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觀察:拿什麼對付美國 伊朗軍事實力透析 |
送交者: ningshui R 2005年02月16日13:10:4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軍情觀察:拿什麼對付美國 伊朗軍事實力透析 作者: ningshui R , Feb 16,2005,15:56 回貼 論壇 軍情觀察:拿什麼對付美國 伊朗軍事實力透析翁寒松 當世界各國高度關注以美國為首的武裝力量是否會以伊朗核問題為藉口對它發動軍事進攻的時候,人們注意到美國方面時常發出相互矛盾的信息,時而威脅使用武力,時而也談外交解決;而伊朗方面的態度則始終如一,絲毫沒有當年薩達姆那種時軟時硬、所謂“玩貓和耗子遊戲”的樣子,一副底氣十足、立足於打、準備奉陪到底的姿態。無論是美國總統布什發表國情咨文對伊朗發出武力威脅,還是賴斯國務卿在歐洲表示沒有對伊朗動武計劃、存在很大外交解決空間的緩和言論,伊朗都報之以嗤之以鼻的回應,要麼說要斬斷入侵者的手腳,要麼說對我搞心理戰根本不靈。伊朗的強硬態度不僅僅表現在口頭上,最近進行的大規模、長時間、各軍兵種聯合行動的軍事演習,也展示出它的作戰決心和周密的作戰預案。 -------------------------------------------------------------------------------- 這就向關心伊朗危局的人們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美國等國到底會不會對伊朗發起軍事行動?二是伊朗為什麼如此“膽大”,如果發生戰爭它有多大的勝算?由於第一個問題是討論第二個問題的前提,因此需要首先分析清楚。 關於第一個問題,目前看來可能性很大,原因在於: 1、美國現在擁有超強獨霸的地位,很多情況下似乎可以有恃無恐、為所欲為。這是最基本的一條。 2、美國在擁有超強獨霸地位的基礎上,現在又奉行單邊主義政策和熱衷於武力解決問題。 3、自1979年巴列維王朝倒台、美國在西亞中東地區“最成功的西方民主化實驗”破產、美伊關係惡化以後,美國現在獲得了“解決伊朗問題”的歷史上最有利的軍事政治形勢,對伊朗形成了戰略合圍態勢。 4、美國有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軍事行動得手的“餘威餘勇”可挾,部隊比較熟悉該戰區作戰環境(人文的和地理的,如阿富汗的山地作戰,伊拉克的沙漠作戰),取得了不少實戰經驗,再打一仗似乎是“趁熱打鐵”、“駕輕就熟”。 5、“解決伊朗問題”對美國具有地緣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方面的巨大誘惑,似乎對它的“大中東計劃”有畢其功於一役之效;美國可以因此在這個最重要的伊斯蘭國家“重新激活”因巴列維國王被推翻而“中止”了的“西方民主化”計劃。 6、與“解決朝鮮問題”所要碰到的與中國、俄羅斯利益直接衝突,以及涉及到與日本、韓國的微妙複雜關係相比,“解決伊朗問題”的牽涉面要“單純”許多,相當於美國在政治上不需要太顧慮“後方”和“側翼”的安全問題。 7、美國國內的“基礎比較好”,反對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聲浪不大,而對於布什可能向伊朗開戰美國人內心是明白的,因此他們在總統大選中選擇了布什,幾乎就等於認同了對伊朗作戰。 8、伊朗的“不買賬”態度,使戰爭的直接性和緊迫性成分增大;習慣於“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國,是不能讓世人覺得它連伊朗這樣的國家都壓不住的。伊朗不懼美國戰爭威脅 此外,在許多具體動向上,也可以讓人們聞到戰爭的火藥味。比如在外交與軍事的配合上,美國正在進行的外交活動與對伊朗作戰的時間準備上是吻合、默契的。美國現在宣稱沒有進攻伊朗的計劃,歡迎歐洲的外交努力,這與兩次伊拉克戰爭前一方面完善戰爭準備,另一方面又“先禮後兵”、“仁至義盡”、“師出有名”、“做足了好人”的情形十分相似。賴斯國務卿最近到歐洲和中東訪問,正是要在歐洲的反戰立場和以色列的參戰問題上進行外交協調。她會問英法德等國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如果你們的外交努力無效怎麼辦?進而她也就可以合乎邏輯地同它們討論如果只有選擇戰爭時如何協調行動和利益均沾等問題。而對於以色列的參戰問題,她需要以更多的承諾進一步穩定阿拉伯世界業已軟化的立場。 與這種外交活動同時進行的,是積極的軍事準備。例如: 有消息說五角大樓計劃再向伊拉克增兵10萬,主要工作是“培訓伊拉克武裝力量”。而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則表示,預計在今年10月前將伊安全部隊規模由目前的13.6萬人擴編到20萬人。用新增10萬美軍來“培訓”20-30萬人的伊拉克武裝力量,這個說法只能騙騙3歲小孩,而只能解釋為美國公開向伊拉克增兵,並且擴編伊拉克武裝力量也是既為了間接增加美軍戰鬥部隊,又為未來伊拉克武裝力量在伊朗問題上可能發揮某種作用埋下伏筆;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5年1月26日報道,美國陸軍正在加快精確制導彈藥在伊拉克的布署。美國國會從2005財年預算中額外撥出1280萬美元,用於加快制導式多管火箭彈發射系統(GMLRS)改進計劃。除了GMLRS外,由M109A6自行榴彈炮發射、射程20公里的 PGM彈藥研製計劃也在加快進行。另有消息稱,雷神公司將在下個月接到首個“亞瑟王神箭”精確制導155毫米彈藥訂單。美國軍方把這些裝備的列裝解釋為 “壓制伊拉克反美武裝”,這同樣只能騙騙3歲小孩,誰都知道這些武器是用於打大仗的; 據美國國防部官員說,聯邦衛生部門已緊急授權軍方重新為美軍士兵接種炭疽疫苗。這是典型的戰前準備工作; 據美國議會高官透露,布什政府正計划進行“強力地面貫穿型核彈”的模擬投彈實驗,並說這種核彈旨在破壞被美國認定為“邪惡軸心國”的國家和組織所操縱的地下軍事設施和生化武器。這種爆炸破壞力為5000噸TNT以下的小型核彈,是布什政府力爭開發的“可用核武器”的代表; 據美聯社報道,布什總統剛發表完國情咨文,就將向國會提出增加重組陸軍和海軍進行“反恐戰爭”費用的要求。即在2005年度4001億美元預算的基礎上,再增加192億美元。 除了美國方面眾多明顯的軍事準備外,以色列的動作也十分之大。它近日舉行的名義上為“奪取假設的巴勒斯坦城市”的大型軍事演習,不僅有步兵、裝甲車輛和直升機參加,而且動用了諸如支持坦克在複雜地帶跨越塹壕等障礙的各種大型軍用工程裝備。演習中同時設置了山地作戰、城市作戰、沙漠或其他開闊地作戰等課目。誰都知道,以色列軍隊對巴勒斯坦地區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幾乎閉着眼睛都不會走錯路,而且它現在就對全巴勒斯坦地區有效地掌控着,有什麼必要動用那麼多重型武器和軍用工程裝備進行“奪取假設的巴勒斯坦城市”的演習?那種既有山地、高原,又有沙漠地帶的地形地貌,恰恰在伊朗境內。 由上述種種情況可以得出結論:美國、以色列的確在為攻擊伊朗進行着積極的軍事準備,這是絲毫不能被一些外交辭令所改變的。當然,面對伊朗這樣的國家,以及其他多種綜合因素的作用,除非伊朗已幾乎跨進“核門坎”,美國是不會貿然對它發動進攻的,因為這並不符合美國的戰略目的和戰術原則,同時美國還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並不一定是定點打擊或全面入侵,而是有多種可能的方式。比如:由以色列先打了試試看,然後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參戰和如何參戰;由伊拉克軍隊攻占爭議領土地區,吸引伊朗軍隊不得不進行局部反擊,然後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參戰和如何參戰;在長圍久困的同時由伊朗反對派武裝進行襲擾作戰,然後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參戰和如何參戰,等等。這種把伊朗拖入戰爭卻又能控制戰爭的規模和進程的方法,會使伊朗陷入要麼在局部有限戰爭中失去戰役主動權、要麼被迫主動擴大戰爭而失去戰略主動權的困難(伊朗的戰略很明確也很明智,即把敵人放進來,在本國領土內交戰)。 以上只是談的美國方面,但是未來事態究竟會如何演變,也要看伊朗方面如何應對。面對美國等的嚴重軍事威脅,從各方面情況看,伊朗是本着“是禍躲不掉”的觀點,實打實地拋棄了任何幻想,在不放棄外交鬥爭的同時,真正做了必有一戰的準備,而且它的信心也是真實的,決非色厲內荏、虛張聲勢。伊朗的強硬立場和戰鬥決心並非沒有道理,如果真的發生戰爭,美國不一定會像在伊拉克那樣打得很“順手”,相反很可能會“被火燒了爪子”、打一場得不償失之仗,最後還得自己找台階下。伊朗"流星"導彈 原因何在?不少人注意到了伊朗的導彈,將它說成是“反擊美國威懾的王牌”。伊朗現在裝備部隊的“流星”、“飛毛腿”和“征服者” 系列導彈以及正在研製的隱形導彈,射程分別為200公里到1300公里以上,其中射程超過1300公里的“流星”導彈,能夠打擊以色列和駐土耳其、中東地區的美軍部隊;如果將該型導彈布署在伊朗西部地區的話,幾乎整個中東和海灣地區都在打擊範圍之內。伊朗現行裝備的“飛毛腿”B型導彈(射程為325公里)達300多枚,“飛毛腿”C型導彈(射程為550公里)達60多枚,可打擊美軍駐阿富汗基地。雖然“飛毛腿”導彈的精確度不高,但數量如此龐大的導彈群打出去誰也受不了。“征服者”型導彈(射程約200公里)是使用固體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導彈,伊朗軍方人士稱它是“世界上打擊精度最高的導彈之一”。伊朗的這些導彈的確使美軍深感頭疼,但是伊朗能夠抗衡美國的更重要的因素,首先是有幾種客觀現實使美國面臨着天然的行動障礙,而又使伊朗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戰爭的戰略主動權。根本原因就在於美國全面“解決伊朗問題”的戰略目的只有發動全面戰爭才能達到,而目前美國對伊朗動武的理由至多只能涉及攻擊其核設施。 我們知道,現在美國要軍事打擊伊朗的理由,就是伊朗的核開發。至於對伊朗支持恐怖主義的指責,美國自己也強調不起來。既然是核開發這個理由,那麼如果伊朗只從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工作,不發展核武器,或者甚至連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工作也不做,美國就不能公然對它進行軍事打擊,如果打擊就是完全非法的。這就是說,美國連軍事打擊伊朗的藉口都是隨時可以瓦解的,那麼它全面“解決伊朗問題”的計劃同樣也是隨時可以瓦解的。至於如果它公然進行侵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只要伊朗自己不中美國人的圈套,它就掌握着開戰與否的戰略主動權。 如果美國或以色列以伊朗核開發為由對其核設施進行定點打擊,即使伊朗像當年伊拉克核設施被炸後不做出什麼實質性反應那樣,國際社會也一定會強烈譴責這種行動,並會採取集體干預行動阻止事態擴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僅會遭受國際譴責,而且它所搞的定點打擊行動對於“解決伊朗問題”的計劃來說並無意義,也就是說伊朗仍掌握着瓦解“解決伊朗問題”計劃的戰略主動權。 如果伊朗以自己的民用核設施被攻擊為理由,行使國際法上的自衛權,對以色列的核設施或美國的特定導彈發射平台等等進行有限反擊,是會得到國際輿論或明或暗的同情和支持的。伊朗行使反擊權,也是它掌握着戰爭的戰略主動權的具體體現。在隨後的大規模導彈互射必然到來、非接觸性戰爭大規模展開以後,雖然伊朗會受到重大損失,但由於它始終是自衛的一方,而美國等的行動已完全具有侵略的性質,國際社會必然會一致阻止雙方的進一步攻擊。加之以色列國土狹小難以承受遠超過當年幾十枚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大批新型導彈的打擊,美軍的損失也不可能小到哪裡,雙方不是沒有休戰的可能。如果達成休戰,就等於伊朗打贏了這一仗。因為對於同美國作戰的伊朗而言,小敗即是勝利,慘勝即是大勝,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在這樣的局面下,伊朗等於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美國“解決伊朗問題”的戰略計劃,充分體現了對戰爭的戰略主動權的掌握。 如果大規模導彈互射不能被國際社會阻止,大規模非接觸性戰爭升級為美軍入侵伊朗的全面戰爭,那就正好實現了伊朗將敵人放進來打的戰略意圖。伊朗以正規戰和游擊戰並舉的方式在本國領土作戰,美軍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如果戰爭打成膠着狀態,那些因害怕美國而不敢吭聲的伊斯蘭國家就會改變態度,大批志願人員也會湧入伊朗參戰,甚至伊拉克的形勢也會急轉直下。這時美軍會被拖入一場持久戰,在戰略上徹底被動,“解決伊朗問題”的戰略計劃在伊朗已沒有生根的任何可能,不動用核武器已沒有什麼取勝的希望,而動用核武器更是一種最大的失敗。 如果美國因襲擊伊朗民用核設施而導致戰爭發展到一發而不可收、乃至要動用核武器的地步,那麼俄羅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甚至法國都可能會聯合對美國發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脅,迫使美國收手。而美國在伊朗打這樣的戰爭也並不符合其原先的戰略目的,加之它也明白西亞中東實在不是可以隨便使用核武器的地方,因此美國最終也只能在猛烈的報復性轟炸後尋求脫身之道。如果戰爭以這種局面結束,那麼儘管伊朗遭受到極大、極慘的損失,但它在戰略上始終是主動的。伊朗布什爾核設施 除了在戰略主動權方面的某種優勢外,伊朗能夠抗衡美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它的作戰環境。伊朗的國土面積遼闊,達164.5萬平方公里,比伊拉克(44.44萬平方公里)和阿富汗(65萬平方公里)加起來還大許多,有較好的戰略防禦縱深和機動迴旋餘地。與伊拉克主要作戰地域主要是沙漠和綠洲平原、阿富汗山地居多不同,伊朗西部靠近伊拉克有扎格羅斯山脈,經常被提起的建有核設施的設拉子就在此處;往東一些是與之平行的庫赫魯德山脈;西南部和南部有許多平行的山嶺;北部沿裏海處有厄爾布爾士山脈,形成從北面拱衛德黑蘭的天然屏障;東部靠近阿富汗的是加恩山脈,靠近巴基斯坦的是薩爾哈德高原;中部是伊朗高原;東部又有沙漠。如此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使美軍很難像在伊拉克那樣大量使用裝甲部隊作戰,也很難像在阿富汗那樣大量使用小股特種部隊實施山地作戰。也就是說,在伊拉克主要適合打正規戰,而伊拉克軍隊與美軍打正規戰沒有優勢;在阿富汗主要適合打游擊戰,而塔利班軍隊對付不了裝備精良、有直升機機動和補給的美軍特種部隊。而伊朗的作戰環境既適合打正規戰又適合打游擊戰,二者可以有依託地配合使用。這對伊朗軍民很有利,有多種作戰樣式可供選擇、多種作戰手段可供運用,美軍對付起來則很困難。比如在山區和高原直升機相對飛行高度低,容易受到攻擊,裝甲部隊難以使用,這意味着美軍的人員損失會大為增多。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儘管伊朗國內也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但總體上國家凝聚力很強。伊朗不存在像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族那樣的尖銳矛盾,也不存在阿富汗那種大小軍閥長期混戰的問題。特別是在核問題上民心很齊,對美國的壓力非常反感和憤怒,決不存在伊拉克官兵那種對同美軍作戰感到膽怯的精神狀態。換句話說,如果美國就以核問題為由通過武力來推行“美國式民主”,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伊朗是不會輕易低頭就範的。回憶一下歷史就可看到這個國家的堅強性格和鬥爭能力:在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爆發時,薩達姆是趁“霍梅尼革命”後伊朗動盪虛弱之機發動突然襲擊。他不僅擁有最先進的蘇式武器,而且得到美國的暗中支持。而此時的伊朗軍隊已像散了架一樣,特別是空軍飛行員因多數在美國受的訓練而被關在牢裡,伊斯蘭革命衛隊作為準軍事部隊作戰能力也很有限。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能夠較快地站穩腳跟,那些空軍飛行員甚至剛走出牢房就駕機升空作戰,最終基本打贏了這場戰爭,沒有丟失戰前版圖的一寸土地。雖然兩伊戰爭已過去了許多年,但在面臨外敵毫無道理的入侵時,伊朗的堅強民族性格仍然會表現出來。 此外還應看到,雖然伊朗由於“霍梅尼革命”而顯得游離於現代國際社會,雖然它被美國指責為支持恐怖主義,但是它的並沒有給國際社會留下擴張、好戰的不良國際形象,它在國際交往中也是按照文明社會的普遍原則與各國打交道的,除了堅決反對以色列以及美國外很少主動與他國交惡。正因為如此,如果它遭受美國等國的侵略,同情和支持它的國家應當不在少數。 總起來看,我們從伊朗核危機問題的發展中應當可以得出兩個判斷:其一是美國、以色列的確在為軍事打擊伊朗而積極做着準備,對此應當“聽其言、觀其行”;其二是美國如對伊朗開戰不可能再像以前幾次戰爭那樣“順手”,相反可能會為這樣做付出極高的代價。★ 來源:人民網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現代戰爭中潛艇如何突防? | |
2004: | 王紹光:和平崛起與國家良治 | |
2003: | 倒薩戰爭——也是為了和平 | |
2003: | 美國佬不敗已敗,伊拉克不勝已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