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核武器的發展一直廣受外界的關注。在2017年3月,美軍著名的智庫,蘭德公司發布了《中國核威懾觀的演變》報告中,對中國的核武器的現代化進程進行了比較新的分析,有別於外界的普遍認為,美方這次有了一些新的觀點。
中國的和彈頭數量確實不足美俄的零頭 因此必須增強威懾力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2016年的數據,美國和俄羅斯各自擁有7000多枚的核彈頭,而中國只有260枚左右,根本趕不上美俄的零頭。但是這樣就會影響中國的核武器在世界的水平嗎?蘭德公司首先認為“數量≠威懾力”,雖然美俄都在倡導要提升自己的核武器,可都不是繼續造核彈頭而是升級核武器庫。相反,中國在以每年最多10枚的速度新增製造核彈彈頭,所以中國現在的核彈頭數量應該300枚左右,但是也無法趕得上美俄龐大的基數,因此中國一直致力於提升核武器的威懾力。
相對來說 中國的核武器數量上確實不占優勢 因此更需要學習先進經驗 蘭德公司認為中國目前的核武器發展是全面瞄準美國。但是也在追求全球打擊能力和核力量的現代化進程。並且,由於印度已經成為了實質上的核武器擁有國,並且美國正在計劃部署核武器到韓國,這使得亞太區域內的核武庫處於快速並且複雜化的態勢。因此,中國除了繼續增加自己常規軍事實力以外,也要讓自己的核力量具備攻防兼備的打擊能力。從常規軍事實力來看,中國軍隊的現役人數在230萬人,總兵力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軍費預算大約為147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1萬億人民幣,這也是位居全球第二。但是核武器數量再增加也不會超過300枚,這就迫使中國必須要想方設法的增強自己的核武器的有效威懾力。
天基紅外衛星和地面的X波段雷達 能夠有效的偵測來襲彈道導彈 根據蘭德公司的分析,中國除了表面看到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加速服役,以及海基巨浪-2潛射導彈伴隨094型核潛艇大洋戰備巡航以外,還在着力打造以關鍵系統可在關鍵時刻扭轉大局,那就是陸天一體的導彈防禦系統。這套系統的核心就是位於地面上遠程預警雷達和天基紅外衛星。根據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稱,中國已經建立了至少3座大型陸基X波段雷達,這樣可以在4000公里的距離上準確是敵方的洲際導彈。同時,中國還在發射預警衛星系統,核心就是天基紅外衛星-”前哨“系列紅外預警衛星。這種大型衛星可以在軌掃描固定區域內的紅外信號,當洲際導彈發射時,在第一時間發現尾焰同時並識別類型和發射軌跡並及時對地面發出告警,提供足夠的攔截周期。而這一天基探測能力,只有美國才擁有,俄羅斯一直都在調試但從未投入運行中。
能打擊 能攔截 這才是中國的發展之道 “矛盾並舉” 發現敵方彈道導彈僅僅是第一步,隨後還有對敵方導彈進行攔截。一般來說,導彈防禦系統要攔截敵方導彈,分為三個部分“上升段”、大氣層外“終端”以及再入大氣層的”末端“,由於中國尚沒有能力推進到最前沿地區部署”上升段“攔截系統,所以只能在”中段“”末端“進行攔截。其中就是”紅旗-19“和”紅旗-26“導彈就行中段攔截,”紅旗-9B“和”紅旗-29“進行末端攔截。從這個角度來看,全世界具備這樣能力的也就只有美、俄、中三個國家。當被人都在積極發展攻擊導彈時,攔截手段也就應運而生。在敵方導彈發射前,就構建出足夠的潛在威懾能力,讓對方質疑自己的導彈能力是否能夠穿透這些攔截網,就是導彈防禦在現在最核心的應用。而從美國部署THAAD一舉來看,確實有一招破局的效果。所以,中國也在極力發展這種能力,就是為了能夠在未來可以扭轉大局。
從實戰的角度來看 攔截系統的部署確實能夠起到扭轉大局的能力 美國就是絕佳案例 “矛”和“盾”並舉,是中國核力量發展策略的最新動態,這也是美國蘭德公司在這篇報告中提到的核心內容。在報告的最後,蘭德公司認為隨着中、美的導彈偵測體系逐步建立,雙方又將回到平衡點上,而未來如何避免可能潛在的核大戰,中美之間的下一步動作才是更引人關注的。(