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被菲律賓捅了一刀
送交者: 三把刀 2015年04月13日19:35:0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誰能想到,最近和美國關係好得“一塌煳塗”的菲律賓,竟然在美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捅了一刀。

  在菲律賓3月30日表示放棄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美國真的急了,當地時間4月6日,美國五角大樓開始出面支持奧巴馬政府在亞洲推動的這項貿易協定。

  美國防部管“閒事”

  歷時多年,TPP談判仍然沒有達成最終協議,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些難以調和的問題,比如,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投資條款設定、國企競爭條例和環境保護等問題等都存在矛盾

  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麥凱恩研究所發表演講時警告稱,“我們已經看到亞洲市場正在被全球競爭者瓜分,如果美國無法通過TPP協定,相當於我們在主動放棄這場競賽。”

  讓外界驚奇的是,國防部急切地介入貿易政治領域,是不是意味着TPP難產風險加大?《紐約時報》評論稱,即便軍事與經濟發展關係密切,但是國防部不同尋常地介入貿易領域,這其中涉及兩大對立陣營,一邊是加州及美國東北部的高科技產業和大企業組成的不穩定同盟,一邊是較傳統的廣泛貿易協議懷疑者,包括一些工會和製造業集中的州。

  不過,卡特似乎管定了這檔子“閒事”,他說,“對我來說,TPP協定的通過和再造一艘航空母艦同樣重要。”他希望能通過上台後首次訪問亞太盟友這一契機來推進TPP談判進程。他還呼籲國會儘快通過貿易促進權法案,因委TPP是奧巴馬政府向亞太地區“重新平衡”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有着很強的戰略意義。

  TPP最初是2002年由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4國醞釀發起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2008 年美國的加入促使這一協定發生了質的改變。作為“重返亞太(Pivot to Asia)”的經濟戰略支點,美國重新定義了TPP的遊戲規則,使之成為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貿協定。

  2009 年至 2010年間,美國正式提出擴大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計劃,澳大利亞、秘魯、馬來西亞和越南分批加入。2011年11月1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宣布加入 TPP談判。2012年,墨西哥與加拿大分別前後加入TPP談判。截至2015年4月8日,TPP成員國包括有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美國和越南。

  美國的加入雖然帶動了諸多國家的加盟,但高標準與高質量也同樣使各國利益糾葛變得更加複雜,各國圍繞自己的利益關切爭論不休,談判預計的完成時期也一拖再拖。IHS環球視野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拉吉烏·畢斯瓦斯(Rajiv Biswas)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歷時多年,TPP談判仍然沒有達成最終協議,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些難以調和的問題,比如,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投資條款設定、國企競爭條例和環境保護等問題等都存在矛盾。”

  畢斯瓦斯認為,導致TPP難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12個成員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非常突出。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非常富有,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卻很貧困,強行將其捆為一團,必然會產生廣泛的貿易問題。

  美國奧巴馬政府對TPP的期望出於3個目的:其一,是安全保障政策方面的意圖。在軍事方面,美國將TPP視為抗衡不斷擴張的中國的威懾力。為此,美國正在加快與有意圍堵中國的國家加強合作,比如,越南就是其拉攏對象。從經濟意圖看,美國政府高官此前高呼,“將在不依靠中國的前提下重返亞洲”,所以他們推動TPP的根本意圖是為了保證自身經濟安全而避免過於依賴中國市場。以上兩點獲得了日本的高度支持。

  其二,美國試圖構建全球新貿易規則。美國已經意識到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僵局難化解,由於環境、勞動、投資、政府採購、技術標準以及國有企業地位等領域沒有共同規則,貿易問題越來越多,歐盟、中國和日本都擁有自己特有的制度,統一起來並非易事,所以必須重新建立貿易規則。近年來,關於規則的主導權之爭日趨激烈,美國認為,只有搶先團結更多夥伴、建立起具有實際效果的多邊協定,才能主導“國際標準”。

  其三,在於美國企業的利益得失。其典型是福特汽車為防止日系車大肆進入美國市場而反對日本參加TPP談判。此外,美國醫藥行業也在強烈呼籲亞洲各國保護知識產權。

   菲律賓“閃退”背後

  美國經濟體量占世界一半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那個美國頤指氣使的時代也已走到盡頭。儘管美國還在繼續發展,但隨着新興經濟體的普遍崛起,美國的世界權力必被逐漸稀釋

  長達7年的談判後,日美兩國有關農產品、機動車的關稅談判直到最近幾個月才取得實質進展。但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對TPP的擔心在加深,包括美國自己內部也出現了抗議聲音,由於對本國勞工保障不滿,美國國會遲遲不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案;韓國擔憂本國農產品受到衝擊而猶豫不決;馬來西亞政府則正在對加入 TPP的經濟風險進行評估;而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和政府扶持企業等議題,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持慎重態度。

  3月30日,菲律賓貿易與工業部長多明戈表示,總統阿基諾三世領導的菲律賓已經明確放棄加入TPP的談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關注。要知道,菲律賓一直將加入TPP作為加強美菲關係的重點項目加以支持。然而就在美菲TPP談判最接近完成的關鍵時期,一向積極求“進”的菲律賓,為何突然臨陣撤退?

  格雷戈里·多明戈稱,“協議達成將近,菲律賓加入TPP所需的時間無法達到滿足,考慮到法律和憲法的複雜及難以修訂的程度。而島嶼國家的憲法又明確限制了某些行業的外國所有權。(菲律賓)不得不放棄TPP。”

  但是仍有大量分析指出,菲律賓選擇退出TPP的根本原因在於:TPP對於菲律賓來說或許並沒有多少好處。

  畢斯瓦斯分析道,菲律賓放棄加入TPP有很多原因。首先,阿基諾政府僅有一年就要參加總統大選,他根本沒時間來推進TPP談判進程,儘管這項協議馬上就要簽署,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也必須要放棄。其次,菲律賓已經涉足其他主要的亞洲貿易談判,包括東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且菲律賓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印度和韓國等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所以TPP對其重要性削弱。此外,最關鍵的障礙是美國國會一直不通過貿易促進法案,這讓很多成員國感到很無奈並逐漸失去耐心,加上奧巴馬總統與國會關係惡化,使他們覺得短期內達成TPP協議的可能性不大。

  也有經濟學家認為,TPP逐漸失去誘惑力還與美國在亞洲的控制力被削弱有直接關係。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世界都看到中國在興起,與此相伴的則是美國影響力的萎縮,這其實是正常變化。當年美國經濟體量占世界一半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那個美國頤指氣使的時代也已走到盡頭。儘管美國還在繼續發展,但隨着新興經濟體的普遍崛起,美國的世界權力必被逐漸稀釋。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影響力在日益壯大,美國和日本被排擠直接影響到了TPP談判進程。而菲律賓一邊在宣布成為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一邊又宣布放棄TPP談判,這讓美國再次感到憤怒的同時也壓力巨大。建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些國際機構時,雖然美國獲利較多,但是至少對多國有益,所以各方表示支持,但TPP協議的受益者似乎並沒有美國最初宣揚的那麼好,所以菲律賓退出在所難免。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今,相較亞投行秉持“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理念而言,TPP仍沒有擺脫冷戰思維。不僅排擠中國,在經貿和主導權方面與中國進行爭奪,所以才急於強化TPP,主要是具有壓制中國的目的,這一點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美國其他的官員都闡述得非常明確。而且該協議內容發展至今7年之久,過多體現了美國的意志,在貿易協議中推行美國的全球價值觀,包含了不少對參與國的干預條款,這些條款逾越了降低關稅本身,而牽扯到了談判方的國內事務。例如招標過程、金融監管、數據保護規則以及知識產權法規等。

  從澳大利亞到日本,反對這一點的國家都認為,此舉並非體現了美國的善意。而是為美國干涉其他國家,從藥品定價到香煙廣告的一切事物開出了許可證。在高舉自由和公平貿易旗幟下,旨在維護美國出口利益。而且對於菲律賓這樣的工業發展水平有限的國家來說,加入TPP很可能意味着本國市場受到發達國家優勢產業的衝擊,加入TPP的外交收益可能遠遠多過經濟效益。

  如果菲律賓進入了亞投行,即使短期內不能得到可觀收益,但是卻可以以較低利息得到貸款完善基礎設施,助推國內工業發展。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菲律賓投資,為其注入“強心劑”。

  據菲方統計,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已經累計在菲簽訂工程承包合同9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68億美元。目前,一大批中國企業在菲律賓承攬了諸如電信、電力、建材、水利等領域較大的工程項目。為菲律賓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此外,中國政府還利用對外援助,在菲建立中菲農業技術中心。幫助菲方培育雜交水稻,傳授農業生產技術,得到菲律賓民眾的極力歡迎。

  為此,有觀點指出,無論是一帶一路戰略還是亞投行,中國近年來為世界提供的公共產品體現了“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超越冷戰思維。這樣新穎獨特的國際合作方式與以美國為首的高標準、高質量TPP的發展及宣傳方針是大相徑庭的。美國反對中國倡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四處要求盟國和夥伴不要加入,但幾乎全面碰壁。

  美國負責經濟和商業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威廉·克拉夫特將TPP稱為“迄今為止最綠色的”貿易協議。與以往的貿易協議不同,TPP將強調勞工權益保護、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和縮小貧富差距,並稱協議將有着“高標準”。

  但正是如此高標準、高質量、覆蓋面廣泛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TPP對於菲律賓這樣產業結構相對偏向於中低端產業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本國產業的發展空間會受到壓制,發展中國家恐怕是受益有限。這亦是促使菲律賓撤離TPP的另一大因素。

  雖然TPP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擴大出口,但它實質上更有利於發達國家。它將加強發達國家高端產業及服務的相對優勢,而國際貿易中長期存在的“剪刀差”現象,也有可能使發展中國家在自由貿易中受到損失。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TPP既是一個機會,更多可能成為陷阱。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間的艱難博弈也考驗着TPP打破貿易壁壘的理念。作為成員國中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日美兩國的艱難博弈說明TPP在打破貿易壁壘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難怪《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菲律賓放棄加入TPP,“反映出美日主導的TPP推進的乏力現狀”。

  對於菲律賓退出TPP,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說,“菲律賓作出這個決定是有其用意的。加入亞投行,菲律賓可以作為初始創始國,同中國一起打造這個銀行。吸納世界各國經濟發達國家對像菲律賓這樣的國家,欠發達國家給予更多經濟的、開發的以及基礎設施的援助。所以菲律賓可以受益。

  放棄TPP會出現一個利弊兼有的複雜後果。菲律賓對中國的出口,仍然要按照WTO的規則,所以菲律賓得不到日益擴大的中國市場。可能吸納更多菲律賓這樣一個按照TPP降低了稅收以後的產品出口,這個好處菲律賓是得不到的。而對美國來講,儘管美國有可能更多地吸納菲律賓的低稅產品,但美國的市場基本飽和。所以菲律賓得益不多,但是菲律賓會收到很大的損害。那麼菲律賓人不傻,只能同TPP再見,一頭倒向亞投行。

   成員國趁勢加碼

  退出效應其實已經在一些成員國內產生了連鎖反應,尤其是與菲律賓相同性質的發展中國家。比如,馬來西亞政府4月9日起正在對加入TPP的經濟風險進行評估

  隨着菲律賓的高調撤出,日美兩大成員國中的“老大”談判博弈之聲迫切非常。而有經濟學者稱,“如今菲律賓的撤出,我更擔心的是其他成員國,像越南是否真能扛得住TPP那麼高的‘高標準’?甚至馬來西亞都有可能打起退堂鼓。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問號。”

  目前,奧巴馬仍在艱難遊說國會授權締結貿易協定的“快速通道”,盟友日本也開始“鬧情緒”。日方4月8日公開對媒體表示,雖然希望儘早就TPP談判諸多為解決問題達成初步一致,但不會於訪美時在TTP協議上做出任何不必要的讓步。

  退出效應其實已經在一些成員國內產生了連鎖反應,尤其是與菲律賓相同性質的發展中國家。比如,馬來西亞政府今4月9日起正在對加入TPP的經濟風險進行評估。而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和政府扶持企業等議題,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持慎重態度。早在2012年泰國前總理英拉就認為,如果加入TPP,將衝擊泰國部分行業,偏離泰國一直參與並致力的東盟一體化進程。

  菲律賓宣布退出TPP談判的當天,越南也企圖利用這一事件讓美國做出談判讓步,對該國而言,加入TPP有相當高的難度。目前,美國正在使用所謂的非市場經濟(NME)方法決定是否對越南進口商品徵收反傾銷稅。近期,越南駐美大使暗示美國,希望將徵收反傾銷稅加入到TPP談判條件中,但美國駐越南大使似乎並不買賬。不過,越來越清晰的一條思路是,美國越是急於達成TPP協議,就必須犧牲自身利益去交換成員國的支持,畢竟亞太市場是美國未來的惟一市場,不僅牽扯經濟,還事關美國外交和軍事動向。

  面對TPP乏力不前的推進狀態,不僅使發展中國家望而生畏,某些發達國家也按捺不住提出些許要求。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加拿大主要商業團體正敦促總理哈珀在完成TPP談判上發揮“領導作用”。目前一些人士擔心,加拿大可能離開談判桌,因為該國可能需要保護本國奶製品和禽肉市場。韓國也擔憂本國農產品受到衝擊而猶豫不決。另一個農業大國澳大利亞則非常希望進入美國糖業市場,因為該國已經在藥品行業對美國做出了妥協。而新西蘭去年也舉行抗議遊行。

    鬧劇如何收場

  如果TPP再出現波折,白宮可能就真的要絕望了。越來越多的環境組織也開始唱衰TPP,他們譴責白宮故意誇大事實對民眾進行誤導,即便強行推行,最終也會落得與WTO一樣的僵死下場

  如今的TPP更像是一出鬧劇。不僅國防部罕見出手干預,美國娛樂業出於版權的考慮,也加入到了這場搖擺不定的談判中來。不過,與國防部不同的是,他們想破壞談判,因為TPP會導致某些企業在知識產權上有更多控制權,比如藥品專利權和電影著作權,這讓企業有了合法壟斷的機會。

  成員國在打退堂鼓的一大背景是,美國國內的政治共識很難達成。近日,一份提前泄露出的機密文件在美國國會、民眾和跨國公司之間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反 TPP者稱,總統奧巴馬推動的雄心勃勃的這項計劃中的協議,將允許外國公司起訴美國政府損害他們的投資“前景”及破壞他們的業務的行為。

  據悉,協議將賦予在北美、南美和亞洲經營的跨國公司以廣泛的權力。根據這項仍在商議但已接近尾聲的協議,企業和投資者將獲得挑戰法規、原則、政府行為,以及由世界銀行或聯合國組織的法庭裁決,其中還包括聯邦、州和地方各層級的權力。這將更有利於保護企業利益,而非促進有利於消費者的自由貿易和競爭。

  美國紐約州參議員、參議院民主黨第三號人物查爾斯·舒默說。“這似乎表明,精明而財大氣粗的外資集團可能會對我們在政府各個層面通過的法律形成挑戰,比如美國製造法或反煙草法。”從世界範圍來看,超過3000個貿易協議中都存在這種關於“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的協定。美國共參與了51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簡稱NAFTA)也在其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簡稱USTR)則認為,這種觀點純屬杞人憂天。政府官員稱,反對者在用虛構的情況挑起非理性的恐懼;當一個真實的協議存在時,就應該會消除人們的擔憂。

  但批評人士認為,貿易法庭的使用之所以有限,是因為這些國家的企業不具備向美國政府追究責任的規模、法律預算和市場能力。他們說,TPP可能會改變這一切。該協議將把這種權力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像日本和澳大利亞這種富裕國家的投資者。這些國家往往有一些在美國擁有大量投資的成熟公司。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曾經就提倡“TPP貿易協議不簽也罷”。他認為在美國經濟好轉的情況下,奧巴馬根本沒必要投入政治資本來促成 TPP,雖然他自己支持自由貿易,但他也表示,“如果TPP夭折了,我可能不會怎麼灰心泄氣,甚至還會有點如釋重負之感。”克魯格曼認為,貿易談判的輝煌時代早已遠去,那時世界專注於降低關稅這一保護主義措施,在關稅率降低了2/3後,關稅總成本低於GDP的0.01%,所以貿易談判顯得可有可無。

  如果TPP再出現波折,白宮可能就真的要絕望了。越來越多的環境組織也開始唱衰TPP,他們譴責白宮故意誇大事實對民眾進行誤導。比如,白宮此前表示,TPP會創造65萬就業崗位,這被視為是最大的謊言。如今的TPP,可謂千瘡百孔,幾乎沒有多少信任度,就連國會也震驚其危害程度,更別說在其他國家展開。經濟學家認為,作為奧巴馬的政績工程,即便強行推行,最終也會落得與WTO一樣的僵死下場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黃克誠給中央軍委電報:我軍所到之處有
2014: ZT從俄烏衝突談中國的地緣利益及外交失
2013: 揭密:美軍何時攻擊北韓?
2013: (組圖)首位駕機逃台的叛徒
2012: 日在釣漁島海域喊話忙中出錯 我漁政船
2012: 中國大批海監船雲集待發 美國拒絕向菲
2011: 中國人心理畸形和扭曲 - 編造假軍事新
2011: 美X-47B無人機可自主控制 點擊鼠標即可
2010: 大陸不缺台灣這點領土, 但不能餵養一
2010: 曾經的白匪《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