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2日發表題為《牆為什麼難以禦敵於外》的文章稱,不管是網絡世界的防火牆,還是現實世界的石頭牆和自然屏障,它們可以提供強烈的心理慰藉,但很少管用。
文章稱,《約書亞記》記載,猶太人繞城行走7日,吹響號角就摧毀了耶利哥的城牆,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在《伊利亞特》中,荷馬描述特洛伊人將那具著名的木馬帶入城內,自取滅亡。希羅多德在偉大的《歷史》一書中讚揚了斯巴達人在溫泉關之戰(公元前480年)中,儘管遭遇厄菲阿爾特的背叛,還是作出了勇敢但徒勞無功的背水一戰,厄菲阿爾特向波斯人透露了一條翻越大山、繞到希臘背面的秘密路線。但是,這些顯著的失敗並沒能讓後世拋棄城牆保平安的信條。
有些時候,只需背叛就足以讓堅固的城牆毀於一旦。公元410年,羅馬遭到洗劫,很大程度是因為羅馬人錯信了有2000年歷史的城牆。奧勒良城牆高逾22英尺(1英尺約合0.3米),寬10英尺,確實是一條堅固的防禦工事。但是,入侵的西哥特人只需收買一些不滿的奴隸,就打開了一座城門,堂而皇之地進城。因此,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寫道:“這座征服並教化了相當多人的皇城就這樣遭到日耳曼與塞西亞等部落的野蠻蹂躪。”
還有些時候,新技術的研發是關鍵因素。與羅馬一樣,君士坦丁堡也被龐大的城牆城門系統所保護。但是,1451年,經濟拮据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拒絕了匈牙利工程師、運河修建者烏爾班的服務,認為他的要價太高。烏爾班立即把技術提供給奧斯曼土耳其,給他們造出當時最大的炮。穆罕默德二世蘇丹的人馬將這具29英尺長的龐然大物對準聖羅曼努斯門,一連轟擊了兩個月。每到夜晚,守城者就竭盡所能地修復缺口,到了白天,攻城者就將缺口再擴大一些。1453年5月29日,烏爾班的大炮射出最後一枚炮彈,不僅摧毀了古老的城牆,也摧毀了千年拜占庭帝國最後的希望。
文章稱,從中國的長城(秦始皇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修建)到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上世紀30年代初修建),防衛牆的主要弱點一直在於,有志者總能找到繞過去的路。1550年,俺答汗率領蒙古人通過東北面的一條線路,完全繞過明代長城,兵臨北京,同樣,納粹也穿越比利時的阿登森林,迂迴繞過法國人的防禦工事。
英國人對德國西部邊境所謂的齊格菲防線冷嘲熱諷是對的。這條防線與歷史上許多防禦性壁壘一樣,最終沒有發揮作用,不過,它還是因為1939年的一首歌名垂千古,那首歌是這樣唱的:“我們要到齊格菲防線上晾衣服/你有什麼髒衣服嗎,親愛的媽媽?”
文章稱,這其中的教訓是,被動防禦很少能夠抵擋意志堅定的入侵者。防守方不能龜縮到壁壘後面,而是必須積極應戰,先發制人——而不是後發制人,那時已經太晚了。
資料圖片:1937年,侵華日軍在被占領的長城上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