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談談帝國海軍30年遠期造艦計劃
送交者: 嵐少爺 2016年03月24日23:20:4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談談帝國海軍30年遠期造艦計劃  

剪水鸌的博客

2016-02-09 16:56:58|  分類: 海軍 



談談帝國海軍30年遠期造艦計劃 - puffinus - 剪水鸌的博客

帝國海軍的強大毋庸置疑,帝國海軍的困境也無可否認。帝國海軍的強大使得許多兔子將帝國海軍實踐當作赤兔海軍必須原樣照搬,不可越雷池半步的金科玉律。帝國海軍當下面臨的困境則使得大票兔子們膝跳反射式地將擴張赤兔海軍等同於 “窮兵黷武”。

每年更新一次的帝國海軍 30 年遠期造艦計劃被某些兔子膜拜為 “戰略遠見” 的典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 30 年遠期造艦計劃到底是神馬東西。

談談帝國海軍30年遠期造艦計劃 - puffinus - 剪水鸌的博客
談談帝國海軍30年遠期造艦計劃 - puffinus - 剪水鸌的博客
  
帝國海軍當前的遠期兵力結構目標要求其 battle force 穩定在 11 艘艦隊航空母艦,12 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48 艘攻擊型核潛艇,88 艘巡洋艦/驅逐艦,52 艘瀕海戰鬥艦/護衛艦,34 艘兩棲戰艦,29 艘艦隊補給艦,以及 34 艘其它輔助性艦船,共計 308 艘的水平。按照平均服役壽命 35 年計算 (這其中還包括了預期服役壽命為 50 年的航空母艦,42 年的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40 年的兩棲戰艦),艦隊更新速度需要達到每年 8.8 艘。

首先必須指出 308 艦 battle force 的兵力規劃本質上是後冷戰時代早期 “帝國治下和平” 的歷史遺蹟,對於 “新常態” 下的帝國海軍而言可謂捉襟見肘。卡特時期的戰略分析明確顯示白頭鷹帝國海軍即使完全忽略與紅色帝國海軍放對廝殺的可能,將精力專注於 “維護(第三)世界和平” 與把持海軍首強寶座,艦隊規模仍需達到 425 艘。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近 40 年,但海軍艦艇的巡航速度並無絲毫改善 (瀕海戰鬥艦雖然衝刺速度遠超同噸位常規戰艦,遠程航渡時卻並不比 FFG-7 “佩里” 級導彈護衛艦更快),地球曲率依然故我,瞬間移動技術也繼續停留在科學幻想的宇宙,完成非戰爭任務需要的艦艇平台數量相應地近乎原地踏步。據此,“全球反恐” 戰爭初期帝國海軍於 2002-2004 年間提出的遠期兵力規劃將 battle force 艦艇總數設定為 375 艘,其中巡洋艦與驅逐艦 104 艘,瀕海戰鬥艦 56 艘,水面戰艦總數 160 艘。2005 年初的 325 艦 battle force 方案則將巡洋艦與驅逐艦數量設定為 92 艘,瀕海戰鬥艦 82 艘,水面戰艦總數 174 艘。375 艦 battle force 計劃迎頭撞上了 “反恐” 戰爭背景下海外用兵花銷及陸軍經費優先 & 帝國造艦成本高企聯手打造的嘆息之壁,尚未啟航便在錨地傾覆。“可負擔性” 更強的 325 艦方案則因需要犧牲兩棲戰艦與戰術潛艇部隊的利益而不了了之 (御林軍的政治能量自無須贅述,新世代戰術潛艇不僅是 A2/AD 環境下重要的穿透型 ISR 平台,還是頂着帝國各州名號的 “國之重器”)。帝國海軍 battle force 遠景規劃隨後從 2006-2011 年的 313 艦演進至如今的 308 艦,在造艦預算分配方面始終遵循着 “帝國主義大鍋飯” 的平均主義原則以避免內鬥,預期兵力結構與其說是基於戰略需要深思熟慮的產物,還不如說是海軍各大兵種相互扯皮的結果。   

談談帝國海軍30年遠期造艦計劃 - puffinus - 剪水鸌的博客
 
以 308 艦 battle force 目標為基準制定的 30 年造艦計劃即使得到順利落實,也只能將帝國海軍的兵力規模大致穩定在現有水平不再繼續下降,遠遠無法滿足與赤兔海軍在公共服務領域展開全面競爭的需要。問題是年均 8.8 艘艦艇的更新速度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帝國海軍的財政負擔能力。

談談帝國海軍30年遠期造艦計劃 - puffinus - 剪水鸌的博客

即使按照海軍方面的樂觀估計 (深藍),每年 8.8 艘新艦需要的資金投入也已超過了 1986-2015 年的歷史均值 (虛線)。元老院預算辦公室的預期 (淺藍) 更是充滿了悲觀氣息。根據預算辦的分析,如果航空母艦與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更新節奏雷打不動 ,其它類型艦艇的建造撥款各打五十大板,並假設造艦成本不隨採購頻率下降而進一步膨脹 (世上哪有這等好事),按照過去 30 年的實際撥款水平,2016-2035 年帝國海軍將採購 4/4 艘航空母艦 (海軍計劃/負擔能力,下同),12/12 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28/18 艘攻擊型核潛艇,40/25 艘導彈驅逐艦,35/25 艘瀕海戰鬥艦,16/12 艘兩棲艦,43/35 補給艦/軍輔船,20 年內的造艦總數為 178/131 艘,海軍計劃與財政負擔能力之間存在 47 艘的差距。2016-2045 年帝國海軍將採購 6/6 艘航母,12/12 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45/34 艘攻擊型核潛艇,65/46 艘導彈驅逐艦,67/44 艘瀕海戰鬥艦/護衛艦,23/15 艘兩棲艦,46/35 艘補給艦/軍輔船,30 年造艦總數 264/192 艘,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拉大至 72 艘。帝國海軍 2035 年的兵力規模為 11/11 艘航母,10/10 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46/38 艘攻擊型核潛艇,88/77 艘導彈驅逐艦,52/45 艘瀕海戰鬥艦,36/32 艘兩棲艦,66/59 艘補給艦/軍輔船,總數 309/272 艘。2045 年的帝國海軍規模為航母 10/10 艘,戰略核潛艇 12/12 艘,攻擊型核潛艇 50/37 艘,驅逐艦 82/64 艘,瀕海戰鬥艦/快速護衛艦 57/34 艘,兩棲艦 33/27 艘,補給艦/軍輔船 61/53 艘,總數 305/237 艘。 

要想避免艦隊規模的慢性失血,對策無非降低艦艇造價與增加造艦預算。降低艦艇造價的途徑包括: 1) 提升軍事造船工業效率;2) 加快裝備更新節奏;3) 提高低端戰艦在兵力結構中的比例。帝國軍事造船工業效率低下的痼疾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非奧黑竭力鼓吹的 “再工業化” 結出碩果否則無從根治,況且病去如抽絲,就算最終能夠痊癒,對於近中期的艦艇採購項目而言也是緩不濟急。瀕海戰鬥艦是 2 與 3 的具體表現,1/4 於 “伯克” 的量產單價在帝國海軍看來已屬天賜。麻煩的是隨着兔子強勢崛起,帝國海軍原有的 88 艘高端水面戰艦兵力規模 “目標值” 所依據的威脅環境設定正在迅速蒸發。帝國海軍原本估計每個航母打擊群只需編入 5 艘巡洋艦與驅逐艦便足以應付西太平洋戰區內的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彈道導彈威脅。得出上述結論時赤兔軍的 054A 型導彈驅逐艦與 039A 型 AIP 柴電潛艇剛開始批量列裝,AESA 雷達防空驅逐艦和 093 型攻擊型核潛艇的總產量各只有 2 艘,J-20 與反艦彈道導彈更是廣大軍迷心中遙遠的夢想。形勢的迅速發展迫使帝國海軍在短短數年之後就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水面戰艦兵力設定,每個航母打擊群需要的巡洋艦與驅逐艦數量據信至少需要增加到 7-8 艘。按照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區集結 6 艘航母,每艘航母的護航兵力增加 2 艘的最小需求計算,帝國海軍巡洋艦-驅逐艦的總數也應達到 100 艘,這還沒有考慮到 2020 年之後赤兔軍 J-20 遠程隱形戰鬥機和大型導彈驅逐艦等目前仍處於工程化研製階段的新世代武器系統將會施加的額外壓力。面對日趨完善的赤兔軍 A2/AD 體系,帝國軍巡洋艦/驅逐艦可能需要攜帶大量進攻性武器分散前出,以吸引兔軍 A2/AD 偵察打擊力量的注意,為航空母艦減壓,使得帝國軍高端水面戰艦任務譜與兵力規模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除非鷹兔兩家握手言歡,否則依靠大規模建造低端戰艦維持 battle force 艦艇總數的法子已經行不通了。 

這樣增加造艦預算就成了帝國海軍擺脫困局的華山孤徑。所謂 “顧慮長遠” 的 30 年造艦計劃不過是海軍為了向元老院伸手要錢發射出的輿論導彈。平心而論帝國海軍的要求並不過分,1986-2015 年的年均造艦投入僅相當於帝國目前全年基礎防務預算 (不包括海外用兵花費) 的 3% 弱,元老院只須將國防開支的 1% 從其它領域轉移至艦艇更新項目之上既可扭轉帝國海軍艦隊規模持續萎縮的不利局面 (加快採購頻率將導致艦艇單價下降,1/3 的額外經費投入有可能換來 1/2 的艦艇採購數量增長)。帝國的地緣環境與 “新常態” 下國際競爭格局的變化都意味着提高海軍預算在國防撥款中的權重實屬理所當然。只可惜在帝國防務體系中諸多決策者的眼裡,帝國的整體利益遠不及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要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美元黑色周背後的歐美貓膩
2015: 一張圖讀完中國火箭簡史....
2014: 看看朝鮮如何看中國。。。
2014: 國內流傳的一種馬航事件分析
2013: 有許多通中文的日本特高科的雇員大肆在
2013: 普京是個職業洞察眼力極高的人,他選擇
2012: “一國兩區”開新局 中共對台政策顯成
2012: 共軍威武!空軍超級“空中堡壘”西藏平
2011: 斯大林出殯隊伍中的各國政要:周恩來走
2011: 茅于軾發怒了:不要拿我交的稅款去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