豆腐一樣。第一次喝,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咽,捏着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癮,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

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就是民間大眾化食品。干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着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

豆汁實際上是製作綠豆澱粉或粉絲的下腳料。它用綠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後撈出,加水磨 成細漿,倒入大缸內發酵,沉入缸底者為澱粉,上層飄浮者即為豆汁。發酵後的豆汁須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吃隨盛。不要看其貌不揚,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愛,原因在於它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並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喝豆汁必須配以切得極細的醬菜,一般夏天用苤藍,講究的要用老鹹水芥切成細絲,拌上辣椒油,還要配套吃炸得焦黃酥透的焦圈,風味獨到。

不喝豆汁的北京人算不上真正的北京人。據說,北京出生的西部歌王王洛賓仙逝前,是喝完一口豆汁後,才乘鶴歸去的。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也很喜歡喝豆汁,抗戰期間居住上海留須不出,弟子言慧珠自京赴滬演出,特帶4斤裝大瓶灌滿豆汁,以尊師長,傳為佳話。

土得不能再土的豆汁,居然有慰藉居住在外地的老北京人思鄉的魅力。“南來順”的豆汁最有滋味。


6. 炸醬麵

我本不愛麵食,但絕對不拒絕這一口,姨媽的炸醬尤為精到。北京人講究“出門的餃子,進門的面”,每次去北京前,都會跟姨媽講好我進門的時間,往往會精確到秒 :)

炸醬麵:常見的是豬肉丁炸醬。純是以半肥瘦豬肉丁加蔥、姜、蒜等在油鍋炸炒,加黃稀醬,蓋上鍋蓋小火咕嘟10分鐘。這時,肉丁被黃醬 咕嘟透了,肉皮紅亮,香味四講究的則是里脊丁炸醬三鮮(蝦仁、里脊、玉蘭片)炸醬等,還有木樨(雞蛋)炸醬、炸豆腐丁醬、燒茄子丁醬等素品,油而不膩。

老北京人吃炸醬麵,冷天講究吃熱的,謂之“鍋兒挑”(完全不過水),熱天吃過水麵,但湯要篦盡。根據季節佐以各種時鮮小菜 ,謂之“全麵碼兒”。初春,用掐頭去尾的豆芽菜(稱掐菜)、只有兩片子葉的小水蘿蔔纓,並澆上過年剩下的臘八醋。春深,在醬里放上鮮花椒蕊兒,稱花椒醬,麵碼兒則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蘿蔔纓和絲(條)。初夏則以新蒜、焯過的鮮豌豆、黃瓜絲、扁豆絲、韭菜段等為麵碼兒。


7. 杏仁茶

傳統北京風味小吃,初名“杏酪”或“杏仁酪”。

清初朱彝尊《食憲鴻秘》“杏酪”:“京師甜杏仁用熱水泡,加爐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淨,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帶水磨碎。用絹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調、煮熟,如白糖霜熱啖。或量加個乳亦可。”

清末薛寶辰《素食說略》“杏仁酪”:“糯米浸軟,掏極碎,加入去皮苦杏仁若干,同掏細,去渣煮熟,加糖食。”

現今,杏仁茶皆用糯米粉和杏仁粉對水燒開,再加入白糖、桂花調勻即成。具美容的功效。


8. 油茶/麵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

麵茶是用用小米麵和成稀糊,鍋里燒水時放少量姜粉,水開後將小米麵糊倒進開水鍋中煮,開鍋後盛到碗裡;麻仁炒至焦黃,壓碎,加細鹽炒成芝麻鹽;再加芝麻醬和油,拌勻。裝碗時,將一小勺麵糊澆上芝麻鹽和芝麻醬,再盛一小勺麵糊澆上芝麻鹽和芝麻醬……這樣一層層,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邊轉圈喝。

去年回國,居然在王府井的新東安市場5樓的小吃中心吃着了,怎一個香字了得!!!
還有其它的北京小吃,如炒疙瘩、驢打滾、糖火燒、焦圈、茴香餡兒餃子、紫米粥、凍柿子、冰糖葫蘆……就不一一祥述了。


在國外,粵式精緻點心似乎並不難吃到,但這些北國小吃就沒那麽易得,實在饞得不行了,就要靠自己瞎鼓搗,不過,除了豌豆黃,我還沒試成其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