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近年來,大陸方面逐漸肯定了國民黨在抗戰中的積極作用,民政部在日前也為國民黨抗日將領許國璋頒發了烈士 證書。與此同時,不少大陸網友也對海峽對岸對抗戰的態度感到好奇。對此,觀察者網小編整理了1998年、2004年這兩個版本的台灣歷史教科書中有關抗戰 的章節,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那些年的台灣歷史教科書1945年台灣回歸祖國後,台灣原來的“皇民化教育”轉變成為國民黨式的中國民族主義教 育,當地的中學學制與大陸一樣,分初中(台灣稱國中)和高中兩個階段,但無論初中還是高中,歷史課程都是必修內容。在陳水扁時期以前,台灣學生高一學中國 史,高二學外國史,都為文理科共同必修;高三開設中國文化史,為文科必修,理科選修。在1988年以前,台灣的各級教科書均由“國立編譯館”負責編纂。 1988年台灣雖然開始逐步開放民間業者撰寫教科書,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台灣歷史教科書同樣由“國立編譯館”於1998年印行,2002年以前的台灣大學 聯考學科課本都是如此。為了配合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策,當時的教科書中自然充斥着各種露骨的反共意識形態語言。2002 年,台灣教育行政部門決定教科書全面實施“審定製”,完全由民間業者發行。目前台灣的課本由民營公司出版,學校選用。最近15年來,台灣當局曾分別於 2006、2010、2012年分別頒布了3本課綱,同時台灣教育部門要求各科教科書的編寫務必按照課綱來編寫,而台灣現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主要翰林出 版、三民書局、南一書局、康熹文化等8個版本。
如今台高中歷史教科書版本繁多
98年、04年教科書:都提到了抗戰在 抗戰問題上,1998年版為八年抗戰開闢了一篇章節進行專門描述,分“抗戰的爆發及初期情勢”、“中國與同盟國家並肩作戰”、“中國抗戰的精神和成就”等 三個小節,小編目測篇幅接近一萬字;與此同時,觀察者網小編正好有一本康熹文化於2004年修訂出版,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教授總審定的台灣《高 中歷史教科書下冊》。在這本教科書中,抗戰內容主要在第17章“抗日戰爭與中共政權的建立”這一部分,在1個多節的篇幅中講述了抗戰爆發、抗戰時期內政、 抗戰時期外交與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抗戰的結束、抗戰意義與檢討,以及抗戰時期的國共關係等內容。和1998年版教科書一樣,2004年康熹版教科書確認了 抗戰的反侵略民族保衛戰性質,認為這場戰爭“考驗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耐力”,並對東北、台灣、澎湖回歸祖國的歷史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而98版教科書也用 了大約1000字的篇幅,對台灣人民眷念祖國,不斷反抗日本統治的事跡進行了描述。此外,兩版教科書都提到了抗戰取得了廢除中英、中美之間不平等條約的成 就。但與98版不同的是,康熹版教科書對抗戰的描述篇幅出現了大縮水,總字數大約被削減了3/4。
更簡略的正面戰場描述,一如既往的抹黑八路在 98版教科書中,正面戰場描這一版本教科書對抗戰爆發階段的描述較為詳盡,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四大會戰都有所提及,還提到了筧橋空戰、四行倉庫壯 士、台兒莊大捷、槍決韓復渠等抗戰的經典事跡,對國民黨政府當時的外交政策描述也較為詳盡。至於被大陸網友廣為傳誦的國民黨軍在抗戰相持以及反攻時期的正 面戰場表現描述,98教科書卻顯得比較簡略,僅提到長沙會戰和湘西會戰,但字數不多,合計沒有超過200字。
98版教科書對正面戰場初期的部分描述
論 及抗戰戰場時,2004年康熹版教科書一樣提到了盧溝橋事變、淞滬抗戰、台兒莊大捷、南京大屠殺、武漢會戰等抗戰標誌性事件。但與98教科書對抗戰初期正 面戰場表現堪比論文一般的篇幅不同,在康熹版教科書中,這些標誌性事件的篇幅顯得更短,合計竟然未超過1000字。另外,康熹版教科書對長沙會戰等正面戰 場經典戰役竟然沒見隻字的提及,這無疑是一種強烈的諷刺。
康熹版教科書對抗戰初期的描述
在 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後,大陸對國民黨抗戰的評論開始逐漸轉向中性,但與此同時,台灣歷史教科書卻沒有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八路軍、新四 軍在敵後的抗戰予以一個客觀的評價。1998年教科書對八路軍、新四軍的定性為“表面服從政府,暗中擴張勢力”,2004年康熹版教科書認定“抗日並非是 共軍的主要目標”,“除了抗戰初期略有表現之外,其後皆乏善可陳,而且經常在國軍背後偷襲摯肘”,對於皖南事變的解釋也與1998年版教科書幾乎一致。
98版教科書對八路軍、新四軍抗戰表現的描述,這也是整本教科書中,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期間表現的全部記敘文字
04版教科書的描述對八路軍、新四軍抗戰表現的描述,這同樣也是關於中共抗戰表現的全部文字
此外,1998年教科書和2004年康熹版教科書都一字未提8年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抗擊超過60%日軍、殲敵近半數在中國大陸日軍,以及幾乎全部偽軍的抗戰事實。同樣的,觀察者網小編也沒有在兩版教科書中發現關於平型關戰鬥、百團大戰在內的隻言片語。
打了折扣的“國軍”黑歷史在 八年抗戰中,相當一部分的國民黨軍將士表現非常出色,捍衛了中國軍人的榮譽,這一點不容任何人、任何勢力抹殺。但同樣的,國民黨在8年抗戰正面戰場上的形 象並不是全天候“偉光正”的,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國民黨軍在戰場上投降了日本軍國主義,這樣的“國軍”構成了戰場上偽軍的幾乎全部力量。在大陸的網絡上, 有相當多的網民似乎忘記了這個事實,但在台灣的歷史教科書上,除了汪精衛賣國投敵外,幾乎看不到國民黨投敵的描述,一些正面戰場的大潰退也被描述為“黎明 前的黑暗”。對於國民黨軍的成建制、大規模投敵情況,98版教科書和康熹版教科書都幾乎沒有提及,98版教科書僅僅以大約300字的篇幅描述汪精衛叛國投 敵的內容,2004年康熹版教科書更是僅僅用簡單的幾十個字一筆帶過。至於其他在戰場上臨陣投敵的國民黨軍,98版教科書沒有提到一個字,2004年康熹 版教科書也是如此。
98教科書對抗戰中漢奸行為的描述。小編多說一句,這一小節緊接着就是上文曾提到的“中共擾亂抗戰”
04教科書對漢奸行為的描述,草草記敘了事
同 樣,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相持階段出現過一些嚴重的潰敗,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導致日本徹底打通“大陸交通線”,一度威脅到西南大後方的豫湘桂會戰。對於這 場令當時國際社會大為震驚的潰退,98版教科書並沒有予以迴避,提到了1944年我國衡陽、全縣、桂林、柳州相繼失陷,並以衡陽保衛戰為代表案例,稱其為 “黎明前的黑暗”。後世的史學界認為,國民黨軍準備不足,以及對日方作戰動向與情報判斷失誤是導致豫湘桂大潰敗的重要原因。對於豫湘桂會戰的原因,98版 教科書和2004年康熹版教科書都是一個字也沒提到國民黨自身的問題,但兩本教科書都不約而同的把責任推給了美國等同盟國,認為援助物資不到位才是 1944年大潰退的原因。至於豫湘桂會戰的後果,98版教科書還特意補充道:“我國經此一役,損失至大,造成中共得利的機會。”
98教科書筆下的豫湘桂會戰
至 於美國援助的作用,兩本教科書都提到,美援到位後國民黨軍開始了一系列的反攻,98版教科書也用簡單的篇幅描述了國民黨軍在獲得美援補充後,在1945年 5月取得湘西芷江保衛戰勝利,擊退來犯日軍的事跡。眾所周知1945年5月的日軍已是日薄西山,湘西會戰也以中日雙方恢復會戰前態勢結束,但至於為何在取 得美援補充的國民黨軍僅僅只能恢復戰前態勢,未能一氣追擊已是日薄西山的日軍,98版教科書——還是沒有提一個字。當然,兩本教科書都提到了一個故事。在 美軍太平洋作戰節節勝利之時,國民黨軍原計劃在8月發動對廣州、九龍的攻勢,但日本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計劃中的廣州戰役也就這樣取消了。
04版教科書筆下的抗戰結束
未來的台灣學子,還會了解抗戰嗎?必 須承認的是,最近幾年來台灣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要求及結構體例的不少設計值得大陸學界借鑑,但2000年後民進黨當局積極推進“台獨”與“去中國化”政策, 歷史教科書也未能免俗。在2006年以後,“本國史”被分切割成為“中國史”與“台灣史”兩部分,形成先講“台灣史”,再講“中國史”的畸形局面,甚至教 科書中的“我國”都一度被代換成了“中國”。
台灣教科書中曾經出現的“不適合用詞”
國 民黨2008年重新上台後,兩岸關係大為改善,“台獨”威脅也隨之大大減輕,但是新版高中歷史課綱仍把“台灣史”與“中國史”分立,而一些根據2012年 版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對於抗戰的描述更是越來越少。如三民書局版的中國史教材,對八年抗戰的描述僅僅一共用了16行不足千字的篇幅,內容與2004年 康熹版教科書也大同小異。在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當口,大陸的紀念活動正逐漸展開,但台灣的抗戰紀念氛圍卻在日漸減弱。在教科書對於抗戰 描述不全面,且篇幅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未來的台灣學子還會了解抗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