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恩典 |
送交者: 乖枣 2003年06月22日19:23:26 于 [跨国婚姻] 发送悄悄话 |
大师的恩典 乖枣
由于他很有名,本文暂且称呼他为范老师,不然就有人知道我是谁了。 大三时有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发下来时我觉得那书与众不同。虽然是最新版本,却印刷得非常景致。里面的内容更是天衣无缝。本来我挺害怕那些印刷得密密麻麻的偏微分公式,但这本书的表述非常好懂,有点象小说那样引人入胜。 这本教材的作者也非常简单,就是范某某著,不象其他教材什么编啊著的一大摞。我对同学说以后要是师从他的话一定不错。那位说,人家是学部委员呐,那看得上咱们。我说你没试怎么知道。 几年后我还真报了他,并高分录取。不料上的时候被告之,他年纪大了不带学生了,我就被转给了另外一位老师。让人欣慰的是他还上课,第二学期我的一门必修课就是他上,每周两次。 第一次上他的课我有点紧张,也有点期待,终于可以见到大名鼎鼎的范老师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早早到了教室等候。 八点上课,七点五十八分,他走进了教室。对,七点五十八分,除了有一次下大雪是七点五十五分到教室,后来其他时间都是七点五十八分。从此我们上课再也不好意思迟到。 他身穿藏青色羽绒服,黑色的长裤,藏青色保暖鞋。头发全白,却梳得一丝不苟。羽绒服上有帽子,但没有戴,脖子上围一条灰色羊毛围巾。他的右手夹着一叠讲稿,神采奕奕地走了进来。只是上台阶时脚稍微有些抖。很高,有点清瘦。无论是行走还是站立,一直挺着胸,让我想到了戴高乐将军。 看见他进来,我们四个同学都站起身来,向他问好。让大家惊讶的是他竟然猜到了每个人的名字,他可从来没见过大家啊! 八点铃响,他准时开始上课。他的讲课,内容精炼、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将黑板从中分成两半,从左上角开始写,右边的一半则画一些解析示意图。我们认真地做着笔记。等到下课铃响起时,我们惊奇地发现他刚好写满一黑板,内容也刚好到一段落。 后来我们发现,他每次都是如此准确,刚好一黑板。版面、内容、时间,无一出入。上他的课你根本都不用看表。就好象卡拉扬在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没有半点差错。真是叫绝。 虽然这个学期他只有我们四个学生,但备课讲稿完全是用钢笔重新誊写的,还用红笔作了很多记号,整整齐齐。 下课时我们主动把黑板擦干净。偶尔我们出去活动一下忘了擦,回来时已经被他擦得干干净净。我们就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是八十岁的院士啊。第二节课,他只写到黑板的左半。接着就是讨论了。那右边的黑板就是留着讨论用的。 下课前,他给大家布置作业。他说我老了,你们还年轻,要多吸收新的知识,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请你们每人去图书馆找些最新的期刊,找一篇与本学科有关的论文,翻译成中文,然后连原文复印件一起交给我看看。两星期内完成。 第一个星期我都没去找。到第二周,我才急急忙忙在图书馆开了几个夜车找了一篇。原文有六页,我用400字的稿纸翻译了有二十多页,自己觉得比较满意了,就交了上去。 接下来的两周我们没有作业,他也没再提起我们交去的作业。我们想,不过是翻给他看看嘛,也许他只是让我们做一下,那么大年纪了,也许根本不会去看的。 又过了一个星期,下课时范老师说你们的翻译我看了一下,现在还给你们,说着让我们再去翻译一篇。 我看也没看,就把我的翻译稿往书包里一塞。一直到了晚上,我和女朋友在宿舍里自习时才打开来看。 粗粗瞄了一眼,没有看到那些用红笔划的叉叉杠杠,我还以为没改呢。但仔细一看,原来范老师是用铅笔改的,而且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每一行每一句,改得密密麻麻。还附了三张纸,有整段整段的重新翻译和评语。 范老师虽然改了那么多,但他的口气都是非常的客气,是一位极富涵养的绅士。他都是用商量的口吻和我们说话。他是最有资格对我们盛气凌人的了,可是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谦虚。 比如,有个 Purdue University, 我当时还不清楚这个学校,就想当然地并有创造性地译为普渡大学,普渡众生么。范老师就说一般通译为普度大学。还有and我也是乱译, 他总是说此处and是否可翻译为“及”,可否改为“与”,此处译为“和”为佳,此处可以译为“而且”…… 标点符号也不妨过。比如,此处逗号换成分号更好,此处断句翻译为宜。 就连那参考文献也是字字句句地琢磨、推敲。 我算了一下,两个星期他改我们四个学生的译稿,每个人只有三天多时间。他还要备课,有很多的讲座、应酬。那么多的修改让我抄一遍也要几天,这位八旬老人得花多少心血啊。我们那么随随便便地交给他简直是罪过。我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内疚不已…… 这时,女朋友轻轻地拉拉我的衣袖说:“你怎么哭了?” “没…没有哇。” 但我一抬头,一滴眼泪就掉在了稿纸上。 后来这一篇,我到图书馆查了大量的资料,根据所学的内容尽我的最大努力找了一篇,身边放了好多辞典,我整整翻译了三稿,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每一稿都用蓝黑墨水工工整整地抄写。最后还是女朋友提醒我,范老师年纪那么大,你该换成300字一页的稿纸。于是我又誊写了第四稿,抄的过程中又发现好多需要改的地方。我无怨无悔,我觉得上一篇自以为是的翻译真是对不起范老师。 范老师离开我们快四年了。他早年毕业于清华,麻省理工和哈佛,做了五十几年的教授,弟子遍布全球,我只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他传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是专业知识,他用本身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们,教导着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严谨,正直,勤奋,谦恭,博爱。这就是范老师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我会永远怀念你,恩师。 2003年6月22日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