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抗美援朝為啥第三次戰役後不能停火
在抗美援朝歷史上很多台灣軍事專家們指責毛澤東為啥不在第三次戰役勝利之後, 接受十八國聯軍的停火倡議, 而是繼續發動第四次戰役和第五次戰役。 指責的理由冠冕堂皇, 第一第二次戰役十八國聯軍一潰千里兵敗如山倒, 如果接受十八國聯軍的停火協議, 則戰場事態對中國最為有利。 這些專家們還煞有介事的揣測毛澤東好大喜功誤判形勢認為志願軍可以徹底打垮十八國聯軍,幫金日成統一朝鮮。
這種揣測其實經不起事實的推敲, 如果毛澤東存在統一朝鮮的戰略打算, 甚至誤判形勢,狂妄自大, 那麼志願軍占領漢城以後就應該乘勝追擊。 蘇聯顧問當年就曾經對彭德懷主動停止追擊而橫加指責, 金日成吃過敗仗不敢明言, 但是心中的想法也差不多。 但是, 志願軍就是沒有把美軍趕下海的打算。 因為毛澤東對美國的軍事能力有極為客觀的判斷, 志願軍的力量可以實現保家衛國, 如果美軍進攻中國大陸本土,中國當時不怕十八國聯軍。這是中國出兵朝鮮的底氣所在。 但是如果美軍傾國出動, 志願軍還是難以在境外朝鮮的狹長地帶對抗美軍。 因為志願軍的優勢是戰略戰術指揮的技藝高潮彌補武器裝備的劣勢。
那麼, 為什麼毛澤東在戰場上占據先手形勢大好,對手主動求和的條件下不接受停火而選擇繼續戰鬥? 這是因為志願軍的三次勝利都是靠戰役戰術指揮的高超獲得的, 也就是說以智取勝。 以智取勝雖然贏的光彩, 但是, 必然造成對手內心不服氣, 而心中不服氣的求和信號必然是緩兵之計。 哪怕他求和的當時是真心的, 一旦脫離死亡環境必然滋生再斗之心。 即便是美國總統經不起心驚肉跳而真心求和, 美國一線的將軍們也會暗中製造摩擦破壞再挑戰端。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再複雜的不說, 十幾歲的孩子對諸葛亮七擒七縱的故事耳熟能詳, 美軍的小算盤豈能騙的了千年一遇的毛澤東?所以, 對待那樣的求和信號,中國根本就不需要判斷其真偽, 想都不用想, 直接以實際行動拒絕。 並且, 毛澤東的拒絕方式更為獨特: 直接吩咐部隊必須跨過三八線, 明明白白地告訴十八國聯軍的統帥, 想要以38線做屏障頻繁騷擾, 失敗之後就退回三八線休整的夢就不要做了。
什麼時候中國接受美國的停戰倡議? 上甘嶺!
上甘嶺戰場上美軍發揮了所有的軍事優勢, 進攻之點瞄準了志願軍的防禦弱點, 進攻開始志願軍誤判美軍意圖, 整個戰役是最利於美軍鋼鐵炸藥的陣地戰。 在這樣存心積慮有心算無心,全面優勢的條件下美軍損兵折將, 寸土未得! 只有這個條件下美軍的求和信號才是真實可靠的。 實際上後來停火談判過程中李承晚屢次破壞和談, 美軍對李承晚多方壓制, 因為美軍知道戰爭再打下去毫無獲勝的希望。
今天烏克蘭東部又簽署了一個停火協議。 這個停火協議能夠有效嗎? 10年後重讀歷史, 我們看歷史是不是不斷重複的。當然了, 今天的烏克蘭戰亂比抗美援朝更為複雜, 因為美國挑撥烏克蘭戰亂的目的是毀滅烏克蘭, 而且美國參展的手法是代理人走狗戰爭, 烏克蘭菠蘿挨打美國不心疼, 所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