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国的道德价值观 |
送交者: 廊坊文学 2002年04月25日14:10:46 于 [跨国婚姻] 发送悄悄话 |
重塑中国的道德价值观 周峰 欧洲的文艺复兴(enlightenment)和宗教改革对当今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使人们在接受“实证论”“经验论”的同时,不自觉中改变了过去那种“行而上学”的思考和认识问题的习惯。 这些影响到人类社会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树立了以“人性至上”“天赋人权”“理性至上”等等为代表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类似的改变直到“五四”之后才发生。“五四”直接冲击的是中国几千年逐步形成的“封建礼教”,特别是长期主导中国社会的儒家思想和传统。 儒家的治世追求 儒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可以集中概括为“五达道”“三达德”和“九经”。体现的是一种严谨而协调的社会秩序。为了实现这一种社会理想,儒家学者教导人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这样的家国安宁协调的前提则是要社会中的人学会各守其位,彼此真诚以待。因此儒家的第一主张就是教化社会中人应该心诚意正,格物致智。因此直接针对的是人性的规范和塑造。 在这个过程中,儒家所能遭遇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处理“人欲”,特别是在资源相对不足情况下的生理层面的欲望。因此儒家思想也难免对人会有一种约束力量和约束作用。这种约束反映在人的心里就不符合“人人生而平等”“人生而自由”和“天赋人权”等要求。 “五四运动“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五四“直接承载的是西方价值中的”民主“和”科学“。而民主思想是基于”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的价值和认识体系。因此它直接挑战的是儒家的”五达道“和”九经“,而不是”三达德“。而建立在”五达道“和”九经“之上的儒家道德和价值体系自然也会一下子变得似乎毫无存在依据可言。 因此在不自觉中把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体系冲击的支离破碎,这就是人们可以感觉到的所谓“道德沦丧”。 基于此,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套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和价值体系。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博弈和融合。第一次发生在唐宋时期,佛家文化和中国道儒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第二次是发生在明清时期的,基督教文化和道儒佛文化的博弈。第三次就是“五四运动”。其中对中国文化冲击最大的是五四运动。 “五四”带给了我们“民主”和“科学”的理念。而这些在儒教思想体系,尤其是教育思想体系中是空白的东西。因此现在的“修身”就不得不加以延伸,给“科学”一个名正言顺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格物致知”的同时还要“格物致理”。把格物致知和格物致理并列起来。 由于“民主”并不和“三达德”冲突,因此适当调整“五达道”和“九经”的内容,并添加“民主”的精神也不是不可能的。往简单里说就是把“民主”精神融于儒家的治世追求之中。塑造一种既要“尊贤”“亲亲”又要“平等”“诚信”“互爱”;既讲“服从”也讲“人权”。就是既要“尊老,尊贤,爱幼"又要”平等互利“,充份发挥社会中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 笔者相信这样的社会必然充满安定,祥和。 同时为了保证这一道德价值体系能够立足于社会,并被人们自觉接受和传承,我们还要加强法制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要进一步”扬弃“中西两种文化,以图道德价值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进一步发展。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