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專家評論:五角大樓別搞“核訛詐” |
送交者: 國防報 2002年03月19日17:08:3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美國媒體近日披露了美國國防部的一份《核態勢評估報告》。報告將俄羅斯、伊拉克、伊朗等7國列入核打擊名單,提出了使用核武器的3種緊急情況,呼籲加強新型核武器的研究和發展。報告一經披露,世界輿論譁然。為此,我們特邀請新華社、國防大學及有關機構的專家楊民青、王仲春、李偉、胡學兵、蔣正明就此進行探討。下面是本版編輯整理的討論紀要。
●首先想問一下,美國究竟擁有多少核武器? 胡學兵(以下簡稱胡):美國的核彈頭總量是裝備運載武器的現役核彈頭、備用核彈頭、擴大量(“兩可”)核彈頭和戰術核彈頭的總和,就是不算已經退役待報廢的彈頭,也有1.2萬多枚。數量如此之大,難怪布什總統在2001年5月被告之美國核武庫的規模時大吃一驚。美俄經過多輪核裁軍談判,分別在1994年和1997年先後達成了《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和《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同意到2007年12月31日前將雙方的戰略武器限制在2000~2500枚之間。去年11月在華盛頓和得克薩斯州舉行的美俄首腦會晤期間,布什又宣布,美方將在今後10年內把美國核彈頭從目前水平削減為1700~2200枚。就是這個數量,也可以把地球炸個面目全非。 ●作為核大國的美國對使用核武器曾經作出過哪些承諾? 蔣正明(以下簡稱蔣):其實卡特政府早在1978年就作出承諾,美國不對非核國家使用核武器,除非這些國家與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聯合起來進攻美國或其盟國。克林頓政府也重申了這一承諾。不過在這份剛披露的報告中,美國卻把幾個並不擁有核武器同時也沒有與有核國結盟的國家———伊拉克、朝鮮、伊朗、利比亞、敘利亞列為核打擊對象。美國也分別與俄羅斯和中國簽署了導彈互不瞄準協議。但在這份報告中,美國公開把中、俄都作為其核打擊對象,甚至把台海衝突都作為其運用核武器的前提,這充分說明它完全放棄了先前的承諾。 李偉(以下簡稱李):從發射技術上講,核武器變換打擊目標是非常容易的。地地戰略核導彈均採用垂直發射方式。當導彈豎在發射台上時,可以在360°範圍內任意轉動,依靠這種轉動,可以任意改變導彈的射擊方向,進而改變導彈的瞄準目標。因此,戰略導彈平時很容易轉換打擊目標。即使在戰時,臨時變換打擊目標也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對於機載核武器,要變換打擊目標,只要命令飛行員沿着新的航線飛向新的目標,即可對新的目標實施核打擊。對於潛射戰略導彈,要變換打擊目標,只需要將導彈核潛艇駛向被打擊目標附近的海域,即可對新的目標實施核打擊。實際上,在平時戰備訓練中,美軍早已制定了多套核武器使用的方案。在每一種方案中,都有不同的打擊目標。因此,簽署導彈互不瞄準協議的戰略與政治意義遠大於技術意義,主要在於增加相互信任。 胡:冷戰後,美國曾公開過它使用(不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的7個條件。它們分別是:預警系統得到敵國將對美國領土實施導彈核突擊的信息;查明潛在敵國在先發制人的行動中直接準備動用核力量;在常規戰爭中,敵國首先使用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戰略進攻力量的部署被破壞到難以在回擊中可靠消滅敵人的程度;在常規戰爭中,非核部隊重兵集團和盟軍部隊被消滅或面臨被消滅的現實威脅;航天和地面的信息系統設施被摧毀(壓制);意外、非法使用核武器。但在這份“核報告”中,美國又把使用核武器的條件增加了3個:一是報復敵方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攻擊,二是針對常規武器無法擊毀的目標,三是在“軍事局勢發生劇變的情況下”。與以前的條件相比,這進一步降低了核門檻,增加了核戰爭的風險性。這也正是報告一經披露舉世皆驚的原因。人們不禁要問,美國要把世界引向何處? ●美國政要對這份報告的解釋含糊其詞。美國媒體披露“核心機密”是別有用心嗎? 楊民清(以下簡稱楊):現代戰爭中的高技術武器往往具有物理和心理的雙重殺傷力量。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了20多萬人的傷亡。如果說原子彈的物理殺傷力有限的話,那麼,它對人類的心理殺傷卻難以準確估算。也就是說,原子彈作為典型的高技術武器,突破了屬於物質武器的特性,具有了思想的特質。難怪有人說,沒有思想的炮彈本質上與石頭沒有兩樣,安裝了芯片的導彈則是物化的思想。而高技術武器物質力量與思想力量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各種大眾傳媒。有了這樣的認識,人們就可以清楚西方國家為什麼熱衷於宣揚高技術武器的力量。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它們不僅調動了各種大眾傳媒,而且通過“戰爭威懾廣告法”,宣揚高技術武器的“強大威力”,甚至不惜用三維動畫手段製作虛假畫面,以達到武力威懾的目的。 此外,西方國家還以“新聞自由”為名,有意無意地“泄露”非關鍵性的“軍事技術秘密”,其中,包括核武器秘密和其他高技術武器秘密。其實,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設立了由總統直接領導的國家新聞辦公室,由專家組成的群體指揮和控制輿論戰略的制訂、實施。半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在積極實行旨在維護美國利益、遏制戰略對手的輿論戰略,沒有一年不進行輿論戰略的進攻。 李:《洛杉磯時報》的報道究竟是真是假,美國政要的解釋含糊其詞。值得人們注意的是,雖然美國未必真的會對報告中所列的7個國家實施核打擊,但充分作好核打擊的作戰準備,擬制必要時對這些國家實施核打擊的方案,卻是極有可能的。然而,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如果核大國間打開核戰的閥門,任何一方都難獨善其身,那將是一場世界性的災難。所以,製造這種威懾只能引起世人的警惕,並招致一致的譴責。 轉變戰略,降低核打擊門檻 ●從這份報告披露的內容來看,美國今後會發展什麼樣的核武器? 李:這份《核態勢評估報告》特別強調,美國需要着手研製新一代輻射較弱的微小型核武器,尤其是具有鑽地能力的核武器,以便用於“特定戰場”和攻擊地下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庫等堅固目標。可見,研製具有各種特定功能的新型核武器將會成為未來美軍核武器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事實上,幾十年來,除戰略核武器不斷向量少質高的方向發展外,美國戰術核武器也取得了很大發展。戰術核武器的研製始於中子彈。由於普通氫彈的核污染很嚴重,美國首先提出了“乾淨”核武器的概念,中子彈便應運而生。由於中子彈爆炸時,加強了核武器5種殺傷破壞因素中的核輻射,減弱了其他幾種殺傷破壞因素,因而被稱為“殺人不見血”的戰術武器。美國還在研製一種當量為10噸級、可以鑽地10~15米的微小型核武器。它可以有效摧毀山嶺中的敵軍山洞或敵方領導人的加固地下指揮所,還能夠把地下秘密通道炸得坑坑窪窪。 此外,美軍還研製了多種具有特殊功用的核武器,從而模糊了核武器與常規武器的界限,例如,衝擊波彈、電磁脈衝彈、貧鈾彈等。這些能部分替代核武器的特種炸彈使美軍可摧毀一般常規武器無法摧毀的目標。同時,美國還在大力研製第4代核武器,主要有當量可調彈頭、“二合一”彈頭(利用核部件插入技術實現常規彈頭與核彈頭的相互轉化)、乾淨的聚變彈、反物質彈、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的炸彈、核同質異能素武器等。 ●解讀這份報告,美國發展和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均已發生變化。這是否意味着美國的核戰略正經歷轉型? 王仲春(以下簡稱王):美國的核戰略是由包括核威懾、核力量使用與核力量發展3項基本政策構成的綜合體。其中,核力量使用政策是核戰略中最隱秘、最核心的部分。它集中反映了美國最高決策當局對國際安全與主要威脅的基本判斷以及對其核力量使用的精心籌劃和準備。這次媒體主要披露了《核態勢評估報告》中的這一部分。 冷戰結束後,美國的核戰略始終處於調整發展之中,威懾與實戰不斷變化的戰略運用是其核戰略調整的主線。1994年9月,國會批准了冷戰後第一份《核態勢評估報告》,開始改變冷戰時期在美蘇“相互確保摧毀”戰略態勢下,將核武器作為懾止大規模核戰爭的惟一手段的政策。核報復不再是“多層次威懾”中的“終極威懾”。1997年11月,美國總統克林頓頒布“總統指令”,將“領先與防禦”作為美國在新形勢下的核戰略,在保留以首先使用核武器相威脅的基礎上更強調增加核武器使用的靈活性。這次被披露的新《核態勢評估報告》則進一步降低了核武器使用的門檻,擴大了核武器打擊目標的範圍,增加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機會。這大大超出了美國現行核戰略所規定的使用核武器的原則。 舉世皆驚,後患無窮 ●儘管美方聲稱該報告是“慎重的軍事計劃”,但如果它按“計劃”執行,將會對世界安全形勢產生怎樣的影響? 蔣:此舉是美國單邊主義行徑的繼續,將對國際軍控機製造成進一步的衝擊。美國為建立全面戰略優勢,實現“一超獨霸”,在軍控領域的單邊主義行徑愈演愈烈。突出表現為反對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拒絕《禁止生物武器條約》核查議定書及宣布退出《反導條約》。 此舉同時表明,美國對核裁軍缺乏誠意,將對美俄核裁軍進程產生消極影響。去年12月美俄總統會晤時,雙方作出大幅度削減戰略核武器的承諾,但由於美反對兩國簽署正式的核裁軍協議,並堅持不銷毀削減下來的核彈頭,而是將其儲存起來,引起俄方的擔心和不滿。此次報告又把美國發展新型核武器及其先發制人的核打擊計劃公之於眾,這對其他有核國家是一個“不得人心的威脅”,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核軍備競賽。報告也表明美國所謂的核裁軍不過是對核力量結構的重新調整,並沒有降低對核武器的依賴。 美國政府不對參加《核不擴散條約》的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除非這個無核國家與有核國家聯合或結盟對美或美的同盟國發動襲擊的政策曾對勸服無核國家加入《核不擴散條約》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美國此次所列的7個核打擊目標中,有5個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無核成員國。這無疑將令無核國家產生恐慌,勢必對《核不擴散條約》產生衝擊。此外,按照美軍裝備管理規定,新型武器性能應通過試驗檢測後才可裝備美軍。美如發展並部署新型核武器,將可能重新進行核試驗。這將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造成無可挽回的破壞,使該條約的生效前景更加渺茫,國際社會長期以來的艱苦努力也將付之東流。正因如此,聯合國負責裁軍事務的副秘書長賈揚塔·達納帕拉說,在讀到這則報道時,他感到“非常驚愕”。 ●《核態勢評估報告》一經披露,引起世界輿論的批評。各國的反應如何呢? 王:美國此舉令全世界感到不安。就連美國自己的報紙《紐約時報》也發表社論,抨擊“美國是個核流氓”。社論說,如果現在哪個國家企圖發展核武器,並打算對一些非核武器國家首先實施打擊,美國一定會把該國劃入“危險的流氓國家”行列之中,但類似情況現在卻發生在美國自己身上了。社論指出,披露《核態勢評估報告》的危險性在於,它擴大了美國可能使用核武器進行報復的範圍,也擴大了潛在核打擊的目標,這種降低動用核武器條件的想法是“非常危險和錯誤的”。 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說,美國是想利用這份報告來威嚇其他國家。伊朗媒體評論說美國是想攪亂世界,以達到其長期獨霸天下的目的。 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評論,強烈譴責美國國防部的《核態勢評估報告》。評論指出,美國政府擬訂核打擊計劃表明,它已拋棄了此前作出的核武器是遏制戰爭力量的看法,改變了原有的核政策。這意味着美國將根據自己單方面的判斷,在任何時刻用核武器對特定國家實施打擊。評論認為,這項計劃將引起全球範圍內的核軍備競賽,造成世界政治和軍事形勢的高度緊張。 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表示,美國新的核戰略文件“不符合俄美對話精神”。俄羅斯外交部致函美國國務院,要求解釋華盛頓的核政策。 我國政府對此深感震驚,要求美國對此作出解釋。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3月1 6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就近來美方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美關係的行徑,向美國政府提出嚴正交涉。李肇星指出美國防部不久前向國會提交的所謂“核態勢評估報告”公然聲稱,美國準備在台海發生戰事時使用核武器。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核武器國家應無條件地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對無核國家、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美還曾就核武器“互不瞄準”達成了協議。美方也多次表示無意威脅中國。李肇星說,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真誠希望與世界各國人民和平相處,平等相待。中國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從未干涉過美國內政,從未做過對不起美國人民的事。同時,必須明確告訴少數政治偏執狂: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屈服於任何外來威脅,包括核訛詐。中國人民受欺負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