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白雲先生:從匱乏到過剩,從高效到危機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7年02月17日12:25:3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史無前例的危機與新文明的曙光

一、當前世界的焦點以及未來走向
戰爭與衝突,在冷戰結束前,一直都是世界的主題。隨着蘇聯的解體,和平和發展,才成了世界的兩大主題。以至於讓很多人產生了幻覺,認為和平和發展一直都會的世界的主題。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下一個大歷史格局,它的主題不再是和平與發展,而是幻滅與重建。幻滅,是比戰爭更深層的淘汰法則,因為它觸及了靈魂,戰爭只不過是觸及了肉體。
也就是說,人類的命運,到了僅僅依靠戰爭,都無法挽救的地步。因為人類文明的一切,都是依託匱乏機制所建立起來的。匱乏,推動着人類去競爭,競爭推動着人類去進步,進步,推動着人類去追求一個理想世界。而在這所有的過程中產生的痛苦感受,則交給各種謊言來慰藉。人們把這些謊言,叫做信仰。
我們先回顧下工業文明的歷史,看看我們是如何在匱乏機制的支配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步的。
大航海運動,催生了第一批的全球性的海權帝國,西班牙,荷蘭和英國。從那之後,海權強國,如何制衡陸權強國,就一直都是海權強國經略全球的生死存亡之道。這一點,在英國和美國身上,表現的尤其顯著。
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制衡,是英國所主導的七次反法同盟。一旦法國確立的對歐洲大陸的統治,並進一步東進,連接歐亞大陸的亞洲部分。那麼作為海權國家的英國,就會徹底喪失霸權。全球的權力與財富,也都會轉移到大陸。
法國的陸權帝國夢,被英國所領導的反法同盟挫敗之後,反法同盟的既得利益者,德國隨後崛起。世界政治的焦點,便從反法同盟,轉向了反德同盟。兩次世界大戰的本質,就是反德同盟。
德國被摁下去之後,世界政治的焦點,轉向了冷戰。冷戰的美蘇爭霸,本質是反蘇同盟。蘇聯按照彼得大帝曾經定下的擴張戰略,是要徹底打通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建立一個比蒙古帝國更要遼闊的歐亞大帝國。
相對整個世界島歐亞大陸來說,偏安一隅的美國,則相當於一個島國。美國取代了英國的地位,蘇聯取代了法德的地位。這依然還是海權國家對陸權強國的制衡。反蘇同盟,隨着中國的加入,完成了最後一塊拼圖,蘇聯應聲倒地。
德國是反法同盟的既得利益者,美蘇是反德同盟的既得利益者,中國是反蘇同盟的既得利益者。
很自然的,接下來,世界的焦點轉向了反中同盟,還是反霸權同盟的問題。同時,另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是,海權強國制衡陸權強國的歷史是不是結束了,陸權強國壓倒海權強國的新歷史,是不是即將開始?
而這個歷史一旦開啟,它就是不可逆的。就好比說,如果拿破崙真的打通了歐亞大陸,那麼英國這種海權國家在法國眼裡,不過就是個豆芽菜,英國永遠都不可能再翻身。所以說海權時代到陸權時代的轉向,一旦完成,它就是不可逆的。
海權強國,要制衡陸權強國,只能採取均勢策略。英國對法德如此,美國對蘇聯和中國也是如此。反中同盟,就是基於均勢策略,締結一個反對中國的軍事同盟。反霸同盟,則是基於正義策略,締結一個反對美國的反霸軍事同盟。
美國這邊忙着張羅它的反中同盟,中國另一邊則忙着張羅自己的反霸同盟。正所謂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未來,這個天平向哪邊傾斜,對於很多利益攸關國來說,取決於是反中同盟的收益大,還是反霸同盟的收益大。國際政治,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虛妄的。
美國的反中同盟的問題在於,如果美國避免和中國發生正面衝突,只是躲在後面讓其他小國充當反中同盟的均勢主導者,那麼它會很失望的發現,沒有國家願意當這個愣頭青,因為沒有國家,能承受得起和中國發生正面軍事衝突的代價。這種買賣,就沒法做。
而對於中國的反霸同盟來說,俄羅斯和伊斯蘭,都可以沖在前面反對美國。所以相比反中同盟而言,反霸同盟,才會成為未來的主旋律。因為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反霸同盟,在美國疲弱的時候,背後還有中國拿錢砸,對他們來說不但代價小,而且收益大。
美法的航母,在地中海窺伺敘利亞戰局那麼久也沒敢動。這樣的疲弱反應只會鼓勵反霸同盟的進一步壯大。可以說,反中同盟,實際上已經流產了。無論是日本,俄羅斯,印度,越南,還是印尼,他們都無法承擔和中國發生正面戰爭的代價。再說了,美國人也拿不出來什麼錢給它們。代價太高,收益太小,怎麼看都是賠本買賣。
美國能做的,可能就就是在中國連通歐洲的中間地帶,搗搗亂,截斷中國和歐洲的陸路連接,在世界巴爾幹地區做文章。世界巴爾幹地區,並非是指巴爾幹半島,而是指連接歐亞大陸東西方兩端的廣袤的中間地帶。中東,是這塊地區的核心。
而這一地區,也正是反霸同盟的焦點地區。所以未來的衝突和戰爭,大部分都會集中在這裡。在我們的正面西太平洋地區,未來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反倒不是很大,因為美國自己都不想正面和中國在中國家門口打全面戰爭,其他國家更沒有敢上的。所以這個地方很難打起來,即便是中國梧桐灣灣,也很難引爆中美大戰。
經過上面的回顧和分析,我們會發現。海權強國,西班牙,英國,日本,美國,一個比一個大。陸權強國,法國,德國,蘇聯,中國,也一個比一個更大。在地球上,美國是海權強國的極致,中國則是陸權強國的極致。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碰撞。
法國強大之後,生產過剩,為了得到更多的市場,它只好在全世界和英國爭奪殖民地。德國強大之後,生產進一步過剩,它迫切的需要更多的市場,但是殖民地已經被英法瓜分完了,所以它只能通過戰爭,來給世界重新劃地盤。
德國戰敗,也耗光了英法。美蘇接管地球統治權,對殖民經濟體系,進行了改造。全球經濟,從殖民體系,轉向了分工體系。蘇聯弄了一個經互會,美國則弄了一個世貿組織。因為經互會是計劃經濟體制,所以它們不存在生產過剩的現象,對經濟危機,天然具有免疫力。
在美國陣營這邊,隨着日德產能的恢復,生產再一次過剩。美國閹割了日德隨後又扶植了東南亞,隨着東南亞加入分工體系,生產再一次過剩。為了應對危機,美國直接廢掉了東南亞。再接着,中國加入世貿,這一次,全球產能史無前例的過剩。
新興強國,產能過剩,需要更多的市場,怎麼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呢,只能通過戰爭去搶。這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內在邏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一是中美史無前例大碰撞,二是史無前例的產能過剩。
未來全球政治經濟的一切的問題,都史無前例的碰撞,和史無前例的過剩的衍生問題。這些衍生問題所呈現出來的基本圖景,便是我們所能直觀感受到的一場史無前例的整體危機。
兩次世界大戰,粉碎了殖民體系。中國的崛起,史無前例的產能過剩,目前看分工體系,也名存實亡了。經互會前腳剛走,世貿組織後腳跟上,蘇聯人廢除了經互會,馬上美國人也要廢除世貿組織。也就是是說分工體系,已經不再適合未來的全球政治經濟的發展。
繼殖民體系,和分工體系之後,全球第三種政經合作體系,應該是什麼呢?目前看還沒有人給出明確的回答。能看到的,只是世貿組織被事實粉碎後,所飛起的反全球化的一地雞毛。
分工的前提是什麼,是一個國家生產不了所有的商品,所以必須得分工。既然現在中國有能力生產所有的商品,那麼分工的合理性,就不復存在。所以世貿組織的瓦解,也是必然的。
中國嚴重的產能過剩背後所反映的是什麼,它反應的是,世界上根本不需要很多工業國,否則就是嚴重的資源浪費,和效率上的不經濟。這些低效率的工業國,商品競爭不過中國,就只能設置貿易壁壘。貿易戰一打,大家都只會變得更加貧窮。
有中國一個工業國家就足夠了。如果需要兩個的話,那就再加上一個德國。其他國家,都應該成為農業國和資源國,或者成為中國的初級產品加工基地,包括美國在內。這樣才符合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工業生產分工體系的時代行將結束,下一個時代,是多層合作體系的時代。在合作體系時代,有的國家專門負責工業,有的國家專門負責農業,有的國家專門負責資源,有的國家專門負責旅遊。最終,世界逐步的變成一個國家。
殖民體系是近代史,分工體系是當代史,合作體系則是未來史。
在中國所主導的合作體系框架中,美國是一個很完美的農業國和資源國,這樣的國家搞工業,是浪費天賦,搞金融則是損害道德。
世界經濟從工業生產分工,到分層全面合作的升級,它背後根本的動力是什麼呢,這個推動力,便是匱乏文明,向充裕文明的根本性轉向。正是這個大變局帶來了大動盪和大危機。所謂的危機,不過就是換擋前的車身搖晃。危機過後便將迎來柳暗花明的新世界。
這次大變局,和從殖民體繫到分工體系的升級還不一樣。從殖民體系升級到分工體系,通過戰爭就可以完成。但是從分工體系,升級到分層合作體系,則無法僅僅通過戰爭來完成。因為它需要觸及靈魂,而戰爭只能觸及肉體和利益。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類文明的一切,從告別採集文明,踏上生產文明之後的一切,都是基於匱乏機制所建立的。當我們要再走進充裕文明時,那麼我們在匱乏文明時期,所積累的全部積澱,都變成了需要被否定的對象。這是多麼痛苦的自我否定,所以說,這樣的自我否定,觸及靈魂。

二、當匱乏文明向充裕文明轉向時,我們如何走出經濟危機?
特朗普正是這樣不願意被觸及靈魂的人,他能做的,也不過是痛苦而又無謂的掙扎。美國再工業化,是雪上加霜,是給世界經濟添亂。TPP,再造另一個世界工廠,也是搗亂和雪上加霜。這些做法,只會讓一個產能已經超級過剩的世界,變的更加過剩。
更多的過剩,就只會帶來更多的危機。更多的危機,則會帶來更多的戰爭。
中國這邊,很多人也不願意被觸及靈魂。他們還在像老古董那樣,絮絮叨叨的宣揚一些跟美國人學來的陳詞濫調。張口閉口的就談市場,談效率,談自由談商業情操和倫理。認為這樣可以走出危機。這都是一種迷信,說明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經濟危機的關鍵字:過剩。
在過剩的時代談效率,是可笑的。在泡沫的時代談市場,是下流的。在危機的時候談增長,是無藥可救的。因為這樣做,都只會導致過剩的加劇。市場經濟不是經濟危機的藥方,而恰恰是經濟危機的原因。如果連這一點都弄不明白的話,只能說,要麼是故意的不想明白,要麼就是笨。
如果市場經濟真是經濟危機的藥方,那市場經濟的燈塔,美國就不會如此頻繁的發生經濟危機了。在資本主義這種社會化大生產模式中,貨幣循環是它的靈魂。經濟學家們,通常會認為,存在一種完美的常溫超導體一樣的永續貨幣循環迴路。
只要調整價格,供需就能均衡。怎麼才能調整資產價格呢,進一步認為,只要調整貨幣供應,價格就可以均衡。怎麼才能確定投放多少貨幣呢,關鍵看貨幣乘數和貨幣流速。市場原教旨主義,貨幣主義,是政治經濟學裡的兩大邪教和毒瘤。相信這種理論,跟相信鬼神,完全沒什麼區別。
貨幣循環,根本不是常溫超導迴路。就像每一個導體,都會出現電阻一樣,在貨幣循環中,每一個微觀經濟主體,它也都會出現幣阻。那麼貨幣就需要對每一個參與者做功,損耗在無盡的吃喝拉撒,無盡的儲蓄,無盡債務,和無盡的壞賬中。
為什麼西方的經濟學家們,那麼憎恨儲蓄,因為儲蓄,就意味着幣阻的最大構成部分。只要存在幣阻,那麼貨幣的超導迴路就不可能成立。流出去的貨幣流回來的時候,就會變少。為什麼說,一部經濟史,就是通脹史呢。刨除增長的因素之外,最大的因素就是,貨幣要對經濟主體做功,就跟用電器一樣,只要一直存在電阻和做功,那麼央行就得像個發電廠一樣,源源不斷的創造出來新的貨幣增量。
貨幣超導循環的迴路不存在,那麼鬼神一樣的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便不攻自破。供需均衡不存在,有效市場不存在,均衡價格不存在,貨幣投放量,也更不對應經濟增長。既然都是鬼神一樣的超現實思想,那麼對於解決經濟危機來說,也是有害無益的。
既然用市場經濟學這種神棍式的方法,解決不了經濟危機。那麼用現實中的方法,可以解決當前全球這次史無前例的過剩,所帶來的史無前例的危機嗎?我們來分析下具有可操作性的幾種方案。
戰爭方案。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因為德國生產過剩,迫切需要更多的市場,而全球市場又恰恰壟斷在英國的手裡,新興強國和舊霸主之間,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所以才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當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占世界第一位,全球貿易份額占比15%。用貿易手段擴張市場份額,比戰爭手段更高效。
通脹方案。市場份額擴張不了,那麼過剩的產能就會造成大規模的庫存。庫存就意味着債務惡化。要去庫存,如果低價拋售的話,就會引發通縮螺旋,導致資產價格崩盤。怎麼辦呢,只能通過加槓桿去庫存的辦法,製造金融泡沫,以通脹的方式,來解決企業和政府債務問題。比如去年的房價暴漲,就是這樣的做法。戰爭是對外轉嫁危機,買單的是外國人,通脹則是對內轉嫁危機,買單的是本國居民。
產業方案。這大致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思想。這個產業的產能過剩,可能其他的產業,我們的產能並不過剩,甚至是不足。比如大飛機,我們的產能連自給自足都做不到,再比如芯片產業,我們的產能也做不到自給自足,也是嚴重的產能不足。這是一個很好的調整產業結構,尋找新的增長點的方案。
分配方案。當前全球經濟需求不足,主要表現為西方發達國家的需求飽和。而同時,我們國家很多人生活水平還很低。一邊是我們的產能嚴重過剩,一邊是很多人生活水平很低。如果把這些需要改善生活的人,購買力提高了,那麼國內需求就會提高,需求增加了,就能拉動經濟增長。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才能讓那些後富起來的人,富裕起來。怎麼才能實現呢,通過調整分配製度來實現。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並不是效率的問題,而是公平和分配的問題。
主要的思路,便是這樣的幾個大方向。這些思路,都可以從短期內,局部的緩解或者解決經濟危機。如果要長期的,全面的解決經濟危機,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就需要一個全局方案。
這個全局方案,便是對全球政治經濟,進行頂層設計。在分層合作體系的框架下思考和解決經濟危機,而不是在分工體系下解決經濟危機。這才是走出危機的最根本的道理。
因為在單層分工體系的框架下,當前世界的經濟危機,就是沒有解答和出路。

三、歸根到底,還是資本主義本身的問題
所謂的經濟,其實就兩件事,生產和交換。在自然經濟狀態下,老王家有個院子,裡面長滿了葡萄。老李家也有個院子,裡面長滿了葫蘆。老王家的葡萄自己吃不完,老李家的葫蘆,自己也吃不完,於是老王就用自己家的葡萄交換老李家的葫蘆。
這樣以來,老王家不用銷毀過剩的葡萄,老李家也不用銷毀過剩的葫蘆,老王家多吃了很多葫蘆,老李家多吃了很多葡萄,這對於他們來說,都意味着財富增加了。
交換的前提是什麼,是有多餘的商品。在傳統的農業資本主義時代,商品的生產都是靠天吃飯。所以,很難出現嚴重的過剩。因為商品的生產周期很長。農業如此,手工業也是如此。
而工業生產,則改變了這一切。工業生產的本質,是改變物質的結構,來獲取商品。而且,機器複製的生產方式,完全擺脫了自然生產周期的束縛。只要有足夠的能源,足夠的原材料,足夠的勞動力,那麼機器就可以一直開着,一直進行生產。
這就導致了過剩。自從機器化大生產以來,過剩就像幽靈一樣的纏着資本主義這頭巨獸。
每一個資本家,都為了自己的產品不過剩,自己能贏得競爭不破產,都絞盡腦汁的進行技術創新和效率變革。這就導致,生產效率越來越高,過剩越來越嚴重,競爭失敗者,也越來越多。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這種資本主義式的技術永續革新和效率永續提高,我們進行一個思想實驗,把它推到極致,那就是最後地球上只剩下一個優勝者,它發明了一台萬能機器,這台萬能機器,在技術迭代和效率革命上,永遠都處於絕對優勢。這一天,資本主義就壽終正寢了。
雖然現在還沒到那一步,但是工業的效率,現在已經進化到了世界上不再需要兩個工業國的地步。中國一個國家的工業生產,就可以滿足全世界的需求,那為什麼還需要更多的工業國呢?
資本主義具有自我強化,再被自己摧毀的內在屬性。是誰製造了經濟危機,是誰製造了過剩,沒有其他原因,是資本主義自己造就了這一切。
如果把萬能機器時代,叫做充裕文明的理想世界,那麼現在,我們則已經走到了充裕文明社會的大門口。全球多層合作體系,是走向這扇門的路,而打開這扇門的鑰匙,則是算機社會主義。
因為經互會的失敗,和蘇聯的解體,所以人們一直認為,是計劃經濟天然的劣勢所導致。因為美國笑到了最後,所以美國所代表的市場經濟,就是天然的具有優勢。這麼以來,政治正確的經濟學,就被像鬼神一樣的發明了出來。
如果市場經濟天然正確,那麼它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的缺陷?為什麼一直無法擺脫經濟危機?為什麼市場經濟,解決不了過剩的問題?
計劃經濟的初衷,它並非是一種政治體制,而恰恰是為了解決經濟危機而發明出來的一種方案。既然市場經濟,總是過剩,那麼是不是通過計劃來生產,就不會過剩了呢。馬克思他們的想法,出發點就是這樣的。
這樣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它生不逢時,因為在過去,沒有互聯網,也沒有工業互聯網,更沒有萬物互聯等等科技。所以,計算能力達不到要求,數據到處都是孤島,也根本做不到實時計算和全網數據共享和聯動。
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信息科技,和互聯網科技的手段,來使經濟生產不出現過剩。這跟市場沒關係,跟計劃也沒關係,跟體制更沒關係,它只跟數據和網絡,以及和計算能力有關係。
沒有過剩,沒有貧窮,恰到好處的計算一切,生產一切,滿足一切需求,機器為人類勞動,產品平均分配,這便是計算機社會主義。
在計算機社會主義時代,我們對於資本主義的所有信念,都會崩塌,我們對於經濟學的所有理論,都會失效。我們所謂的看不見的手,為什麼看不見,因為無知,因為計算能力的黑洞。而所謂的自由競爭精神,不過就是基於無知的盲目勇敢。當最優選擇可以結算出來時,它是一個確然的事,選擇變成了唯一的之後,那麼自由就是多餘的,就成了從或然到或然的災難。
人們真的是熱愛自由嗎,其實並不是。他們只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所以才認為隨便怎麼做都行,並自我標榜這是自由。讓人們接受這些新觀念,它非常的觸及靈魂。
我們離計算機社會主義時代還遠嗎,想起來可能覺得遠,實際上已經很近了。

四、新文明的曙光
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在治癒全球空前危機的同時,還會帶來一個新世界。一個新的世界,又會帶來新文明。這個新文明,即將在中國誕生。中國,即是守護人類文明,不至於被舊世界毀滅的最後堡壘,也是為人類帶來新文明的第一道輸光。
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什麼,競爭。如果對手所有的考題都能事先拿到標準答案和最優解,那麼競爭還存在嗎?顯然不復存在。我們所謂的競爭,只是在匱乏文明時代所特有的現象。
資源的匱乏,數據的匱乏,計算能力的匱乏。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是最優解,所以兩眼一抹黑的分頭行事,各選各的路,蒙對的,成功,蒙錯的,淘汰。這就是無知的代價。競爭,就是試錯的同義詞。
經濟危機的本質是什麼,淘汰。那些走錯路的人,選錯答案的人,它們生產了錯誤的商品,賣不掉就會過剩,過剩就會遭到淘汰。而在充裕文明時代,如果數據是充裕的,計算能力也是充裕的,首先企業不會走錯路,自然就不會被淘汰。可見,在充裕文明時代,經濟危機將會變成一件奢侈品。
全球化的本質上什麼,效率。之所以要進行全球分工,是因為匱乏,所以才需要優勢互補。如果新能源可以像陽光空氣一樣充裕呢,那麼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改變物質的結構,隨心所欲的決定生產的規模。在充裕文明時期,效率這個詞會失去意義。
文明的本質是什麼,生存和繁衍後代。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會出現拜物教和拜金錢教,也是因為匱乏。因為匱乏,導致對生存的焦慮,壓垮了生存自身原本的任務。為了囤積商品和貨幣,寧願放棄生存的快樂,和繁衍後代的天倫之樂,這是一種病態的文明。而在新文明時代,我們將治癒這種病。在充裕文明時代,崇拜商品和崇拜貨幣,就如同現在有人會崇拜空氣一樣荒唐滑稽。
如果說,中國是未來新世界的曙光,那麼美國就是舊世界的暮光。因為美國就是一個為經濟危機而生的國家。如果這次讓它僥倖躲過一劫,那麼下一次還會爆發更大規模的危機。
迎接新文明的,為什麼是中國,而不是美國。因為美國的基因里,就不具備文明這種東西。沒有匱乏,就沒有美國。失去匱乏,就失去一切。就像中國是為充裕文明而生一樣,美國便是為匱乏文明而生。
其次,從數據,互聯網,計算能力的長遠競賽看,美國具有先天的劣勢。它已經掉隊了。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過去的幾千年,支撐人類的動力,就是匱乏。人類更依賴匱乏,還是更依賴充裕呢?人類詛咒匱乏,卻又依賴匱乏,因為過去的幾千年,人類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匱乏之上的。
我們的世界正在發生着,從匱乏文明,到充裕文明的根本性轉向。這是史無前例的危機,危機過後,則是史無前例的大變局。
一個充裕的社會意味着,人類在非物質上面的一切,都將要被格式化。這是發生在文明深層根源之處的摧毀力,它所帶來的幻滅,遠超戰爭所帶來的肉體死亡。
因為,我們抹掉了匱乏,也就會抹掉離開匱乏便一無是處的那部分人類。而對於屬於新文明的那部分人來說,這只是他們走向新千年文明的出發點,舊的一切都結束了,新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白雲先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怕買殲10?美急售巴基斯坦F-16
2016: 伊朗防長稱不買中國殲10戰機 將與俄共
2015: 電工題:為我國我校雪恥。
2015: 緬甸克欽袞莫將軍訪美歸來答記者問,談
2014: 美軍一招廢掉我軍二炮的陰謀驚天曝光!
2014: 聯合國報告:朝鮮刻意引起長期饑荒 存
2013: 中國海軍艦艇硝煙中成功實現“磁隱身”
2013: 菲律賓女陸戰隊員頭頂香蕉吃午餐
2012: 武警新兵魔鬼訓練:吃生雞 邊吃饅頭邊練
2012: 維基解密:塵封的79年中越戰爭雙方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