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韓部署薩德應放棄幻想 中國實施經濟制裁未為不可 |
送交者: 三把刀 2017年03月25日07:07:3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反制韓國 【海客說】 美國在韓國開啟部署“薩德”系統時刻在牽動着國人的神經,一方面朴槿惠下台後,“看守政府”已經加速“薩德”部署,另一方面韓國總統候選人中不時傳出重新考慮或者廢除“薩德”的聲音。無論韓國新政府成立後如何施政,中國都有必要主動的採取措施來應對當前局勢。國際問題學者千里岩應海外網(m.haiwainet.cn)之邀,深入分析韓國部署“薩德”的前景以及中國可以採取的應對措施。 ----------------------------------------------- 隨着 “薩德”系統各部分陸續運抵韓國,正在進行的美韓聯合軍事演習中也舉行了運用“薩德”系統作戰的司令部層級推演。雖然目前該系統還暫時存放在駐韓美軍的烏山基地當中,但是將其運往擬定的部署地點星州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廢除? 目前韓國社會各界反對引入“薩德”系統的聲音開始高漲起來。包括當選概率很大的幾個總統候選人,如文在寅、安熙正等先生都不同程度表態,如果一旦當選就會想法廢除“薩德”。國會內部部分左翼政黨議員也開始從法律程序上質疑前政府操作上的合法性。可是他們的努力真的能夠讓“薩德”回家麼? 我們先來認真分析一下,為什麼最近反對的聲音開始大了。首要原因就是決策引入“薩德”系統的前總統朴槿惠涉嫌貪污被彈劾下台,因此從行政層次上,再沒有足夠強大的勢力去壓制韓國國內反對的聲音。其次“薩德”系統的部署引發了中韓之間嚴重的矛盾,中國從最開始的好言相勸階段正轉向實施越來越嚴厲的應對階段。中韓關係的緊張程度不斷升高,使得過去20多年以來雙方之間密切的經貿往來也迅速冷卻,承受了經濟壓力的韓國各界漸次清醒了一些。當然最後不能忽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韓國進入大選季,政壇各方開始了新一輪角力,將現實中社會的痛苦歸結為與自己相對立的政治群體行為,顯然是一種政治攻勢的手段。 不過這一切都面對着一些非常巨大的障礙,首先目前韓國的“看守政府”其實就是朴槿惠的班底,必然繼續奉行以前的政策 ,作為原本的“薩德”入韓推動者,他們甚至會更有興趣採取積極手段爭取在大選之前就把“生米煮成熟飯”。從這一點看,他們已經接近成功了,在基本的法律層面,樂天集團同意接受“換地協議”,“薩德”系統運抵星州預定部署地點後,短短一兩天時間就可以展開。畢竟“薩德”系統裝備已經全部到達了韓國,而這套系統原本就考慮野戰流動性。 其次,韓國政治人物的表態其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性。不僅總統候選人中大熱門文在寅的態度存在反覆問題,其他幾位候選人只是表達態度但是並沒有實際提出可行性的計劃,因此他們的“反對”薩德系統的態度,除了跟朴槿惠在國內政治臉譜上劃線,更多的用意在於從國際關係角度將自己與朴槿惠政府切割,以便改變韓國目前面臨中國採取嚴厲行動的困境。說白了,這是一種謀求政治資本的手段,如果面對外部強大的壓力,很可能最後他們就會以種種程序性問題讓其“反對”的態度無疾而終。 壓力 那麼未來的韓國可能面對什麼樣的外部壓力呢?首先顯然是來自於美國的,美韓同盟之間的關係不應說是美國“主導”,而是應該被描述為美國“支配”。韓軍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作戰指揮權,嚴格意義上韓國是沒有自己軍隊的國家。 那麼,它在國防政策上的獨立性本身就存在問題,具體到此事就是要不要“薩德”來的問題。一旦國防政策決策做出,那麼決策應用當然被歸屬進“作戰”的範疇,直接走進了韓國所無力達到的角落裡。 其次,中國對於“薩德”的態度和行動也會形成一定的壓力。韓國政治人物會權衡中國壓力造成的傷害,也會思考向中國退後會多大程度上損害美韓同盟緊密度。中國如能一方面確保壓力足夠,另一方面能夠採取降低韓國在美韓同盟問題上後退帶來的風險的措施,那麼確實存在着消除“薩德”問題的可能性。 只是從目前的形勢與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來看,這種可能性本身不大。 既然消除“薩德”的可能性不大,那麼中國就要放棄對韓國的行為做出反應的權利了麼?當然不能。回顧韓國引進“薩德”的決策前後過程可以看出,韓國存在着一種“頂過這一陣,中國態度自然會軟化”的想法,因此才敢於做出危害中國戰略利益的舉動。如果對這種邏輯予以放縱,那麼無異於是在宣布“中國的國家利益是一種可以不需要成本或者很低成本就可以危害的東西”。 反制 中國對於韓國的反應考驗着政府如何將社會動員能力運用在經濟領域。雖然這種做法引起了一些爭議,但其中一些觀點也未嘗沒有道理。諸如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背景下,應把經濟制裁法制化以配合國際戰略舉動等,實有裨益。不過如果質疑經濟制裁本身的正當性,顯然是不合適的。 在國際關係中,最基本的邏輯就是“國家和國家之間,以經濟和軍事實力為後盾,通過政治交往互動”。不僅僅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是經濟的“上層建築”,在任何一個現代國家沒有哪個政府能否認自己對於國家經濟擔負有責任。因此,“薩德”問題是中韓之間的戰略問題、政治問題不假,但是要想影響這個結果除了直接使用軍事手段(這顯然又是跟時代主題相違背),就必然要運用經濟和政治互相作用的關係。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戰後的美國在處理某些不便於使用軍事手段對待的國家時,從來毫不猶豫的使用“禁運”等經濟制裁手段。美國如此頻繁的使用這種手段,對於美國自己的經濟“全球化”有什麼否定的效果麼? 另外,現在歷史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制裁的邏輯不同於以前的“抵制日貨”。積貧積弱的中國進行“抵制”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段有限,因此造成的效果必然有限。可是目前的中國國力不同於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具體到中韓之間的貿易往來,根據中國商務部公開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韓國對華貿易額在2000億左右,約占該國2016年GDP達18%,對華貿易順差幾乎為GDP的4.5%, 從雙邊貿易結構來看,韓國對華出口主要包括電子、化工、汽車等,基本由韓國產業界四大支柱財團,三星、LG、起亞和現代分享。目前在華銷售額占據其總量10%以上的韓企共24家,LG系占3家,分別經營半導體、化工和裝飾材料;三星系占兩家,分別經營電子元器件和智能手機家電;現代和起亞集中於汽車行業;其餘分別為傳媒業、食品業、化妝品和塑料產品。 中國從韓國進口的商品中大約有500億進額為電機電器音像設備及其附件。這些低端和中端製造業項目上,中國自身其實並非不能生產,只是因為市場不規範造成了產品質量不穩定,因此部分廠商寧可選擇進口,如果通過完善市場質量監管完全可以取代進口。而在部分高端製造業產品中,目前中國在OLED顯示屏幕行業已經取得了突破,鋰電池等也早已不是問題,只是目前在半導體芯片製造方面仍然無法與韓國相比。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一直是韓國娛樂產業最大市場之一。2014年韓國電影和電視產品對華出口規模分別占其總額的42%和43%;2014年韓劇,占比超過總體的七成以上,隨後稍有下降但是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韓國文化產業在中國的熱銷,直接帶動了韓國在中國旅遊市場的火爆,據韓國自己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韓國接待外來遊客1500萬,其中中國遊客806萬人次,占比53.7%。2016年,韓國各大免稅店的總銷售額突破8萬億韓元(約480億人民幣),較12年大漲142%,其中絕大多為中國遊客貢獻。這次焦點企業樂天集團旗下的免稅店去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70.8%來自於中國遊客的消費。 當然韓國也有大筆在華投資,2016年直接投資金額達47.5億元,其中約75%集中於製造業和基礎設施項目。中韓之間經貿關係對於韓國的經濟意味着什麼無須贅述,而中韓之間的產業結構也越來越呈現強烈的同質性,所以運用經濟制裁這種手段,只要確保精準性,對於解決了中國繼續的半導體和部分高端電子產品以及跟中國合資設廠解決了數十萬人就業問題的相關企業網開一面,那麼不管是從效果考慮還是從長遠利益考慮都是具有高度合理性的,而且也不存在長期“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負面效果。 對於中國來說,“薩德”問題可能是我們需要長期面對的問題了。除了做好在極端條件下的軍事準備之外;更應該考慮如何去消除之,即便不能消除也首先追求不可以出現“破窗效果”,未來類似的事情不能輕易再發生;當然更應該認真考慮如何通過運籌的手段迫使美韓給予中國在某些方面上的“補償”。 關於如何做好“崛起大國”的考試已經開場了,未來既需要中國在較長的時間裡保持貫徹自己意志的決心和耐心,同樣也考驗中國未來的對外政策手腕。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6: | 福爾摩斯 酒後吐真言:布魯塞爾爆炸案 | |
2016: | 普京為什麼從敘利亞逃跑? | |
2015: | 解密:李光耀靈柩為什麼綁在炮車上?( | |
2015: | 看到一個關於新加坡的說法。沒去過,不 | |
2014: | 馬航最終軌跡震撼曝光(圖),浩瀚大洋 | |
2014: | 國產最新型驅逐艦入列 武器裝備細節圖 | |
2013: | 當年蔣介石用宋美齡從美國換來軍火,當 | |
2013: | 中俄是地球兩最大最代表地球的土地和人 | |
2012: | 我新型移動操作系統同國產處理器實現優 | |
2012: | 西方如意算盤:等中國稀土枯竭再以千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