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结尾:你看,网友helloli,正打着一支小雨伞,要回家吧,咱就跟踪一下,看看岛上的居民生活吧。)Helloli一支小雨伞,挡住了小风小雨, 也带来了一种意境,那就是鼓浪屿岛上恬静的日常生活. 提起林巧稚,殷承宗等人,人们多看到的是他们的成就,这固然与他们的个人天赋,努力及家庭条件有关,但岛上出了众多的杰出人士,决离不开岛上的人文环境.
说起来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外地人难以相信的是,就是这1000来米宽鹭江,却划出了鼓浪屿人和厦门人的气质分界线.鼓浪屿的居民,无论是大小伙子,花季姑娘, 还是叔叔阿姨,就在厦门市区道路上往哪里一站,与你打个招呼,敏感性一般的人, 就能感觉出此人是鼓浪屿人了. 鼓浪屿人的特点是清雅不清高,朴素不落伍,潮流不张扬,位高还谦慎,贫贱而自重,随和而不草率,义气而不鲁莽.至于原因,恐怕难以弄清.这里试着举出可能的几种: 一是过去岛上居民往往是社会中的比较有地位的人及其亲属.因为岛太小,没有多少工商机会,普通民众居住于此,那一日三餐怎么解决.由于相对高社会地位的,决定了岛上的文化基础比较高.二是岛上的居民,居住相对稳定,亲缘关系错综复杂,一个家庭的理念,往往对很多家庭产生影响,加上一江之隔,割断了厦门本岛的商业市侩气,这就形成了鼓浪屿独特的居民性格.
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市井百姓,生活在这个岛上,房子可以不同,衣饰可以有异,居家设备可以差别,但生活方式却是相同的。
(一)起早贪黑赶时间
由于轮渡是唯一连接厦门和鼓浪屿的唯一交通工具,加上岛上的步行时间,一分钟都不耽误的话,到达厦门平均需要20分钟。况且,到达厦门码头还不是上班的地点。这样不仅时间比别人花得多,还不能自己控制,所以,赶时间上班还是很辛苦的。由于轮渡的定时特点,经常可以看见有人在路上行色匆匆,如果打声招呼,他/她会说:"来不及了,我赶九个字的船。" 这九个字的船,不是船的编号,而是时间,一个字5分钟,九个字就是45分,至于几点钟,就省略了。
(二)一年四季要进补
鼓浪屿人很讲究进补,这跟厦门岛上的人没有多大区别。进补不是有钱了就买吃的,而是季节来了,就要进补。一般来说,一年24节气,每个节气都是进补的日子,其中尤其以冬至最为重要。
进补的方法,是将鸡,鸭之类加中药做成汤,其中以枸杞子,四物为主要中药。不是对病人的。
除了24节气外,闽南人还有几个重要的节日,除春节当然外,就数半年节了。这个时候,就是普渡季节。香烛纸钱,祭拜先人和鬼神,当然免不了要大吃大喝。
闽南人的春节,也有其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拜年的风气十分浓厚。如果过年没见到你,嘿嘿,人家心里不知道怎么想呢。初三是不拜年的,除非你初一初二到过,否则,人家嘴上不说,心里的不悦,可能要记得一整年,只有祈求该年不出啥事,否则,你可成了祸根。有到闽南做生意或交朋友的人,不得不查啊。
(三)再忙先喝功夫茶
全国多数地方人喝茶,一般喝绿茶,菊花茶等。闽南人主要喝红茶,其中价格低廉的铁观音又是所有人的最爱,那可不是价格的因素起作用。无论是上班,还是客串,只要有一刻功夫坐下来,就先来杯茶。沏茶的功夫,当然也有讲究,这话太长,干脆不说。只说这茶杯就是一到风景。越讲究的人家,茶杯越小。多小?1/4个鸡蛋大小的茶杯应该不是最小的。如果您口渴,又是个急性子,我还真想看看您喝茶的样子,一定是一篇趣文的好材料。
茶沏好了,有人就会让茶,这时有个礼节可别忘了,就是要跪谢。跪谢?岂不是要膝盖着地?据说原来真是这样,哪个年代开始省了不知道,现在简单,就用中指和食指,在桌面上敲敲代替了,倒也省事。麻烦吗?习惯成自然,做多了,你都不知道那是干啥。
(四)拖鞋一双满街跑
岛上的人,如果不上班,很多人就一双拖鞋,光着脚丫,尤其是花季姑娘和年轻小伙,显得十分悠闲。闽南文化讲究打拼,也就是搏。用普通话说,就是人生难有几回搏。但闽南人讲究自然,不慌不忙。如果你要办事,人家要先让你喝茶,尽管你不爱喝茶,心中心急火燎的,但表面上,你还是最好显得有悠闲一点。即使你是送礼的,也不能显得不自然,哪怕干的是不能让人知道的勾当。否则,你的外号就是"北共"。这"北共"一词,就是厦门人嘴边用来形容北方直率人,不懂人情世故的专有词汇。
(五)窈窕淑女家家有
尽管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但鼓浪屿居民却是十分保守的。岛上的居民,姑娘小伙,由于受家庭的教育及环境的影响,在保持出传统道德水准方面,可能是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做不到的。那些寻找传统美德的小伙子们,别忘了我的指点啊。
(六)日常所需岛上全
这岛面积不大,但医院,药店,市场,百货,书店,图书馆,音乐厅,参观,浴场等应有尽有。生活在岛上,苦的是上下班的人们,对于老人和孩子而言,没有交通事故的忧虑,十分安静和安全。菜市场的供应,最多只是比厦门市区贵一丁点儿,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了。由于岛上人才不少,有些大医院的医生也住岛上,业余时间在家里接待熟悉的病人,比美国的家庭医生还了解病人情况。
(七)琴声依然处处闻
鼓浪屿琴岛的名声应该归功于过去相对高的居民社会地位。现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变化,鼓浪屿靠自己本身,难以创造比外界更高的经济地位,所以,居民的经济状况现在已经没有优势可言。但作为一个传统,鼓浪屿居民对音乐的投入还是要高出其他地方的。至少这钢琴的拥有率,可能还是高一些。现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拥有钢琴已经不是难事,难的是对音乐的兴趣与天赋及教师的多少与水平。去年在美国的一个某年龄段美国小姐比赛中(恕我不说出具体地说比赛名称),来自鼓浪屿某先生的千金,就以明显高出他人钢琴的技能,让自己跻身前三甲。
(八)名人也是普通人
岛上曾经住过不少名人,现在,还有不少名人住在岛上。这些名人,尽管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还是比较大,但在岛上的生活,却绝对没有如何显赫,更不能用高墙深院,声色犬马来形容。有些还不如普通人过的日子。举个例子,殷承宗的哥哥殷承典,就是原厦门二中的音乐老师。说起他的,还有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咱就不细说了。
(九)越骂越亲真兄弟
前面这么一说,好像岛上都是名家大腕,要说是,那也是百年前的事了。现在,有相当多的人,还是普通人。工人,店员,小生意人,甚至失业人员。但不管哪种人,都是中国人嘛。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国骂。不过,这国骂在岛上就有点岛味道。兄弟见面,很多时候不管年龄和身份,一句话"xxx"之后才开始讲话。高级干部,知识分子也不列外,当然,区别在于场合和出口的频率。
这"xxx"别以为是好话,真干仗了,还是这句。个中不同,谁都知道啊。恐怕就您不知道。嘿嘿,"北共", "八啊"。
说到这里,您也累了,我也累了,那咱们先休息休息,然后去迎接一个大人物,到她的家乡转转,看看百来户人家,组成一个城堡,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哈哈,您知道了,那咱们等着,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