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外交形象 |
送交者: 偉達 2002年03月11日01:25: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中國的外交形象
所謂外交形象,既有人為的因素,也有物質的因素。 “人為”主要是指那些代表國家拋頭露面的領導人、外交官、發言人及禮儀人員等的表現,而物質因素主要包括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明水準在外交方面的體現。最近美國總統布什訪華,中國方面應美方要求搞了一系列電視實況直播,也為海內外人士近矩離觀察當代中國的綜合外交形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真實客觀的窗口。 實話實說,中國外交的物質因素,這些年來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外國來訪者的接待服務、安全保衛、通訊聯絡、會議與發言場所設置等等,都接近或達到了國際高水準。但很可惜,外交的人為質量,卻似乎呈線性下滑趨勢。 從電視直播中我們不難看到:江澤民主席不善脫稿講話,每遇即興場合就有些不知所措;胡錦濤副主席倒是不讀稿子,但講話風格平淡乏味,與能直奔主題,幽默豪爽的布什總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外長唐家璇謙卑有餘,氣度不足;主管美國事務的副外長李肇星經驗老到,但形象過弱。三軍儀仗隊的服裝顯得肥大,不如剪裁得體的現代緊身軍服有精神,陪同檢閱的武警軍官服裝也缺乏質感。像應對布什這樣的“牛仔總統”,也像應對浪漫總統克林頓那樣來一通唱歌跳舞,就頗有不善“對症下藥”之嫌。白忙活了一番,對方還不見得領情。 回顧自1949年以來的中國外交,第一代領導人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陳毅,葉劍英等為代表,在國際場合可以說是指點江山、叱咤風雲,所謂“為祖國江山添光輝,為中華兒女震聲威!”。在這些領導人麾下,還集中了喬冠華、龔澎女士、黃華等強將。當年喬冠華代表中國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一陣爽朗灑脫的大笑,已傳達出了新中國無比的自信和氣勢。 到了第二代領導人,就顯得在新形勢下的外交經驗不足,做派比較保守土氣。鄧小平還好,但李先念、楊尚昆就不太跟得上潮流,胡耀邦和趙紫陽剛找到些感覺,又匆匆下台。 而第三代領導人的外交風格,給外界的總體印象是偏軟,大國氣質不夠,拿捏不住“剛柔並濟”的節奏。朱鎔基總理主內很優秀,但外交方面在美國右翼瘋狂反華時卻表示要為美國“消氣”,在印尼暴徒大舉迫害強暴當地華人華僑的當口,卻不智地批准對印尼政府“經濟援助”。 這樣,中國的外交字典里,就快找不到“反擊”一詞了。結果,美國不但沒“消氣”,反倒炸了中國使館。被蘇哈多所縱容的一群劣等暴徒,欠下當地華人以至整個中華文明筆筆血債,卻至今逍遙法外。於是,中國外交的人為質量頗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當事人愈來愈缺乏經驗、智慧、風度和膽識等方面的磨鍊積累。譬如,有一句經驗之談,叫作:以對手的姿態與他人結交友誼,以強硬的勢頭維護和平的尊嚴。悟得這句話其中深意的中國外交官,看來還不多。 戰爭時代鍛煉出來的第一代領導人可以從容駕馭各種驚濤駭浪;但隨着執政後政治體制趨於封閉,為政治外交人員提供的鍛煉場合銳減,陰性的苟合、腐敗和權術取代了陽性的競爭、開放和自主,外交人員的綜合素質隨之大為下降,“外交部”幾成了“外語系”。 在西方國家,和平時代政治家和外交人員的培養磨鍊,主要是通過其公開競選的政治體制。通過創造一種正面公開的競爭來挑選脫潁而出者,這樣做的好處,是雖不見得發現最好,但至少可以杜絕平庸。譬如美國,二百多年來選出過眾多位總統,絕對出色者不多,但平庸無能者也是絕無僅有。國家的發展也就從中不斷受益,而不是受損。 中國政治與中國外交,必須設法儘快引入良性競爭機制,才能真正向世界推出充滿強力和智慧的人才,才能幫助中國更好地自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