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寂:風塵之偈
塵外之音,也算得是戀戀風塵一景。
采來數偈,示之於此。
神秀作偈云:
身如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染塵埃。
針對此偈,慧能作偈云: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
後人對此以偈、詩形式表達過不同的看法,以贊同前者為多。
其實,真正領悟的話,應明白以上二偈並不矛盾,只是領悟的
境界不同。神秀寫實,慧能寫“虛”而已。也就是說神秀寫的
是物質層面,慧能寫的是精神層面。時時勤拂拭的“表面功夫”
當然是少不了的,心領神會到視若無物的地步則是更高境界,
並非一般人輕易可達。而不論到達多高境界,回過神來,具體的
吃飯、打掃衛生還是照常。反之,僅僅停留在打掃衛生這類活兒
上,則未必能達到更高的領悟境界。神秀、慧能之中只能挑其一,
五祖弘忍挑選慧能為“接班人”並非神秀不行,而是慧能更行啊!
後人對此理解不同而寫下的偈、詩,其分歧之本質也不過如此。
有意思的是,在戀戀風塵,我們看到了今人的作品。
大風歌續偈:
菩提樹可樹,
明鏡台也台。
心中若無物,
塵埃非塵埃。
FNY回應
可樹可非樹,
無台亦作台。
心往虛空去,
無謂塵與埃。
FNY於“無形掌”文中另有一偈:
是我亦非我,
自知善與惡。
冷眼看風塵,
心清天地闊。
又,FNY 給另一網友的網貼中,以風趣筆調介紹過一個民間傳說,
摘錄如下:
2、關於“明鏡”
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出自禪宗六祖慧能。慧能 “圓寂”後的傳說與與西方基督有些
類似。基督處死後開棺不見肉體只見裹屍白布。慧能“圓寂”
後開墓只見草鞋不見人身。到了民國年代,具有中國特色的草鞋
曾在紅軍腳下發揮奇蹟,從井岡山走到寶塔山再走到石景山。
由此可見中國草鞋在實用方面較西方裹屍布是要略勝一籌的。
網文浩瀚如海,所見所聞有限,還望同好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