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兰过圣诞节 |
送交者: 幸福剧团 2011年12月25日20:39:08 于 [跨国婚姻] 发送悄悄话 |
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还真是这么回事情。
剧团本月早些时候在意大利米兰的时候,正好赶上意大利人在过他们的圣诞节,以前剧团只知道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是在天主教的国度意大利,则把12月6日当着圣诞节来过。 “圣尼古拉节在每年12月6日,是一个基督教节日。圣尼古拉也即传说中的圣诞老人。圣尼古拉节是盛行于俄国、希腊、瑞士、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民间节日,那里习俗上把圣尼古拉视为圣诞老人或新年老人,所谓圣尼古拉节,就是上述国家早期风俗上的圣诞节。尼古拉是古罗马时一位基督徒。” http://www.whychristmas.com/customs/fatherchristmas.shtml
米兰:因建筑,时装,艺术,绘画,歌剧,经济,足球 商业 旅游 媒体闻名于
“米兰时尚”亦即世界流行的最尖端的代表。米兰是一座 米兰拥有世界半数以上的时装著名品牌,世界所有著名时装在此设立机构,半数以上时装大牌的总部所在地,是世界五大时尚之都之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全球设计师向往的地方。
米兰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具有深刻的宗教情结,又是最世俗的民间生活,紧靠米兰大教堂旁,就有著名的购物中心,其中以“米兰的客厅”——伊曼组尔二世走廊为著名。 圣诞老人在伊曼组尔二世走廊前的广场上 圣诞节嬷嬷在广场上 走廊道上的玛赛克图案很精致,不过剧团认为这不外乎就是世俗的山寨版而已,请继续看后面米兰大教堂里面的大理石地板,朴实之中体现着高贵,也就根大道至简是一样的道理,相比之下,剧团更喜欢大理石的教堂地板。 在位于 Prada 精品店前方的金牛座图案,据说可以带来好运,剧团无意中照了几张那图案,路人多,也不那么理想。
米兰冬季多雨,但是这也挡不住一年四季前来光顾的游客和本地人流。周末的时候,居然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灿烂,我们急急忙忙穿梭在人流之中,去奔着米兰大教堂顶上——那一抹最后的夕阳光照。 米兰大教堂一角 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又称“杜莫主教堂:米兰市中心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世界最华丽的教堂之一,规模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米兰的象征,被马克·吐温称赞为“大理石的诗”。 厅堂高45米,是世界教堂第一高厅。米兰大教堂的内部多以深色竖线条为主,格调庄重,其丰富华丽远不可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比,但涂金的柱子之间镶满五彩的玻璃画,尺幅之大、画面之精美都堪称仅见。 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仅教堂外就有3,500尊之多,教堂顶有135个尖塔,每一塔顶立一塑像,另有150个水道,410个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装饰有浮雕。最大的尖塔居于堂顶正中,高达108. 5米,上面是一座高4. 16米的镀金圣母雕像(注意看最高处),这一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称为“圣母诞生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的大殿,气势恢宏,大殿长为148米,宽为61.5米,高为46.8米,面积达到117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 35000个人。由12根巨型石柱支撑的教堂大殿,中厅高度很高,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大厅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较小圆柱,柱子加上柱头总高约26米,直径3.5米。这些柱子共同支撑着重达1.4万吨重的拱形屋顶,柱与柱之间有金属杆件拉结,形成5道走廊。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米兰大教堂的玻璃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约20米,下图为细部切图: 厅内全靠两边的侧窗采光,窗细而长,上嵌彩色玻璃,光线幽暗而神秘。其实这些图画都是圣经里面的故事,在当时主要是替民众着想,就是看图认识宗教。
很多人点燃蜡烛祈福
剧团看见一篇游记里面这样写道:”说一说这座世界第四大天主教堂的历史,更让人头皮发麻:它修建于1386年,那时文艺复兴刚刚在南部的佛洛伦萨有一点萌芽,莎士比亚要100多年后才出生。完工的日子就说不清了,1966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大招手的时候,米兰大教堂安上了最后一扇门,算是完成了最后一个细节。但一般说来,其真正意义上的完工在1897年,教堂尖顶4米多高的镀金圣母像塑造完毕,即便在米兰常见的雾霭天,远处的市民也能看到圣母金光闪耀。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快要开打了。从打下第一根桩,到砌好最后一块砖,居然用了足足500多年! 500年是个什么概念?500年要经过多少代人?想都不敢想。翻翻这座大教堂的建造史,这500年间好像也没发生过长期而大规模的瘟疫和战乱,大教堂始终在建造,一砖一瓦,一点一滴,一斧一凿。 坐在米兰大教堂广场的台阶下,望着熙攘的人群,想象500年间这里不曾间断忙碌着的出资人、设计师、工程师、泥瓦匠、雕刻工。我们此刻的熙攘是多么微小的一瞬。他们的灵魂会在心爱的教堂里飘荡吗?500年,他们专心致志地接力建造着自己的精神殿堂,500年他们叮咚叮咚的声声斧凿,敲击出了我们今人观看后的声声惊叹!“ 米兰大教堂的兴建,正赶上欧洲教堂热潮的鼎盛期。拉乌尔·格拉贝在他的《历史》里写道:“几乎全球各地的教堂建筑都在整修翻新,尤以意大利及高卢地区为甚。竞赛之风促使每个基督教团体想方设法拥有比别家更宏伟的教堂。如此这般,就好似连同世界都焕发精神,脱去破敝旧衣,处处换上了教堂的白袍。”14世纪的欧洲,人口至少已经达到了5400万,一批中等规模的中世纪城市建立起来,教会势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而砖石建筑技术也日臻完善,一切都为大教堂兴建之风铺平了道路。当时的米兰大主教安东尼奥·萨鲁佐(Antonio daSaluzzo)和他表兄维斯康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希望造一座法国风格的大教堂,他请来了法国的设计师、工程师,一切就这么开始了。中间当然有许多周折,大教堂的修建委员会,在开始的时候有105人,到了1401年居然达到300人,比当今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总和还要多,决策流程复杂而缓慢。造到后来,一会儿钱不够了,一会儿设计又出了问题,甚至一度新来的专家让所有人停工,因为“再这么造下去,楼就要塌了”。这一切,当然发生在几十年甚至开工百年之后。建筑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开始是法国人的哥特式,到后来又变成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式,再到后来又扭转回哥特式。现在我们看到的“顶部哥特下部巴洛克式”,自然也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和发展才定调。到了18世纪末,来了个雄心勃勃的大主教勃罗梅奥(Carlo Borromeo),居然把前任大主教的墓都请出了教堂。在他的任上,大教堂的正面变得更加繁复美丽。他赶走了别人,自己的石棺倒还安稳地放置在大教堂地下室里。还有一个对大教堂有突出贡献的人大名鼎鼎——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这位不可一世的法国人在1805年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在米兰大教堂加冕意大利国王。他下令彻底完工大教堂的正面外墙,所有费用由法国国库埋单。7年后,教堂正面完工,拿破仑的雕像至今屹立在楼顶的某个角落。 如今,这个大教堂被无数的数字环绕: 3159座圣人圣女雕像、135个石笋式尖顶、150条水道、410根大理石支架、高105米的最大尖塔、重37吨的铜门、楼顶有33座石桥920级台阶、祭台后的管风琴有180个调音器、1.3万个音管……在这一串数字背后,是500年米兰人的呕心沥血、代代传承。1867年夏天,马克·吐温(Mark Twain)从美国远道而来,站在我们的位置,发出声声惊叹:“这是何等的奇迹!如此壮丽,如此庄严,如此宽阔,却又如此精微,如此通透,如此优雅!那么巨大的体量,却仿佛有种吹灰之气就能让霜雪般的纹饰飘散的错觉……
穿过伊曼组尔二世走廊,便来到La Scala歌剧院前
不要小看这外部其貌不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遭到轰炸,整个演出大厅片瓦无存。战后,意大利政府拨出巨资,以当时最高的标准重建,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剧院之一。斯卡拉歌剧院作为米兰音乐的标志,建于1776年,是欧洲、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歌剧院。西方人把这里视为欧洲歌剧的圣地,甚至称它为“歌剧之麦加”。 注:剧院内的图片均出自网络
下图是伊曼组尔二世走廊里一卖画的商店里拍到的,也算是祝福大家: 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另外,意大利的美食,还没有人说不喜欢的。 意大利的生火腿片,相当的好吃,可惜要了香薰三文鱼片,有要了一盘Parma 火腿片,饿了几下就吃完了,加之在瑞典平日里早餐都吃这些,就不想照了。下面为网络图片。 下图为剧团所拍的,意大利美食:risotto, 就是意大利米饭,烩饭,好吃哦,回来过后又自己做了一次。就是后面盘中黄色的那个。 完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