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nny R
SUN時事…國際漫談
布殊帝國為誰辛苦為誰忙?文: 楊達 31/01/2005
伊拉克大選舉行了。有論者跟美國布殊政府一樣,對大選的結果充滿期望,認為大選將會在伊拉克建立一個穩定的親美政府,而這個政府亦將會打敗目前仍然十分活躍的武裝反抗力量。若伊拉克的局勢得以大體上穩定下來,美國雖然不一定將其武力調往攻打伊朗,但總可以實現其侵伊的基本目的,包括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以及利用該國作為美軍在中東的前進基地,震懾伊朗和利亞等國,並削弱周邊國家對以色列的威脅。
美國的主觀願望當然是儘快從伊拉克撤軍。部分十分推崇美軍戰力的觀察家或者不盡了解,目前駐伊的十多萬部隊是美軍常備兵力的絕大部分,布殊若要大量往中東增兵,惟有動用國內的後備兵力,這樣做將會使美國社會轉入戰時狀態,後備軍人入伍,最終嚴重影響美國的民生。筆者懷疑,即使在新保守主義高漲的今天,布殊政府會不會置經濟民生於不顧,一股腦兒地往中東派兵,博取不一定實現的軍事勝利。事實上,在第一任布殊政府期間,為了擴充在南亞和中東的勢力,美國已打了兩場至今依然沒完沒了的戰爭,換來的戰果只是一萬多億美元的財政赤字、一千三百多名駐伊美軍的生命和嚴重受損的國際信譽。攻打伊拉克的決定,一部分是布殊政府受現在已跟美國鬧翻的查拉比等伊拉克流亡分子的鼓勵,以為美軍一旦攻進伊拉克,伊人即夾道歡迎。誰知道這批流亡海外數十年的異見人士,滿口都是騙人的謊言。
伊拉克選後政局仍亂
美英等國從自身利益出發,肯定會為伊拉克大選的舉行而大吹大擂。但筆者並不認為大選會對伊拉克今後的發展構成太大的影響,該國的政局將跟大選舉行前大同小異。人們大概看慣了無日無之的武裝襲擊事件的報道,對伊拉克的紛亂局面早已麻木了。其實,伊拉克的政局不但亂,該國至今連起碼的秩序還未建立起來:部分負責在選舉期間維持秩序的警員連佩槍也沒有,幸而伊拉克人有的是槍,警員只好攜帶私人槍械執勤。
即使在首都巴格達,正常的食水供應長期未能恢復,人們惟有自行打水井取水,電力供應亦不穩定。在攻伊期間威風八面的聯軍,現在不得不協助處理他們完全不懂的民政事務,以及企圖跟差不多不存在的伊拉克政府合作。筆者經常與別人提到,在越戰期間,美軍還能跟位於西貢的南越政府合作,而且有南越政府軍並肩作戰。今日的伊拉克連起碼的秩序還未建立起來,筆者真不明白部分論者憑甚麽推斷一個親西方政權將快要在巴格達產生,而美軍亦可以調往攻打伊朗?伊拉克需要的是一個開始運作的政府。
在選舉後,伊拉克人民必須就去年三月通過的臨時憲法進行全民投票,這是美國試圖建立後赫辛政治秩序的另一步驟。在伊拉克的制憲過程中,目前美國占領當局賴以合作、維持局面的兩大政治集團什葉派徒和庫爾德人,或會反目成仇。已經失去政治優勢的遜尼派徒,則可能坐收漁人之利,或可能加緊破壞,總之站在中間的美國人將不會有好日子過。
庫爾德人是赫辛倒台後的大贏家,他們在外國人的保護下,享受前所未有的自治,當然阿拉伯人對庫爾德人的超然地位極為反感。庫爾德人亦意識到阿拉伯人絕不好惹,因此要求在未來憲政安排中,堅持建立聯邦國家,而且不能搞政合一。可是,民族矛盾和宗勢力高漲是今後伊拉克必然要面對的危機。須知道目前庫爾德人的自治,主要依賴西方部隊的支持;另一方面,土耳其和伊朗亦面對她們的庫爾德民族問題,因此敵視伊拉克的庫爾德自治傾向。筆者認為,恐怕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在憲政安排上將出現一番爭奪。更可怕的是,當聯軍最終撤出伊拉克之日,庫爾德人將要準備作戰,跟阿拉伯人硬拚一場。
美與十億穆斯林為敵
美國新任國務卿賴斯向德國《明鏡》周刊表示,美國沒有攻打伊朗的計畫,而且支持英法德三國繼續代表西方與伊朗就核武問題談判。賴斯的表態一方面是為了消除歐洲國家對美國可能攻打伊朗的疑慮,另一方面,伊拉克是布殊政府踏深的泥沼,美國或需用上數年時間方能從該國脫身,根本沒有在伊朗再點起火頭的能力。
人們說,近年來美國在中東和南亞的軍事冒險是布殊政府的新帝國主義表現,這說法自有道理。但美國與伊斯蘭世界日益激烈的對抗,同時意味以色列和猶太利益正不斷加深她們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控制。美國跟為數超過十億的全球穆斯林為敵,是否合乎美國的長遠利益?戰死在阿富汗的高山和伊拉克沙漠上的美軍,已為保護以色列的安全付出了最高的代價:布殊政府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