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幸福人生講座(六十):朋友相交五要點 (蔡禮旭)
送交者: 宛然 2009年06月16日12:15:48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幸福人生講座(六十):朋友相交五要點 2005-08-29 18:43:00, 蔡禮旭, 7696, 4/4911, 原創 , (2) 朋友相交五要點:一、勸諫,二、關懷,三、肯定讚嘆,四、不言家醜,五、通財之義   朋友相處當中有五個本分要盡,第一個就是要能夠勸諫朋友,當朋友有過失的時候,我們要勸導他,要引導他。   當我們在勸朋友的時候,要能夠觀察自己的存心是不是真誠,還是幸災樂禍,所以這個存心是根本,特別重要。當我們有這種真誠的心對朋友,就會去考量什麼樣的時機勸他好,用什麼樣的態度、方法才能夠讓他接受,進而還要用耐性,畢竟現在的人很難說你勸一次他就聽。諸位朋友,有沒有勸別人一次他馬上就接受,然後還謝謝你說,真是感謝你,不然我會鑄成大錯,你身旁有沒有這種朋友?假如有的話,請諸位朋友一定要通知我,因為這種人太希有了,他可能是顏淵轉世的,因為顏淵是不貳過,犯一次過失,他就不犯第二次,這個不是普通人,您一定要介紹給我,我要找他出來弘揚中國文化,現在太缺人才了。所以在考量到我們的耐心,有具足這些條件,相信朋友會感受到我們的誠意,能夠接納我們的勸告。   第二個,當朋友的本分就是要關懷朋友,要處處關心,處處慰問,就能夠感受到朋友彼此之間的這分愛護,這分情義。現在人與人當中人情比較淡薄,人情愈淡薄,人的內心覺得生活愈沒有安全感,愈空虛,覺得好象沒人可以怎麼樣?可以信任,這樣的人生沒有味道。人生要有天倫之樂,人生要有恩義、道義,過起來才會覺得很踏實,很舒服。所以當我們主動去關懷別人,自然而然就會帶動人與人當中的互愛互敬。常常我在談到這裡的時候,有些朋友就說,那為什麼我先生不先對我好?為什麼我朋友不先對我好?人生假如常常在等着別人對我們好,那實在是太累了,而且又等得患得患失,每天情緒起起落落,這樣很容易得憂鬱症,得內分泌失調。所以我們主動去關懷當中,你更能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你的內心的一種狀態更好,當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當你看到別人需要的時候,你會更體會到我生命當中的價值,所以我們一定要主動關懷,而且交朋友不只要關懷他,還要關懷他的家人,他的親友。   我在高中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他的母親常常聽到從他口中一直都談到我,我想他母親會想這個人到底是何方人物,不知道品德好不好,假如品德不好,那我兒子跟他這麼熟,一定會被他帶壞。所以我有一個習慣,只要這個朋友跟我有相當的交情,我一定會主動去拜訪他的父母,當他父母見到我們之後,就能夠安他父母的心,不只安了他的心,原來是跟這位朋友交往,甚至於他會覺得很安慰,往後我孩子有這樣的朋友,那他的人生一定會愈來走得愈正確。所以不只要想到朋友,還要想到他的家人的感受,所謂愛屋及烏。我這個高中同學的母親為什麼這麼關注我跟他的交往?因為那個時候社會流傳說有同性戀,所以他母親特別緊張。所以為人父母確實不容易,處處擔心小孩,所以當我們跟一個朋友相處,也要能夠去體恤到他的父母的感受,這個相當重要。所以應該在談對象的時候也要主動去拜訪對方的父母,他的女兒在跟你交往,他的兒子在跟你交往,你遲遲不露面,那他的父母做何感受。所以一個人的關懷、一個人的愛心,就在這點點滴滴當中要用出來。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年輕人交往都不敢去見對方的父母?為什麼?因為對方父母有人生歷練,他們有火眼金睛,我們這些年輕人怕去了之後,被人家一眼看穿,所以自己沒自信,又不懂得怎麼跟長輩互動,跟長輩噓寒問暖,都沒有這些學習。所以確實「不學禮,無以立」,不學這種應對進退,人生常常都怕東怕西的。所以經一事要長一智,假如真正要去拜訪朋友,或者拜訪對方談對象的家裡人的時候,也是給我們歷練的好機會,所以也不要害怕。   不管你學的多與少,人與人相處還是一個最重要的態度,就是要有真誠的心就好,至於很多的禮節可以透過每天的學習再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這分誠心,這分對朋友及朋友親人的關懷,我們不能沒有。當你尊重他的父母,他就歡喜;你尊重他的兄弟,他也歡喜。所以《孝經》裡面有說「敬其父」,你尊敬他的父親,「則子悅」,孩子會很高興;「敬其兄,則弟悅」,敬他的兄長,弟弟都高興;「敬其君,則臣悅」,你到別人的公司去,你很尊敬他的領導人,他的部屬也會很歡喜。所以你懂得尊敬一個人的親友,你就會讓他歡喜,也會讓他所有的親友都歡喜,當你有這樣的態度去與人相交往,那你走到哪裡都是受人歡迎。所以現在人都講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根本在我們對人的恭敬,跟對人的關懷,這才是重點。   而對人的恭敬跟關懷的能力,諸位朋友,什麼時候開始建立起來?什麼時候?從小,「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現在很多市面上的課都說可以讓你快速提升人際關係的能力,有沒有這種課?很多人一聽,從小到大沒有常常去與人交往,沒有常常去關懷別人,現在看到這種課,五千塊三天就可以學成,馬上趨之若鶩,趕快跑去交錢,這種課很多人上。上的時候老師就會告訴他,你只要對人有禮貌,常常微笑,你的業務就會做得好,你的荷包就會愈來愈多。請問這樣子引導,這樣子教導,他所學的這些禮貌的動機是什麼?還是自己的利益,還是錢。能不能真誠對人恭敬、對人關懷?所以這樣子學不只是錢白花了,甚至於還把自己的心性、學問往下降,而不是往上升。所以很多人學完之後回來,看到人就握手微笑,因為他已經幾十年沒微笑了,所以這麼一微笑,不只別人不覺得親切,還覺得看了之後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因為笑得很不自然。所以這個連對別人關懷、恭敬都是要從內心生起來。   我有一個朋友,他們夫妻都跟我很熟,剛好我要去拜訪他,因為現在年輕人都很怕朋友到自己家裡去,怕朋友不小心談一些話把他一些底細露給父母聽到,那父母會質問他們,所以很多人是不讓朋友到家裡去。所以我去這個朋友家,我就想說他一定不讓我上去,因為剛好那天要去放生,因為放生父母不見得會支持你。其實我們人都害怕太多事,很多事只要你循序漸進做好溝通,沒有人會不接受的,所以重點在我們有沒有把道理講清楚,有沒有順勢去引導親人,這是我們的問題,不是親人的問題。   那一天因為要去放生,所以我想這個朋友一定不會讓我上去,我已經想象到他一定兩個夫妻騎兩台腳踏車,推一台出來準備讓我騎,騎腳踏車。所以我算準之後,我就買了一箱蘋果,為什麼買一箱蘋果?製造機會,買了一箱蘋果他就不得不讓我上樓了,所以買了一箱蘋果。他們兩個果不其然,腳踏車都已經牽出來了,所以我馬上抱着那一箱說,人都已經到了,怎麼可以不上去問候一下你父母!他們兩個只好勉強為之,但是臉上露出擔心的眼神。所以一上去之後,就跟他的父母寒暄問暖,跟他談了一下話,其實老人家都很慈祥,談了差不多五分鐘,他還怕耽誤你的時間,她說「來來來,趕快,你們要去辦啥事就去辦」,我就跟他夫妻倆就出去了。結果當天晚上,他就打電話給我,他說「我媽媽要請你吃飯」。要請我吃飯,我說「好,沒問題」。那個禮拜我就去他們家吃飯,他們家不吃素的,結果我一去,全桌都是素的,還特別煮。在這個吃飯的過程,我們說見面三分情,他的父母就跟我們愈來愈親了,吃完飯之後,他的母親就跟我坐下來聊了很多事情。因為他跟他母親說我是一個國學啟蒙中心的老師,剛好他的妹妹生了一個女兒,而這個女兒就是他的媽媽在帶,所以在帶孩子有很多的方法,他的母親就跟我做探討,結果我就跟她說,「這樣子不行,這樣會寵壞孩子」。這麼一講,道理講明白,他媽媽就說,「好好好,那我下次要修正過來」。結果我朋友在旁邊就說了,他說「我早就告訴你這樣不對了,你都不聽」。所以你看朋友跟朋友有好處,你父母講不聽的地方,可能你的朋友一句話就聽進去了,這個叫「易子而教」。因為畢竟他是你父母,你是他帶大的,他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你還要訓我!」但是其它的朋友一講,他們反而接受,所以你身旁有一群好的朋友可以幫你說話,對你的家庭是一種很大的助力。   等你以後孩子大了,孩子有時候因為每天聽你嘮叨,對你的話可能有時候這邊聽這邊出來,但是假如是你的朋友發自內心勸你的兒子,可能兩、三句話他就怎麼樣?他態度就修正了,他會突然覺得說,原來叔叔講的跟我父親講的也一樣,所以我爸爸還是對的。所以當我們主動的去關懷對方的父母,那對他的家庭就是一種助力,那朋友跟朋友之間都能夠在家庭、在事業、在工作上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提攜,那整個朋友關係就會愈來愈好,所以我們說酒是愈陳愈香,朋友是愈老愈有味道,所以交朋友第二個重點要懂得關懷。   交朋友第三個重點要懂得朋友跟朋友之間互相讚嘆,互相肯定,因為古代讀書人有一個不是很理想的態度,叫做「文人相輕」,自己有學問,別人也有學問,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這樣好不好?這樣不好,對他對你都很不好,怎麼說?當我們嫉妒別人而沒有讚嘆別人的時候,其實我們的道德、學問在往下墮了,學問是看一個人的心量,那才叫真學問,所以第一等的學問叫做處處為人着想,這個叫第一等學問。   范仲淹有一個兒子叫范純仁。我們中國為人父母者,處處都是為孩子着想,連取名字也不例外,中國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是給他一生的期許,所以范仲淹給他的兒子取一個名字叫范純仁。諸位朋友,從這個名字當中可不可以看出范仲淹對孩子的存心?   「仁」是中國字,會意,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兩個人,哪兩個人?自己跟別人,所以想到自己就能想到別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所以范仲淹對他孩子的期許就是他純是一顆仁慈之心,能處處替人着想,他的孩子真做到了,那是世間第一等的學問,會讓人佩服,讓人折服。   有一次他的孩子純仁,范純仁,接受父親的一個吩咐,就押解五百斗的麥子回他江蘇老家,那時候范仲淹在京城工作,結果范純仁押送的過程剛好遇到他父親的老朋友,他父親這個老朋友剛好家裡出現一些窘困,父母親死了沒有辦法安葬,女兒很大了也沒有嫁出去,所以范純仁一看到這個情況,馬上就把五百斗的麥子就賣掉,把這個錢給了他父親的老朋友,結果錢還是不夠,范純仁索性就把他坐的那條船也賣掉,剛好錢才夠。後來回京城跟他父親報告這個工作的情況,父子倆對坐在一個桌子下,范純仁跟父親報告,當報告到說,「父親,五百斗麥子我賣了之後,錢還是不夠」,范仲淹抬起頭來跟他兒子說,他說「那你就把船也賣了吧」,范純仁接着說,「父親,我已經把船賣掉了」。所以父子純是一顆仁慈之心,所以這種家道的傳承比你傳千千萬萬的銀兩更有價值。而因為范家的這種仁慈之心的傳承,所以他的子子孫孫到現在將近一千年,家道不衰。所以確確實實這種替人着想的心,他才是真實的學問。   我們剛剛提到的,不去嫉妒別人,懂得欣賞別人的心那才是學問,所以當我們嫉妒別人,不讚嘆別人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心量愈小,學問就上不去。而由於自己的這種嫉妒之心,也會讓自己的情緒很不好,甚至於還會影響到我們家裡的人的心量,所以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所以要常常看別人的優點,欣賞別人。當我們嫉妒其它有學問的人、有修養的人,這樣對別人有很大的壞處。當我們嫉妒這個有學問的人,甚至於用言語毀謗他,當然你毀謗這個有德行的人,他不會跟你計較,但是由於你毀謗他之後,很多跟他學習的人會怎麼樣?會對他失去信心,到時候這麼多人求學問的機會被你怎麼樣?被你這個嫉妒之心給障礙掉了,這個動作對自己是非常損陰德,很折自己的福分,所以不可嫉妒別人,你嫉妒了別人還障礙了一大堆人。   在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有一位宰相叫李斯,李斯就是嫉妒心太強,他有一個師弟叫韓非子,他嫉妒韓非子的學問,還設計把他害死,所以心胸很狹窄,甚至於到最後還焚書坑儒,建議秦始皇要把所有這些聖賢書燒了。所以這麼一燒,多少人往後不能聞聖賢教誨,他只想到我的學問要比別人高,所以這個嫉妒心,你看這一把嫉妒的火燒傷了多少人,燒斷了多少人聞聖賢教誨的機會。因為他這個嫉妒心,他也沒有好下場,所以他的孩子跟他都是被推到刑場腰斬而死,從腰部切斷。   所以害人者到最後一定是被害死,嫉妒人的人一定也會遭人嫉妒。而當我們心量拓寬,常常懂得去欣賞別人的優點,讚嘆別人的優點,那這種讚嘆、欣賞的風氣,見賢思賢的風氣,就會帶動整個社會的改變,家庭氣氛的改變。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懂得「見人善,即思齊」,惟有這樣,我們說惟有讀書人跟讀書人互相讚嘆德行,這樣正法、聖賢學問才能慢慢恢復起來。   諸位朋友,欣賞別人要不要學?要不要?也要從點點滴滴磨鍊起來。這個嫉妒也是很大的習氣,我們有一個朋友,他非常有才華,也很聰明,二十歲就拿到數學博士,厲不厲害?很厲害,世間人都覺得他很厲害。二十歲拿到博士,一個知名大學破格直接讓他進來當副教授,當了十年都沒有升教授。剛好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博士畢業,跟他同一個辦公室,就去了解為什麼這個人稟賦這麼好,跳級跳了好幾級,二十歲就可以拿到數學博士的人,為什麼三十歲還是在副教授。結果發現他這十年來所有的論文,都是發表哪個教授哪裡不好,那個教授又哪裡不好,而且講得很精闢,都能抓住人家最弱的弱點,所以他這十年來要升等的時候都被這些教授壓下來。所以一個能欣賞別人的態度,影響一個孩子一輩子,而處處只會挑人家缺點的性格,也會障礙一個人一輩子。後來我這個朋友就給他一個建議,他說你寫論文就換一個角度寫,你可能就升教授。哪一個角度?你就換一個角度說這一位教授哪裡好,你就換這樣寫寫看。這個朋友一聽建議,臉色很難看,因為他覺得很困難,因為批評別人二、三十年習慣了,一下子要欣賞別人還真不容易。結果後來論文寫出來拿給我的朋友看,我朋友看完覺得全身不自在,為什麼?因為他稱讚別人的時候,他聽起來都覺得很不舒服,很不自然,看起來就覺得很故意,很造作。所以欣賞別人還要點點滴滴養成,你在讚嘆別人,人家才會感受到你是打從心裡對別人的肯定。所以對待朋友第三點要懂得互相鼓勵,互相讚嘆,互相欣賞,這是第三點。   朋友相交第四點要「不言家醜」,不可以把朋友家裡的一些隱私講給其它的人聽,所以言語要謹慎,「話說多,不如少」。有時候你話說得太多,不經意把朋友一些家裡情況講給其它人聽,有時候你講出來,一些有心人拿起來挑撥就麻煩了,這樣會破壞你朋友之間的情誼。而且也要你信得過的朋友,才可以把一些比較隱私的話跟朋友講,你還是要選對象,不然你會自取其辱,你講給像播音員一樣的人聽,到最後大家都知道。很多的女性,或者很多的男性,很喜歡把家裡的事到處講,每個人都知道她先生現在怎麼樣,這樣做好不好?你先生聽到了一定會氣得半死,所以家裡的隱私也不可以輕易對人講,所謂「交淺不言深」,所以你講話要懂分寸,而我們是他的好朋友,聽話也要有分寸,不可以把這些話再傳出去,所以這是當朋友當中要謹慎去對待的。其實說實在的,自己家裡的事最好不要跟人家講,要提升自己的智能,自己就可以解決了,因為這個嘴很難封得很密。而一件事愈少人知道,愈不容易被障礙,也愈容易成就。所以古代人說「慎言,慎言」,言語確實要很謹慎。不談人家的隱私,你可以多談人家的好事、德行,所謂「揚善於公堂」,我們愈肯定他,他就愈積極努力去做好。這是第四點「不言家醜,不言隱私」。   第五點,還要有「通財之義」,因為人生的過程難免會有順境、逆境,會有起起落落,所以當一個人處於低潮的時候,當一個人處於逆境的時候,他最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我們及時的幫助,所以這個時候就有通財之義。朋友在經濟上突然很低潮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不能吝嗇,要趕快幫助他。在幫助朋友財富當中有一個原則要記住,就是要救急不救貧。什麼是急?他是突然間遇到了一個困厄,比方說父母突然身體出狀況,需要一大筆錢,這個時候我們要懂得支持他。我的父親在我小時候,有些親友家裡有困難,他大部分會斟酌情況去幫助,有一種情況是絕對會幫忙,就是親友的孩子付不出學費,這個時候我父親二話不說,都會支持,因為孩子的學習不能等,所以一定都會把錢拿出來,而且當拿錢幫助這些親友的時候,心裏面的態度是什麼?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再拿回來了,所以這是看到緊急狀況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去支持他。   但是救急不救貧,一個人假如是思想貧窮,好吃懶做,那你要不要一直支持他?你再一直支持他,他會因為你幫助他而愈來愈墮落了。所以當一個人思想貧窮的時候,你不能一直用經濟去支持他,你有可能是害了他,假如他拿了錢去賭博,你還要不要給他?所以幫助別人你也要看清楚,要用智能判斷,不然有可能你用善心行了惡事,促成了他去做一些壞事,拿着錢去吃喝嫖賭。所以求學問要懂得權變,不是叫你要拿錢幫助別人,你就誰都幫助了,那就學呆了。所以當一個人思想貧窮,你不能拿錢幫助他,你要從思想觀念去去慢慢把他引導正確,當他思想觀念正確了,他才懂得如何去改善他的生活。所以這個時候你可能拿一本《弟子規》送給他更好,讓他先學做人,先學做事,從這裡開始做。你也可以引導他去學習一個謀生的技能,當他的能力,謀生的技能一起來,他就可以自力更生,所以你在工作當中的經驗也可以協助他。所以通財之義不只通錢財,還可以用內財,我們的內財是指你的經驗、你的智能,也可以用內財去協助他,讓他的能力有所提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新港和新港一日游》
2005: 紅妝仙子:巨星照耀的日子
2004: Achilles VS. Hector
2004: 怎麼愛你也不夠 (孩子是天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