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為什麼韓國人對日能硬得起來?
送交者: 清淵居士 2005年03月11日13:47:4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為什麼韓國人對日能硬得起來?

作者: 清淵居士(sqldr)

為什麼韓國人對日能硬得起來?

文/佚名

  3月4日下午,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今後在同中國外長李肇星會面時,將要求中國“改善”歷史教育,包括改變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展覽方式。町村還要求去中國修學旅行的日本學生不要去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記錄日本侵略歷史的場所。此外,日本外務省官員說,日方過去曾指責“中國的愛國教育幾乎等同於抗日教育”。一時間,人們驚訝地發現,在歷史問題上負債纍纍的日本竟然開始“底氣十足”地指責中國。另一方面,對於將“抗日教育”搞得如火如荼的韓國,日本卻表示“可以理解”。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差異緣於日本對中韓兩國的不同心態,韓國人始終將日本看作“最危險的國家”,日本人則把中國當成戰略對手。在東亞三角關係中,韓日兩國到底如何看待對方,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它們與中國的關係。

  韓國人心裡有日本埋的鐵釘

  韓國人對日本人的心態很複雜,但通過一件事可以反映出這種心態,那就是日本人曾在朝鮮半島的“龍脈”上釘釘子。按照韓國人的說法,在日本統治時期,為徹底消除朝鮮半島人民的民族意識,日本人在半島的名山大川和重要地點釘上了巨大的鐵釘,藉以切斷當地人所說的“龍脈”。有不少韓國人認為,日本人埋下鐵釘後,朝鮮半島就沒有再出現過偉大人物。韓國政府曾根據有關線索,清除日本埋下的大鐵釘,但據說很難清理乾淨。這件事能夠形象地概括出韓日兩國的狀態,即韓國人的心經常被日本的“鐵釘”刺痛,由此引發的反應也是空前激烈的。  近期,韓日兩國就“獨島”(日本稱為“竹島”)歸屬問題發生衝突。3月1日,韓國人的反日情緒達到高潮。由於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爆發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因此韓國將這一天定為國家法定紀念日――“三一節”。1日上午,韓國總統盧武鉉出席了在梨花女子高中柳寬順(抗日英雄)紀念館舉行的“三一節”86周年紀念儀式,他在致詞中表示:“過去,為尊重韓日兩國關係的發展,曾承諾不再把歷史問題當作外交議題,這一想法現在並沒有改變,但這不是靠我們單方面的努力就能解決的事情。”“查明過去歷史的真相,日本應真心道歉和反省。如果有需要賠償的,要進行賠償,然後和解。這是國際社會普遍採用的清算歷史的方式。”盧武鉉還強調,政府將從現在開始努力解決日本對韓國人進行賠償的有關問題。就在盧武鉉發表講話的同時,韓國舉行了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有數百人向日本放飛寫有日本侵略歷史的氣球;戰後留在韓國的日本婦女身穿朝鮮族服裝,向受過日本迫害的老人下跪謝罪;上千人高呼口號走向日本使館,重現“三一運動”的歷史場景。日本駐韓使館則成了韓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時時刻刻防着日本

  在韓國的政治生活中,愛國主義始終是與反日聯繫在一起的。為不忘“亡國”之恥,激發國民的愛國精神,韓國始終抓住兩條線不放:一是清算歷史,剷除“親日派”,為抗日功臣正名。在韓國,凡是“親日”派人物,一律不許進入政界。在國家機構中,政府專門設有一個特殊的部級機構“國家報勛處”。其職責是表彰在抗日獨立運動中湧現出來的抗日英雄和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這些人在乘坐飛機時可拿經濟艙的票坐頭等艙,還可以免交高速公路費和停車費等。二是通過歷史博物館、學校教科書以及每年舉行的抗日紀念活動對青少年和國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種教育從幼兒園開始,韓國人的觀點是,日本在統治朝鮮半島的幾十年中,從幼兒園開始對當地的孩子進行奴化教育,現在韓國必須從這個時候開始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歷史教科書問題上,韓國主張“用史實說話”,書中有大量的照片、史料、其他物證和對當事人的採訪。書中對日本的稱呼有“加害者”、“日本軍國主義”、“日本鬼子”和“日本敵人”等。中國教科書中常說的要將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與日本人民區分開的觀點在韓國教科書中基本沒有。韓國一位歷史學家對記者說:“日本不真正脫胎換骨,我們警惕的眼睛將永遠瞪得溜圓。”

  日本對韓國很有耐心

  對於韓國掀起的反日狂潮,日本表態相對平靜。外相町村信孝2日傍晚表示:“昨天是韓國獨立運動紀念日,因此(盧武鉉)發言措辭嚴厲也是不得已的。” “(盧武鉉)雖然一直表示希望日本認真反省歷史、向韓國謝罪,但同時也表示希望面向未來發展兩國關係。我認為沒有必要反應過激。”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則說:“這有(韓國)國內政治立場的因素。盧武鉉應該是在考慮到國內情況後,同時也是懷着對日友好的態度發言的。”與此相應,日本主流媒體雖然大篇幅報道了盧武鉉的講話以及韓國出現的反日高潮,但除個別媒體反應激烈外,主要是進行敘述性報道,基本上沒有發表具有強烈對抗性的評論或文章。這也是日本媒體的一個慣例,即對韓報道相對寬容。  實際上,日本人對韓國的看法經歷了一個轉變,但這種轉變只是表面上的,在骨子裡,日本人仍是居高臨下地看待韓國人。日本雖然曾經對朝鮮半島進行了數十年的殖民統治,但半島上的人在當時的日本人眼裡屬於四等公民,排在本土、琉球(沖繩)和台灣人之後。韓國獨立後,日本人對韓國人的看法沒有太大改變。在上世紀50年代,在日韓國人的地位不如中國人。上世紀70年代以後,隨着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人對韓國以及韓國人的看法逐步發生了變化。進入21世紀,日韓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特別是2002年日韓兩國聯合舉辦了世界盃足球賽,使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去年以來,日本在文化和旅遊方面出現了韓國熱,大量韓國電視劇和歌曲受到日本觀眾青睞。許多日本人紛紛結伴前往韓國旅遊。在這種友好的大環境下,日本人對韓國人的親近感不斷上升。據日本官方調查,對韓國有親近感的日本人已經從1999年的35.5%上升到了2003年的56.6%,高出中國19.1個百分點。儘管如此,一般日本人仍認為韓國人固執、衝動、愛湊熱鬧、文明程度不高,和日本相比有很大差距。

  兩國心態是如何形成的

  韓國人敵視日本,而日本人卻寬容韓國,在這種現象背後有很強的政治因素。  首先,韓國人普遍認為,對於韓國來說,日本是“最危險的國家”。其理由是在歷史問題上,日本始終不肯對其侵略歷史進行懺悔。在軍事上,日本軍力大幅增長,動不動就“出兵放馬”。在經濟上,韓國對日貿易長期處於巨額逆差,大量關鍵技術受控於日本。在文化上,韓國為阻止日本的文化滲透,採取了種種措施,但日本的攻勢仍咄咄逼人。韓國普通百姓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即日本之所以在歷史問題上拒不認錯,關鍵是其野心不死。日本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後盾,正在做着遠遠超越昔日“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日本野心一旦膨脹,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也許還是韓國。  其次,日本並不“看重”韓國。日本人對韓國人有一種心理優勢。他們認為,在歷史上日本統治了朝鮮半島幾十年,這段歷史說明日本人本來就應高高在上。韓國建國後,日本人又認為是他們的經濟援助和貸款幫韓國實現了經濟起飛。現在,日本又看到,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韓國有求於日本。此外,1965年,兩國簽署協定,日本對韓國進行了部分賠償,日本人認為此舉已了卻了“良心債”,韓國人怎麼折騰都屬於“無理取鬧”。再加上在經濟、政治和軍事層面,日本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一向“看實力擺臉色”的日本對韓國有一種超出一般限度的寬容。  第三,中國因素在發揮作用。日本始終認為,能與它在亞洲爭奪主導權的國家只有中國。中國的快速發展無論在心理上或在現實中都會給日本造成巨大壓力。大部分日本人認為,中國超過日本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日本對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十分敏感,拉攏韓國也成了日本的戰略選擇,日本的做法是淡化日韓之間的歷史和領土問題,強化兩國與美國的政治聯盟,加緊文化滲透,在朝鮮問題上拉住韓國。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日本的高姿態是有目的的,正應了那句老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環球時報》 (2005年03月07日 第七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美國航空母艦有能力干涉台海戰爭嗎?
2004: 開發西伯利亞
2003: 沮喪的大陸
2003: 伊拉克之戰是“石油戰爭”嗎?
2002: 中國的外交形象
2002: 中國專家推測:印度可能挑起邊界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