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輕型殲擊機研究始末
洪都航空工業集團總設計師陸孝彭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飛機設計師,曾先後主持研製了強5、強6、殲12等多種型號的飛機。可能是由於殲12飛機研製成功後未能投產的緣故,他對該機的感情似乎比對強5飛機更深。80年代初,他曾與海航商量利用殲12飛機“短”的特點,進行適應性修改後用作“島載機”。90年代初國內論證發展艦載機時他又提出利用殲12輕小、短距起落的特點研製殲12改艦載機。進入“九五”規劃後,在國際上大量出現新型殲擊機的情況下,陸院士又提出在殲12的基礎上大改發展我國自己的第四代輕型殲擊機。
一、研究概況
該機是在殲12飛機基礎上發展的一種全新的高性能輕型防空、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飛機以輕型、低成本為主導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戰效能為設計目標,要求飛機有大推重比,非加力超音速巡航;具有中國特色的隱身性能;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失速機動性;有短距起降能力。
在研究之前陸院士自己創造了一套敏捷性計算方法(該方法國外對我國嚴格保密),並將其用於四代輕型機的研究中。經計算該機的敏捷性在小攻角、亞音速範圍內比F/A-18高x倍,大攻角、亞音速時高y倍。
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陸院士完成了四代輕型機的初步研究,其成果記載在他撰寫的《第四代輕型殲擊機研究報告》中,該報告共10章,分為3冊。
二、飛機基本性能簡介
1、總體布局
四代輕型機採用機頭進氣、單發、單座、帶邊條的下單翼、全動直軸水平尾翼、大後掠單垂尾。
飛機總長12米,翼展*.65米,機高*.9米,機翼面積**.83米。最大起飛重量*.27噸。
2、發動機
該機採用推重比8的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53噸,裝推力矢量噴口。按推力要求亦可選用M88-2(3)發動機。
3、雷達及電子設備
雷達為裝有相控陣天線的PD雷達,天線裝於機翼根部前緣三角區。除常規設備外還裝有兩餘度火控計算機,三軸增穩系統,小流量空中加油裝置,1553B數據總線。
4、武器
飛機基本作戰狀態為外掛*枚空空導彈,其中*枚為射程1**公里的PL-12增程彈,*枚為PL-5L格鬥彈。為保證飛機的隱身性能,導彈表面均噴塗隱身材料。
5、其他
該機採用了不同於國外有中國特色的隱身設計,大大降低了飛機的RCS。飛機機內共設6個油箱,載油*.3噸。採用雙零穿蓋彈射系統,可保證在整個飛行包線內的救生。同時借鑑K8飛機的可靠性、維修性設計經驗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和管理。
陸院士在完成了四代輕型機的初步研究後已於2000年10月去世,他生前曾說一定要完成四代輕型機的方案設計,爭取立項研製、生產。在實現四代輕型機研製後,再集中力量研究新一代強擊機。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該機似乎離成功之路還很遠,甚至可能就此夭折,具體結果我們只有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