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行 (六) |
送交者: 阿唐 2005年07月23日16:05:40 于 [跨国婚姻] 发送悄悄话 |
六 从上海到杭州
第四天一早,我还是独自逍遥去吃早点。 饭后询问老板附近是否有网吧,不得要领,还是前来买早点的一个学生模样的后生仔,指点我如何前往。 在国内的几周内,我通常是在网吧上网和外界保持着有限的联系。不过,北美常见的万维网和文学城是被屏蔽住的。 网吧座落在居民区的小街上,破败的门户极不起眼。我顺着长长的楼梯爬上二楼,一股浓郁的烟味扑面而来。网吧看来是昼夜营业,清晨6点还是半满状态,里面一排排坐著上网的年轻人。网民以年轻的男性为主,似乎是在校学生居多,大多数是在玩网络游戏,也有人在欣赏网上电影,象我这样专门跑来网上通讯的,少之又少。可能是我来的时机不对,正值游戏网虫们当班之际。 管理员是一个农村来的打工妹,兀自在俯案大睡,旁边玩游戏的少年好心地帮我叫醒了她。 “10块钱押金,身份证。”打工妹睡眼惺忪地对我说。 我递上了10元钱,告诉她,我没有身份证。 “告诉我号码也行。”可怜的小阿妹一边操作电脑给我开通户头,一边头也不抬地问我。 “我也记不住号码。”我无奈地告诉她,心里却有几分气恼:难道鬼子们在中国都进不了网吧? 小阿妹抬起头来,诧异地看了我一眼,我做好了准备:如果她拒绝我入内,我只好向她坦白,我已经叛国多年了,我的身份证资料早已是十几年前的历史了。 还好小阿妹网开一面,放我进去了。随后的日子里,在不同的几个城市里上网,身份证的出示基本上也是流于形式。 网吧里面没有空调,头上悬挂着一排吊扇,呼呼地扇着风。有人在不停地抽烟,烟气弥漫。 网速尚可,访问北美的网站如Yahoo, Hotmail, Gmail等,大约是北美速度的二分之一,可能这与距离有关。 大致地回复了一些重要的E,起身结帐。上网费是每小时2~3元,夜间更低。 国内新版的人民币大多数我都没有见过,查找零钱时颇费时间。这次回国前,阿唐太从箱底翻出了几张她当初出国时带出来的钞票,那天在桂林公园喝茶付款,收银员左看右看,折腾半天才惴惴收下。我心里那个得意:这些个新钞票我不认识,今天也让你认认旧钞票!
上午11点,妻弟带着朋友B和同事D上楼来了。今天说好去杭州,难为这几个夜猫子起的如此之早。 开车上了沪闽高架路朝西郊驶去。难得今天天公做脸,天空露出几分蓝蓝的色彩,大家的心情都不错,有说有笑的。 我坐在B旁边的副驾驶座位上,妻弟建议今天我和B轮流开车,避免一个人长途开车太辛苦。我一边帮B查阅地图,一边欣赏上海的市容,顺手再拍几张照片。 B的车技极高,经常在车流中做游蛇状超车运动。美国车马力大,起步快,玩这种惊险游戏,游刃有余。不过,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我只要坐在前座,总是规规矩矩地系好安全带。呵呵,命是自己的啊。 驶上西去的沪杭高速公路,大上海渐渐地被抛在后面了。密密麻麻地城市之林,开始为村野景观所取代。 长江三角洲地区,早在东晋时期起,就被开发成为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人烟稠密,水网纵横。不同于北方大地的那种阡佰相连,村落点缀的风光,现在的江南地区更象是村镇联片,耕地倒是变成了孤岛。 早就听闻江南的乡镇企业如何发达,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具体其企业规模如何之庞大,我没有亲眼目睹,不好这这里人云亦云,单单就我在高速公路上远远看到的农民村镇,就让我震撼不已。 与其说是农民宅院,不如说是别墅洋房。更有一些离谱的,打造的如同欧洲城堡,房顶的四角上各自高高矗立一个歌德式尖顶,在江南一片翠绿的原野上面浮动,端的是美不胜收。 要知道,这不是个别行为,是沿路所见半数以上农民住宅的普遍风格。可以想见中国强大经济动力背后的支柱是什么了,不是上海的浦东,也不是深圳的蛇口,更不是北京建国门附近的摩天大楼,而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兄弟姐妹,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中国经济的神话。 这一论断不是阿唐随意瞎扯,只要查阅一下中国出口经济成分中加工业所占的比重,你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 中午时分,车子驶进了嘉兴的一个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不同于北美,国内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如同连锁店一般,从外观到功能,完全一样,毫无二致。大致是一个中国石化的加油站,一个零售店,一个快餐店,一个公共厕所。厕所的设施、容量到卫生条件都无可挑剔,快餐店也令人非常满意,我真心地为中国的巨大进步而欢呼雀跃!而且,这种连锁店风格的设计非常好,让人一目了然,直奔主题,比美国还要美国,好! 我们在快餐店里买了嘉兴的肉粽,带上车来吃,快餐店里也有空调,但是可能出入的人流太多,不如车内凉快。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吃粽子的人,被逼不过,和阿唐太分食一个,一口下去,妈呀,不得了,口水立刻溢满了口腔,太好吃了!北方硬棒棒的红枣粽子和广东咸咸的蛋黄粽子,全都不合我的口味,唯有这嘉兴的肉粽让我至今口水常流。 食饱了粽子,我坐上正驾驶位置,调整一番座椅的位置和后视镜的角度,开车上路了。 最后一次在国内开车,是10年前,一辆手波的松花江牌的小面。在回到国内的第4天里,我小小心心地把这辆自动波Ford加长Van驶出了休息区,驶上了进入高速公路的入口线路,看看路上的车子尚远,我开始加大油门加速前冲,终于车子驶进了高速公路,以120公里的时速沿内侧超车线开始向杭州狂奔。 正得意当而,前面的车子突然减速,B示意我走外侧行车线超过前车,我遵照师傅的指示在右线超车,开行不远,就见前方右线一辆硕大的货车慢慢地行驶着,其左侧的超车线上,一辆小面包正慢慢地超车,于是两条线上的汽车都被堵在后面看他们的表演!那面包的速度不比大货车快多少,超车的时间漫长得好象如同一个世纪一般。刚才两车间的距离尚大的时候,货车后面的两部轿车已经从两车的前后缝隙里面,钻了过去,轮到我们,口子已经接近合拢,只好在大货车后面大眼瞪小眼。货车装满了盘条,明显严重超载,底盘被压得很低,整个车厢略微倾斜。怪不得开得如此之慢,再快一点恐怕就翻了。 我正无奈地跟在后面看西洋景,表盘指示的时速是45公里,B告诉我,“从右面超过它!” 我下意识地向右打轮驶到路肩,鸣笛从右侧的护栏和左侧的货车之间,险险地插了过去,到底还有多少余量我不知道,反正是够惊心动魄的。 从右侧路肩超车不是我们的独特发明,一路之上,屡见不鲜。偶尔看到一二辆警车,是单薄的老式桑塔纳,慢慢地在路上行驶着,大家都视若无睹地前呼后拥地超将过去,从来没有见过警车发威亮灯追逐。我问B,为何大家都不怕警车?B大笑,他想管,他也追不上啊! 如此一路之上,超车复超车,终于在下午两点,驶入了杭州市区。 杭州市内汽车明显少于上海,我得以半从容地在市区里沿着环城北路缓缓西驶。B让我贴在右侧外线行驶,他好在路边找一个书报亭买份杭州地图。得,一车人谁都没有杭州的驾车经验。 环城北路应该是杭州的一条主要道路,车辆很多,十分热闹。道路很宽,原来两侧的自行车路,也被改造成了两条汽车行走线路,做为辅路。不过,要当心的是,在路口前方,要让给大路上的汽车做右转专用线!等我回到上海,发现上海也是同样处理,包括后来的北京。这也是改善城市交通的一个权宜之计吧。 终于我们买到了地图,一查阅,开过了!掉头吧。 我把车从辅路上开到主路入口,回头观察主路上的交通状况,等待一个空隙好插进去。左等不行,右等不行,后面的车开始鸣笛催促。我一横心,走吧,大概齐一睬油门轰隆一声就插进了主路的车流中,等待着想象中的愤怒笛声。 呵呵,Nothing happened!主路上后面的车只是略略减速,静静地看着我挤了进来。噢,看来,这种突兀插入主路的行车方式,是极为正常的。 然后在下一个路口,做了一个左转,顺势拐进对侧的辅路,等于我在路口完成了一个U Turn!这一切动作都是在连贯中一气呵成的,说起来,还真要归功于温哥华送货两年的磨炼。 正得意间,阿唐太在后面不满地嘟囔了一句:“十年修行,毁于一旦!” 她是我的教车师傅,时常要端端架子,埋怨我鲁莽驾驶。 一个路口掉头,我摆脱了菜鸟的心理阴影,胆子也大了,车速也提高了许多。 与北美开车相比,在国内开车有几点不同:1) 注意路边行走的自行车,保持足够距离;2) 拐弯时,注意突然冲出的直行的行人和自行车;3) 时刻保持对左右车辆距离的警觉,一些菜鸟司机或者鲁莽司机会突然毫无征兆地挤进你的行车线;4) 一般而言,没有道路使用的优先顺序,谁先抢到谁先走。 当然,交通法规可能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种情形,我也没有见过警察出面干预。因此,北美强势礼让弱势的原则是不适用于国内的,因为行人不可能抢过汽车,所以也自觉让汽车先行。有时候行驶在行人和自行车较多的地段,感觉上不是开车而是开船,用车头把人流慢慢挤开。 闲话少说,在B的导引下,右拐上了保淑路,行不多时又一个右拐上了北山路,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西湖!” 果然,车的左侧是浩浩淼淼地一片涟漪,前方一拱如月,不正是闻名遐迩的“断桥残雪”么? 面对着那在无数文学作品中描述过的美若处子的西湖风光,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西子湖,我来迟了,我来迟了!
图25 世纪大道尽头的巨大日圭
图26 浦东远眺
图27 恬静淡雅的漕河泾
图28 黄埔江上的巨轮
图29 外滩远眺
图30 沪杭高速公路上的乡村别墅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4: |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 |
2004: | 来吧您哪 | |
2003: | 小王子(21) | |
2003: | 小王子(22-24) | |
2002: | 这回猜地名吧:) | |
2002: | 趁热打铁:金庸人物大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