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醞釀“第二次海灣戰爭”三大疑問
送交者: ref 2002年03月22日16:35:0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國為什麼要打第二次海灣戰爭?打成什麼樣的結果?若是打了後遺症如何?這些問題對於關注2002年軍事問題的人來說,都是要認真研究和探討的。最新一期台灣《全球防衛雜誌》刊登了署名清文的文章,分析了上述問題。

  打的動機何在?

  在歷史上,中東問題幾乎都是以戰爭方式來解決,然而每次都不能徹底解決,阿富汗問題也是如此。自奧斯曼帝國解體之後,中東衝突和軍事政變不絕。自1956年以來爆發了4次中東戰爭,不僅沒有解決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戈蘭高地問題,而且留下了諸多的火藥和點燃火藥的火種。第一次海灣戰爭不僅沒有解決這些可題,而且還引出了伊拉克核生化武器以及讓西方世界驚恐萬分的“9·11”恐怖攻擊事件。

  儘管美國採取了設立禁飛區、空襲、巡航導彈打擊、支援反對派顛覆、暗殺等等手段,但是針對薩達姆這樣的政權均未奏效,最後只剩下戰爭一條路可以走。

  美國想打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國內的“敵人缺乏症”。美國作為世界的首強,依靠的是武力、經濟、文化、結盟幾根支柱,而武力是最根本的。雖然"9·11"之後美國加強了反恐怖的投入,但是從小布什上台所推行的一系列單邊主義政策和扶持其上台的軍火商所獲得的訂單來看,更加驗證了美國政治精英的一個古典主義鷹派理念:不打仗,軍隊就要被沒有敵人的"和平環境"所腐蝕,國民肌體就要百病叢生,民眾思想就要意志消沉,國民經濟周期性起伏就難以調整,老大的位置就要受到挑戰甚至難以保持。關鍵是能不能打贏,能贏,就敢打。

  從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都在想怎麼才能把薩達姆拉下馬

  美國自獨立以來,國家最重要的職能之一就是打仗,或準備打仗。在一個民間有近兩億支槍、軍火利益集團可以利用“戰爭宗教”操縱選舉、整個歷史都貫穿着對外干涉和擴張的國家,戰爭的勝利是凝聚國民意識的良藥。阿富汗戰爭建立的“戰爭走廊”尚未收回成本,本·拉登的神秘隱現和消失似乎非要把美軍留在阿富汗,媒體開始把目標轉向伊拉克,冬春季節油價正低,這一切似乎構成了對伊拉克開戰的良機。

  打的手段怎樣?

  由於美國結盟打擊伊拉克的經濟支持目前還沒有着落,目前大規模出動地面部隊的可能性較小,只能使用空中力量作為打擊的主要手段,至於在伊拉克南北邊境各部署5萬美軍的方案,還僅僅停留在設想階段。

  第一次海灣戰爭主要依賴先期的空中打擊,這次如果開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不同的是,第一次海灣戰爭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冒天下之大不韙,使美國的盟友眾多,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而現在美國儘管已經結成了鬆散的"反恐聯盟","9·11"事件後又有了"美國打仗總是有理"的論據,但除了忠實盟友英國外,對伊拉克開戰畢竟還要說服伊斯蘭國家、俄羅斯、中國和目前持觀望態度的歐洲。況且,一直積聚實力、掌控着中東石油海上通道的伊朗態度亦更加微妙,畢竟當年是美國為了削弱伊朗實力而支持伊拉克崛起的。

  從軍事角度看,海灣戰爭時伊軍主力駐防科威特,共和國衛隊在巴士拉地區擔任戰略機動部隊,兩者都成了多國部隊空中力量的地面固定靶子。現在伊拉克不僅沒有科威特的負擔,而且美國能否像在阿富汗戰爭中利用反塔利班聯盟那樣,利用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族人和南部的什葉派將薩達姆軍隊一掃而光,仍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如果薩達姆汲取教訓在山區、夜間調動配置地面部隊和重要裝備並加以偽裝,也許不會像第一次海灣戰爭那樣迅速潰敗。而橋梁、雷達站、通信中心、工廠等設施即使被毀,對已經遭受多年制裁和空中打擊的伊拉克而言,也不如當年那麼敏感,甚至可以喚起一些國際社會和阿拉伯國家的同情。

  再者,美國的空中打擊力量也不如當年。海灣戰爭時,美國的一線作戰飛機部分因多次轉場和戰鬥飛行,不僅飛機壽命大大縮短,而且故障率也相當高,故障損失占所有飛機損失的一半。1997年由於美國航空工業兼併重組,生產線調整,維修體系相當吃緊,一年內各種型號的飛機非戰鬥摔損達50餘架,80年代生產的戰鬥機在國內進行飛行訓練中多次發生墜機,可見不僅是海灣的氣候原因所致。

  在經歷了科索沃和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戰鬥機更新的問題已經異常緊急地被提上了日程(這也是美國國內政治問題之一)。而廢除反彈道導彈條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聲公司得到聯合攻擊戰鬥機(JSF)和導彈防禦系統(NMD)訂單、尚未逮捕本·拉登、伊拉克製造大規模殺傷武器的輿論鼓譟、美國中期選舉的臨近,等等,這些微妙的因素都可能成為美國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的動因。

  因此,第二次海灣戰爭很可能在軍事上會成為一場"怎樣炸“和”怎樣藏"的戰爭,而在政治上會成為一場“怎樣說服納稅人投票”、“怎樣說服國會議員拿到訂單並爭取追加投入”的戰爭。

  打的後果如何?

  美國真正對伊拉克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實質上也是為了消除第一次海浪戰爭的後遺症。至於第二次海灣戰爭會不會有後遺症?回答無疑是:有。

  首先,如果薩達姆沒有被炸死或被美國特種部隊活捉,美國發動的空中襲擊只是一次更大規模的破壞,絲毫不會給美國的國際形象增添什麼光彩,而且可能用削弱國際社會因“9·11”事件後對“美國打仗總是有理”的論據的質疑。當然,軍火商和共和黨在政治上得到了短期收益,那要另當別論。即使薩達姆被殺死也不能根本解決伊拉克問題,只要石油資源還在,美國若沒有扶植伊拉克親美政權,伊拉克可能又會出現一位薩達姆第二的軍人政治家,他首要的任務就是重建武裝部隊和內衛部隊。

  美國近年來的幾次出兵都是以空中力量為主力

  當然最理想的就是“前伊朗模式”,即將薩達姆趕下台後扶持一個巴列維式的親美政權,清除親薩達姆的軍官,利用石油出口償還戰爭債務。但是薩達姆政權本身就是一個類似前伊朗國王巴列維的世俗政權,正如美國當年支持本·拉登一樣,要推翻這個政權只能利用伊斯蘭傳統的力量。

  而伊拉克不像阿富汗還有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協助,如果讓伊朗支持的南方什葉派穆斯林傳統力量介入未來的伊拉克,將石油資源和海上航運交予一個以驚人速度復興的伊斯蘭傳統國家控制,對美國而言後患無窮。

  如果讓令北約中的唯一盟友--土耳其頭痛的北方庫爾德族力量介入伊拉克政治,依託吉爾庫克油田建立庫爾德族國家,恐怕也不是西方國家所願意看到的。

  總之,肢解伊拉克,使之變成多個伊斯蘭國家,對美國和西方而言也許是一個短視的選擇。

  上次海灣戰爭為預防生物武器留下的後遺症,至今困擾着美英部隊、復員老兵和政府,若第二次海灣戰爭開打又會出現這個問題。新的疫苗並不能保證沒有後遺症,它所引起的心理和政治後果,無疑會對下一次海灣戰爭產生更大的影響。

  事實上,戰爭後遺症是一種永恆的人類現象和自然現象。一個戰敗國蒙受恥辱,此仇已深入民族之魂,這個仇遲早總要報;因此要妥善解決戰後問題,對勝者敗者都同樣重要。否則,勝者獲得了短期喜悅之後,很可能也會被拖入一個無法自拔的泥沼。

  美國若是想真正解決中東問題,是否應該變更動不動就訴諸武力、或以武力威脅的思維方式呢?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某些利益集團需要利用戰爭得到投資回報,而某些政治候選人只能尋找各種藉口動用納稅人的錢打造戰爭機器。這就是"美國不能沒有敵人"這句話的本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