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an Absolution ?
南方的种族关系,至今微妙。。。内战已经结束将近一百五十年了,民权运动也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今年,就在讲述南北战争的电影《飘》上映七十周年之际,美国人民第一次将一名来自林肯的故乡,几年前还名不经传的junior senator送入了白宫。
世道似乎已经悄悄地改变。。。然而美国黑人和白人那种互相依存,却往往不能信任的情绪,仍然在美国南方找到它的活化石。
很多《飘》的读者都注意到书中对黑人奴隶的描写。再忠心耿耿的黑妈妈,即便她有资格跟斯佳丽小姐顶嘴,管束小姐的淑女举止,也只是传达她那白人女主人的道德标准,而非她自己的主观意志;House slave波克大叔头脑简单,没了主人指挥就失去了方向;小女仆Prissy更是个“大话精”,在电影里主动要求为玫兰妮接生,却帮了一串倒忙。从书中白人主人翁眼里,他们更像家里圈养的宠物,而非独立的人。相比十九世纪上半叶斯托女士的Uncle Tom’s Cabin中对那凡事都以主人意志马首是瞻的汤姆大叔寄予的同情,《飘》的描写却显得对这种主奴安排理所当然。
(Mammy and Scarlett)
(Uncle Pork)
(Prissy and Scarlett)
有趣的是,这本放在今天要被称为politically incorrect的小说,至今畅销,读者中,有白人,也有黑人。作者Margaret Mitchell是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女子,对周围社会的种族关系洞察入微,如果《飘》的小说里的南方绅士淑女都要发扬骑士风度解放黑奴,跟中国二三十年代富家子弟一般,积极要求跟自己优越的出身划清界限,勇走土地改革的革命之路,那么该小说恐怕沦为说教,现实性大大打了折扣。《飘》毕竟是一本以南方人的视角和经历看内战的书,不是《青春之歌》。小说作者或许不想强加自己的看法在其中,或者也不知不觉地被自己时代的潮流所局限。
一九三九的佐治亚州和美国很多州一样,还处在Jim Crow 法的时代。虾有虾道,蟹有蟹道。学校是隔离的,教会是隔离的,餐馆是隔离的,neighborhood/社区更是隔离的。亚特兰大的主干道是Peachtree Street, 算是白人的地盘;Downtown与之交接的是Auburn Avenue, 南方黑人亲切的称之为 “Sweet Auburn”。 日后的民权运动的主帅Martin Luther King, Jr. 就生于 Auburn Ave的五百零一号弄,他父亲是黑人会众经常做礼拜的Ebenezer浸礼教堂的牧师。金博士是家里第一个男孩,他父亲老金在他出生时高呼“哈里路亚”,喜悦的心情响彻Sweet Auburn。
(Sweet Auburn)
金博士十岁的时候,《飘》在亚特兰大首映。当时扮演黑妈妈的Hattie McDaniel 和扮演Prissy的Butterfly McQueen却不能作为主演人员在Loew大戏院接受观众的欢呼,因为那是个White ONLY的戏院。扮演Rhett Butler (白瑞德)的Clark Gable为好友Hattie McDaniel打抱不平,威胁要抵制首映式。Hattie McDaniel最后劝Clark Gable息事宁人,以大局为重,宽宏大量地成全了首映式的黄金组合出场,自己退后成了幕后英雄。Hattie McDaniel也许在银幕上让百万观众痴迷,白人观众走出剧院后,却未必愿意邀请她登堂入室,共进晚餐。Hattie McDaniel最后捧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成了黑人在好莱坞主流中获奖的第一人。多年后,黑人演员连番在好莱坞屡获小金人,都免不了感谢Hattie这位前辈为他们开路。当时,很多三四十年代的黑人民权人士谴责她在银幕上演女佣人给黑人形象抹黑。Hattie回答很实在,我演女佣人周薪七百美金,还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当女佣人周薪才七美金,无人知晓,你说换了你,你做何选择?
金博士和他的教会也参与了《飘》的首映式游行,他父亲老金牧师组织了黑人圣乐团,十岁的小马丁路德金头戴一墨西哥大圈帽,坐在最前排,身边的父亲手持吉他和其他打扮成庄园奴隶的教友们一起演唱。那一周,亚城民众载歌载舞庆祝三天,举行了大型化妆晚会,很多观众穿着南北战争的南北军的军装,南方闺秀的华服,参加庆典,时光仿佛倒流到1861的春天。。。
Margaret Mitchell从《飘》的出版权和电影改编权获利颇丰,也从此为名声所累。虽然她没有公开对种族隔离表明任何态度,她私下却给亚特兰大的黑人大学Morehouse College捐了一笔不小的捐款。日后,金博士和一系列黑人中产阶级的中流砥柱将从这里毕业,改变了他们的种族的地位。
今天的亚特兰大,Jim Crow法早就被废除了,学校,餐馆,电影院,教会也都向所有种族开放。白人和黑人仍然倾向于保留着各自的社区,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崇拜上帝。Peachtree Street仍然是主干道,两边各大企业的总部林立,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在最近三十年来有了黑人的身影。Sweet Auburn改名马丁路德金大道,两边街道仍然保留着五六十年代的风貌,很多黑人在地铁口和街心花园发扬他们的说唱艺术传统。Margaret Mitchell长眠的Oakland公墓旁,许多无家可归的黑人仍在社会底层挣扎。
六十年代亚城的公立学校开始接受黑人学生 (integration),白人家长却开始搬到郊外,由于无法抵制政府跨学区将黑人学生转送到白人社区上学, 市区里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六七十年代蓬勃发展,缘由大家心知肚明,尽管如今学校都宣称他们的办学初衷是满足要求学校灌输宗教信仰的中产阶级父母的呼求。现实中,如今的亚特兰大市区内已经没有一所能让重视教育的中产阶级满意的公校了。亚城南面,传说中的Tara所在Clayton屯的公立学校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需要联邦补助午餐。最近两年因教育局办学不利,居然失去了accreditation。
政治上,黑人社区不再没有话语权。自从七十年代亚城市长选举选出第一名黑人市长Maynard Jackson之后,最近三十年来,亚城市政厅一直在黑人手中掌管。经济上,黑人社区似乎两极分化严重。黑人入大学受到了不少为了补偿原先种族歧视而设立的Affirmative Action等倾向性优惠,很多时候结果不免矫枉过正。一些出身律师医生家庭等优越家庭背景的黑人申请人还能拿奖学金上常青藤,而工薪阶层出身的白人孩子反而还得贷款上学,至于这个中的公平,就不是一两句能解释的了。另一方面,移民的墨西哥人逐渐夺走了很多黑人传统的劳工机会,贫穷的黑人在单亲家庭(生育五六个孩子,个个孩子的爹都不一样),高犯罪率的恶性循环中挣扎。当地白人将这笔社会问题算在六十年代约翰逊总统发起的Great Society改革的头上,痛斥社会低保让将黑人社区分化,鼓励不少人不求上进,坐享其成。可想而知,如今奥巴马主张的医疗改革在南方得到了非常相似的反应。
其实,很多事情的缘由往往不能一句话简单概括,就好象我们小时候读的大陆编辑的的历史教科书往往将某些历史事件过于简单地概括成一小段考试要检测的“历史意义”。一部南北战争无法简单的用废奴主义来解说,大部分参加Confederate States (南方)的士兵都没有蓄奴,也谈不上为维护奴隶制而战;Union一方(北方)也未必是解放黑奴的拯救天使,至少难以想象当时有如此众多不相信给予黑人平等权利(Negro Equality)的北方白人愿意为解放在当时很多白人眼中低人一等的有色人种而流血牺牲。太多的政治因素促成了葛底斯堡的血流成河,将亚特兰大大面积市区夷为平地的大火,以及谢尔曼领导下的北军在佐治亚州(GA)和南卡罗莱纳州(SC)的焦土政策。这为了Greater Good而作出的军事行动在南方人心里打下了永远的心结。
当我第一次踏上佐治亚州的红土时,我在公婆的家里遇到了一个黑人老太太玛丽。一九五几年,她十几岁的时候到我先生外公外婆家帮佣,照顾当时几岁的婆婆。在玛丽眼里,如今都六十岁的婆婆,永远是她的泰莉小姐。婆婆把玛丽介绍给我时,强调玛丽就像她自己的亲人一样(she’s like a family member)。玛丽和婆婆处得真的跟家里人没区别,隔三差五就要通电话。婆婆动手术,玛丽不管多忙都过来看她。我们的婚礼自然请了玛丽和她先生一家,在满堂以亚裔和白人的宾客中显得特别突出。玛丽看不起亚特兰大市区不务正业的黑人,教育子女的宗旨是“Don’t you shame your race。”玛丽出生于种族隔离的南方,成长在民权运动的漩涡中心,亲见奥巴马总统上台。如今七十几岁的她,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管教子女。如今她的几个孩子都过得很不错,让玛丽也很骄傲。
你可以说玛丽和当今最高法院大法官Clarence Thomas以及喜剧演员Bill Cosby一样,都是Uncle Tom。也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过去和解,走自己的奋斗之路。自己过得好,就是对当年种族主义最好的回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