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一代戰將白崇禧
送交者: 鄭浪平 2005年01月18日11:17:5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標 題: zhuan part of 鄭浪平《不朽的光榮 - 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發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18 06:40:59 2001) WWW-POST 作 者: 鄭浪平 (送交者: 鄭浪平) 2001年5月18日00:44:44 於 [萬維軍事天地 - www.cmilitary.com] 鄭浪平《不朽的光榮 - 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第二十五章戰略泥沼的武漢會戰 第309頁 25.4  廬山的死亡陣地   七月二十二日,岡村寧次的部隊,突擊登陸長江南岸的九江附近 據點姑塘,與華軍爆發激烈的戰鬥,華軍的第四軍、五十二軍、六十 四軍、六十六軍早有反擊的準備,中日雙方在星子到德安地區爆發空 前的激戰。日軍第一○六師團,被釘在金官橋陣地,日軍無論如何的 猛攻,都無法突破華軍陣地。華軍在造成日軍大量的傷亡之後,仍然 堅守不退,這時岡村寧次大感震驚,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的下令日 軍,毫無限制地大量使用毒氣進攻華軍,但是縱然如此,日軍仍然無 法攻克德安,也無法順利沿着長江南岸,朝向武昌進攻5。   岡村寧次因此再調日軍一○一師團,在星子登陸,企圖側擊華軍 陣地,但是華軍的七十軍軍長李覺,率部固守廬山的險峻地形,發揮 血戰不退的作戰意志,在長達四十一天的作戰中,不管日軍用盡一切 的手段,當然包括毒氣、飛機轟炸與炮艦的火力支援,就是無法突破 華軍陣地,反而造成進攻日軍近乎殲滅性的損傷。岡村被迫再調第九 師團支援作戰,但是仍然無法打開戰事的僵局。日軍在江西北部的長 江沿岸,已經陷入死亡陣地的僵持局面:日軍三個參戰的師團,都打 到近乎失去繼續作戰能力的狀態,這三個師團需要補充的兵員,甚至 超過了原有的建制。   在中日兩軍隊陣之時,長江地區正好發生嚴重的瘟疫,不但日軍 受到感 染,華軍更是因為普遍的缺乏醫藥,病死的戰士極多6。   不過南路日軍在長江北岸的戰事卻進展較大,日軍第六師團一路 進攻,終於在八月三日攻克黃梅。這時白崇禧眼見長江北岸的日軍過 於深入,於是出動華軍攻擊日軍的後方補給線,準備包抄第六師團。 白崇禧指揮華軍第七軍 (張淦) 、第十軍 (徐源泉) ,在八月二十七 日攻克日軍後方的潛山與太 ___________5 這裡必須要說明的是,當 時中國軍隊,十之八九的作戰裝備只有步槍與手榴彈等輕武器,根本 沒有任何對付化學戰的防護裝備。面對毒氣攻擊,唯一的辦法是以毛 巾泡水,掩住口鼻,這種做法當然不能抵擋日軍的化武攻擊,因此每 當日軍以毒氣攻擊華軍之時,戰場狀況是極其悲慘的,常常整個陣地 就成為了屍骨堆積場。6 當時中國所有的本錢,都已放在購置軍火上 ,槍甚至比人重要,士兵勉強有飯吃而已,根本談不上營養,在野戰 部隊中,醫藥幾乎等於沒有(除了"紅藥水"以外),在這種幾乎無法想 像之艱苦狀況下,中國的守軍,生病、發燒、呻吟,卻又沒有醫藥的 照顧,但他們仍然在每場戰鬥中,盡力地保衛自己的國土。 第310頁 湖,然後下令江北的華軍,圍攻在黃梅集結的日軍第六師團 ,準備造成另外一次的台兒莊大捷。   這次白崇禧的戰略布局雖然高明,但是華軍兵力的運用,卻沒有 充裕與足夠的籌碼(當初李宗仁得到了蔣介石傾全國軍力的支援,現 在白崇禧卻面對華軍在全線激戰,已經沒有重兵可以投入的情況); 更為不利的是,長江對於華軍是障礙,對於擁有絕對優勢海軍的日本 而言,卻是救命的動脈。白崇禧雖然成功地切斷日軍第六師團的後路 ,但是日軍卻由長江支援、補給第六師團。岡村寧次更非等閒之輩, 他立刻調動三個支隊,加入第六師團,以進行反擊戰,因此華軍被迫 後撤。   日軍於是乘勝追擊,對於江北的戰略要地廣濟發動攻擊。廣濟之 戰進行了八天八夜,整個陣地在中日兩軍之間,也是幾度易手,最後 才在九月六日,被日軍攻占。這時攻占廣濟的日軍與沿江西上的日軍 ,開始兩面合圍田家鎮。華軍在此設有江防的要塞陣地,但是這個要 塞在設計的時候,發生嚴重的錯誤 -- 只考慮到迎擊由長江一面的作 戰需要,而在側後的防禦上,幾乎沒有任何堅固的防禦設計。華軍在 江防要塞上,對於正面進攻的日軍,產生極大的殺傷力,但是當日軍 從廣濟迂迴攻擊田家鎮之時,整個要塞就無法發揮應有的防禦功能。 日軍第二十七師團,此時又先攻克了田家鎮南岸的對應陣地,因此田 家鎮終於在九月二十九日,中國守軍在彈盡援絕之下,被日軍所攻陷 ,於是沿長江進攻武漢的南路日軍已經打開了通往武漢的大門,不過 日軍的攻擊力量,也到了暫時無法繼續作戰的地步。   25.5  萬家嶺大捷   由於岡村寧次對於在鄱陽湖口的作戰,一直無法擊敗薛岳與張發 奎的部隊,仍然感到不安,於是決定要在江西北部捕捉與殲滅華軍薛 岳的主力。岡村寧次一面繼續對德安戰線,施加正面的壓力,一面出 動軍隊,先猛攻右翼的瑞昌,然後向南旋轉,迂迴深入地突進,企圖 包抄華軍德安戰線的後方, 以圍殲在此力戰不退的守軍。但是負責 迂迴攻堅任務的日軍第一○六師團,卻在九月三十日,在瑞昌西南方 的萬家嶺迷路,因而立刻受到薛岳部隊主力的包圍。   這次薛岳決心完殲這支單獨深入的日軍,因此立刻調動華軍部隊 ,由吳奇偉指揮第四軍(歐震)、二九軍 (李漢魂)、六十六軍 (葉 肇)、七十四軍(俞濟時)發動聯合攻勢,設法圍殲第一○六師團。中 日雙方在萬家嶺血戰十四日,其中以七十四軍 (俞濟時) 擔綱,犧牲 最大,特別是五十八師(馮聖法),更是打到全員上陣的地步,最後連 軍長俞濟時都親率警衛營支援作戰,而受困的日軍一○六師團,一直 無法打開戰線缺口;外圍的日本援軍受阻,也無法打破包圍圈馳援。 因此日軍一○六師團逐漸感到彈盡援絕地威脅,被華軍圍在幾公里方 圓的陣地之中,幾乎已經遭到華軍的圍殲了。   萬家嶺戰局的發展,不但受到中外媒體的廣泛注意,甚至引起日 皇裕仁直接地關切,因為日本自從建軍以來,還沒有遭到整個師團被 圍殲的敗績。在日皇、軍部以及華中派遣軍司令部的高度關切之下, 岡村寧次當然更是想盡一切的辦法,來設法救援一○六師團,但是仍 然無法達成任務。這時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田俊六隻有親自介入指揮, 他不但把所有能出動的空軍,都派到萬家嶺上空,支援與掩護受困的 一○六師團,並且緊急出動所有華中派遣  軍所控制的預備隊,組 成三個支隊,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戰場,以救援被困的日軍。   事實上,被華軍包圍的日軍一○六師團長淞浦淳六郎中將,幾度 已經到了準備焚燒軍旗,並且要切腹自殺的最後關頭。中日兩軍在萬 家嶺決戰的最後兩天當中,都分別組織了上百組的敢死隊,進行最後 的短兵相接的戰鬥。日軍華中派遣軍甚至組織了兩百人的軍官團,空 降到日軍一○六師團的陣地給予支援。   最後一方面是淞浦個人命大,幾次華軍突擊隊都在其陣地前擦身 而過,一方面是華軍已經沒有更多的預備隊兵力來投入作戰,因此他 才在最後的千鈞一髮之際,被日本的援軍救出。總計岡村寧次為了要 消滅在江西集結的華軍部隊,讓日軍的第九、一○一、一○六師團, 都打到了失去作戰能力的地步,必須進行全師團的整補。華軍的抵抗 意志竟是如此堅強,更是讓日軍為之震驚與困惑。   25.6  富金山的惡戰   而負責從北路進攻武漢的日本第二軍,在日軍攻略漢口的戰略規 劃中,原先只是助攻的任務,但是司令官稔彥王中將卻有國人的企圖 心,他準備採取後發先至與攻難於易的高明戰略。北路日軍按兵不動 ,就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集結與準備。直到八月二十二日,南路日軍 已經打得昏天黑地之時,日本第二軍才開始沿大別山向西進攻。雖然 這裡的地形險阻,並不適合大兵團的運動與作戰,但也正是因為如此 ,華軍在此的兵力,也就最為薄弱,這點是被日軍料中了。   由於第五戰區代理長官白崇禧認為日軍進攻武漢的主力,是沿長 江兩岸發動攻擊,同時他又想圍殲深入的日軍第六師團,因此華軍的 重兵南調長江北岸,在大別山的孫連仲,實在沒有多少部隊布防。一 旦日軍發動攻勢,白崇禧才發現日軍之大膽企圖心,竟然要走地形復 雜的地區進攻,於是急調大軍支援孫連仲。幸而鎮守前線的七十一軍 宋希濂部,在富金山憑險設置陣地,面對裝備極其精良的日軍第十三 師團的進攻,仍然血戰不退。   尤其是七十一軍第三十六師的陳瑞河部,根本就在十天十夜的富 金山血戰之中,幾乎打光了所有的彈藥,造成進攻的日軍第十三師團 ,死傷高達一多人。日本第二軍司令官實在無法想像華軍是如此地頑 強,只有急派第十師團加入戰鬥,但是仍然無法突破華軍的富金山陣 地。連日本的報紙都奇怪,究竟鎮守這個陣地的華軍是何方神聖,日 軍兩個師團合力圍攻,都無法打開戰局。日軍死傷累累,造成全軍需 要大量的補充兵員,才能繼續地發動作戰。   最後華軍終於退出陣地,因為華軍仍是血肉之軀,在日軍持續猛 攻下,彈藥槍炮也都有用完的時刻。但是華軍富金山陣地之戰,卻給 孫連仲調度兵馬迎戰,爭取到準備的時間,日軍在攻占華軍富金山陣 地之後,同樣的分兵兩路,北路進攻固始、潢川、羅山,南路進攻商 城與沙窩。日軍仍是沒有想到華軍的作戰是如此英勇,日軍每攻一處 陣地,都要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其中以宋希濂部堅守固始、張自忠 部血戰潢川,孫震部力戰羅山,都令日軍受到很大的損失。不過由於 華軍在此區的兵力究竟是最弱的,同時作戰的戰線也最短,因此日軍 第二軍,終於朝切斷平漢鐵路的作戰目標接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空軍,又在此一階段的戰役中,有着 不少傑出的表現,這主要是因為蘇聯支援的飛機與志願隊到達,雖然 在數量與質量上,中國空軍仍然處於極大的劣勢(當時蘇聯的E型戰機 功能,遠低於日軍的零式戰機),但是由於華軍的戰志極高,因此還 能屢次對日軍發動攻擊,沿長江炸毀幾十艘以上的軍艦,擊落數百架 的日本飛機,其中單是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日皇生日的當天 ,武漢上空爆發空前激烈的空戰,中國 空軍一舉擊落日機二十九架 , 自己只損失了五架。因此武漢地區的居民,經常可以看到中日空軍在 上空決戰的鏡頭,全球的新聞媒體,也為中國空軍以寡擊眾的表現而 喝彩。   蘇聯援華的"正義之劍"飛行志願軍,在中國的領空上,總共也有 近百 人的犧牲,這算是蘇聯對於中國的抗日戰爭,最大的貢獻。另 外蘇聯也先後賣給中國價值兩億五千萬美元的軍事裝備,可以說是蘇 聯利用中國軍民的生命,拖住日軍的"回報"。至於蘇聯原本有意出兵 與日軍作戰的口頭成諾,在立法院長孫科兩次親訪莫斯科之後,仍然 是毫無下文。史達林是何等的精明,他要的是中國拖住日本,而不是 要支援中國以擊敗日本。史達林要日本戰力弱化到無法與蘇聯一戰, 他更要利用中國因戰爭而殘破不堪的時機,繼續地侵略中國。 25.7  日軍攻陷武漢空城   不過居於優勢的日軍,終於步步進逼到武漢決戰的外圍陣地,原 本陳誠在武漢四周,投入相當的兵力,一直在趕工,準備建築相當復 雜的防禦工事,若是有足夠的兵力與戰力投入,應該可以進行一場激 烈的都市保衛戰。但是由於華軍已在武漢外圍的戰鬥被過度地消耗, 因此沒有有效的力量防衛武漢(否則又要重演以急需整補的殘兵防衛 南京的故事)。蔣介石這次並不堅持要力守武漢。加上日軍在幾天前 ,在廣東登陸,切斷了中國主要的戰略物資進口基地,武漢無法繼續 成為戰略物資進口的轉運中心,戰略地位也就不再那麼重要了。   由於在北路的日軍,在十月十二日順利的進占信陽,而守軍胡宗 南部潰敗,向西退向南陽,而沒有向南的武漢方向退守,造成武漢北 方的防線出現兵力的空虛,這時日本第二軍既然切斷了平漢鐵路,日 軍若是迅速地向南旋轉,可以沿着平漢鐵路南下發動攻擊,對武漢華 軍的北方防線,形成了明顯的側後威脅8。   這時,在武漢坐鎮指揮的蔣介石,也感到武漢面臨日軍攻占與包 圍的危___________7 以侵略中國之"成果"與野心而論,蘇聯(繼承帝 俄)是最在行了,尚無能出其右者。8 胡宗南所留下的戰線缺口,造 成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憤怒與震驚,因為這樣會立刻 危及武 漢的安全,但是胡宗南有蔣介石做為"後台",李宗仁也拿他無可奈何 。 第314頁 機,在陳誠等人的極力建議之下,蔣介石同意,在華軍兵力 已經面臨耗竭的狀況下,不宜在武漢本身進行決戰,以避免防守武漢 的華軍遭到日軍的圍殲攻擊。   而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對於日本第二軍已經攻到武漢 北方的消息,簡直比李宗仁還要震驚,因為岡村寧次一直將主力放在 圍殲長江南岸的華軍,而與華軍發生激烈的纏鬥,死傷慘重,所有進 軍武漢的攻勢受阻,現在在眼見北路的第二軍,已經攻占信陽,可以 快速沿着鐵路南下漢口,很可能會比第十一軍先攻占武漢。   此時,岡村寧次為了自己能夠贏得首先攻占武漢的歷史威名,就 顧不得從南方包抄武漢的作戰計劃了,他立刻調整第十一軍的作戰方 針,不再以主力對武漢南部進行迂迴攻擊,以截斷華軍退卻的路線, 而直接由長江北岸直撲武漢。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田俊六,也希望是由 自己的嫡系部隊攻占武漢,因此岡村命令在長江北岸的日軍第六師團 ,立刻兼程急進、進攻武漢空城。 這次田俊六當然是嚴令第六師團 ,必須完全遵守軍紀,不能在武漢重演南京的燒殺擄掠。   為了要爭功,岡村寧次要自己統帥第十一軍部隊,搶先拿下武漢 ,而沒有對華軍,進行分進合擊的長距離包圍作戰,結果使得防守武 漢周圍陣地的華軍,得以順利地由平漢、粵漢鐵路以東地區撤出。在 十月二十六日,日軍第六師團進入長江北岸的漢口,同日,台灣旅團 攻入長江南岸的武昌,日軍終於攻占了中國的地緣與戰略心臟武漢三 鎮。但是日軍並未照原計劃形成包圍作戰、切斷華軍的撤退路線,因 此華軍主力仍然可以保持完整建制退出武漢地區,並沒有出現大規模 潰散的局面。同時這次華軍撤退之時,對於武漢的重工業與軍火工廠 ,都做了較有系統的破壞,才不至於將在武漢的建設大量地"資敵"。   此時由於日本自己認為,只要日軍攻占武漢,中國勢將屈服,因 為日軍估計,日本攻占武漢與廣東之後,中國百分之九十的國防工業 生產、百分之八十的關稅與鹽稅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糧食生產,都被 日軍接收,無論怎樣計算,國民政府都不會再有力量,能夠繼續抵抗 日軍了。   就是在這個"合理"的推測之下,日本的全國上下,都一致認為, 日軍一旦攻克武漢,中國的最後抵抗力量,勢將瓦解,"????"失敗與 投降,將是必然的結論,日本終於可以等待中國屈辱地投降。所以日 本政府與人民,在攻占武漢後,可以說是再次陷入舉國同歡的境界, 日本下令台灣全島鳴放汽笛慶祝,許多台灣人民更是傷心地認為,中 國在武漢會戰的失敗,將使他 們永無脫離日本統治的一天。   因此日軍攻克武漢之後,在日本各個地區,人民出現前所未有的 慷慨捐輸與踴躍從軍之熱潮,連慰安婦的組織,都名額爆滿;單是寄 往戰爭英雄岡村寧次的情書,就多達十幾萬份,因為日本政府人民" 肯定"地認為,日軍既然攻克武漢,同時封鎖了中國對外主要的交通 路線,國民政府被迫遷到西南邊陲地區,已經不復再有中央政府的版 圖與實力了,加上中國沒有工業生產、又無法輸入武器與軍火,如何 還能夠與日軍繼續地對抗下去呢?所以中國除了向日本投降之外,已 無其他的選擇。   為此,日本政府發表聲明,指出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已經 成為一個邊區地方政權,日本將與有意求和的中國政治勢力,完成中 、日、滿親善的和平條約。日本政府與人民,就等着中國的使節,再 度屈辱地出現在日本境內,誠惶誠恐地任日本予取予求,這種發自日 本千年對中國自卑情結的內心情感,把日本人民推向了忘情與興奮的 歷史高峰。這是二千六百年以來,日本歷史上無法想像的偉大時刻。   但是日本人錯了,中國並沒有因為武漢的陷落,而向日本屈膝, 反而是日本陷入了中國戰略空間的泥沼之中,從此日軍必須要維持從 東京到武漢二千多公里的補給線,而消耗掉日本有限的國防與經濟資 源。中國從此在戰略上取得了主動與優勢的地位,雖然她的工業地帶 與對外聯絡通道都遭到摧毀與切斷,使得中國將要面對更為艱苦的生 活,但是中國軍民卻決心以無此堅忍的力量,熔成鋼鐵的意志,來繼 續面對這場歷史的大決戰。中國人是決不屈服的。   華軍自從武漢撤退之後,有計劃地將大量軍隊,留在武漢以東地 帶,繼續進行游擊作戰,這就造成在武漢日軍的後方極大之戰略威脅 。日軍在武漢成為孤軍深入的態勢,要部署大量的兵力,來維護日軍 漫長的補給線,從此中日之間的作戰,日軍只能控制主要據點與交通 聯絡線,最多再加上一些重兵把守的帶狀地區而已。   在日本上下熱烈慶祝日軍攻占武漢之時,大本營卻陷入了完全無 力感的狀態,因為到了這時候,日軍大本營才開始明白,自己已經掉 入了中國的戰略陷阱之中。日本難以片面與迅速地結束中國事變,日 本所有的國力與戰力,就要這樣逐漸消耗在中國戰場之中,進不得、 也退不得。最糟的是,日本還不能實事求是地面對這個錯誤,所有日 本為了尋求支持戰爭的資源,終於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而付出了亡 國的代價。 25.8  武漢會戰的檢討   日軍發動武漢會戰,雖然在戰場的作戰上,大體仍然表現優異, 但是日軍在戰略上,卻仍然犯下了致命的錯誤。日軍始終低估華軍的 作戰意志,因此沒有集結更為優勢的兵力,以圍殲華軍的野戰軍作為 日本作戰的主要目標。事實上,若是日軍能夠將原先準備攻略廣東的 二十三軍,也調到武漢會戰中,這支部隊或是沿大別山快速進攻華軍 陣地,提早切斷平漢線,由北向南包抄武漢;或是先進攻南昌,再穿 過萍鄉進攻湖南長沙,包圍武漢南方,都會對華軍造成更為震撼性的 打擊,並達成圍殲華軍野戰軍的作戰目標。   當然陳誠若是能夠把鎮守武漢,一直在拼命趕做防禦工事的四個 軍兵力(這些工事,最後根本就一點功用都沒有發揮),大膽調出交給 薛岳靈活運用,也許華軍能夠在江西北部成功圍殲日軍的整個師團; 或是給白崇禧使用,也可能給日軍一度困在江北的第六師團更大之打 擊。當然若是第三戰區能夠發揮更為旺盛的攻擊企圖,多威脅長江的 航運,日軍在武漢會戰中,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日軍的作戰優勢,來自現代化的工業與社會的結構,無論在兵員 補充與裝備更新上,都有非常先進的運作系統,因此日軍的戰力不但 能在幾次戰役後,繼續保持、甚至能提高。華軍最大的困難,則是中 國落後的工業與社會體系,別說作戰裝備壞一件、就少一件,就連兵 員的補充,也因役政系統的落後,根本無法跟上軍隊的需要,補充的 人員數量既不足,質量也低落,新兵更是沒有經驗與訓練,如何能用 半兵半民的部隊,去抵抗擁有現代化組織與強大火力的日軍?   在武漢會戰中,華軍在戰略的運用上,卻充分地掌握了主導的上 風9,但是在戰場的層次,仍是敗多勝少的局面。以戰力與國力而言 ,中國落後日本兩個世紀之久,但是以謀略而言,日本卻無法運用戰 力與國力的優勢,擊___________9 此時已經沒有德國軍事顧問的協 助,而是中國的軍方領袖,首次單獨指揮與調派大軍,在如此寬廣的 戰線上作戰。 第317頁 敗中國。中國所憑藉的,全是中國人民不屈的民族主義精神 ,以血肉之軀去抵擋侵略者的現代化武器(在大別山與廬山的山麓, 留下了無數的英雄血跡),這種悲壯的犧牲,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 為動人的光榮。 25.9  中國決定犧牲到底也不屈服   日軍雖然攻占了武漢,但是日本沒有辦法迫使中國放棄繼續作戰 的意志,這時的華軍,已經是更為獨立地作戰。德國的軍事顧問撤離 了,外國購買的軍火減少了,主要國防工業的基礎全遭到摧毀,中國 遷移到西南的工廠,由於缺乏系統的規劃,總數只有四百五十家左右 ,勉強可以維持西南軍民的日常所需,但是根本不能支持激烈戰爭的 消耗。當時中國所能生產的步槍子彈,每個月為一千五百萬發,平均 每個士兵只有四發子彈,更別說其他的重武器裝備與支援,更是少之 又少了;士官兵們的軍服破爛、缺乏醫藥與保健照顧,甚至嚴重的營 養不良等問題。中國的部隊拖着瘦弱的病體,拿着有限與落後的武器 ,在外援幾乎斷絕的情況下,中國還能、還要打下去嗎?   日本人不相信中國還能堅持下去,歐美國家不相信中國還能打下 去,中國人卻以血汗與犧牲,堅忍的寫下了歷史光輝記錄。中國人決 定犧牲到底打下去的鋼鐵意志10,讓日軍是完全不知所措。在日本人 民慶祝完武漢攻略之後,才發現高興得太早了,中國的政府與軍民, 仍然繼續抗日戰爭,反而變成日本政府不知道該如何結束這個戰爭了 。   日軍攻占了武漢,不但沒有讓中國屈服,自己反而陷入了中國的 戰略空間之中,日軍為了維持從東京到華中之間漫長的補給線,所必 須耗費的資源,就已經是非常沉重的負擔,武漢會戰之後,日軍已經 無力再深入中國發動更重大攻勢了。日軍在中國境內的戰略延伸,因 此大體就維持着到武漢會戰為止的戰線。這個兩軍戰略僵持的局面, 直到一九四四年日本發動一號作戰的攻勢,才被打破。在這段時間之 內,日軍比較具有重大的戰略攻勢成就,只有攻克南昌與宜昌而已。   同時,在武漢會戰之後,中國原有的各路諸侯部隊,也因為原有 的兵員消耗過劇,必須接受由國民政府統一的徵兵補充,同時大量擴 充的軍校學生___________10 當時世界各國若是領土與軍力已經損失 至此,照例都是投降,而到海外再組織流亡政府,只有中國是打到底 。 第318頁 畢業之後,也開始在個個部隊任職。因此中國大部分的軍隊 ,從此都開始國家化(除了中共的部隊以外),雖然在部隊的最高層, 也許還看到這些地方諸侯擔任領導職務,但是部隊的結構與人員,都 已經不再是傳統地方派系所主導的了。 鄭浪平《不朽的光榮 - 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第二十六章中國對外通路的爭奪 26.4  蘇聯切斷中國的作戰生命線   中國抗日戰爭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就是以中國 人民與國土的損失,換取等待國際社會加入並肩對日作戰的時間。這 個戰略的着眼點,是中國一旦獲得世界其他國家參與共同對抗法西斯 的戰爭之後,她就可以結束孤軍抗日的不利狀況,並可獲得盟國的作 戰資源協助,而將華軍戰力徹底地提升,以有效地全面打擊日軍,成 為盟國當中的主力部隊。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由於中國對外的通路,被日本與蘇聯所 分別切斷,盟國又一再地玩弄打通國際通路的策略,遲遲沒有將作戰 資源,運到華軍的手上,結果雖然是中國與盟國共同參加反法西斯作 戰,但是她一直沒有辦法得到盟國所應許要供應的援助,因此中國軍 隊也就無法展現應有的作戰能力。   日本雖然切斷了中國通往海岸的所有通路,但是由蘇聯經中國西 北進入關中與四川的通路,仍足以輸入中國抗日所需的物資,但是此 時史達林已經看出中國民族的堅忍毅力,因此史氏已知道中國絕對會 不屈不撓地與日本奮 第327頁 戰到底。一九四○年德國在歐洲發動閃電作戰成功之後,史 達林估計納粹德國隨時可能會對蘇發動攻擊,所以開始擔心日本是否 會利用機會,與德國合作,聯手東西夾攻蘇聯。史達林於是與日本進 行交涉,願意以停止援助中國抗日為條件,換取日本與蘇聯簽訂中立 友好條約。一九四一年六月,日、蘇兩國就以一紙"日蘇中立條約", 完全切斷了中國西北經蘇的外援通路。於是中國能夠獲得外來石油與 軍火原料支持的唯一孔道,就只剩下由雲南通緬甸的公路而已了。   當然站在蘇聯自己的國家利益而言,它為了避免遭到德國與日本 的兩面夾攻,以停止援助中國來換取減輕日本的軍事威脅,是可以勉 強理解的做法。但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年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 日軍事實已經沒有多餘的戰力可以對蘇聯進行作戰。一九四二年六月 ,日本又攻克緬甸北部,完全切斷了中國對外的通路,中國戰區可以 說是面臨了彈盡援絕的生死關頭。此時的蘇聯,實際已經沒有日本威 脅的後顧之憂,但是這個"盟國",卻坐視中國面臨作戰力量全面耗竭 之危機,不但自己不肯援助中國,更不准盟國借道蘇聯援華,造成中 國最後只能靠極其有限的駝峰(the Hump) 空運,來支持六百萬抗日 部隊的需要,蘇聯存心要置中國於死地的企圖就非常明顯了4。史達 林的作法很簡單,只要中國失去力量,那麼就非常方便蘇聯對華的繼 續侵略。日本有了蘇聯這個紅色帝國主義的侵略幫凶,當然就可以說 是助益太大了。   蘇聯切斷盟國援助中國的主要交通路線,對於中國整個作戰能力 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日軍對華軍在所有會戰中之打擊。因為就算是中 國遭到原子彈的轟炸,其歷史的結局,也不會比蘇聯切斷中國對外交 通路線所造成的不利影響,更為深遠。蘇聯切斷了中國的對外通路, 使得中國必須完全依賴盟國反攻緬甸的計劃,丘吉爾因而可以上下其 手玩弄中國,也引爆了中國與英國甚至美國的摩擦與衝突,因而影響 到中國的國際地位與戰後的歷史命運。而多達六百萬的中國軍隊,就 在近乎彈盡援絕的情況下,不但沒有足夠的作戰裝備、沒有醫療後勤 ,甚至連基本的衣食供應都常有問題(中國的處境雖___________4 共 同對抗法西斯軸心國的責任,就是同盟國在作戰上相互支援與共同進 退,中國在極端的劣勢下為整個盟國擋住了日軍的兵鋒,尤其蘇聯因 此不必雙線作戰,而蒙受了極大的利益(如果國民政府決定與日和談 或向日屈服,讓日本能及早結束中國事變,日軍早就會進一步攻擊與 威脅蘇聯在西伯利亞東線的戰略要地了)。製造戰爭的理由原本就是 日本(或任何侵略者)的專長,若不是日軍被中國的侵略泥沼陷住而無 力分身,一紙日蘇中立條約只不過是張廢紙罷了! 第 328頁 是這樣惡劣,但她仍然繼續苦撐了四年,堅決不肯向日本 屈服,反把日本拖垮,最後贏得了勝利)。   整個中日戰爭中,一個勝負關鍵所在,就是中國是否能及早打通 遭到日本以及盟國蘇聯切斷的國際通路。由於盟國反攻緬甸、打通西 南對外通路的計劃,一再遭到英國反覆地拖延,中國始終無法得到應 有的援助,以裝備華軍成為可以在戰場上主動攻擊日軍的勁旅。即使 如此,中國仍選擇苦撐到底、犧牲一切也不屈服地繼續抗戰5,可是 在得到最後勝利的同時,中國也耗盡了國家一切的元氣。中國在戰後 沒有足夠的實力爭取到戰勝國應有的權利與光榮,因而遭到最可怕的 出賣,都與她在戰時無法得到應有的援助,有着直接而且重要的關係 。   雖然中國處在這種極其惡劣的危機狀況之中,但是國民政府仍然 以團結共抗法西斯的戰略為重,中國不但在山窮水盡的情形下堅忍到 底,拖住了日軍百萬以上軍力,而且還設法冒着自己後方基地遭到日 軍攻擊的危險,將從駝峰空運所得到物資的百分之八十,都用來支援 在華的盟國空軍,以空中轟炸來重創日本的運輸船隊,形同截斷了日 本通南洋的戰略物資航路,造成日本總體戰力濱臨崩潰,但卻也為中 國惹來了日軍最後孤注一擲反撲的沉重打擊。中國為世界的反法西斯 作戰,用盡了超過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所能付出的一切力量,但盟國 卻幾乎沒有實質地幫助中國建立起反攻日軍的軍力,也絲毫沒有放過 對中國的暗算--這就是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如何殘酷對待中國的歷 史真相。__________5 蔣介石並且完全不接受日本屢次向中國提出的 停戰條件,尤其到了後期,日本事實上給中國之條件是越來越有利。 但蔣介石一直遵守同盟國之間的協定,從來沒有單獨與日本進行停戰 的談判,可是英、蘇、美在出賣中國的陰謀上卻表現的非常理所當然 ,事後連一絲的懊悔都沒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致解放軍總參的一封信
2003: 中國應以積極姿態介入解決朝鮮核危機
2002: 渦扇--渦扇
2002: 清除畸形民族主義,開創中華民族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