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月亮 |
送交者: 三種境界 2004年04月04日20:49:17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
唐朝是個到處都充溢着詩歌的朝代。這些詩歌不是宦官大夫的專利,不是皇室深宮的特產。在那個時代,遷客騷人、戍卒羈旅、漁夫樵子、歌伎閨女,大都能創作吟詠,他們對唐詩的痴迷絕不亞於代青年對港台流行歌曲的熱情。 唐詩大多都是些和月光交織在一起的文字。有些被暈黃的月籠着,有些被皎潔的月映着,有些被圓圓的月托着,有些被彎彎的月鈎着……唐朝這些痴人啊,望着這月亮,想着這月亮,或悲或喜、亦哭亦笑,或吟嘯抒懷,或黯然神傷,經意間,便創造了光耀整個唐朝的奇蹟。 於是,唐朝的月和唐朝的詩交相輝映,月,便也染上了瑰麗繽紛的色彩,顯得有幾分神奇,幾分玄妙。我也禁不住跟上這群痴人一起去探望。“今人不見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是這樣嗎?不。借着唐詩的光輝,透過歷史的塵煙,看,朝的月亮仍是那樣地真切! 唐朝的月亮,灑着清幽的光,映照着靜謐的山野,拙樸的柴扉,幽潔的松林,清雅的竹叢。這些被出入其間的摩詰看了個真切,情動於衷發而為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明松下房櫳靜”,月,悄然飄臨靜謐山野,驚醒了欲睡的山鳥,將月輝輕灑在屋舍的窗台上,詩人是那樣地歡愉!“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人於松林間撫琴自娛,而那山月便如相約,溜入松林來相和共賞。唐朝的月,是王維的月。是詩人的知己,性情閒適恬淡,志趣高潔幽雅,伴這詩人或安然自娛,或吟嘯彈琴。 唐朝的月亮,獨掛中天,清冷寂寥。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中原大地塵囂漫天,戰火連綿。杜少陵顛沛流離,浪跡他鄉,這清冷月色讓詩人思緒千。“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望着這中天孤月,詩人想起了闊別的家園。“今夜紼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千里之外的愛妻在閨中望月疑思,未諳世事的小兒女正酣然入夢,而詩人此刻不也正念着千里之外的妻子兒女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自然,情同手足的弟兄也讓詩人愁緒萬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詩人因上疏救房館而治罪,罷左拾遺,漂泊不定,流浪多年,這多舛命運讓他傷心不已,不禁為自己的功業前途而生愁。唐朝的月,是杜甫的月。它清冷沉鬱,輕易便勾起了羈旅他鄉的詩人那無盡的愁思滿懷的惆悵。 唐朝的月亮,出入山川溪谷,遊走湖畔江岸,皎潔白皙有如佳人,俊秀飄逸恰似仙子。詩人太白遍游名山大川,飽覽秀美風光,更兼筆致飄逸,想象天外,於是。他倆成了一對極具緣分的朋友。太白一生愛月,少時即對月天真好奇,更有月下獨酌,把酒問月,連女兒也給起了個叫“明月奴”的閨名,其對月之痴竟痴似如此!“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對酒不覺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這月亮是那般愛水,詩人欣然賦詩,以酬知己。“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這月亮有是那麼愛山,成了行吟於山嶺間的詩人的伴侶,這讓詩人喜不自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晴天攬明月”,“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這痴人竟想與月同飲,共享酒趣,甚至還想攬明月以仙遊,何其浪漫,何其曠達!這唐朝的月是李白的月,這月伴着詩人游山涉水,給他帶來歡愉,為他遣去悲愁,她飄逸俊秀,悟通人情,無怪乎詩人對其如痴如醉。 唐朝的月亮灑着清輝遊蕩在靜謐山野,發着冷光獨掛寂寥中天,帶着淡淡的月暈出入奇山秀水。月下,一群詩痴,一群月痴。王維看她如得道退隱的高人,杜甫看她如孤寂貧寒的逆旅,李白看她如俊秀可人的仙子……有多少詩痴便有多少唐朝的月亮。 唐朝的月把唐朝洗落得乾淨明澈,我走進唐詩,這月亮便走進我心裡,懸在我心頭。“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人亦見古時月”。唐朝的月啊,你是如此地瑰麗多彩,讓我時時懷想,懷想不已!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