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6-12-01 01:40:00)轉載▼
送交者: wx_spz 2016年12月01日04:17:3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2016-12-01 01:40:00)
分類: 軍事

 美媒:中國空空導彈是怪物嗎?6倍音速!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11月28日發表文章談論中國新近測試的超遠程空空導彈,稱該型導彈為“6倍音速的怪物”,射程是美國現役射程最遠空空導彈的兩倍。

報道稱,中國軍方不久前試射了一種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如果報道準確,那麼這種新導彈的射程是美國可以用來還擊的導彈的兩倍。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攜帶兩枚超遠程空空導彈起飛的殲-16戰鬥機

照片顯示,中國空軍一架殲-16戰鬥機攜帶了兩枚新型導彈起飛。據報道,殲-16戰鬥機發射了至少一枚導彈,並成功擊落了飛行的靶機。

中國已經在為其飛速發展的戰鬥機發展新一代空空導彈。新型的超遠程空空導彈(VLRAAM)突然出現。外國觀察家甚至都不知道中國如何稱呼這種新型彈藥。

目前很難獲得這種導彈的技術信息,但北京故意允許泄露的照片至少可以看出它的尺寸,這——根據公開的科學研究——大概可以用於推測導彈的性能。在照片裡,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顯然有殲-16的約1/3長,則其總長度約為20英尺,直徑約1英尺(6.6米長、330毫米直徑)。

不論如何,這種武器顯然比美國現役射程最遠的AIM-120導彈打得更遠。AIM-120導彈僅有12英尺長,7英寸直徑。美國最新型的AIM-120D導彈據報道最大射程略超過90英里(144公里)。

中國新型導彈的尺寸接近於俄羅斯的K-100空空導彈,這種導彈25年前停止發展,理論上它的射程可以達到200英里(321公里)。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遠程空空導彈首先是執行截擊任務的重要裝備,美國當年裝備“不死鳥”導彈主要是為了對付蜂擁而來攻擊航母的蘇聯圖-22M3“逆火”轟炸機

為了達到如此遠的射程,中國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據報道採用了強大的火箭發動機,可以將其推進到高超音速,速度最大可能為6馬赫——這比AIM-120D導彈的最大速度快1/2。

如果從50000英尺(15240米)高度發射,中國的這種導彈可以爬升到10000英尺(30480米)高度,然後在稀薄的高層大氣中滑翔超過100英里(160公里),然後開始下降高度並攻擊目標——《大眾科學》雜誌根據最近的中國科技論文如此推測。

此外,北京的新導彈據稱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紅外複合制導,中段則採用衛星制導——這在空空導彈上是真正的尖端技術。相比之下AIM-120D仍然採用舊式的機械掃描雷達。

當然,如果沒有辨認目標的能力,那麼超遠程空空導彈也是沒用的。除非你打算擊落所有射程內的目標——不論目標是敵機、民航客機,甚至己方飛機——在攻擊之前,你需要首先辨認出敵機。

正是由於敵我識別問題,美國海軍從未在實戰中動用其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這種導彈在2004年退役,海軍轉而使用更便宜的AIM-120導彈。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在中國空軍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出現後,原本從關島甚至美國本土起飛,到中國防空識別區邊緣發射AGM-86空射巡航導彈的B-52轟炸機將不再安全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在隱身飛機提供目標指示的情況下,美軍重要作戰節點,預警機和加油機也將不再安全

中國軍方顯然正在尋找解決辦法,而且他們似乎正在圍繞着“神鷹”高空偵察無人機來建設一個網絡化導航系統。“神鷹”無人機可以向攜帶超遠程空空導彈的戰鬥機提供目標信息——並且甚至也可以直接嚮導彈發送信息,通過數據鏈系統,它可以直接控制這些導彈。

概念上來說,中國這個可能正在建設的“傳感器-射手”網絡系統與美國海軍的“海軍升級防空火控網絡”類似,2015年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開始配備這一系統,可以控制戰鬥機和水面艦艇發射的導彈。

相比目標搜索問題,美國軍方在先進遠程空射彈藥問題上已經大大落後。五角大樓尚未開始發展任何旨在替換AIM-120D的新型遠程空空導彈。

美國早在好幾年以前就開始實戰部署“傳感器-射手”(觀察者網:國內常稱之為A射B導能力)網絡,但正如2016年11月這次試射所展示的,中國則在能夠真正發揮這種網絡系統優勢的遠程彈藥方面占據了很大的優勢。

 

 

 

解放軍新反隱身利器:太赫茲雷達

堪稱“火眼金睛”

    

太赫茲技術被視為“未來影響世界的十大關鍵技術”之一,是各軍事大國的重點研究方向。目前中國智能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已全面開展太赫茲的應用需求研究、雷達系統設計、樣機系統研製、集成驗證等工作。此次試驗成功將為太赫茲技術在探測、安檢等軍用和民用重要領域的應用開啟新的進程。

    

太赫茲電磁波介於微波與紅外波段之間,具有高載頻、大帶寬、穿透力強等特性,而且對包括人體在內的生物組織無電子損傷,因此可以廣泛應用於雷達探測、反恐安檢、無線通信、生物醫學、無損檢測等領域。

    

在軍事領域,太赫茲電磁波應用廣泛,尤其是在雷達、目標識別、引信及精確制導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前景。利用太赫茲波方向性強、能量集中的特點,可研製高分辨率戰場雷達和低仰角跟蹤雷達;利用太赫茲波可穿透物體成像的特性,可探測隱藏在覆蓋物或煙塵中的軍事裝備;利用太赫茲波穿透沙塵煙霧的能力,可以開發全天候導航系統,在濃霧中指揮飛機着陸;太赫茲波的頻譜寬跨越目前隱身技術所能對抗的波段,因此能夠獲取隱身飛行器的圖像;此外,成像識別也是太赫茲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是軍事上實現目標監視、追蹤、識別的重要技術手段。

    

太赫茲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向是雷達,尤其適用於在惡劣天氣與複雜戰場環境下,彌補紅外傳感器無法探測的限制,進行目標探測、高分辨率成像和目標識別。它對隱身目標和被遮蔽的目標也有較好的探測能力,堪稱“火眼金睛”。

    

太赫茲雷達中的太赫茲,是指這種新式雷達的雷達波工作的頻段,介於微波和紅外波段之間。作為一種新式雷達,太赫茲雷達可針對美國F-22等隱身飛機實施探測,從而成為反隱身利器。無論是基於外形隱身還是雷達吸波塗料隱身,甚至基於等離子隱身,太赫茲雷達都可以使其現出原形,這是目前大部分常規雷達做不到的。

    

F-22的隱身手段針對的主要是C波段和X波段,對於更短的太赫茲波段難以奏效。更何況太赫茲雷達的探測精度比X波段更高,這意味着使用太赫茲雷達作為制導/火控雷達的導彈,將成為隱身戰鬥機的噩夢。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反恐“小菜一碟”

    

據日本《航空朝日》報道,除了探測隱身飛機,太赫茲雷達還有其他方面的軍事應用。

    

首先,它能穿透煙霧和沙塵,而傳統紅外光學探測器難以穿透煙霧和沙塵的遮蔽。太赫茲雷達能夠在敵方武器裝備釋放干擾彈和煙霧的情況下,準確地探測到目標。在美軍參與的阿富汗戰爭中,美國空軍戰鬥機使用的紅外精確制導武器,在風沙環境中的命中率一度低至10%。當沙塵被風吹起時,飛行員即便嘗試危險的低空投彈,大多數時候也很難用紅外製導的方式命中目標。如果有太赫茲雷達,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可以在沙塵中和坦克、裝甲車釋放的重重煙幕中準確識別目標,並引導精確制導炸彈命中目標。由於不懼沙塵、雲霧,太赫茲成像雷達可以用於探測敵方的隱蔽武器、偽裝埋伏的武裝人員。

    

其次,太赫茲雷達可全天候工作,從而強化合成孔徑雷達的性能。其成像比目前廣泛使用的C波段和X波段合成孔徑雷達分辨率更高,可以提高地圖精度,為軍事偵察、監視任務提供質量更高的情報。

    

最後,太赫茲雷達穿透力強,可以探測地面下一定深度的目標,比如敵方埋在地下的地雷等。穿牆探測對它來說是小菜一碟,因此它可成為反恐、反暴作戰的利器。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中國研製出太赫茲雷達:讓隱身裝備無處遁形

 


處於領先地位

    

目前中國研製的太赫茲成像雷達剛剛試驗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軍事應用方面。一般說來,一種全新的雷達從開始研製到定型裝備,要先後經過原理和機理基礎研究、技術研究和論證、實驗室研製和試驗、樣機研製、批生產型號研製、定型並生產製造等一系列流程。樣機研製成功,意味着太赫茲成像雷達研製進入了整個流程的中後期,距離應用已經為期不遠。

    

中國在太赫茲雷達研製領域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並不落後於美國、德國等國,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已經處於領先。隨着太赫茲成像雷達完成研製,應用於中國國產電子偵察機、海上巡邏機、戰鬥機甚至導彈等,都沒有問題。如此一來,解放軍的“鷹眼”將變得更加銳利和明亮,其精確制導武器將擊敵於千里之外。

    

在全球範圍內,太赫茲輻射物理及其應用研究方興未艾。包括美國國防部、航空航天局在內,全世界有100多個機構在從事相關研究。例如,日本政府把太赫茲技術確立為國家十大重點科技研發目標之首。由於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工作頻段逐步從微波及可見光向太赫茲波段延伸,太赫茲技術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優先掌握這一重要頻段的相關技術,誰就有可能在軍事技術領域獲得領先地位。

 

 

 

美軍真正畏懼的中國超級武器,能短時間打掉所有美日間諜衛星!

 

提到有什麼武器能夠在未來的戰爭中上演巨大角色,你一定會想到激光武器!作為一款攻擊目標速度快、攻擊威力巨大的武器,我們在科幻電影中不斷的進行了激光武器的構想。中國的激光武器研發之路,要追溯到64年,然而真正取得較大進展卻是20年後。如果說在傳統武器上中美還存在巨大差距,那麼在激光武器領域,中國足可以和任何一個國家媲美。

鑑於激光武器的重要性,美、俄、英、德、法、以色列等許多西方國家都在積極發展強激光武器。激光武器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已經日趨成熟並將在今後戰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俄羅斯擁有最深入的理論,美國與以色列則最會用激光武器,對於中國來說,激光武器的理論和應用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強的,但一定是世界領先的。

在14年apec會議時,中國就使用過激光武器(低空衛士)作為防禦工具。據稱,低空衛士可以5秒內擊毀目標,而且還能快速追蹤打擊對下一個目標。在低空衛士進行的所有對小型航空器的攔截試驗中,低空衛士從未失敗過。

如果說低空衛士還算小打小鬧,那麼"死光A"重型戰略激光武器的出世,足以令世界震驚了。有消息稱,中國已應用激光武器成功摧毀了近20顆他國間諜衛星。這對於信息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的軍事領域,如果衛星被擊毀將是致命的打擊。

一直以來,美國等國儘管對中國進行類似的技術封鎖,但中國還是自己研發出了兆瓦級超強功率固體激光器以及高速智能控制環,如果不是涉及到軍事機密,中國的物理學家早就獲得諾貝爾了,也正是這些技術使中國具有了超距攻擊性激光雷達,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和目標鎖定跟蹤技術已經使美國感到畏懼,這才是美國對中國越來越客氣的原因。

 

 

 

空警2000創下9個世界第一   比美軍E-3C領先一代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資料圖:空警2000

“不要問中國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中國做了什麼。我想,我這是代表我們整個團隊向全世界說的,做世界上最好的預警機。”19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空警-2000預警指揮機總設計師陸軍做客中央電視台《開講啦》欄目,講述我國預警機從無到有的艱難的研製之路。

預警機是現代化空中作戰體系的核心,體現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水平的標誌性裝備,是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空中司令部”。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就曾探索研製“空警一號”預警機,但因為技術匱乏和國力限制,最終成了航空博物館裡的展品。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曾嘗試向國外購買預警機,最終被拒,接着與別國的合作也在2000年的時候被撕毀合同。聽聞合同被撕毀,陸軍在節目中直言當時“肺都要氣炸了”。“工業部門一定要爭口氣,否則總是要被人卡脖子的”,當時年僅38歲的陸軍臨危受命,開啟了他的預警機研發之路。

“真的是從零開始”。陸軍在回憶自己剛開始干預警機時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把預警機上的各個分系統、數百套設備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他們首次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技術,僅用了五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十幾年的歷程。

瘦小的身軀,花白的頭髮,說起話來三句不離“雷達”“相控陣”,這就是陸軍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在採訪中,這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我國第一架國產預警機總設計師說得最多的話是:“我沒什麼特殊的,國家的需要是我最大的責任。”

責任重於泰山

2009年10月1日,一架預警機騰空而起,作為空中編隊的排頭兵引領着龐大機群,分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廣場。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架國產預警機——空警2000首次在國人面前亮相。當人們歡呼雀躍時,陸軍難抑激動流下了淚水。為了這一刻,作為總設計師的他以及預警機團隊,付出了太多。

想成為天空的主人,重要的不是你擁有多少利劍,而在於你擁有多強的耳目。能夠通過雷達遠程探測、指揮協調飛機空中作戰的預警機,就充當着“耳目”的角色。

最初,我國預警機研發走的是國際合作和自主研製並行的道路,而2000年外方突然中止與我國的預警機合作後,完全自主研製的任務就放在了陸軍和他的團隊身上。

“我們是雷達工程師,沒人知道預警機該怎麼弄。”陸軍用“在白紙上畫畫”來形容這次任務的艱難,“再難,也要咬着牙走下去,必須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因為這是國家的需要。”

陸軍永遠忘不了2004年7月,空警2000預警機第一次集成連試,400多台套設備出現了大小113個問題,很多問題都是第一次遇到,難以找到癥結。“這不是杯子沒水,加上水即可的事情,而是連水在哪我們都不知道。”陸軍說。

裝機在即,必須儘快找到問題所在。黑夜到白晝,陸軍和他的團隊天天和這些故障打交道。“別人叫我們711工作室,一周7天,每天工作超過11個小時。壓力大時我就去爬山,站在山頂對自己說,只要給我時間,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往事如昨,每每談起,陸軍仍會感慨。

查找、復現、歸零,僅用8個月的時間,這個團隊就將113個問題攻克。陸軍笑道,他們一直拼着一口氣,這口氣就是責任。

創新突破難關

見過預警機的人都知道,它在機身上裝着一個圓盤狀的雷達罩,圓盤的大小,決定着雷達功率,也就是飛機的偵查和測控能力。

“這個圓盤,別說造,就是從國外買回來再自己裝到飛機上去都很困難。”陸軍感慨地說。我國第一次真正自主研製預警機,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特別是與國外飛機相比,我國飛機重量較低,如何在有限承載範圍內安裝功率最大的雷達,是預警機的難題。陸軍在吸收前人經驗的同時,走出了創新之路。

告別傳統的天線式雷達,這台全面採用相控陣雷達技術的空警2000預警機,可以做到在飛機有限的重量和平台上裝置功率最大的雷達,使得65噸的飛機擁有與190噸飛機一樣的測控能力,比美國的E-3C預警機整整領先一代。

2007年,空警2000最終完成設計定型並交付部隊。陸軍及其團隊僅僅用了5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研製工作。而西方國家差不多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研製。“哪怕在20公里外劃一根火柴,都能看清楚。我們把所有裝置做到極致,沒有遺憾。”談起空警2000,陸軍欣慰地說。

國產預警機創造了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的9個第一,突破100餘項關鍵技術,累計獲得重大專利近30項,是世界上看得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複雜的機載信息化武器裝備之一。

集合團隊力量

“我所能取得的成就,如果沒有數代軍工電子人的不斷探索和技術積累,沒有團隊的協作,是不可想象的。”陸軍說。

在他看來,預警機團隊是個協同攻關的大家庭,這種協同攻關不僅表現在技術的攻克上,還體現在試飛等危險環節。通常飛機試飛由試飛團負責,但由於預警機情況特殊,研發團隊成員除了承擔技術工作,還要參與試飛。

一次試飛中,飛機的氧氣管道在9000米高空突然發生破裂,三分鐘,飛機猛降到3000米,失重般地撲向地面,在這個驚心動魄的時刻,陸軍和他的團隊不顧個人安危保護試驗數據,堅持調試試驗平台,冒着生命危險,跑去給參試設備關電……

幾年來,陸軍帶領着他的團隊攻克技術難關,試飛考核產品性能,確保預警機不出現絲毫差錯。今天,我國不僅擁有預警機的研發和製造能力,也成為繼美國、以色列、瑞典之後世界上第四個預警機出口國。

 

 

中國隱身武裝直升機即將亮相 難點技術或已突破

 

        在現代化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如何快速控制陸疆及海疆,避免戰爭轉變為曠日費時的持久戰成為軍事行動的核心問題,因此未來的作戰模式需要能“快速反應”並具備“投射能力”的作戰部隊。在這一需求下,武裝升機尤其是具備“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摧毀”的隱身性武裝直升機更是世界軍事強國的重視,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科技日報》報道截圖


        近日,中國官方媒體就傳來了可能與隱身武裝直升機有關的消息。據《科技日報》報道,11 月24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部署“十三五”工信系統產業創新任務。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發言人在會上表示,由於氣動實驗、零件加工、裝配多環節引入數字模擬,型號研製周期大大縮短,明年和後年將有一批新機型亮相,包括一款複雜程度遠超武直-10 的直升機。有軍事觀察員對“國科環宇”表示,報道中提到的這款複雜程度遠超武直-10的直升機應該就是中國正在研製的隱身武裝直升機。此次官方透露的消息表明,中國的隱身武裝直升機或已進入最後研製階段,其研製中的難點技術可能都已被攻破。

        實際上,這並非第一次傳出中國隱身武裝直升機的消息。2015年,中航工業的首席直升機設計師、直-10武裝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就曾表示,中國目前正在研發的新型隱形直升機將擁有“在複雜環境下的超強機動能力、出色的生存能力以及協同作戰能力”。而中國官方媒體《中國日報》英文版援引中航工業集團總裁林左鳴的話報道稱,該武裝直升機的隱形能力將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作戰模式起到“重塑作用”。但此後媒體關於中國隱身武裝直升機的報道就難覓蹤跡了。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中航工業首席直升機設計師吳希明透露了中國正在研發新型隱身直升機


        公開資料顯示,直升機隱身技術,在軍事術語上是指軍用直升機不易被目視、雷達、聲音和紅外探測等手段偵測到。隱身性能是現代軍用直升機發展的一個重大趨勢。為了對付敵方的探測和跟蹤,在設計武裝直升機時,主要採用各種隱身技術,主要包括:縮小外形尺寸、塗偽裝色、減少反光、降低噪聲、吸波隱身、紅外抑制、報警與干擾、施放煙幕、掠地掠海飛行、縮短暴露時間等。

        在隱身武裝直升機研製方面,美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本世紀初,美國研製出RAH-66“科曼奇”隱身武裝直升機,該機不僅使雷達系統不能輕易地探測到,而且對紅外探測、音響探測和目視探測都進行了隱身設計。而在擊斃本·拉登的行動中,美軍使用了隱身型“黑鷹”直升機。美國《防務新聞》2011年5月4日報道:據一位退役的特種部隊飛行員稱,美軍在擊斃本·拉登的行動中用來運送海豹部隊的直升機是MH-60“黑鷹”直升機的一種防雷達探測的改型。在執行任務時,一架“黑鷹”直升機損壞並墜毀,其部件在拉登藏身處的附近被發現。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RAH-66“科曼奇”隱身武裝直升機


中國軍工從此雄起(十七)

網傳隱身版MH-60“黑鷹”直升機


        另有軍事觀察員對“國科環宇”表示,隨着中國殲-20、殲-31戰鬥機的研製,標誌着中國在隱身技術研究領域步入世界前列。與此同時,中國直升機的隱身設計也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運用。這些都對中國獨立自主研製隱身武裝直升機都有着巨大幫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科曼奇”在投入了700 億美元後,因效費比過低所以匆匆下馬。中國應結合實際戰略戰術需要,不過分苛求尖端技術,而是要研製真正符合戰場要求的、高性價比的隱身武裝直升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問個問題:塗作潮是老牌特務吧?他的口
2014: 轉:為什麼台灣人普遍討厭馬英九
2014: 日刊:美應攻擊一絕佳目標 中國將崩潰
2013: 中國可以設航空識別區,但不要把民航卷
2013: 中國出兵朝鮮是不是等於宣布開羅宣言牙
2012: 首見遼寧航空母艦機庫內景 感覺還是太
2012: “大神”透露遼寧艦改造費用不超過50億
2011: 要不到兩年,全體華人都要面對嚴峻現實
2011: 歐元之父:中國經濟發展非常棒令人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